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风之“气虚血瘀证”

2012-03-01 09:51 楼主
中风之为病,在急性期不论是“中脏腑”还是“中经络”基本病机就是“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而夹有形之实邪皆为所演化。而“气虚血瘀证”的形成亦是因为“肝风内动”的原因所致,即木盛克土,土不生金,金对木的失去制约能力,肝木过盛而生风导致经络逆乱,而见变身不遂,偏身麻木,肝木克土太过,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虚推动血液无力,而成瘀血,加之脾不运湿,湿聚为痰,有形之实邪阻止舌本,故见口舌歪斜,语言謽涩,口角流延,。由于没有火热之煎熬津液成痰,心窍无痰热之蒙蔽,自然无昏愦不省人事,躁扰之象。
以上想要说明的是,肝的过强上亢生风亦非因其本脏因热邪,或阴虚不制约阳所致。是因五行的调节机制失常的基础上导致其过强,但是它这种过强不是建立在它自身的阴阳失调上,而是由于脾的不足导致的五行调解机制失常。所以肝自身无实质变化,也自然没有火热的现象,
还有我要说明,不单单是“气虚血瘀证”在西医可以见“脑栓塞”,而“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等都可以见“脑栓塞”。
但是同样是脑栓塞,为什么“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的用降压药可以有效的治疗,而“气虚血瘀证”的就加重呢?很简单,就是西医的理论不行而已。
中药的药性是建立在人体试验的基础之上的,即“入腹便知性味”,所以不管药物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入人体的。我们都是通过观察其进入体内产生的生物反应而确定的。很显然降压药进入体内以后,可以有效的对肝火上炎或肝阳上亢进行治疗,由此可以确定其性能为中“升降浮沉”为“降和沉”,它表现的是寒性的,自然在“五味”和“四气”中的定性是“苦寒”了。
好了,我们在确定降压药的“性能”之后。这就很好的来解释你那个“气虚血瘀证”为什么服了降压药后会加重的原因了。因脾本已不足,苦寒之品更伤脾气,脾不升清,而见头昏。在五行调解机制中由于土的更不足,不能生金,导致金对于木的牵制更加不够,木过盛而见欲动风之象。
而补阳还五汤的理论基础就是建立在我刚说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即要通过实土抑木的方法,来达到五行的调节平衡的。故方中大剂量的使用生黄芪。当然经络瘀阻的兼症也要兼顾。人的病情和体质有不同,故其“大剂量”的定义也是要因人,因病情的不同而异。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3-02 21:34 2楼
支持詹氏理论!
⬅ 慎治中风后遗症 老茶馆 台湾老中医传中风放血救命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