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涉杏林:医林小悟

2012-04-01 11:27 楼主
我虽说是在打工,可身在曹营心在汉,我还是不停地想着我的学习,我的中医。
大一结束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和《临床中药学》也都上完了,我感觉心中空空如也。一种恐惧和压迫感不觉的袭来。我不是不勤奋的那种人,肯定是我的方法有问题。
有一天,我第一次在36楼的楼顶上工作,为了让自己的注意力不要集中在这个高度上,让自己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我就向远方眺望,欣赏一下银川的美景,望望远方的贺兰山,这样紧张感好了很多,也敢慢慢地将视线拉近了。看着这工地上正在建设的大厦,突然有一个疑问——这个地方建房子的方法怎么和在家以前看的的不一样?
以前,我看人建房子是用砖块一层一层垒上去的,而这里的是先打好地基和主体,再用砖块垒墙。而且这里的地基全是用混凝土做的,我以前看的那些房子的地基是没有这样牢固的。想到这,我有些不理解。下班后,我就向搞建筑多年的老乡说了我的疑问。他说,家里边盖的房子一般只有两三层,这里盖的楼少者也有18层,再者要想盖大厦基础不牢行吗?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还有就是,建大厦不是和建造小房子一样,要建大厦一定要先打好基础和主体,不然是不行的!
我感觉这不是和我学中医一样吗?之前,我学中医的方法不是和我家乡建房子一样吗,我见到书上什么都感觉有用,都想记住,可到最后我什么都没有记住。而且我的基础也还没有打好。
我想,我要改变一下学习方法了。
我尝试着从太极和阴阳等来想问题了。我想如果把地基比作太极,在这个“太极”上又可以分出阴阳来,地基四边的四个柱子,不正是像四象吗?这不正是《中医基础理论》老师上课讲的中医的理论体系吗?
就这样,我喜欢上了高层上的工作,可以让我的视野和思维更加的开阔了。
也就是这样我喜欢用阴阳来思考问题和看待事物了,所以我的朋友看到我就说我和以前不一样了,变得看待事情简单了,变得想法和一般人不一样了。
在高楼上不仅让我开始学会用阴阳来看到和分析事物,而且对其其他各科的学习的帮助也是很大的,比如我学《临床中药学》的时候,每一味的要的归经、主治和功效我都记了,可考完了,我什么也没有记住。就是看到了建大厦先建主体,我就意识到我以前的学习方法是错误的。我也应该先记住“主体”,即每一类药所包含的药(先只掌握药名,如补气药: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甘草、西洋参、山药、大枣、蜂蜜等等),如果每一类药都这样掌握了,中药学的主体就建好了。每一味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再掌握住,这不是像增砖添瓦吗,这样中药学这座大厦不就建好了吗?
推而广之,其实我们每一科的学习都可以这样——整体掌握,构建框架结构。这些也是来自于阴阳五行是中医的“主体”的感悟。
在这大厦的顶上待了,有20多天,也让我养成了有事没事,都看看天,想想地的习惯。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5-31 22:45 2楼
楼主有学医潜质,会有成就的
2012-05-31 23:29 3楼
无事 说:
楼主有学医潜质,会有成就的

谢谢,我会努力的。
2012-05-31 23:38 4楼
5.和宁静致远的聊天
我到学校后最想见的一个人就是宁静致远,四川德阳人。我们是好基友。他对中医的热爱不亚于我。
我们是通过一个朋友认识的,只不过那时候我们还是不太了解的,仅仅知道有这个人而已。我还在银川的时候,在QQ上看到他写的“心情”我才认真的留意他。也许是在我心里有“道不同者不相为谋”、“非其人不言道”等的思想在作怪吧。慢慢地感觉这个人是个可以交流的人。我们第一次单独在操场上就聊了1个多小时。我们聊的主要内容有四点:
一、对现在中医学院教育制度的看法?(我们不是愤青)
