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太乙神针)小知识系列 2

2012-04-11 08:33 楼主
明代《针灸大成》在运用灸法预防中风时,主张“便宜急灸三里,绝骨四处,各灸三壮,”如春交夏时,夏交秋时宜灸,常令二足有灸疮为妙。
《蕲艾传》一卷,称赞艾叶“产于山阳,采以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补。”
《内经》中就有“大风汗出”灸谙诘,“灸则强食生肉的记载,并把掌握灸疗保健技术的医生称为上工。
《医说》指出“若要安,丹田,三里常不干。”
《医学入门》说:“凡一年四季各熏一次,元气坚固,百病不生。”
《孟子离类篇》说:“犹九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苟为不蓄、终身不得。”丘所谓无病自灸也。
《灵枢经脉篇》指出:“陷下则灸。”
《灵枢官能》言:“阴阳皆虚,火自当之。”
《鲍姑祠记》所载:“鲍姑用越岗天产之艾,以艾人身,灸獒瘤,一灼即除,无有。”晋代葛洪著《肘后备急方》一书,注重灸法急救及霍乱吐痢等灸治。《越秀山三元宫历史大略记》也载其:“活人无数。”
清代医家张璐在夏月三伏用药敷灸肺俞、膏盲俞、百劳等穴,可预防冬季哮喘发病。
朝鲜《东宝医鉴》称脐灸有“养丹田,助两肾,添精补髓,返老还童,防病延寿之功。”
民间有“勿与不灸足三里者为伍,”“不灸足三里勿为旅伴”的说法。
《千金方》记载:“短气不得语,灸大椎随年壮。”虚劳尿白浊,灸脾俞一百灶。”
《胜玉歌》诸般气症从何治,气海针之灸亦宜。
《图翼》昔柳公度曰:“吾养生无他求,但不使之气估喜怒,使气海常温灸。”
古人认为:“医己病之病,为下医;医欲病之病,为中医;医未病之病,为上医。”
光绪34年(1908年)御医就用艾及其中药搓软,以绫绢制成6寸宽的腰带紧系于腰间治疗光绪皇帝的腰胯疼痛,以补汤药之不及。
《黄帝明堂灸经》在“用火法”一章中说:“古来用为灸病,忌八般木火,切宜避之……有火珠耀日,以艾承之,逆得火出,此火灸病为良,凡人卒难备矣。”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门诊日志选(3):咳嗽、心悸、左胁痛 老茶馆 太乙神针李氏艾灸治疗颈椎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