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医如何认识人体

2012-02-11 13:14 12楼
各家言经脉
道家、中医把人体主要的气脉归纳为十二正经、十五络脉,以及奇经八脉,这与佛经讲的不一样,这是观察角度和统计口径的问题。经络数万条,多把几条作为正经、奇经也没关系,一条经分成数条经也是可以的。沿着经脉,又分布着一些经气汇聚的穴位。这就是武侠小说里所说的穴道,也就是中医针灸里所谓的经穴。
这些经穴,近些年来,经过科学仪器的测试,已经有了初步的数据-穴位所经过的人体表面,产生出较大的电阻。
至于佛家的密宗,则偏重在实证的基础上,又作了更精简的归纳,把它分类为三脉(左脉、中脉、右脉)、七轮(梵穴轮、顶轮、眉间轮、喉轮、心轮、脐轮、海底轮)。
经过修炼,这些经络和脉轮就会逐步呈现出来。道家打通任督二脉,大小周天;修密宗打通了三脉七轮,现在看来,就认为了不起了。当然,这个成就是确实很难得。可是对真正修行的人,追求身心完善的人来说,只能说打下了初步的基础而已。有了这个基础,功夫越细密,对自己身体脉络的结构才体会的更微细。再继续修炼,才会认识到八万脉络是何等境况!
2012-02-11 13:21 13楼
多谢先生分享,期待更多精彩。
2012-02-12 21:50 14楼
如何打通经脉
今天的人,普遍元气不足,经络是很弱的,这个时代父母本身基础不佳,所以出生后先天体质好的不多,好的也好不到哪儿去;出世后,养育、环境、食品、教育等诸多问题,让孩子难以得到健康、快乐、自然的成长,孩子在污染的环境中,吃着化肥、激素、农药种植的粮食,合成饲料催大的肉类,小小年纪就入校啃着大堆无聊的课本,参加大量的课外培训。可谓生得不好、养得不好又过早伤精耗神,长大成人后,元气怎么会强呢?元气不强怎么能打通经络呢,在绝大多数人都不能体验打通经络的感受的情况下,怎么还会相信经络呢?
打通经络的说法还值得探讨,因为普通的人经络本是通的,由于元气在经络中分分秒秒都在运行,我们习以为常了,不能感知他的运行。经络中运行的营气和我们的精神本是一体相联的。只是我们的精神浮燥,没有定力,不能深入的感知它,并影响和带动它。打通经脉的实质就是通过保养和修养,让元气更充足,疏通经脉中的瓶颈,改善经络运行状态的过程?因为元气充足让精神更完满清晰,打通瓶颈时经脉运行大幅度的变化,让人感知到了经脉,让意识与经脉建立联系后,通过意气结合的训练,就可以影响和带动气的运行了,武术家修炼到高明处,能做到意到气到就是这个道理。之后,进一步训练,以意领气,可有意的感知和打通更多的经络。
元气是可以通过人为的作用充足起来,进而转化气质,优化生命。中国功夫也好,儒家、道家、佛家那些高人也好,各有各的方法。揭开其迷底,却会发现一个万变不离其宗的方法:就是让身体气血平和,让心不胡思乱想,节约元气,即儒家所谓:藏器而勿用。让元气充分积蓄,再澄心静气,让精神和元气相合,进入内观,通过了解人体小宇宙,去揭示天地自然大宇宙的奥秘,获得健康的生命和真实的智慧!离开这个原则,都是歪门邪道。
2012-02-15 21:54 15楼
中医的气
说到这里,有必要对气作一番说明,因为这个气字在中医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对学习中医来说,不明白气,学习起来就始终会糊里糊涂的。了解透彻了,它就是一把打开中医宝库的钥匙。
我认为,在中国文化中以及中医文化中,对“运动着的、处于弥散状态的东西”就叫气。不说它是物质,因为它本身是物质、信息和能量的统一体,它具有无限的包容性和可塑性,它可以是很细小的单元、简单的作用;比如热气、寒气,它只包含了温度这个能量形态的内容;再比如湿气,它包含的是水这个物质形态的内容;元气它也可以是很复杂的单元和作用,比如清气、浊气,比如香气、毒气,再比如真气、营气、卫气、病气等,这些气里的物质、信息和能量就复杂了,复杂得你无法细分。
所以,中医里的气是一种综合体,它是动态的,我们把未分化状态的气,也就是成分未定、形状未定、结构未定、作用未定的气叫元气。根据身体的需要,可以把气分配到身体各个地方,这个气根据需要吸纳和包容各种物质和信息,就变成了各种各样的气,起着各种不同的作用。
