揭开针灸经络、中医理论及气功之谜(六)--商振德教授

2012-01-17 09:24 楼主
人体生物电传导的第二阶段

形态、性质相同的细胞组成不同的组织器官,发挥不同的生理功能。作为功能单位的细胞要发挥正常的功能要依赖很多条件。例如要有营养物质的供给,内环境的稳定等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条件是要有一个支架系统来支持和保护。我们以骨骼肌为例,每一块骨骼肌都由肌腹和肌腱两部分构成。肌腹主要由横纹肌纤维组成。整个肌腹和肌腱外面包有结缔组织的肌外膜,由肌外膜发出若干纤维性隔进入肌腹内将其分割为较小的肌束,这些肌束又为结缔组织包裹,称为肌束膜。每一束内的多条肌纤维又有一层结缔组织膜包裹,称肌内膜。供应肌肉、肌腱的神经血管和淋巴管就沿着这些结缔组织膜深入到肌肉、肌腱内。例如,进入肌腹部的神经末梢称肌梭,进入肌腱的神经末梢称腱梭。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到,第一,在肌腹部每一肌纤维之间有肌内膜将其包裹;每一肌束之间有肌束膜包裹;整个肌腹有肌外膜包裹。它们之间再由纤维性隔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结缔组织支架。第二,肌腱是由排列规则的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即无数条胶原纤维组成。每一条肌纤维都由于肌纤维在肌腹联合处由肌纤维移行而成。每一条胶原纤维都能形成各自的电荷吸附层和扩散层,所以人体内的肌腱组织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腱的外面包裹着一层疏松结缔组织,并伸入腱内,穿插分隔包裹纤维束,再向内包裹每一肌纤维。而且,包裹肌纤维及肌肉的结缔组织筋膜中的胶原纤维有明显的方向性,胶原纤维的排列方向与肌肉走形方向一致,也是纵行方向排列,肌细胞群放出的生物电能传到结缔组织筋膜后,生物电的传导方向是沿着肌肉走形方向进行。
当针刺骨骼肌处的穴位时,使骨骼肌细胞膜产生大量的电容放电,放出的生物电能一部分沿着肌纤维本身双向传导,通过腱腹联合处,将电能直接传入与肌纤维相延续的胶原纤维上,再通过胶原纤维这个载体向远处传导,最后终止于肌腱的起止点;另一大部分生物电能传达到肌纤维之间,通过肌纤维之间的蛋白多糖等结构将这部分电能传导到肌内膜,通过纤维性隔结构传导到肌束膜,最后传导到肌外膜。再通过肌外膜上大量的胶原纤维为载体,将这部分电能 向两侧传导。这就是针刺肌肉组织穴位后肌细胞膜电容放电后所放出的正电能量在这一块肌肉组织上的传导过程。也是肌肉肌腱转移手术后循经感传改道的原因。
从解剖学上我们知道,人体肌肉组织根据功能的不同有多种类型。例如,长肌形状为梭型;扁肌形状为羽型;还有短肌、轮匝肌等等,各种类型的肌肉各异。腹外斜肌为片状,斜方肌为扇状。有单腹肌、二腹肌。眼肌为环型等等。肌肉的形状不同,包裹它们的筋膜结缔组织与其相适应,在走行上也不一样。有时为线状,有时变窄,有时变宽。人体任何一条经脉的走行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走在某一肌肉、肌腱一侧,或两条相邻肌腱之间,当上行或下行到这一肌肉、肌腱止点后,又走行于与这一肌肉止点相连接的某一肌肉或肌腱一侧或两肌腱之间。例如,手太阴肺经。胸大肌(中府穴)→胸大肌止点→移行于与之相连的肱二头肌外侧缘(天府、侠白、尺泽穴)→再移行于与之相连接的肱桡肌内侧缘(孔最穴)等等。