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表半里研究朝向何方?(来源:李茂春学术网)

2012-01-22 00:15 楼主
中医经络机制揭秘:半表半里研究朝向何方?

1:半表半里难倒所有中医

对于半表半里是谁先提出、最早见于何处?历来争议不断,多数人认为是成无己先提出,理由是《伤寒论》记载是“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而成无己才明确提出“半表半里”。即“半在里半在外”,和“半表半里”不是同一词义。但也有的人提出成无己所称半表半里是错误的:“张仲景本无半表半里证之说,《伤寒论》第148条有‘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一句,成无己《注解伤寒论》提出了半表半里一语,实为误解。”松冈的考证结论明确指出:“东洋医学将外和表,经常作为具有同样意义的词语被使用,而且‘内’、‘中’、‘里’亦同样被看作同义词。文献表明,主持校正的林亿等,几乎不加区别地将此类词语皆作为同义词处理。”因此,松冈的考证说明了《伤寒论》第148条所记载的“半在里半在外也”即是半表半里之意,即半表半里最初出现于《伤寒论》。

六经理论的半表半里争议在整个中医发展史上也是从来没有间断过,否定有半表半里的自然不去研究,而坚持有半表半里的自己也是说不清,这样整个六经理论在这个论题上也就被卡主了,如果不能解开其中之谜,整个中医六经理论也就永远不能自圆其说,现在中医衰弱的今天,也就将《伤寒论》当做经典崇拜起来,根本不知道中医发展史上有着悬而未解争议悬案,如果重新翻出古代中医这个争议悬案,所有中医就都会傻了,我们崇拜而不加怀疑的经典原来是自古争议不定的悬案。

2:半表半里的胡乱猜测
反对有半表半里之说的一派认为不过是《伤寒论》中独有的一个病证名,表现症状以往来寒热、口苦、咽干、目眩为主。而并不是讲的是一种六经机制,也就是最早的症候群认识观。
坚持有有半表半里之说的一派认为“半表半里”为病位概念,由此将这一理论展开关于六经开合枢的论述,认为经络阴阳属性以少阳为界分为阴阳,但是既然有半表半里的病位存在,也就有生理位置,这个位置就必须给揭示出来,否则就不能自圆其说,于是,明代吴又可指出温疫与伤寒发病机理完全不同,“守古法则不合今病”,“况温疫多于伤寒百倍”。并根据:①太阴阳明论,②举痛论,③疟论,《灵枢》的:④百病始生论,⑤岁露论,提出五大论膜原说,之后吴又可将五大论膜原说,从形而下的形态组织器官,提升为形而上的藏象视域:即人体表里之间,刚柔相济“膜”屏障阻隔系统的有形结构组织无形空隙通道,贯通内外流注上下的“原”空间隙、空阔、大、小、微,有序的气、血、痰、火、水、湿、宣化疏泄、决渎管道。同时发现发现了“经(胃”之间的半表半里膜原),也即是说吴又可将伤寒少阳半表半里的生理定位锁定的这个位置,建立起其三焦理论,从这可以看出吴又可在提出这一学说之前做过大量的解剖学实践观察。
但是这一学说也是很矛盾的,如果这样定位半表半理,也就是只有脏器之间的消化到附近与周围组织器官的膜,这样的膜消化道,泌尿道,生殖道周围都有,何以只有少阳胆经就叫半表半理呢?此其一;
脏腑之间这些膜形成半表半里机制,也就否定了经脉之间存在半表半里机制,也就是完全否定了仲景的六经位置说,此其二。
这一理论在当时因为中医没有多少解剖学知识,因此也就无法看出其中的错误,但是现在很多中医能够看出这是不能成立的,自己又不能解释这些机制问题,于是又倒向六经理论没有半表半里说派的思想,重新捡回症候群总结论进入实证主义,抛开六经机制不谈,隐蔽起自古以来的争议问题,,套用古方以图兴众起来,其实这是故意逃避问题,不敢暴露这一问题探讨而已,这样用症候群总结即否定了仲景六经理论,又否定了吴又可的机制研究理论,到底现在的六经理论是依据何种基础?不得而知。中医伤寒理论搞不清这些基本脏器组织存在机制的情况下,直接上来使用经方进行所谓的辩证论之,如果用现代医学来看,就是超越生理基础,直接根据病理的症候来治疗疾病,既不知道病变部位在哪,也不知道病变如何是原发症还是继发症,六经传变只是一个虚的说理名词,毫无实在意义,所谓辩证好听是一种测度而已,不好听就是猜谜语,程度高低无非是猜谜语的水平高低而已罢了,与伤寒六经理论根本毫不相关。

