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水火既济与中医引火归原法之我见

2008-05-14 06:12 楼主
《周易》水火既济与中医引火归原法之我见
河南省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 李志春 472500

[摘要]
虚阳上浮证是一错综复杂的症候群,可见于内科、妇科、五官科的多种疾病,其临床特点是上热下寒,法当引火归原宗仲景八味丸(汤)以治之。 但因涉及多个脏器的病理变化,单用八味丸(汤)多不理想。本文试从《周易》水火既济卦象进行其病理探讨,自拟归原汤以健脾运、温肾阳、理肝气、降心火、和胃气,使龙雷之火下归于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周易 水火既济 引火归原 虚阳上浮

唐孙思邈有言:“不知易便不足以言太医”,笔者在中医临床中对此体会尤深,特别是虚阳上浮一证,法当引火归原宗仲景八味丸(汤)以治之。但临床上往往症情复杂,单用八味丸(汤)多不理想。鉴此,笔者细究《周易》水火既济()之卦象,自拟归原汤用之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兹叙之如下,以抛砖引玉。

1. 水火既济与人体的水火调节
水火既济()为坎水在上、离火在下,辟之犹鼎,火在下而水在上,水自能沸,故曰既济。在人体则离火为心,在上,坎水为肾,在下,是如何进行坎离交泰、水火既济的呢?就卦象来看,既济为两个经卦即离卦()与坎卦叠加而成的复卦。离()为两阳爻夹一阴爻,寓阳中有阴,亦即心的正常功能活动需心阴的滋养,并抑其过亢。坎()为两阴夹一阳爻,寓阴中有阳(真阳),亦即肾主水的功能需肾中元阳(命火)的推动。如脏腑气机升降图所示,在正常情况下,坎水之真阳发,蒸腾真水上升,其中肾阳暖土煦木,肾阴滋养肝木之升发而使离火得济。在中土枢轴转动下,肝脾温升,肺胃凉降。心火属火(内含心阴),心阴下荫,戊土得润,胃土和降。心阳下煦,肺金不凉。如此,在肾阳命火的的发动下,中土枢轴转动,脾肝温升而肺胃凉降,共同完成脏腑的升降,从而完成人体的气血升降,并由此完成坎离交泰(心肾相交)的过程。由此说明,人体的水火既济与五脏的功能活动均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并且心肾是升降与交泰的根本,脾胃为之枢轴,肝肺为之翼佐。
从《周易》爻辞上来分析,在正常情况下即水火既济(),初、三、五爻为阳爻(——)组成乾卦(),二、四、六爻为阴爻(--)组成坤卦(),三阴正应三阳而各得其位。乾卦爻辞云:“初九,潜龙勿用”,即言肾中龙雷之火宜潜藏而不宜浮越在上;坤卦爻辞云:“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即言脾土(阴)居忠位,忠于职守,枢转水火气血,使坎离交泰,就不会带来病苦。在病理情况下,由于肾阳虚疲不能潜藏而浮越于上,致使肾水(阴)得不到蒸腾,心火失其上济,肝木失其滋养而形成火水未济()之卦象,其初、三、五爻为阴爻组成坤卦(),二、四、六爻为阳爻组成乾卦(),阴阳各爻均不得其位。坤卦爻辞云:“初六,履霜而坚冰至”,由于肾水不能上济于心,真阳浮越于上,脾土得不到温煦而失其枢转职能,出现下焦虚寒症;乾卦爻辞云:“上九,亢龙有悔”,今虚阳浮越而不潜藏,故出现一系列“火曰炎上”的真寒假热之症候群,表现出较为复杂的症候群。

2. 虚阳上浮证(火水未济)的诊断
综前所叙,虚阳上浮证涉及多个脏器,临床表现错综复杂,但我们只要抓住火水未济的卦象特点及虚阳上浮证的病因(命火不足)就较易确诊。兹归纳要点如下:

2.1 虚阳上浮证乃因火气上冲,属虚火,缘肾阳受损,故必有腰膝痠软、腰背畏寒、形寒肢冷之症。

2.2 由于龙雷之火上越而不归其位,故表现出一系列火性炎上的症状,如心烦易怒、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咳喘等症。

2.3 脾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轴,今脾失其权,则化源不足,故见倦怠纳差、身热不扬、渴不欲饮等症。

2.4 脉象表现特点是:寸部为假阳性脉如浮大无力或虚数,尺部为阴性脉如沉细而涩或小紧。

3. 虚阳上浮证的治疗
鉴于虚阳上浮乃因人体坎离失却交泰,为达其交泰,则宜从调理五脏机能入手,首宜健脾运以强化源,温肾阳以助温煦,次宜理肝气以助温升,降心火和胃气以达凉降而使龙雷之火下归于海。方宜归原汤以治之。