每一经脉都是这样的特性。也可以这样讲,经络在某一肌肉、肌腱走行过程中,当走到某一肌肉止点后,马上就会走行在与这一肌肉止点相连的另一肌肉的起点上,沿着下一肌肉继续传导。或者说,这一肌肉的起,止点就是下一肌肉的起,止点,再到止点和起点,不断向前传导。循经感传连接中最重要的特点是,两肌肉的止点和起点必须是同一个点或者两肌肉外的筋膜结缔组织是相互延续或是一个完整的筋膜。通过以上我们知道,经络传导是具有双向性的,而临床治疗过程中,往往我们需要控制经络单向传导,一般需要采用一些手法加以控制。例如用右手行针,左手挤压针刺穴位的一侧,迫使针感向一方传导,这是因为生物电能的传导是在扩散层,当扩散层被挤压时传导被阻止,迫使生物电能只能向一侧传导。这也验证了针刺手法中“知之在其左,不知在其右”的古谚。
人体四肢及躯干部肌肉组织外都包有结缔组织筋膜,人体体腔内的各个脏器都包有结缔组织被膜,叫法不同,组织结构一样,都是由胶原纤维为主体,相对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胶原纤维的走行方向与各组织、器官的机械负荷相适应,都有非常规律的排列顺序,就是真皮内的胶原纤维排列也是如此,并非杂乱无章,在经络线路上排列相对有序。例如,肌肉组织外的筋膜结缔组织中的胶原纤维排列顺序是与肌肉收缩方向一致,为纵行排列,这就保障了生物电能在筋膜上的传导与肌肉纵轴方向一致性。


筋膜和被膜中组成胶原纤维的胶原蛋白分子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胶原纤维在人体体液中呈嗜酸性,带负电荷。这样,胶原纤维在结缔组织液中也会形成电荷的吸附层和扩散层。每根胶原纤维都具有导电性,导电量的多少与胶原纤维数量和排列顺序有关,数量多排列有序时,导电量就多,传到距离就长,反之则少,没有方向性。人体内结缔组织筋膜上胶原纤维数量和排列顺序对生物电传导的量和传到距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循经感传线路上遇见疤痕组织时出现终止现象就是由于疤痕组织中的胶原纤维排列无序,无法传递生物电能,生物电能到达此处无法继续下传。
从生理学上我们知道,结缔组织液是相对的无功能性细胞外液,因为它不参与组织液与血管内液或细胞内液的物质交换。这一点很重要,结缔组织液内各种物质,特别是各种带电粒子和极性水分子浓度相对恒定,为生物电能传导提供了稳定的内环境和有力的物质保障。否则,生物电能传导无法顺利进行。
人体内筋膜结缔组织具有连贯性和延续性,叫法不同,实为一体。由胶原蛋白组成的胶原纤维。它广分布人体组织和器官,形成一个完整的结缔组织支架。躯干及四肢的外面包以皮肤,皮肤深面为浅筋膜,浅筋膜的深面为深筋膜,也叫固有筋膜。由深筋膜发出结缔组织构成筋膜板,分隔各个肌肉或各群肌肉,形成肌间隔。包绕着一块肌肉或一群肌肉的结缔组织,如刀入鞘的关系,形成纤维鞘。这种纤维鞘保证每一肌肉能够单独的进行运动。

上肢的筋膜: 上肢的固有筋膜是一个完整的筋膜体系。但根据部位划分为肩胛筋膜、三角肌筋膜、臂筋膜、前臂筋膜和手筋膜。