总的来说,气流布全身各处,走到脏腑就叫脏腑之气,至血脉内外则称营卫之气,至经络则称经络之气。中医常把分成四个类型:
1.元气:元气又称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中医说元气先天之精化生的,并受后天水谷精气不断补充和培养。先天之精也叫先天之气,如果说气是能量、物质和信息的统一体的话,这个先天之气的成分主要是信息,可以比喻成软件、模式或习性,它可以决定人身结构和气血乃至精神的运行模式。它来自于父母的遗传信息和胎儿自己灵魂中的信息,这叫三缘和合。所以一个人,有象父象母的,也有都不象的,就象自己,象谁多一点,要看父母和自己谁的信息表达充分一点。灵魂的问题,唯物主义者是否定的,科学无法肯定也无法否定,还在研究。我这里说有这个东西,是说到这儿带出来的,大家听了就行,不一定要相信,也不要上纲到意识形态去,学术和政治有时是要分开来讲。先天之气受后天水谷精气壮大而成为元气,以肾为大本营,通过三焦循行于全身,内至脏腑,外达肌肤腠理。其功能是推动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温煦和激发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因此,可以说元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
2.宗气:宗气即胸中之气,由肺吸入之清气和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结合而生成。宗气的功能一是上走于肺以行呼吸,二是贯注心脉以行气血。肢体的温度和活动能力、视听功能、心搏的强弱及节律均与宗气的盛衰有关。
3.营气:营气即运行于脉中、具有营养作用的气,主要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所化生。营气的功能一是化生血液,二是随经脉循行上下、营养全身。
4.卫气:卫气即行于脉外、具有保卫作用的气,与营气一样,也主要是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所化生,营卫气的差别前面已经说了。卫气的功能包括: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温养脏腑、肌肉、皮毛;调节控制汗孔的开合和汗液的排泄,以维持体温的恒定。
关于气的作用主要有五个方面:
1.推动作用:气可以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激发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推动经气的运行、血液的循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2.温煦作用:气的运动是人体热量的来源。气维持并调节着人体的正常体温,气的温煦作用保证着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及经络的生理活动,并使血液和津液能够始终正常运行而不致凝滞、停聚。
3.防御作用:气具有抵御邪气的作用。一方面,气可以护卫肌表,防止外邪入侵;另一方面,气可以与入侵的邪气作斗争,以驱邪外出。
4.固摄作用:气可以保持脏腑器官位置的相对稳定;并可统摄血液防止其溢于脉外;控制和调节汗液、尿液、唾液的分泌和排泄,防止体液流失;固藏精液以防遗精滑泄。
5.气化作用:气化作用即在通过气的运动可使人体产生各种正常的变化,包括精、气、血、津液等物质的新陈代谢谢及相互转化。实际上,气化过程就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的过程。
气的各种功能相互配合,相互为用,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比如,气的推动作用和气的固摄作用就是相反相成的,一方面,气推动血液的运行和津液的输布、排泄;另一方面又要进行控制和调节。推动和固摄要相互协调,才能维持正常的功能。
2012-02-18 11:23 16楼
人是一团气?