3:半表半里研究朝向何方?
《热论》提出六经的病理症候,符合经络理论是确定的,否则也就不符合原始的《阴阳离合论》原始理论,但是中间的机制到底什么?也就是脏腑表里之间的关系,脏腑与经络之间的机制搞清之后才能明白经络阴阳的划分,以及半表半里的机制到底是什么,吴又可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也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解剖学观察总结,最后提出膜原说,已经接近问题的边缘了,但最后还是受到当时类相归类的藏象学说影响,将机制搞得一滩糊涂,现在的中医教授们心里很明白,但是自己又搞不清这个问题,这就是为何现在这一研究又走进症候群总结的根本原因,但是半表半里这一千年之谜何时解开,关系到传统伤寒六经理论能不能被现代科学认同的问题,如果回归到回避问题的症候群总结的路子上来,只求套用古方,以图兴众,就是中医界的后生们也不能接受,何况是现代医学?单靠经验总结不就像民间秘方派一样毫无学术性,只能混口饭吃一样吗?仲景六经理论不能机制解读,吴又可的原膜说又不堪一击,到底半表半里的千古之谜何时解开?半表半里的研究方向导向何方?整个中医界都糊涂了,中医自己永远不能自圆其说六经论和三焦论。哎,我为中医界自己的研究感到沮丧悲哀!!!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1-22 00:28 2楼
看了半天,还是一个理解的层面问题。致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期要,流散无穷。
2012-01-22 00:33 3楼
先生不要急,看我如何将中医骗子引出来,快都引出来了,哈哈,我一质疑中医,他们就会来反对,我就分辨出来了。
2012-01-22 00:36 4楼
质疑中医篇博文,我不讲中医的好处,只讲坏处,等到骗子们都出来了,我才开始大讲中医的好处,也公布其中的原理机制,现在还不到火候呢。
提前给你拜年,祝您明年医道更上一层楼。
2012-01-22 10:22 5楼
嗯,是要搞清这个问题!

表、里乃仲景分辨病位的名词。有表就有里,当然就有半在里半在外一说,那就是又有表又有里。那么表里是如何分辨的呢?无非就是通过医者的感官或是病者的知觉以症候来辨别的。古人的思维可没现代人的思维那么纠结,没有体温表,怎么知道发热的呢?

期待李先生解剖。
2012-01-22 11:50 6楼
先生说的对,
这就是一般中医人士的认识,正因为表里是医生诊断疾病的自我感受,而不是病人实际的机体表里机制,也就说明六经表里成为离开人体机制基础,是医者唯心杜撰的客观唯心论题,这就是伤寒六经理论千古争议的根本原因,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都是从自己的感受出发,其他医者没有见到相同病号,自然没有相同感受,这是自然的。
在没有对象的前体下相互攻击谩骂,毫无学术思维,这几天我质疑中医,很多人上来骂街骂娘,就是这一类,根本中西医学门都还没入,就开始评论打击,小丑啊
2012-01-22 11:51 7楼
先生说的对,
这就是一般中医人士的认识,正因为表里是医生诊断疾病的自我感受,而不是病人实际的机体表里机制,也就说明六经表里成为离开人体机制基础,是医者唯心杜撰的客观唯心论题,这就是伤寒六经理论千古争议的根本原因,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都是从自己的感受出发,其他医者没有见到相同病号,自然没有相同感受,这是自然的。
在没有对象的前体下相互攻击谩骂,毫无学术思维,这几天我质疑中医,很多人上来骂街骂娘,就是这一类,根本中西医学门都还没入,就开始评论打击,小丑啊
2012-01-22 11:54 8楼
学习两年中医就到处骂街骂娘,我学习研究了二十年中医,难道我还要杀掉地球上所有人,庸俗中医毫无脑子啊
2012-01-22 16:55 9楼
否认主观感受,就是否认客观认识!

请问李先生,病,为何物?何为病?是以显微镜下的化验单为基准吗?

你我都有病。
2012-01-22 17:02 10楼
由此看来,先生之论可以休矣!

为医不以病患为研究对象,只以高深的理论说是非,吾医者所不取焉!

确实,吾等小医只以治病求验为准,实为理论家所不齿也!
2012-01-22 17:53 11楼
飞翔的鹰 说:
由此看来,先生之论可以休矣!

为医不以病患为研究对象,只以高深的理论说是非,吾医者所不取焉!

现在的中医基本上对于经典中提到的名词一个一步理解,都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测度经典,一点细问就拿治疗效果来搪塞,接触一下干了一辈子的中医们,与他们打交道熟了,无拘无束谈心时,他们就谈出一生的体会真心话,现在年轻中医就明白了,我接触老中医不计其数了,与他们无话不谈,这才引发我反思中医来,你如果不反思,充其量一生也就与我的很多老师一样啊。
⬅ 龙年大吉! 老茶馆 满氏公理和中医与西医的互补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