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匮要略》描述疾病之“感觉”说起

2012-05-22 23:17 楼主
从《金匮要略》描述疾病之“感觉”说起

王昆文 四川自贡怡康中医诊所



在历代的中医典籍中,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对于多种疾病所出现之“感觉”的描述,无疑是颇具有代表性和标志性的,给后世医家以深刻的印象。如其关于肾着病的描述:“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关于百合病的描述:“意欲食复不能食、、、、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欲闻食臭时、、、、口苦、、、、如有神灵者”;关于水饮病的描述:“其人素盛今廋,水走肠间,沥沥有声。夫心下有寒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关于梅核气的描述:“妇人咽中如有炙脔”,等。《金匮》对于心气虚与心中寒的诊断,也基本上是从病人的感觉来鉴别,即“心气虚,其人则畏,合目欲眠,梦远行而精神离散,魂魄妄行”与“心中寒,其人苦病心如啖蒜状,剧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譬如蛊注、、、、”。

由于人的生理、病理的复杂性,加上心理、社会和个体差异等因素,导致人的感觉是多种多样的,有时甚至是难以名状。笔者在临床上就经常遇到一些病人所叙述的感觉都是比较新奇的,或是在教科书上所未曾见到的。如某中年妇女因失眠来就诊,说她在刚入睡时即被一种奇特的声音惊醒,就像是电焊时的火焰与焊接的金属接触的一瞬间所发出来的那样。有一中年男子因味淡、纳食减少等症来就诊,说他另外还有一个老毛病久治未愈,就是有时自觉呼吸不顺,气扯不上来,在胸口堵起,引起背胀、颈项闷,须捶背并嗝气后才能舒畅些。又有一张姓妇女50余岁,自诉其腰间似有什么东西堵着,总想伸懒腰使其落下去,且早上起来腰部僵直,解便后难于弯腰擦拭肛门。还有一王姓妇女,自诉有痔疮,但目前未出血,只是觉得肛门内有一点干痛,前阴尿道内亦然,走路时有不适感,故来求治。再比如宁某,女,39岁,自诉每次月经来之前约10天即乳房胀痛,且口甚干渴。总之,病人所叙述的感觉各式各样,无论多么全面的教科书都不可能把它讲述得完。这些感觉,有的已为前辈医家所认识,如认为口咸是属肾虚,腰僵直是为风象,等。而有些感觉则尚未被人们所认识,尚未被发现其中所蕴含的病机,这也就正是需要我们通过掌握的中医基础理论去探寻的。

中医重视病人的感觉,就是对病人的尊重,也就是以病人为本,因而不一定每一次对疾病的诊断都必须要“确诊”出一个什么病名(实际上这也很难做到)。西医重视指标,不太看重病人的自我感觉,也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忽略。因为即使你各项检查的指标均正常了,但如果患者总是感觉到自己身上有不适之处,或有某种痛苦,而这时你能够无动于衷或者不承认其有病而不予处置吗?指标对于现代医学“确诊”某种疾病来说固然重要,但指标与疾病的本质之间往往还隔着一层皮,甚至风马牛不相及。指标和数据并不是万能的。

人并不是靠“指标”而活着,而是靠感觉在生活。如果人整天因为某项指标不符合标准而瑞瑞不安,而疑惑,甚至惶恐,那实在是不必要和不值得的。现代医学往往把各项理化检测的指标看得比病人的感觉还重要,这实在是舍本逐末,并非明智之举。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5-22 23:36 2楼
患者的主观感受是很重要的。
2012-05-23 01:41 3楼
"人并不是靠“指标”而活着,而是靠感觉在生活。如果人整天因为某项指标不符合标准而瑞瑞不安,而疑惑,甚至惶恐,那实在是不必要和不值得的。现代医学往往把各项理化检测的指标看得比病人的感觉还重要,这实在是舍本逐末,并非明智之举。"
2012-05-23 14:25 4楼
是呀很多人不是病死的,而是被西医病名吓死的,
2012-05-23 18:17 5楼
月儿弯弯照苍窘 说:
是呀很多人不是病死的,而是被西医病名吓死的,

再灵敏、再先进的仪器检测,都不如人的感觉。人的许多感觉是仪器所检测不到的,如痛觉、麻木感、冷热感、身痒,以及眩晕、头重、耳鸣、腹胀、腰痠、肢软、畏风或畏寒、心中作难、易饥或不知饥,等。俗话说,自己的肚皮痛自己知道。
很早以前,张仲景就为我们做出了示范:看病要重视、了解病人的感觉,感觉是真实的和可靠的。虽然它是感性的,但从感性中我们可以提炼出理性——只要经过实践的检验。中医的四诊离不开感觉,从感觉中作出判断,虽然有时不一定准确,但虽不中,亦不远矣。
感觉就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直觉,它是人经过数亿万年的进化而得来的产物,是十分宝贵的,有时甚至比许多现代化的科学仪器之检测更灵敏,更精细,更准确。对于人类自身如此可靠、简便而又有效的检测功能及本领,我们难道可以弃之而不利用吗?
2012-05-23 18:31 6楼
患者的主观感受是很重要的
⬅ 中医五行——老丁说中医(40) 老茶馆 治疗扁桃体发炎,合谷敷大蒜手上留了疤,请问怎么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