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医如何认识人体

2012-02-02 10:05 楼主
引言如果把人身比喻为一个活动的精密的机器,而医生就恰如一个修理工,要当一个好的修理工,那么首先要了解这个机器的结构和运作模式,否则,修理就无从谈起。
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医治病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这是文字记载而言,真实情况有可能更久远。中医几千年的历史,证明了它确实具有治病救人的功效,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和信服。中医能起到这个作用,必然有它合理的内核。其理有《黄帝内经》,其法有《伤寒杂病论》,其方有《汤液经方》、《外台秘要》、《千金方》等、其药有《神农本草经》等等经典著作,古时名医大家无不精通这些经典,于中医可以这样说,要成大医必须精通这些经典,但仅仅知道这些经典不一定能成大医。而中医对人身的认识和理解主要集中在《黄帝内经》这部书中,它是中医经典之首,是中医的源头,它包涵了中医对生命与疾病知识,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疾病与证候、病因病机、辨证、治则治法、五运六气等内容。它是中医的主干,中医几千年的历史验证了它的合理内涵,后世中医,都是在其基础上的应用与发展。有人会说,难道几千年来,就没有人能超越它吗?我只能说,它一直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众多医家,也就是人身修理师,都集聚在这主干下开枝散叶,成就了中医这棵大树。我们现在根椐《黄帝内经》,再结合其它中医理论中的相关内容,来看看中医是乍么认识人体的。
我这儿提人身而不是人体,是因为人包含了人体和精神两个层面,二层相互结合,缺一不能成其为人。
内经说人生死之本 《内经.天年第五十四》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立而为楯,何失而死,何得而生?岐伯曰: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
《黄帝内经》是体例是问答式的,是黄帝与他的老师岐伯及其弟子关于生命与疾病的问答,很多宗教经典也是这种方式,这种方式让人感到身临其境,并通俗易懂,易于接受,我们现在感到内经难懂,是因为年代久远、语言变迁的缘故,在其成收年代,它就是当时的白话文。当然这个白话文相当精练,不象现在的文章口水话太多。
这句话的意思是:黄帝问岐伯:我想知道人最初生(形成胚胎)的时候,是以什么元气打基础?以什么立为栏楯?失去什么会死?得到什么会生?岐伯说: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
这名话不用翻译,但传达的信息却十分丰富。人的基础就是人的身体,岐伯告诉你的是,决定你身体的那个基础来源于母亲。老百姓俗称“母肥子壮”,即是因此而言。这个“楯”呢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建的房子的栅栏,他带个木字边,他这边是个盾牌的“盾”,意思就是说保卫自己,引申为规范和原则,有了规范和原则才能具备与人打交道的分寸,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而这个规范和原则往往来自于性格与习性,而这部分呢,多来自于父亲。
什么是神?失神者死,神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精神,但古文中精是精神是神,我们一说中医,大家就会联想到阴阳五行理论,其实中医还有一个重要理论源头,那就是精气神理论,现在在道家里面说得多,而道家是中医的源头,《黄帝内经》中的黄帝本来也是道家的鼻祖,道家祖尊黄帝、老子,所以又叫黄老之术。大家都知道道家候练的其本方法是练精化气、练气化神,又曰: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精神实际是两样东西,我们现在习惯了精神二字联读,其义主要是神的成分。