处方:当归10g 黄芪30g 党参30g 山药30g 白术10g 茯苓15g 升麻10g 柴胡10g 枳壳30g 熟地20g 山萸肉10g 杜仲15g 肉桂6g 附子10g 砂仁6g 青皮10g 酸枣仁20g 远志6g 黄连6g 炙甘草6g 大枣5枚(擘)

用法:首煎沸后小火煮沸35-40分钟,以后各煎30-35分钟,合并煎液,共煎4-6次,分2-3天服完。

处方分析:方中山药、熟地、山萸肉、茯苓、杜仲以补肝肾、健腰膝;肉桂、附子以温肾阳、助命火,并黄连以降心火、引火归原;远志、酸枣仁以宁心神而降火;补中益气汤健脾运、强化源以强其枢转之功;枳壳、青皮疏肝气以助温升。诸药伍用,共奏引龙雷之火下归于海而达坎离交泰之功。

4. 病例介绍
吕某,男,32岁,1996年元月15日初诊。患者于1年前患急性扁桃体炎,经抗菌消炎药治疗后好转,以后时轻时重,每遇感冒则必加重。自觉咽物困难,且粘痰较多,心烦易怒,食欲欠佳,四肢乏力,大畅不畅而稍秘,腰脊酸痛。望之两颧浮红、舌体胖大而边现齿痕、舌尖微红、悬壅垂微红稍肿大,脉两寸部浮大无力,两尺部稍有紧象。证属虚阳上浮,治宜补脾益气以强其枢转水火气血之职,温补肾阳以助其蒸腾真水上济心火,使坎离交泰、水火既济,方用自拟归原汤化裁以治之:当归10g、黄芪30g、党参30g、白术10g、茯苓15g、升麻10g、柴胡10g、枳壳30g、熟地20g、玄参15g、山萸肉10g、制附子15g、肉桂6g、酸枣仁20g、柏子仁20g、远志6g、黄连6g、桔梗6g、半夏6g、砂仁6g、青皮10g、陈皮10g、炙甘草6g、生姜10g、大枣5枚擘。5剂,服后症状基本消失,后因过食辛热而复发,但较前为轻,上方继服3剂而愈。

5. 体会

5.1 虚阳上浮为无根上浮之虚火,历代医家皆有论述,尤以程钟龄论之甚详:“虚火者,七**欲,劳役耗神,由内而发,势犹子也。子可养而不可害。”又言:“养子火有四法:一曰达,肝气郁结,五郁相因,当顺其性而升之,所谓木郁则达之,如逍遥散之类;二曰滋,虚火上炎,必滋其水,所谓壮水之主,以镇阳光,如六味汤之类;三曰温,劳役神疲,元气受伤,阴火乘其土位,《经》曰:劳者温之,又曰:甘温能除大热,如补中益气汤之类;四曰引,肾气虚寒,逼其无根之火,浮游于上,当以辛热杂于壮水药中,导之下行,所谓导龙入海,引火归原,如八味汤之类。”正由于虚阳上浮的病理机制的复杂性,同时又涉及了多个脏器的病理变化,故取其温、引、达三法并用,以达引火归原之效。

5.2 鉴于虚阳上浮证的病理特性及上热下寒的表现特征,可见于内科、妇科、五官科的多种疾病,尤其是内分泌功能紊乱性疾病、更年期综合症及精神性疾病更易出现此证。因此,掌握虚阳上浮的诊断与治疗,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积极意义。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8-05-14 06:12 2楼
《周易》水火既济与中医引火归原法之我见
河南省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 李志春 472500

[摘要]
虚阳上浮证是一错综复杂的症候群,可见于内科、妇科、五官科的多种疾病,其临床特点是上热下寒,法当引火归原宗仲景八味丸(汤)以治之。 但因涉及多个脏器的病理变化,单用八味丸(汤)多不理想。本文试从《周易》水火既济卦象进行其病理探讨,自拟归原汤以健脾运、温肾阳、理肝气、降心火、和胃气,使龙雷之火下归于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周易 水火既济 引火归原 虚阳上浮

唐孙思邈有言:“不知易便不足以言太医”,笔者在中医临床中对此体会尤深,特别是虚阳上浮一证,法当引火归原宗仲景八味丸(汤)以治之。但临床上往往症情复杂,单用八味丸(汤)多不理想。鉴此,笔者细究《周易》水火既济()之卦象,自拟归原汤用之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兹叙之如下,以抛砖引玉。

