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针灸经络、中医理论及气功之谜(十五)--商振德教授

2012-01-17 09:32 楼主
经络现象的解释

经络现象是证实经络存在的基础之一,也是我们研究经络实质的必经之路。一个经络学说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否合理的解释各种经络现象。

第一,
显性和隐性感传

经络现象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循经感传。循经感传中有很多种现象,其中包括显性感传和隐性感传。对于显性和隐性感传问题的出现是很正常的。对于人类来说,不同的个体就像万花筒一样,虽然他们有着相同的组织器官和系统,在接受外部相同刺激下所表现出来的结果也是不尽相同的,同样的外部条件下,针对人体的任何一项科学实验的结果都不会是100%相同的,因为人类个体差异的存在,也就凸显了统计学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在一个人群中,有人跑5000米没有感到太劳累,我们成为耐力型;有人跑100米就上气不接下气,但他们的爆发力好,我们称为力量型;有的人喝很多酒,而有的人喝很少就醉了。在临床中也可见很多例子,有的人肌肉注射时痛的嗷嗷叫,有的人肢体骨折也没有很多痛感,这是由于他们的痛阈不同;手术后不同的病人给相同剂量的止痛药物,有的人镇痛效果好,有的病人不理想。人类每发明一种药物都要做三期临床,最后得出的结果一定是有效、无效各占比例,不会得出100%的相同结果;在临床上对同一种疾病给与相同的治疗手段,有的病人疗效佳,而有的病人欠理想;所以,人体中任何问题的出现,统计学都会有显著差异,一定是百分之多少这样的结果,百分之多少是那样的结果。人们在观察人体循经感传时,出现显性和隐性之分也是正常的,无论显性还是隐性循经感传都是客观存在的。隐性结果的出现并不是循经感传不存在,而是人体对感传或生物电能的流动过程中所表现的客观感觉不敏感而已。如果人体中的循经感传都是显性或都是隐形的话,人类就不存在了。
我们知道,西方医学是以解剖和生理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逐渐的将人体归纳为九大系统,包括呼吸、循环、泌尿、生殖、运动、消化、神经等系统。人体各大系统发挥正常生理功能时都会受到中枢大脑的支配,通过中枢大脑的调节使各大系统功能上保持一致。但它们本身又有一定的独立性,各自发挥着独特的生理功能。人体经络系统(或人体生物电循环传导系统)也不例外。针灸医生在治疗过程中要病人保持安静、全身放松,就是让病人通过中枢大脑的作用,支配针刺穴区的肌肉组织不产生动作电位,不出现肌肉收缩。这一作用就是靠中枢大脑主动内控制来完成的,不管针刺有多痛也不动。高位截瘫病人针刺穴位后仍有循经感传,只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出了毛病,病人自己感觉不到,但循经感传是客观存在的,就是由于周围神经仍能发挥功能的原因。所以说,只要人体周围神经不出问题、结构完整就会有针刺得气和循经感传出现。为了提高疗效及加强循经感传,医生做一些提插捻转手法的同时,往往还要用辅助手端做一些循经导引手法,此即“知之在其左,不知在其右”。但是如果没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针刺效果就不以“得气”为主,而会出现肌肉反射性收缩,影响循经感传。由于外伤,肿瘤或其他原因造成截肢的病人可以出现患肢的幻觉感传,这是由于循经感传的线路是固定的,感传的速度是固定的,二十四小时内个经脉感传的时间性是相对固定的,感传的时间性很强,在二十四小时的同一时间内,人体各经脉感传到人体什么部位是相对固定的,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人体大脑早就对这一生理现象有了明确和深刻的记忆,即使肢体截掉,感传到截肢平面后,生物电不能再向远处传递,感传被阻止,但大脑对从截肢平面到肢体远端的感传记忆存在,出现幻觉感传是正常的。