我们的共同感触:1.课时安排的不合理,我们中医专业课程,中医的与西医的课时是5比5开的,给我们的感觉是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西医,可怜的我们却没有资格考西医医师这也资格证。2.现在的教材是西医化的,考试也是西医化的,为了追求答案的唯一性,把中医的题目出的象数学。从方剂学的角度看——什么什么方治疗什么什么病;从临床课的角度看——什么什么病用什么什么方,一一对应,真是妙哉!3.我们仅仅是学校的“摇钱树”,学校更像是挣钱的机器。学校在不断地扩招,我们就像是流水线上生产的的“包子”,他只管的过程而不管这些“包子”是否可以买的掉,也不关心这些“包子”的质量。
二、小谈中医的处境。
谈到这时,我们同想的了一本书——《挽救中医》,在它的后面作者附的一封信,认真的读过了心里很是难受,这种感觉久久不能散去。想起中医的“命运”我们的眼里何常不是含着泪水,也许我们真的热爱了它。然而我们非常坚持的是以现在中医教学模式想培养出来一个纯粹的中医生是不可能的。现在的情况是中医西医化,西医国际化。正如《挽救中医》打着中医现代化或让中医走出国门的幌子消灭中医。现在很多人怀着一颗浮躁的心来学习中医,他们学的是针灸推拿或中医美容,不仅仅是因为外国人信这个而且这个可以“速成”和来钱快,正是因为人们这种浮躁与势力的心,和这种欲速则不达的心态在作怪。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中医生”他们在没有练好“内功” 的情况下便勿勿走出国门,这样会使中医的名声更加恶劣,更不要说要中医走向界了,等待它的只有灭亡。而我们却是中医的“掘墓人”。
同时,由于中药的一些自身的不足,例如一般味道比较苦和服用不方便的特点。还有就是一些药材的问题了,像稀有药材的禁用和假药材。这些条件又限制了她的发展。
三、我们现在要怎么才能学到真正的中医?
对于这一点,卢航比我可看法要好的多,我从他那学到了不少的东西。我只是意识的了中医的根在民间,而他却去“寻根”了,并且还找到了一个师父。
我们要是想学到真正的中医,还是要多向生活学习,都想想天,想想地,用中国的古代的哲学(阴阳、五行等等)来思考问题。因为中医是生长在中国传统文化这块肥沃的土壤上的。
四、我们交流了平时看到的一些“好书”。
卢航给我介绍了师父教的一套学习方法,这对于我来说是莫大的帮助,此时的我正是不知道给看些什么书好。这一套学习方法主要是以陈修园的书为蓝本的,例如《时方歌括》、《长沙方歌括》、《金匮方歌括》和《医学实在易》等等,还有用“四小经典”(《汤头歌》、《濒湖脉学》、《医学三字经》和《药性赋》)。这是一种从流溯源的一种学习方法。不过我们认为这种学习方法更加适合我们这些在中医学院学习的学生,这样可以更好的和我们教材同步学习,可以考试和学习两不误。以上的书主要是要背的,不能等理解了了才去背,因为理解是无极限的。只有“吃苦在前”,才能“享乐在后”。对于背诵这些东西,我一直用墨子的“志不强者智不达”来鞭策自己。
除了以上的书,我们平时还是看一些其他的书,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自然是不用说了,例外还有宗教等方面的书。卢航在这方面比我好的很多的。他还给我介绍了任之堂主人的书。
我们聊了很多,但我知道这只是个开始。
我也好想看到了,我们未来要走的路。
难,但我们坚持。
2012-05-31 23:41 5楼
6.莫前辈的“教育”
这个故事可能要你失望了。因为他既不是一个精彩的病例,也不是说明中医技术的神奇,仅仅是我与宁静致远和一个老汉的一段际遇。
谈起这件事,我现在感觉我们挺“二”的。
认识他是在学院的图书馆。我经常看到他在那里看书,还是和医学有关的,像《针灸》等等,而他既不像是老师也不像是学生。我想要不是老我们学校进修的,可我们学校也没有这个资格啊!这使我很是好奇。我就和卢航说了这情况。看到他从图书馆出来,我们就开始了我们的“跟踪”计划。
我们从学校出来没有多久就和他说上话了。我们很是不好意思的说去了,我们的“跟踪”的事,也说了我们的目的——他是干什么的?
他很是乐意的和我们讲了他的经历。
他说,他是一个农民工,以前一直是在建筑工地打工。受到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可我还是没有间断对中医的学习。多年的打工现在有了一定的积蓄不想打工了,想学年轻是没有机会学的东西(中医)。现在打算考我们学校的师承班。
他问,我们要不要和他一起回家(他的临时出租房)?