1. 水火既济与人体的水火调节
水火既济()为坎水在上、离火在下,辟之犹鼎,火在下而水在上,水自能沸,故曰既济。在人体则离火为心,在上,坎水为肾,在下,是如何进行坎离交泰、水火既济的呢?就卦象来看,既济为两个经卦即离卦()与坎卦叠加而成的复卦。离()为两阳爻夹一阴爻,寓阳中有阴,亦即心的正常功能活动需心阴的滋养,并抑其过亢。坎()为两阴夹一阳爻,寓阴中有阳(真阳),亦即肾主水的功能需肾中元阳(命火)的推动。如脏腑气机升降图所示,在正常情况下,坎水之真阳发,蒸腾真水上升,其中肾阳暖土煦木,肾阴滋养肝木之升发而使离火得济。在中土枢轴转动下,肝脾温升,肺胃凉降。心火属火(内含心阴),心阴下荫,戊土得润,胃土和降。心阳下煦,肺金不凉。如此,在肾阳命火的的发动下,中土枢轴转动,脾肝温升而肺胃凉降,共同完成脏腑的升降,从而完成人体的气血升降,并由此完成坎离交泰(心肾相交)的过程。由此说明,人体的水火既济与五脏的功能活动均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并且心肾是升降与交泰的根本,脾胃为之枢轴,肝肺为之翼佐。
从《周易》爻辞上来分析,在正常情况下即水火既济(),初、三、五爻为阳爻(——)组成乾卦(),二、四、六爻为阴爻(--)组成坤卦(),三阴正应三阳而各得其位。乾卦爻辞云:“初九,潜龙勿用”,即言肾中龙雷之火宜潜藏而不宜浮越在上;坤卦爻辞云:“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即言脾土(阴)居忠位,忠于职守,枢转水火气血,使坎离交泰,就不会带来病苦。在病理情况下,由于肾阳虚疲不能潜藏而浮越于上,致使肾水(阴)得不到蒸腾,心火失其上济,肝木失其滋养而形成火水未济()之卦象,其初、三、五爻为阴爻组成坤卦(),二、四、六爻为阳爻组成乾卦(),阴阳各爻均不得其位。坤卦爻辞云:“初六,履霜而坚冰至”,由于肾水不能上济于心,真阳浮越于上,脾土得不到温煦而失其枢转职能,出现下焦虚寒症;乾卦爻辞云:“上九,亢龙有悔”,今虚阳浮越而不潜藏,故出现一系列“火曰炎上”的真寒假热之症候群,表现出较为复杂的症候群。

2. 虚阳上浮证(火水未济)的诊断
综前所叙,虚阳上浮证涉及多个脏器,临床表现错综复杂,但我们只要抓住火水未济的卦象特点及虚阳上浮证的病因(命火不足)就较易确诊。兹归纳要点如下:

2.1 虚阳上浮证乃因火气上冲,属虚火,缘肾阳受损,故必有腰膝痠软、腰背畏寒、形寒肢冷之症。

2.2 由于龙雷之火上越而不归其位,故表现出一系列火性炎上的症状,如心烦易怒、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咳喘等症。

2.3 脾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轴,今脾失其权,则化源不足,故见倦怠纳差、身热不扬、渴不欲饮等症。

2.4 脉象表现特点是:寸部为假阳性脉如浮大无力或虚数,尺部为阴性脉如沉细而涩或小紧。

3. 虚阳上浮证的治疗
鉴于虚阳上浮乃因人体坎离失却交泰,为达其交泰,则宜从调理五脏机能入手,首宜健脾运以强化源,温肾阳以助温煦,次宜理肝气以助温升,降心火和胃气以达凉降而使龙雷之火下归于海。方宜归原汤以治之。

处方:当归10g 黄芪30g 党参30g 山药30g 白术10g 茯苓15g 升麻10g 柴胡10g 枳壳30g 熟地20g 山萸肉10g 杜仲15g 肉桂6g 附子10g 砂仁6g 青皮10g 酸枣仁20g 远志6g 黄连6g 炙甘草6g 大枣5枚(擘)

用法:首煎沸后小火煮沸35-40分钟,以后各煎30-35分钟,合并煎液,共煎4-6次,分2-3天服完。

处方分析:方中山药、熟地、山萸肉、茯苓、杜仲以补肝肾、健腰膝;肉桂、附子以温肾阳、助命火,并黄连以降心火、引火归原;远志、酸枣仁以宁心神而降火;补中益气汤健脾运、强化源以强其枢转之功;枳壳、青皮疏肝气以助温升。诸药伍用,共奏引龙雷之火下归于海而达坎离交泰之功。