这个神,并不神秘,我们人人都有,也知道它有,但看不见摸不着,它产生意识,思维,指挥我们的语言,行动。精神二字联在一起是有道理的,它实际上是精气神的简称,我们看一个人,如果他精气旺,我们就觉得他很有神,如果他精气弱,我们就觉得他萎靡不振,二目无神。眼睛是聚集人体精华之气,也是神的显示之处,所以精气神的情况会从中表现出来。但精气旺并不等同于神旺,精气旺只是基础,要转化为神才能神旺,如果转化不好,或转化受阻,则神不一定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是转化不好;身体健康,头脑痴呆是转化受阻,植物人就是这一类。按中医的观点,神藏在人的心里(神舍心),即以人的心为大本营,但它是全身的主宰,内经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说明心就象君主一样,神明就是那儿出来的,如果神——明白显达,在其管理下,一切都很安定。如果神弱无力,全身十二宫(十二脏腑)都危险了。可见这个神有多重要,弱一点都不行,如果失去了又如何呢?黄帝这个老师岐伯说得很明白:失神者死!依据传统的概念,把人的心跳、呼吸永久性停止作为死亡的标志,但后来发现并不准确,常常有死而复生的情况发生。目前公认的医学观念以脑干死亡作为脑死亡的标准。这些都有道理,又不完全对,因为心也好,脑也好,神经也好,都是神产生、居住、工作和运行的地方,并不是神本身。这些物质的器官失了神,就会停止工作,回了神又会再工作,条件是没有彻底损坏。心脏结实一点,停止工作较长一段时间,回神后可能又会恢复工作;大脑要娇嫩得多,失神停摆后不久,脑细胞很快就坏掉了,神回不了,或回了神也不能恢复运行。(待续)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2-03 12:48 2楼
怎样才算真的死了?神不只是在心脏和大脑,他全身主宰,所以全身都在。神是怎样运作和管理全身的呢,这一点,我们可以借助佛学的观点,神和心古人有时是通用的,佛家认为一心可化为八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未那识、阿陀那识。能看是眼识,能听是耳识,能闻是鼻识,能尝是舌识,能触摸和有体感是身识,能寻找、分析、思维、指挥行动是意识,能判断、决择、执着己身的是未那识,能贮藏知识和记忆而永不丢失,又能持身的是阿陀那识。八识以意识为中心运转,前五识,眼、耳、鼻、舌、身失掉了,人不能说不能动不能看不能听不能尝不能闻,但意识还清楚,心里知道,是全瘫;再进一步意识没了,心脏和脑干还在工作,是植物人,执着于己身的未那识还在运行。再进一步心脑停止,未那识去了,死了吗?还差点。肉体和器官还会存活一段时间,有用的部分移植到活人身上,还会起作用,因为第八识阿陀那识还没去。再进一步,肉体全坏了,阿陀那识离去了,这个人才算全死透了。中国古时,人死要在家里放三天才下葬,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那时判断死亡可能多是以呼吸或心脏停止为准的,三天内或许有人会死去活来,不过到了三天以上就基本没这个可能了,可以放心下葬了。现代医学界把脑干死亡12小时判断为死亡,这个也完全可行,脑干要娇嫩得多,死后12小时也没可能再恢复过来了,那就是真死了,即使其它器官复活了也没用,因为完整中枢神经系统目前尚无法移植。
所以,中医两年多年的经典《黄帝内经》提出的“失神者死”一语中的,说出了死亡的根本,比现在的科学还科学。知道了失神者死,下一句得神者生似乎就好理解了。字面理解,得神即有神,有神就有生命嘛。但得神和有神意思有所不同,有更进一步的意思在里面,得神有如何得神,如何养神的问题,这儿暂不作讨论。
讨论到这里,我们就知道了神对人的重要性,它决定人的身死,也决定人的健康,所以《内经.灵枢》最高的针法是治神针法,言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内经.素问》言四季调神而不是四季养生,当然说四季养生也对,但养生的目的是调神。如此说来,好象是把神搞定了,就一切OK了,为什么这么神,那是因为神与气血、营卫、五脏、魂魄等紧密相关。
内经说人是怎样练成的岐伯曰: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要给人治病,就要把最初怎么成人的问题弄归一,岐伯这句话,24个字,就把它说完了,但这24个字内容丰富,弄懂了它们,就算是把中医对人的认识理解得差不多了。