我们高兴地同意了。
一路上,我们聊了很多的话,很多是他的一些不公平的遭遇。就像他在学校办一张饭卡也是那么的不顺利;像进入图书馆还会受到阻拦等等,这不是他的问题。大学的图书馆居然还不让人进去,这还是大学吗?一个人对于知识的追求有错?
到了他的房间,他找了很多的书给我们看,有中医的有中医古籍《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等,还有和这些古籍的书。还看得了《李阳波讲五运六气》、刘力红的《思考中医》等现代各家的书。除了中医方面的书,还有儒释道方面的书。他还特别给我们看了他学习风水的一些证书和相片。我们也由此做到了他的姓名和籍贯。
他叫莫远野,广西灵山人,今年已经50岁了。
看到眼前的这个人,我真的是肃然起敬。仅仅因为热爱中医不管生活怎么的困难,一生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他的追求,更加给了我学中医的动力。
每当我有些懈怠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莫前辈——一个为中医执着一生的人。
2012-05-31 23:43 6楼
7.蒸饭箱中的中医理论
在银川时,我大表哥在工地上开食堂。由于吃饭的工人比较多,所以就用蒸饭箱来做饭。
以前高中的时候在食堂见过蒸饭箱。那时候学习比较紧张,没有时间“研究”它的结构和功能,只是好奇他怎么可以把饭蒸熟?
假期在这里我就有这个机会了。
蒸饭箱里是由托盘构成的一层一层的结构,托盘是可以拿去来的 。在蒸箱的最底层是水槽 ,通过加热水槽里的水产生水蒸气来使米饭蒸熟的。
这仅仅是我对它的一个了解。
有一天,在蒸饭的过程中突然停电。用我表哥的话说“饭就差一把火候就好了,关键时刻掉链子”。等到工人下班了还没有来电,馒头和泡面都已经买完了。工人们饿得已经等不及了说“生饭也要吃”。无奈之下,我表哥打开饭箱却发现上面的饭已经完全熟了,下面的还是没有。
在我的思想里以为下面的米先接触水蒸气就会先熟,可是事实却完全相反。这种现象当时对我来说是挺震撼的。
下午我一直在想,这是怎么回事?
晚上吃饭的时候,我亲自打开蒸箱的时候,上面的一股热气扑面而来,我的眼镜上全是水汽。我的胸口和腹部并没有那种强烈的热感。
上热下“寒”。我突然意识到了这不是中医上所讲的“火性炎上”吗?
2012-05-31 23:45 7楼
8.由爆水管引起的思考
我所在的学院给水的地下水管可谓是“三天一小爆,五天一大爆”,因此有同学戏称“爆水管学院”。刚刚午休起来洗脸,没有水。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水管又爆了。去上课的时候证明我的猜想是对的。看着满地的红泥水,真有一点像血泊。我不由得想到了血管爆裂的原因可能和水管的爆裂有所共同的地方。我分析我们水管的爆破的主要原因有三: 一、水管的质量问题,本身的质量太差; 二、外界的压力过大; 三、水管与水管之间的连接的不合理,特别是“T”字型连接。至于,我们学院的是那一种原因引起的,我就不知道了。或许学院的领导更清楚。其实,想想人体的经脉出血也是离不开这些原因的。如果是经脉的本身“质量”不好,就会可能出现紫癜,其表现为皮肤瘀点,多出现于下肢关节周围及臀部,紫癜呈对称分布、分批出现、大小不等、颜色深浅不 一,可融合成片,一般在数日内逐渐消退,但可反复发作;病人可有胃肠道症状,如腹部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钝痛等;可有关节疼痛;肾脏症状,如蛋白尿、血尿 等,多见于儿童。有两类原因可以引起,一类是血管系统的疾病,也就是我现在所说的;一类是血液系统的疾病。(存疑,这种病在中医上是不是应该分证从肝、脾或肾入手治疗?理由:肝藏血;脾统血;肾主骨,生髓,造血。)还有就是崩漏。主要病机是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如果是压力过大原因导致的,主要是想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好了,经常吃一些肥甘厚味的东西,运动又少造成痰壅阻血脉而导致血压升高。久而久之,压力过大就 很容易导致血管爆破,大脑是最容易发生的,而其中的“T”字形的地方发生的概率有特别的高,如大脑基底节,占70%。这种病在中医上叫中风,西医上叫脑血 管意外。因此,对于这种病我还是建议大家多吃素食,多运动,防病于未然。