关于气的问题说了这么多,不知道大家烦不烦?因为这个问题对中医来说太重要,不得不说,不得不多说。从上面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医师的眼中,人就是一团气,只是有的地方密实一点,有的地方稀疏一点,再组成不同一点,都是一气所化的。这个气只要充足,并且又在全身通行得好的话,身体要营养有营养,要能量有能量,气血充足而畅通,体内清洁无垢,还有什么细菌、病毒能够立足?还有什么寒热暑湿不能驱除?所以说,中医并不难学,中医实际上是一种化复杂为简单的学问,懂得了气的道理,治病时就有了总原则,就是把气补足,再疏通就行了。当然这是从战略上说的,具体操作还有众多细节。但有了这个总的原则,心里就有大方向了,具体细节可以慢慢学。
比如脑壳痛,可能是因为血管或经络不通畅,也可能是营养不足,也可能是气血上冲伤了经络,中医会分别用理气通络、补气通经、行气化血的方法进行治理,全在气血上考虑,气血疏通了,病就好了。西医大夫遇到这种情况,可能首先考虑是那儿有没有肿块、血栓,有还好办,手术切除。因为没有除掉病根,可能再长,再长就再切除吧。如果没有肿块、血栓呢?很多人没有他也痛呀!从西医的角度认为那是神经病,就取名为神经性头痛,吃止痛片、镇静剂、VB12对付神经。但问题本身不在神经上,这能治好吗?当然,现在很多西医已经从系统上来考虑和治疗了。
2012-02-18 11:44 17楼
修人如修车,每个修车的人都不会忘了加点机油。洗洗涮涮,换换零件,只是人体的零件无法换,只有用子母来相助。
2012-02-21 21:25 18楼
五脏与五藏
紧扣前面话题,接下来就要说五脏已成。五脏已成在营卫已通之后,一方面是营卫已通后才能为五脏的生成提供资源,另一方面营卫已通后有了生成五脏的必要。五脏本叫五藏,不是这个脏稀稀的脏,相反它很干净,密宗讲它叫白脏或净脏。六腑主消化和传导,为身体提取水谷精华,也就是后天之气,这些后天之气需要有贮存的地方,承担这个任务的就是五脏。内经言“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泄也”,明确了五脏是藏精气的,而且藏得住,不会泄漏。这个五脏是怎么形成的呢?为什么是五脏而不是三、四脏或六、七脏呢?
我们知道,人是杂食性的动物,构成人体的每一种元素都来自于大自然中的食物,这些食物各有不同的作用和性质,有酸甜苦辣咸,有寒热温平淡,有的厚重,有的轻浮,经消化后被人体运化,各走各的道,各去各的地方,贮藏在不同的脏器,满足人体各自不同的需要,转化生成不同的器官,人体通过千万年的进化历程,已经成了一个功能完善而又精致的生物体,什么东西该藏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来藏,用在什么地方,怎么进出,怎么运转,都有已完善了的功能组织来完成,这是一个自然的进化过程,并非是那个上帝干的。
2012-02-24 23:13 19楼
中医是否科学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集》里说:“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为五藏。”这里引出了五行的概念,很多人对中医很感兴趣,但中医的理论基础是阴阳五行,他们感觉很玄,学起来很头痛,学了半天还是云里雾里的,入不了门。其实阴阳五行并不难了解,它是中国的传统哲学,是对世间万物进行科学归类,加以了解的方法。有人要问,你那也称为科学吗?我说,科学是人们认识自然的成果,不分国籍,也不分古今。古人有古人对自然的认识成果,有古代科学,历史课本上介绍各朝代的历史时,专门有科学和文化一章。科学的认识成果是要经历史检验的,经得起检验的就继承下来了,经不起检验、错误的就淘汰了。中医是中国古人的科学认识成果,通过了几千的历史检验,被中国人认为是认识和治疗疾病的有效途径,它的主体理论和应用原则,现代科学可能还不能完全解释,但也没有证伪,不能证明它是错误的。古代科学亦是古人认识自然的智慧结晶,不能因为我们现在的科学方法不能证明和解释就认为它不科学。古人有古人的证明方法,你学不会,比如人体的经络要通过静定的的方法内观,你做不到。古人有古人的解释方法,比如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你学不懂。