上肢筋膜从肩胛筋膜(覆盖于肩胛骨前后各肌肉的表面),向远端移行于三角肌筋膜(这一筋膜有一个特点:就是沿三角肌、胸大肌间沟与胸筋膜相连,沿三角肌后缘又移行于肱三头肌筋膜和岗下肌筋膜)和腋筋膜,三角肌筋膜和腋筋膜再向下移行于臂筋膜,臂筋膜过肘关节再移行于前臂筋膜,最后移行于手筋膜。它们叫法不同,实质上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上肢筋膜在各部位又纵行分隔成很多的纤维鞘。神经血管束通过间隔结缔组织发出很多分枝进入每一肌肉。这样每一肌肉加上包裹它的纤维结缔组织筋膜和支配它的血管神经束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功能体系。当进入每一肌肉的神经受到针刺后,这一神经支配的肌细胞群产生膜电容放电,放出的生物电能将沿着包裹肌肉的筋膜组织双向传导。

下肢筋膜: 盆筋膜、髂筋膜、和臀筋膜
盆筋膜是由腹内的筋膜移行而来。髂筋膜也是由腹内筋膜移行而来。臀筋膜与腰背部肌肉的筋膜相联系。大腿筋膜是全身最厚的筋膜,后面与臀筋膜相延续,前面与髂筋膜和盆筋膜相延续,向下形成阔筋膜和腘筋膜,再向下移行于小腿筋膜,最厚移行于踝部筋膜和足部筋膜组织。
下肢的筋膜结构和上肢一样。
③胸周围的筋膜 浅层覆盖于胸大肌浅面、乳腺深面。向上附于锁骨骨膜,向内连于胸骨骨膜,向外与前锯肌筋膜相连,向下移行于腹壁筋膜,在胸大肌下缘与胸固有筋膜深层相移行,向后与腋筋膜相移行;深层筋膜比浅层发达,位于胸大肌深面,向下与腋筋膜相延续。
④腋筋膜 是由胸固有筋膜在胸大肌下缘移行而成。腋筋膜内有许多支配上肢的大血管和神经通过。腋筋膜向外与上臂筋膜相延续,向内与颈部筋膜和纵隔筋膜相延续。
从以上全身筋膜组织解剖可以看到:上肢的筋膜组织通过颈部筋膜向上与头部筋膜组织相延续,向内通过颈下部筋膜组织与纵隔筋膜相移行,即与胸腔内的心肺组织的筋膜组织紧密相连。胸腔内的心、心包和肺分别与外界相通,构成相应的经脉。例如: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等等。
下肢的筋膜组织 例如:盆筋膜、髂筋膜、臀筋膜、等向下与大腿、小腿、足的筋膜组织相延续,向上向内分别与腹内筋膜与腰背部筋膜腹前面的筋膜相移行和延续。下肢筋膜通过它们与腹内各脏器外的筋膜相移行,这样腹腔内的各脏器分别与外界相通,分别构成相应的经脉。例如: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等等。
下面列举几个主要经脉看一看
㈠手太阴肺经
①起始于中焦胃部,向下络于大肠,回绕后又到胃。这是由于胃的前后筋膜在胃大弯处合而为一向下形成大网膜。而大网膜与结肠有着紧密的联系!回到胃后向胃上口,②穿过膈肌进入纵隔。胃上口与食道外的筋膜组织与纵隔结缔组织相移行,③通过肺门进入肺内,与肺内的各级结缔组织筋膜相移行,通过胸膜与胸腔相连接。④出肺门后向上沿着纵隔结缔组织继续向颈部延续(即气管、喉咙部到达腋下),出现穴位中府。局部解剖是在胸大、小肌处,内侧深层为第一肋间内、外肌。胸大肌筋膜与颈部筋膜相连续,沿着胸大肌外侧与三角肌之间出现了云门穴(胸大肌筋膜与三角肌筋膜相连接)。向下在肱二头肌外侧沟中出现两个穴位天府和侠白。再向下与上相同,也是沿着一块肌肉、肌腱一侧或两块肌肉或肌腱之间走行。
㈡手阳明大肠经
从食指末端商阳沿食指桡侧出第一、二掌骨间(合谷),进入拇长伸肌和拇短伸肌腱之间(阳溪),沿前臂桡侧(桡侧伸腕长、短肌向上)形成了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和曲池等穴位,再向上走在肱桡肌上。例如:肘髎、手五里等,再向上又走在肱三头肌和肱三头肌相连的三角肌上。例如:臂臑、间髃等。到三角肌起点和又与紧密相连的颈阔肌上走行。例如:天鼎、扶突、人迎等穴位。继续走行到与颈阔肌相连续的唇部肌肉。例如:迎香穴。
手阳明大肠经到达颈部后,向下通过肺尖部的胸膜顶进入胸腔与肺相连,通过胸膜和膈肌相连系,通过膈再与胃肠相连系。
