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有度:中医西化死路一条 中医僵化半死半活

2012-03-30 12:55 楼主
本报记者 海霞

年逾古稀的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名誉会长马有度教授,在中医界的身份很有点“特殊”:有人称他“开中医科普之先河”,有人说他是“中医科研、科普和公关三栖专家”,还因他性情直爽、风趣幽默,被人昵称“小马哥”。

2011年底,重庆中医药学会在马有度教授行医50年之际,举办了主题为“怎样走好中医路”的学术研讨会,并出版《走好中医路》画册,记录了知名专家对“怎样走好中医路”的心得和观点。记者以此为话题专访了这位中医界人老心不老的“小马哥”。

“中医思维的弱化和缺失,是当今中医西化、退化的病根。我们大声疾呼:要千方百计回归中医,回归中医的核心就是回归中医的思维,就是回归中医的灵魂。”

记者:多年来,中医发展之路颇为曲折。我们看到,中医西化由来已久,当前形势仍不容乐观。您对中医西化的后果,用了“死路一条”的表述,那么怎样才能走出中医西化的误区呢?

马有度:以我的所见所闻,中医西化情况确实严重。比如说,有些中青年中医,大多掌握一定的西医药知识和技能。学中而知西,多了一种本领,原本是好事。然而,有些中医临床治病,却是西医思维成了主导,先考虑西医怎么诊断,西药怎么治疗。

有些中医病房早已名不副实,西医药成了主角,中医药成了陪衬。即使在中医门诊采用中医药治疗,也不是按中医思维指导临床,四诊不到位,理法方药不到堂,以致辨证不准、方药不当,临床疗效也就难以保证,自然不会受病人欢迎,医生自己对中医药也越来越没有信心。

于是,就来个中药加西药,美其名曰“中西医结合”。即使取得了疗效,也弄不清究竟归功于谁。这样一来,身为中医而不能观察到中医药的疗效,成功的经验看不到,失败的教训也看不到,又怎能进一步去总结提高?

这些年轻中医的“西化”,要害之处就是中医思维的缺乏。中医思维是中医之魂,失去根本必枯萎,丢掉灵魂命难存。“化中为洋,易失本根。”我奉送中青年中医一句话:“中医要想疗效好,中医思维是个宝。”中医西化,事关中医生死存亡,万万不可等闲视之,务必高度警惕。

“继承发扬中医,必须力争做到三个到位:认识到位、感情到位、举措到位。中医不但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发挥优势,而且要兼收并蓄,不断创新。”

记者:中医要发展,首先要继承和发扬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即中医、中医院校、中医医院都要“姓中”,请您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马有度:首先要“爱中”、“信中”才能“姓中”。我概括了中医的五大贡献:中医以哲理引领人生,以文化哺育心灵,以养生维护健康,以疗效取胜天下,以康复服务万民。我们要从这些方面去感悟中医、学习中医、宣传中医,使中医人和广大群众热爱中医、相信中医。

大多数中医人对中医都有坚定的信念,但也确有不少人,面对现实中的种种困难,失去自信,这是极大的危险。自己都不相信,又怎能让人相信?中医药事业要重振雄威,必须力争做到“三个到位”:认识到位、感情到位、举措到位。

中医药人员要提高对中医的认识,坚信中医是智慧之学,中医是灵验之术,中医是文化之花。我们既要看到当前中医面临的严峻挑战,更要看到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高度关注,包括政策的扶持、资金的投入以及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特别要看到中医界许多有识之士,脚踏实地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

中医人要有中医情,古往今来,凡是为中医药做出重大贡献的人,都是热爱中医,矢志不渝,感情至深。只有认识到位才能感情到位,才能为中医奋斗。有了认识和感情,还要抓落实,做创新型铁杆中医。

曾任重庆市中医研究所顾问的著名老中医、我的恩师陈源生一针见血地指出:“泥古不化,无以进步;执今斥古,难言继承;以中拒洋,有碍发展;化中为洋,易失本根。”他的话入木三分。中医“姓中”不但要坚持以中医药为主,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更要兼收并蓄,不断创新。

“中医之路,究竟应当怎样走?多年以来,我概括出这样三条道路:中医西化死路一条,中医僵化半死半活,中医进化生机勃勃。”

记者:现在中医药发展既有良好的机遇,又有严峻的挑战。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背景下,怎样走好中医路呢?听说您的“三条道路、三种前途”的说法很到位,请您仔细谈一谈。

马有度:有人这样描述当前的中医状况:名老中医在消亡,中年中医很迷茫,年轻中医要改行。这种看法反映了中医现状值得忧虑的一方面,但我们也要乐观地看到另一面,我也有三句话:新一代的名老中医在领航,中壮年中医顶大梁,青年中医在成长。