你却反而去嘲笑古人不科学,有这个道理没有?古人认识自然的方法是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观人事,通过对天、地、人万事万物的本质和普遍联系的观察和思维分析,提示事物发展的规律。今人的科学认识方法以西方的试验验证方法为主,它其实只是科学认识的手段之一,与历史长河相比,它发展的时间还短,不足以完全验证古往今来众多的认识成果。不能因为它无法验证和没有验证的古人的科学认识成果我们都不承认。况且,中国古代科学的认识方法与现代科学的认识方法差异很大,孰优孰劣很难确定,不能以一个的结论否定另一个的结论。而且现代科学也是不断进步的,今天的结论有可能在明天被推翻。所以是否是真正有价值的认识成果,关键经历得住实践的检验和时间的检验。之所以插入这一段,是因为关于中医科不科学的问题,社会上争论很大,方舟子、张功耀之流呼吁要取缔中医,其借口就是说中医不科学,误导了很多人。所以在此顺便澄清一下,让大家相信,中医是中国古代的科学,是经历了实践和时间验证的科学。但它并不代表真理,它只是一种认识观和方法论,各代名医用这个认识观和方法论积累了很多的认识和治疗疾病的经验,我们掌握了这种认识观和方法论,再认真学习历代中医的知识和经验,可以不断提高治病的能力和效果,成为一个好的中医师。同样,西医知识也不代表真理,也只是阶段性的认识成果,没有哪个西医会告诉你,你这个病我给你包治好,良好的西医素养,可以让你少走弯路,提高治病的能力和效果。科学的东西是开放的、包容的和不断进步的,中西医,我认为对中国来说称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说法更为恰当,二者应该取长补短,不断进步和提高。但因二者的认识观和方法论不同,理论体系不一样,不能强行结合,也不能分主分次,而是相互借鉴。还有一个问题是,要先精通中西医中的一门,再学另一门最好,否则可能二者都学不好。当然也不是绝对,也有少部分优秀人才可以二者同时精通的。中西医互参,说不定能创造出一种更辉煌的医学,领先于世界,这是可能的呀,是中国的优势呀,癌症病人放化疗或手术后,用中药来调理,减少放化疗后遗症和加强康复,可以提高疗效,生存期和生存质量;非典病人通过中医介入治疗,大幅度减少了死亡率,提高了治愈率,并缩短了治愈时间。这在外国就没有这个方法了,所以这是中国医生的机会,作为中国医生应该自豪和努力。
2012-02-27 20:36 20楼
气与五行
回过头来谈五行,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世间万物包括宇宙与人都是一气化成的,前面说了,它是物质、信息和能量的统一体,这个气只是个代号,相当于西方哲学的基本粒子,但比基本粒子的概念高明多了,基本粒子给人一种纯物质的感觉。现代科学认为物质是能量转化而成的,也有观测证明,应该是事实,比如,原子弹爆炸,是通过铀的核裂变实现的,爆炸释放大量的能量,之后科学家发现核原料铀的质量减轻了;氢弹爆炸,是通过氢的同位素核聚变实现的,爆炸释放大量的能量,之后科学家发现氢同位素的总质量减轻了;并发现质量减轻的多少与释放的能量成正比。由此,爱因斯坦发明了一个公式,叫质能转换公式:E=MC2;,意思是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这么一来,说物质是能量转化的那是有依有据了。我们不否定这个,但是有的能量构成氢、有的能量构成氧、有的能量构成碳、有的能量构成铁,是什么原因让能量聚合成不同的东西呢?是能量里面携带的信息,物质爆炸后化为能量,其实就是光,光有可见光和不可见光,本质就是电磁波,电磁波可以携带信息这个大家没有疑问吧?电视机、收音机、电话、电脑的信息都是电磁波携带和传递的。所以,说物质是携带信息的能量聚合而成的就比较可靠了,与中国传统文化说的气也比较靠近了。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的气的概念还要丰富一些,中医的气是动态的、弥散的,是物质、能量、信息的聚合体。
⬅ 除鼾大法 老茶馆 百合治病验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