我们再看看奇经八脉
①督脉:主干是主要走行于脊柱棘突上和头部正中线上。从百会到长强穴的数十穴位,全部都在脊柱的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上。它们排列是极有规律性的,即全部是纵行排列的胶原纤维组织。所以它的生物电传导也是纵行的,极其有规律。
②任脉:本经穴位主要分布在会阴、腹、胸、颈、下颌部的正中线上。而腹部正中线是腹白线,是排列规律的胶原纤维组织。胸部正中线是腹白线的延伸。颈部和下颌部正中线也是双侧肌肉组织相交形成腱性部分的部位。所以它们在传导生物电时是极其有规律的。
综上我们不难看出,结缔组织广泛分布于人体,形成结缔组织支架。结缔组织正是经脉的物质基础,亦是生物电传导、循环的物质基础。分布于肢体、躯干、脏器结缔组织互相连接,有一定的走形方向,比较集中的、走行比较规律的部分形成了经络系统中重要的十二经脉、络脉、奇经八脉等。一些走行欠规律、分散的结缔组织组成了经脉系统中的浮络、孙络、经筋、皮部等。
通过现代解剖学和组织学知识我们知道在四肢的每一束肌肉组织均有一个完整的筋膜包裹着。为了适应手、足的功能需要有其明显特点, 在上肢上臂肌肉丰富肌束粗大。例如:肱二、三头肌、三角肌等肌肉,但是数量少。在肘关节以下,人体经过几十万年的进化,为适应手部复杂的功能需要,肌肉数量多但肌束小。例如:前臂有屈, 伸肌肉肌腱20余条,在下肢有其相同的结构,即大腿肌肉数量少,每一肌肉体积大的特点。在膝关节以下,为适应人体行走的需要,肌肉数量大,但每一束肌肉体积小的特点。为适应这一结构特点,四肢的每一束肌肉均为筋膜结缔组织包裹,致使每一束肌肉形成一个独立的与其他肌肉不相往来的结构体系。从解剖学上看,经络的循行路线与外周神经大体一致,尤其是肘、膝关节以下部位。几乎是沿着神经主干及其主要分支的径路走行。肘关节、膝关节以下的神经主干在行走的过程中,逐一的发出分束支配肘、膝关节以下的各束肌肉, 穴位正好是在神经分支进入肌肉束的位置。当我们针刺穴区后,这些神经分支所支配肌束的肌细胞由于机械性刺激,这些肌细胞的细胞膜出现电容放电产生大量的正电能量。这些正电能量很快的分布到包裹肌束的筋膜上来。所以说,筋膜组织是针刺得气即正电能量的载体。而每一束肌肉组织由于筋膜的包容裹,使其与临近肌肉束相隔开,形成一个独立的结构。分散到筋膜上的正电能量只能在本肌肉束的筋膜上传导,而且只能纵向传导。每一束肌肉一般有一到三个神经分支。在一束肌肉上针刺多个穴位是为了让这一束肌肉组织参加肌细胞膜电容放电的细胞数量增加,产生的正电能量更多,针感更强,效果更明显。但是,在上臂和大腿部的穴位由于神经的分支比较多,比较分散,针刺穴位后,参加电容放电的肌细胞膜相对要少,所产生的正电能量很快通过细胞间缝隙连接分散到整个肌肉和包裹肌肉的筋膜上,使单位体积上的筋膜组织所栽的正电能量少。这就是为什么人体四肢的上臂和大腿肌肉丰富但针感弱、穴位少,而肘、膝以下针感强、学位多的原因。
二.躯干和头面部筋膜结缔组织
从解剖学上看,躯干部的肌肉组织走行与四肢有区别。四肢肌肉的走行是纵行的,所以经络路线也是纵行传导,比较稳定。而躯干的肌肉组织有纵行、斜形还有横行的特点。每一肌肉体积大,覆盖面也大,有的肌肉走行距离也长。例如:骶脊肌贯穿整个脊柱。前面我们已讲到,“气”(即正电能量)只能沿着肌肉纵行的方向传导。所以,在躯干经络路线相对稳定,但少有偏差。这主要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第一是躯干运动功能的需要。第二与脏腑表里相连结的需要。人体脏腑各器官分别有各种韧带与胸壁、腹壁相连(人体中各内脏器官,心、肝、脾、肺、胃等)。而包裹这些内脏器官的筋膜组织与各韧带相延续形成一个整体。这些筋膜组织再通过胸、腹壁体腔上下口与外面相应的筋膜组织相连结。这样每一个内脏器官分别与外界某一经络路线相通,形成一个内外相表里的功能体系。
