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回眸:中医百年沉浮录(连载之一)

2010-03-28 09:19 楼主
世纪回眸:中医百年沉浮录
——引自吴中云《中医文化谈》一书

回首20世纪,中医的发展经历了几多风风雨雨,几番起落浮沉。本文从近百年来中医界坎坷多舛的历史长卷中,撷取了若干具有重要意义的片段,期望能使读者从中感悟到中医百年风云变幻的曲折轨迹,以及中医界志士仁人为振兴祖国医学而奋力拼搏的高尚情操。

20世纪初年,中医发展曾显露出希望之光
20世纪初年的中国,正处于社会大动荡的前夜。在康有为等人的改良主义思想影响下,在大举传入的西方医学的挑战下,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医学也开始了吸收新思想,进行自我改进和提高的进程。这一进程的实施者,是出现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中西医汇通派。
汇通派医家认识到中西医学各有所长,深感中医在学术上应该吸收新的东西,于是便开始探索沟通中西医学的渠道。中西医汇通派的早期代表人物有唐宗海、朱沛文、张锡纯等,后期的代表者则为恽铁樵。早期汇通派医家的代表性著作有唐宗海著《中西医汇通医书五种》,以及张锡纯著30卷《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西医汇通派的出现,为中医的发展带来了一线希望之光。
20世纪初,中医界还出现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新生事物。1904年,知名中医周雪樵先生在上海创立“医学研究会”,为最早建立的中医学术团体。同年,周雪樵创办《医学报》,是近代最早的中医刊物之一。也是在1904年,杜炜孙创办绍兴医学讲习社,这是近代最早的中医学校之一。在此之后,又有若干中医团体、刊物、学校涌现出来。
在北京、上海等城市,还逐渐形成了名医荟萃的局面。1910年,26岁的孔伯华自山东来到北京,在当时官办的唯一中医机构——外城官医院(其旧址在现宣武中医医院)任医官,曾率领医疗队进行防疫工作,成效卓著。后辞去医官,开业应诊,因医术高超而誉满京城。与此同时,青年汪逢春也自江苏来京,先是担任法医,不久即悬壶于市。在上海,则汇聚了汪莲石、丁甘仁、包识生、夏应堂、金子久等著名医家。
(待续)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千里寻访叶天士故居(连载之一) 老茶馆 大黄附子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