4. 病例介绍
吕某,男,32岁,1996年元月15日初诊。患者于1年前患急性扁桃体炎,经抗菌消炎药治疗后好转,以后时轻时重,每遇感冒则必加重。自觉咽物困难,且粘痰较多,心烦易怒,食欲欠佳,四肢乏力,大畅不畅而稍秘,腰脊酸痛。望之两颧浮红、舌体胖大而边现齿痕、舌尖微红、悬壅垂微红稍肿大,脉两寸部浮大无力,两尺部稍有紧象。证属虚阳上浮,治宜补脾益气以强其枢转水火气血之职,温补肾阳以助其蒸腾真水上济心火,使坎离交泰、水火既济,方用自拟归原汤化裁以治之:当归10g、黄芪30g、党参30g、白术10g、茯苓15g、升麻10g、柴胡10g、枳壳30g、熟地20g、玄参15g、山萸肉10g、制附子15g、肉桂6g、酸枣仁20g、柏子仁20g、远志6g、黄连6g、桔梗6g、半夏6g、砂仁6g、青皮10g、陈皮10g、炙甘草6g、生姜10g、大枣5枚擘。5剂,服后症状基本消失,后因过食辛热而复发,但较前为轻,上方继服3剂而愈。

5. 体会

5.1 虚阳上浮为无根上浮之虚火,历代医家皆有论述,尤以程钟龄论之甚详:“虚火者,七**欲,劳役耗神,由内而发,势犹子也。子可养而不可害。”又言:“养子火有四法:一曰达,肝气郁结,五郁相因,当顺其性而升之,所谓木郁则达之,如逍遥散之类;二曰滋,虚火上炎,必滋其水,所谓壮水之主,以镇阳光,如六味汤之类;三曰温,劳役神疲,元气受伤,阴火乘其土位,《经》曰:劳者温之,又曰:甘温能除大热,如补中益气汤之类;四曰引,肾气虚寒,逼其无根之火,浮游于上,当以辛热杂于壮水药中,导之下行,所谓导龙入海,引火归原,如八味汤之类。”正由于虚阳上浮的病理机制的复杂性,同时又涉及了多个脏器的病理变化,故取其温、引、达三法并用,以达引火归原之效。

5.2 鉴于虚阳上浮证的病理特性及上热下寒的表现特征,可见于内科、妇科、五官科的多种疾病,尤其是内分泌功能紊乱性疾病、更年期综合症及精神性疾病更易出现此证。因此,掌握虚阳上浮的诊断与治疗,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积极意义。
2008-05-14 17:04 3楼
文章说的引火归原法是个什么意思?三种方法吗?
2008-05-14 23:12 4楼
这个主题很好;希望大家继续讨论下去;谢谢!
2008-05-15 06:56 5楼
原帖由 四君 于 2008-5-14 17:04 发表 http://qihuang99.com/posts/674][img...气以强其枢转之功,此为其要,故为君;补肾命火以强其蒸腾肾水上济之功;疏肝气以助肾水之温升。
2012-10-31 08:47 6楼
大气周转,是否可以调其一点,就可以搞活全盘呢?
2012-11-02 09:39 7楼
二十年之前在大学跟老师学,老师提出这个问题,感到非常兴奋,但是二十年的时间中接触所有中医提到此问题,只是挂在嘴边,仔细一问就都糊涂不清了,只是名相上说理而已,具体如何其实都是猜测而已。
2012-11-02 10:22 8楼
现在的中医界基本都是现在不明道理,而重技术,也就是舍道求术的层面,对于任何理论机制研究都不感兴趣,由此导致无理之技术,被人质疑也就成为一种自然。
2012-11-02 11:35 9楼
治疗经验是个人的事情,不是共性的事情,讨论无意
2012-11-02 11:43 10楼
xychen 说:
你时时不是把猜测挂在嘴边,

你几时治好过一个病人?!!!--还记得你用来晒的引以为傲的"医案"么?

每一个治疗病例从理上讲言之不尽,需要将所有医理综合起来才能做到,讲起来大家更听不懂看不明,只有理明大家具备共性智慧,大家才能讨论,否则永远是自己模糊的经验之谈。
2012-11-02 16:47 11楼
xychen 说:
你多篇[博文],长篇大论 -就是治不好病.

像你一样一个中医名词都不懂,难道就是好中医吗?就能治好病吗?我觉得不可能吧!
⬅ 李东垣学术思想研究系列(一) 老茶馆 致解云溪先生并答“《内经》是什么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