器官不论在功能上还是在有病变时,不是孤立的发生变化,而是与外界相连。它的各种变化都会通过生物电传导到外界,引起外界相应的经络的变化。人体组织细胞发生生理和病理变化时,最先发生改变的就是电的改变。甚至在组织器官还没有发生器质性改变以前,就有电的改变。这种电的改变,必然引起外周相应经脉的变化。所以当人体某一器官生物电改变时,经脉各穴区也发生相应变化, 特别是某脏器发生慢性消耗性疾病时, 急需要外界生物能量的补充, 必然要调动本经现路上所有组织细胞产生生物放电, 将这些生物能量传递到这一脏器, 补充本脏器因疾病造成的能量消耗, 增加本脏器的正气, 帮助本脏器与疾病作斗争.
三, 头面部肌肉组织排列走行复杂。所以循经路线不稳定。
总之,人体是一个大的带电体。如果我们把所有细胞的细胞膜铺开,面积巨大,储有巨大的能量。人体中每个器官,甚至于每一个细胞时刻发生各种运动变化,相应的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细胞膜的充电和放电现象。这些电的变化不是杂乱无章,没有规律的进行,而是有条不紊,有秩序的进行。这就要求人体生物电在人体中的运行必须是在一定的路线上进行。人体中的经络就是它的运行路线
通过解剖知道,人体内有神经的地方就有血管伴随,有血管的地方就有神经伴随,它们形成神经血管束紧密相伴,而且在神经血管束周围包裹着丰富的结缔组织,它们与周围筋膜组织连为一体。例如从肢体的横断面上,我们可以看到有神经血管束的地方,结缔组织极为丰富,没有神经血管束的地方只是一层薄的结缔组织筋膜将肌肉隔开。包裹神经血管束的丰富的结缔组织和筋膜才是生物电传导的主要部位,神经血管束周围的筋膜和丰富的结缔组织在生物电传导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生物电传导的主要干线。以肌肉组织为例,神经血管束的主干发出分支以后,它的分支进入肌肉组织的部位或进入点就是穴位的部位,针刺这些进入点,它所支配的肌肉组织细胞膜产生电容放电,放出的生物正电能量很大一部分沿着神经血管束周围丰富的结缔组织及筋膜组织传递,一直传递到神经血管束的进入点,即穴位处。传出神经血管束的进入点后,在沿着包裹神经血管束主干的丰富结缔组织和筋膜向上、下双向传导,而且是在包裹神经血管束的筋膜和结缔组织的一侧传递,这是因为神经血管束的分支在一个侧方分出来的,组成筋膜组织中的胶原纤维的排列是极为有序的,是与神经血管束纵轴向平行的,在传导生物电时,只能沿纵轴方向传递,不能横跨传递。神经血管束从进入点出来会入会神经血管束主干时,只能从一侧进入或会入。所以,生物电传出神经血管束的进入点后,只能沿着神经血管束主干周围的筋膜和结缔组织的一侧继续传递,不能跨到对侧去传导。这就是为什么经络的线路都要伴行着一条神经主干,而且经络的线路都是在神经主干的一侧走行的原因。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揭开针灸经络、中医理论及气功之谜(五)--商振德教授 老茶馆 揭开针灸经络、中医理论及气功之谜(七)--商振德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