什么是气血?精神要以物质为基础,精神随血气而周遍全身,需要血气相和。什么是血气相和,要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气、什么是血,以及气血的关系如何。中医的所说的气有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之分,先天之气禀受于遗传,是人体基因或信息的载体,携带的是一个人的程序和软件,需要借助后天之气而发挥作用。后天之气来源于饮食,饮食的营养不能被身体直接利用,要通过胃肠的消磨,然后分解转化成一个个的营养单元和能量单元,然后运输到全身,合成身体各个部位需要的东西。中医说的后天之气实际就是这些由饮食分解转化的营养单元和能量单元,不能想当然的理解为一种气体。这个后天之气通过肺输送到五脏六腑和全身,其中,精华而清柔的部分变成营气,在人体的经络中运行;比较粗浊而骠悍的部分变成卫气,在人体经络之处肌肉腠理皮毛之间运行;营气中精华的部分在心热的作用下化生为血。所以,气和血的来源和本质是基本相同的,气可以转化为血,血少而气多时,可以滋阴,敛气以生血。血多气少时,可以扶阳,化血以生气。这样才能使气血相配,互生互长,因为气血是相随运行的,气行则血行,血液中物质的消耗由营气不断的补充。血主静而气主动,血为阴气为阳,如果血少而气多,则阴虚而阳亢,血行急促而化热,阴虚火旺就是这么来的;如果血多而气少,则气不足以推动血的运行,气血中的营养和能量不能及时传送全身,从而使人无精打采,身体的拉圾得不到清理,损伤得不到修复,从而百病滋生。所本,这个血气已和是人生命初生,成人的一个基本条件,如果一开始就血气不和,成人就无从谈起。
2012-02-04 21:37 3楼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所谓营卫已通,前面说了,营行经内,卫行经外,营卫已通是说明经络和肌腠等已形成,营卫之气已能周行。前面说的气血已和是说精卵结合成功并坐床于母体,这个时候还不叫胚胎,只能叫胚芽,这只是初步,要成长才能成人,那么该怎么长呢?总不成向四面八方平均生长,长成一个圆球吧!现在科学发达了,普及了,稍有点科学知识的人都知道,人的胚胎里有基因,自然会按遗传的信息生长,但你知道基因是怎么形成的吗?为什么会形成人这样的模样和结构呢?为什么比较完善,高等一点的大多数脊椎动物都和人差不多一样,有五官、五脏,有头颈、躯干和四肢呢?中医治人的方法同样用于治牛羊猪马,用药或用针炙等,都是可以的。这是为什么呢?中国传统文化(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认为,人与动物皆是秉承天地之气而生,其结构是与天地自然的结构相应的,天地的信息都会在人体中反应,这就有了人体是小宇宙的说法。动物与人的差别是:动物进化不全,得天地之气薄,天地的信息表达不完全;人得天气之气厚,进化和表达得更全面。科学不能很好的解释的人与动物的差别,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阐示。动物与人不是在有没有语言、能不能思维、能不能使用工具上面、有没有感情上面,这些人有的动物都有,只是能力上及程度上赶不上人而已。实际上,人和动物都是天地之子,天地灵物,相当于比较弱智的同胞而已。
2012-02-05 22:46 4楼
人之初
这个时候胚芽的发育,当务之急是要与母体建立气血流通的通道,最开始是气机相通,胚芽内先天生命之气发起,与母体气机相接;最初通过细胞渗透作用,从母体获得营养和能量,然后生长出脐带与母体相接,借助母体的营养和能量(元气)生成胚胎。胚胎慢慢的长大,伸出头,伸出四肢,手脚趾,长出五官、九窍等,长得很慢,三个月前虽长得慢,但却已初具人形;第四个月开始快速增长,要满足这个快速成长,第一需要积蓄营养和能量,第二需要建立体内高速的运输通道,在小的时候,一根脐带不可以,再长大点就不行了,在快速成长初的第三周(15周)内,人体的经络发育长成。记住,不是神经,也不是血管,神经发育在前,大约在第十周就开始了;血管发育在后,大约要在17周才开始。这是有道理的,以意领气、以气统血嘛,意在先,气血在后。经络是气的通道,所以形成在神经之后,血脉之先。
2012-02-06 22:29 5楼