20世纪80年代初出版的《名老中医之路》,收载的近百位中医前辈大多已仙逝,2010年出版的《名老中医续编》中收载的200多位德艺双馨的新一代名医,正在引领中医药传承发扬,尤其是半个多世纪的现代中医教育培育了大量优秀中医人才。

中医之路究竟应怎样走呢?多年来,我向前辈请教,向百姓问招,与中医同道探讨,概括出这样三条道路:中医西化死路一条,中医僵化半死半活,中医进化生机勃勃。这是中医不同发展的三条道路,也是三种前途。

中医不能西化,否则死路一条,但中医也不能固步自封,否则会走向僵化,中医要在发展之路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如我在研制止咳新药“麻芩止咳糖浆”时,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用辨证论治思维方式,始终抓住“寒包火证”这个核心处方选药。在突出中医特色的同时,用现代临床研究证明其药理、药效和安全性,用现代制药技术制成质量稳定、剂量小、口感好的麻芩止咳糖浆。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创新,开拓思路,博采众长,西为中用,才能走出一条发扬光大中医之路。

我曾提出了发展中医的三大战略和八大战术。三大战略即中医药主体发展战略、中医药市场开拓战略、中医药人才培养战略;八大战术即要大力争取各级领导、发掘媒体、发展友军、开发社区、开发乡镇、开发药店、开发家庭、开发中小学等,全方位争取中医阵地,推广中医药。当然,怎样走好中医路,还要按照中医医疗、教育、科研、管理等分类、细化、深入地加以研讨。

当前,我们要抓住时机,进一步面对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面对疾病谱的变化,面对现代科学新进展,既遵循中医自身发展规律,保持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优势,又衷中参西,西为中用,从而推动中医进化,真正走上一条传承国宝、发展中医的光明大道。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4-05 18:25 2楼
当务之急,不是要解决什么中医僵化的问题,而是首先对中西医结合政策作深刻的反思和检讨。
2012-04-05 19:03 3楼
愿闻先生高见
2012-04-05 23:35 4楼
中医最根本问题是要做好自已,很多简易有效的中医治疗特色在医院已成摆设,老百姓还是相信中医的,但去到中医院却享受不到中医的好处,如同我要吃狗肉,卖家切给羊肉一样,公开的骗,搞得人们对中医的诚信错失,认为中医就是吹牛。

所以,从政策,法律法规上要明确,即中医院不能使用西医那一套来看病,治疗,否则属违规,相反,西医院也不能以中医之名行医,特别是西医生开中成药也不行,因为很多西医生根本不慬中医,所以怎样能辨证开好药呢.?

现有的医院
2012-04-05 23:40 5楼
中医己有几千年历史,为个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提出去辨论科不科学,废不废除,你在清醒时不觉得太荒唐了吗?
2012-04-05 23:41 6楼
做好自己,振兴中医,疗效就是硬道理..!!
2012-05-01 12:15 7楼
纵观历史,中国是一个包容的国度,保护自我民族性的东西从未成功,反而是外来的东西中国化倒是从未失败。慈禧为了保护政治的封闭和权威,代价是清朝的灭亡;满清八旗入土中原,因为其本土化使之避免了元朝的快速颠覆的老路。
中医在逻辑上的宏观和动态是其优势,但是细节的缺失使之无法现代化,但是,西医的弊端因为其强势和诸位非临床人士而被忽视,西医弊端在于缺乏整体性和逻辑性。西医的预防近乎扯淡。
现在的传统中医是“下工”,得了病也治不好,现在的西医是“中工”,得病了,基本控制症状还可以,但是让其不发病,根本谈不到,我们要做“上工”的医学,不是中医的西医化,而是西医的中医化,别那么不自信。中医没有诸位想象的那么差,好东西快出来了!
我想在颈肩腰腿痛方面与诸位交流,希望让大家在临床中赢得好名声,提高中医声望,大家是愿意听呢?还是愿意听呢?哈哈
2012-05-01 12:24 8楼
中医是砧木,西医是插枝。中西医结合的结果看看嫁接就知道了。只有银杏的本位嫁接才提前结果。我觉得原理相近。
2012-05-02 15:33 9楼
马老这篇文章的题目很是精辟
2012-06-07 07:28 10楼
口谈发展一气呵成
具体运作难见改观
2012-06-07 08:03 11楼
中医治未病,西医治已病

眼下中医非要跟西医拼治已病

哎呀,没赢~
⬅ 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整体托管扶绥县中医院 老茶馆 中医会亡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