2012-06-01 08:21 8楼
支持楼主!~鼓励下
2012-06-01 11:51 9楼
谢谢,我学中医不久,写的浅薄。
2012-06-03 23:38 10楼
9.初感不可小视的取类比象
头发易脱,头皮瘙痒,多屑多脂,多为血热化燥,或兼痰湿所致。 ——摘自《中医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为什么血热或血热化燥可以导致头发易脱,头皮瘙痒,多屑多脂?我是很不理解,所以我就向我的朋友卢航请教了。
卢航说:“你想夏季中午的时候,在河水或沟渠里的水是比较热的,甚至是烫手的。你可以再看看水边的植物是什么样的?虽然有水的濡养是不是都枯萎了?如果长时间这样,我们要是用手去拔它们是不是很容易拔起来?”卢航还没有说完我就意识到了,人体的血脉不是像一条条河流吗?热热的河水不正是像温度升高的血吗?突然有所感悟,这不就是中医上所讲的“取类比象”的思维方式吗?以前,我还以为这种思维方式是扯淡的。
之后,我又尝试着用这种方法来理解“血热化燥”与“多屑,头皮发痒”之间的关系。想起去年夏天我在银川打工的时候,那里的天气是很干燥的,尘土可以积累10多厘米厚。风小一点则“尘飞扬”,大一点则沙尘暴。若把这种环境转移到人的身体上呢?想到这不就可以很好的理解“血热化燥”与“多屑,头皮发痒”之间的关系了吗?血热可以耗伤人体的津液,导致“燥”和“血虚”。燥则多屑;血虚则生风,所以会皮肤发痒。之所以会在头上可能是和“头为诸阳之会”有关。
关于“多脂”,我还是不知道这里讲的是什么情况,是一般的感觉头发油油的多脂,还是指“脂溢性脱发”?其实这也不是很重要,只是前一种情况病情轻一点而 已,关键还是找到病机。就在我苦恼的时候,在《内经》上看到“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对啊,这头上出油这不是“浊阴”吗?再进一步想,可以使“浊阴” 向下的有那些脏腑呢?再与“肺主皮毛”联系一下。这样一想不就全明白了吗?当饮食入胃,化为水谷精微,由脾上输于肺,肺具有宣发肃降的作用,将营养精微中清的部分向上、向外宣发,滋养皮肤毛发,将浊的部分向下肃降滋养脏腑。若肃降不足,宣发太过,则水谷精微中浊的部分向上宣发于头面部,故头面出油,油脂阻塞毛囊,毛发失养而脱落。
2012-06-03 23:48 11楼
10.我的第一个病案
这是我的真正的第一个医案,不管对错,我把它记下来。
徐某 男 21岁
主诉:头痛头晕无力一天
自述三天前去某公园玩后感觉头痛不适,无以处理,第二天好转。昨天夜晚休息因没有盖好被子,今早出现左侧头痛及项痛,头晕,无力 ,伴有咽干口微苦,目涩痛和干呕等症状。由于和我的关系比较好,就让我就给其开了一剂中药。我又诊断,舌红,舌边特深;苔薄白。体温正常,六脉偏玄,右寸脉弱,左关滑。
诊断:风寒感冒
处方:羌活10g 川芎10g 柴胡20g
黄芩10g 党参10g 半夏10g
生姜10g 大枣5g 旱莲草15g
甘草6g
一付煎3袋,热服。
服用2袋明显转好。(后了解第三袋没有吃了)
本方以小柴胡汤为基础方加羌活、川芎和旱莲草。因前几天所感风寒之邪未除,今又复感,邪已入深。见有咽干口微苦,目涩痛和干呕等症状,可知邪客居少阳。故用小柴胡汤和解之。加羌活、川芎二药不但可散风寒之邪,还能引药达头面部,止痛。由于邪客少阳,经气不利,故重用柴胡20g以透泄少阳之邪,使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得以疏散。但为了防止重用柴胡而截肝阴,故添旱莲草15g,其作用是养肝阴而不助湿,保肝解毒。关于其他的方解我就不写了,教材上有。
⬅ 初涉医林:在路上 老茶馆 一则精典病例的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