佛说经脉关于经络,要多说两句,因为这个是中医的基本理论。但我发现这不是中医的专利,研究人体的事中外都在做,中外人体内在结构的基本一样,就完全有可能有相同的发现。还有一个人,对经络的生成描述得更具体,这个人就是释迦牟尼。他是印度人,但说的东西中国人比印度人还信,还继承得好。因为只要是真实的东西,早晚会有人发现它,相信它。在《佛说入胎经》中有这样一段:
难陀,第十五七日,于母腹中,有风名曰莲花,能与胎子作二十种脉,吸诸滋味。身前有五,身后有五,右边有五,左边有五。其脉有种种名及种种色。或名伴,或名力,或名势。色有青、黄、赤、白、豆苏、油酪等色,更有多色共相和杂。难陀,其二十脉,别各有四十脉,以为眷属,合有八百,吸气之脉。于身前后左右,各有二百。难陀,此八百脉各有一百道脉,眷属相连,合有八万,前有二万,后有二万,右有二万,左有二万。难陀,此八万脉,复有袈多孔穴,或一孔、二孔,乃至七孔,-一各与毛孔相连,犹如藕根有多孔隙。
佛告诉难陀:怀孕后的第十二周,在孕妇腹中产生一种叫莲花的元气,在它的作用下,生成了二十条主脉,八百条支脉,八万条细脉。这些脉各有各的作用和颜色,把饮食中的营养和滋味输送到周身供身体需要。我没有一一翻译,但大家可以看出,佛对胎儿的成长说得是多么详细,在两千多前的他是如何知道的呢?有些东西用现代科学仪器也是难以观察出来的呀!如经脉及气脉的五色,以及众多孔隙等。这个问题不作细论,有兴趣的朋友可自去研究,可能会让你大开眼界。
回转来说,这个阶段的发育,主要在于“脉”。“脉”是什么呢?所谓“脉”,就是通道。血液的通道是“血脉”,气机的通道就是“气脉”。这里的脉是指气脉,也就是中医所说的经络。多数的西医们,听到什么气脉、经络的,就头痛。在哪里呢?明明看不见嘛!把人体剖开了,即使用显微镜找,也找不到啊!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它的存在。譬如空中的气流,海里的洋流(暖流、寒流),都没有一个具体、有形质的通道,但是他们-尤其是洋流,都循着固定的路线,就好像是经由一个通道在走动似的。人体里的气脉也是如此,虽然没有看得见的,有形式的通道,但的确循着固定的通路运行着。它的形成的可以这样来分析:
2012-02-09 20:23 6楼
请问是民间中医网上的刘加平老师吗?欢迎来到百草居!
2012-02-09 21:56 7楼
中医的精气神是中医治病救人的首要条件,一个医生如果不会观察病人的精气神,就不是一个好医生。
2012-02-09 23:46 8楼
龙儿 说:
请问是民间中医网上的刘加平老师吗?欢迎来到百草居!

承蒙你转贴, ,很高兴来到这个论坛,这里的学习氛围很好,有实践经验的高人也很多,我希望通过交流能得到更多的收获,故于此抛砖引玉。
2012-02-09 23:48 9楼
临时 说:
中医的精气神是中医治病救人的首要条件,一个医生如果不会观察病人的精气神,就不是一个好医生。

一个好的中医,不但要善于观察病人的精气神,还要知道精气神的本质和运行规律,让我们来共同探讨。
2012-02-09 23:49 10楼
经脉之我见
人体的元气本是周身运行的,在元气充沛之时,并不一定需要经络,比如大地之上,大水漫灌之时,一片汪洋,本有高山、丘陵、河流、溪谷、湖泊,但却显现不出来;水退之后,这些就显现出来了,水就在河流中运行,湖泊中蓄积,这是因为水少了;当遇到干旱水更少的时候,大江大河也变成了小的溪谷,小溪小谷甚至会断流。这与元气在人体内的运行道理是一样的,元气充沛的人,气不循经,营养和能量可以瞬时到达身体各部,可以想见这种人的体质和聪明智慧是非同一般的,这些人古时称为真人、至人,多见于上古之时。中古还偶然有这样的人,称贤称圣,十分稀少,天分较高,通过正确的修养可以达到;现在就几乎没有这样的人了。元气不足的人,元气就只能沿着筋骨、肌肉的逢隙容易通过的地方运行,交流到所需的地方,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习惯性的通道,慢慢的就进化成了经络,这个通道有气则显,无气则隐,气旺而大,气弱而小,所以人死后没气了,你去解剖发现经络是很难的。元气本身也有层次和区别,精华之气能量高而又滑利,所以就占据经络于中运行,粗浮而能量低的元气就在经络之外运行,遍行腠理肌肤之间,没有固定的轨道。
2012-02-10 15:29 11楼
佩服!
⬅ 除鼾大法 老茶馆 百合治病验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