第二,
针刺镇痛和针刺麻醉的机制

针刺时循经分布的镇痛区是一个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范围,沿经脉循行路线痛阈提高最显著,离开此中心部分,痛阈提高程度逐渐降低,这种特点无论是四肢和躯干同样都表现很清楚,而感传针刺镇痛作用的发展有一定过程。耐痛阈的提高首先是从本经循行经过的部位开始,随着针刺时间延长逐渐向躯体其他部位扩展。针刺本经所属各穴位时,感传达到的穴位痛阈提高比未达到时要高出很多,这一特点我们将如何解释呢?
我们知道,人体各细胞细胞膜的电位变化有两种,一种是去极化过程,即活性增强过程,去极化的结果可以出现细胞膜的电容放电现象。对于神经感受器可出现动作电位,出现神经感传现象。另一种是超极化过程,即细胞受抑制的过程,超极化的结果使细胞膜阈电位提高,神经感受器受到抑制。
针刺人体某一穴位时,使穴区和周围组织细胞的细胞膜产生细胞膜电容放电,在这一区域出现游离的正电荷,这些正电荷使这一区域神经末梢和各种感受器出现超极化状态,神经末梢和感受器受到抑制,活性下降,同样的刺激并不引起神经传导,痛阈明显提高。针刺人体某一经脉的各个穴位时,使本经各个穴区出现同样的结果, 这些因针刺所产生的大量游离正电荷在本经循行过程中逐渐使本经线路上出现一个带状的正电荷增加带,也就出现一个带状的痛阈增强区。
针刺人体同一神经阶段的不同经脉的穴位时,镇痛效果有叠加现象。这是因针刺这些穴位后使各穴区产生大量游离正电荷,这些游离正电荷分别沿着各自传入神经纤维传递到相同的脊髓神经节段,来自各方的正电荷在此产生叠加,抑制效果出现叠加现象。
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时出现跨越传导,感传速度、宽度、性质没有明显改变。这是因为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是在脊髓平面的神经阻滞,而周围神经功能正常,针刺穴位时穴区丰富的神经组织功能没有失去,受刺激后仍能引起穴区神经组织发挥作用,它们所支配的靶细胞群仍能产生电容放电现象,而感传是走在胶原纤维上,生物电能仍然按照既定路线传导,只是在传导过程中由于感觉神经受抑制不能发挥作用使得人体感觉不到而已,所以出现“跨越传导”。但如果是局部麻醉,特别是局麻药封闭穴区深部组织的神经传导功能后,神经组织被阻滞,针刺刺激就不能出现针感和针刺镇痛效应。如果用局麻药物封闭支配皮肤的感觉神经分支,深层组织的神经仍能发挥正常功能,针刺后不会影响针感。所以,穴区神经组织是否受到外部的影响、外部的干涉后,是否还具有行使正常功能的能力是经络现象出现的关键。
所以针刺镇痛的作用机理就是:针刺穴区丰富的神经组织后,使其支配靶细胞的细胞膜产生大量的电容放电,出现大量的正电荷,神经组织膜的膜电位相对提高,使这一区域的痛觉感受器的功能被阻滞,痛阈提高。明白了这一道理,阿是穴的镇痛原理也就很容易解释了。
循经感传可以跨越麻醉区,即一段区域的神经被麻醉,感传可以穿过这段区域在麻醉区的另一端继续进行,这是由于麻醉区域的所有神经组织被麻药阻滞,在这一区域生物电传递的感觉冲动不能有效上传到大脑,出现感传丢失,但在这一区域的感传是客观存在的,没有消失,生物电能按照既定路线传递,当感传通过这一区域后,感觉神经发挥正常功能,感传引起的传感感觉冲动上传到大脑出现人们见到的现象。所以,不是感传跨越,而是感传过程中感传感觉被阻滞,受试着在麻醉区域感觉不到而已。
阿是穴是根据压痛来取穴,在临床上不是定位明确并有名称的经穴或经外奇穴,压痛点不符合经穴或奇穴的位置时,可作为阿是穴。临床上按压撮捏检查时,出现压痛点是临床医生碰到人体的反应敏感部位,这些敏感部位也是身体中相对的神经组织丰富区域,当针刺这些点时,同样会出现这一区域细胞群的膜电容放电,这一区域的筋膜结缔组织中的胶原纤维排列规律性差,所以放出的生物电能不能快速排除这一区域,使这一区域正电能量过多,神经末梢及各种神经感受器的膜电位处于相对的超极化状态,痛阈明显提高,止痛效果明显。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揭开针灸经络、中医理论及气功之谜(十四)--商振德教授 老茶馆 揭开针灸经络、中医理论及气功之谜(十六)--商振德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