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十年,有感而发,自学中医,达者为师,望问有答

2010-03-30 22:02 楼主
开了个体诊所快10载,以西医为主,养家糊口。然一日突发感慨,回顾十年历程,所谓三十而立,自己已三十有余,每天打打针拿拿药只是对症处方,形同机器,虽温饱无忧然毫无成就感。再者,一为正值医改二为西医之厉害为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在医院外看病没有这些如何求发展。无意中看到本论坛,有道之人所谓3根指头即是一间医院,以脉为依据,全身辨证,是病用是药,效果如神。当即无限羡慕,如能如此岂不快哉,夫复何求。遂意从西返中,自学中医。
学习一月有感,西医从小入大《解剖学起》,中医从大入小《阴阳五行学起》。中医基础理论看是不多但是又如武侠小说之内功心法,要成为高手必须勤奋练习内功。现在虽笼统看了几遍,只是有些微理解,知道道行未够也不妄想全部明了,以后有进步再看再悟。曾经问过同学《跟随其岳父学中医》如何入门中医,言其被老丈人逼迫每天背诵经方学起,再问现在学几年后水平如何,看病效果又如何,支支吾吾。遂以之为反面教材,暂不背方,不会辨证背的滚瓜烂熟也没用。看论坛有仁兄高论,言治病不难,难在辨证,辨证又难在脉诊,辨证明确方随之应手而出。所以,看中基后看中医诊断,以脉为重。学脉难,但好在咱开个体有病人送上门让咱摸。暂时粗看了文魁脉法,脉学心悟,教材,有少少体会,更多的是疑问,毕竟每人脉法各有特点,论点也是有所区别。体会摸脉,再看书这样的过程中,虽然苦恼但也有乐趣,苦恼的是没有明师不知道自己想的对或错,乐趣的是试开中药还是有一些取得效果。
问1
脉学心悟中数迟所论当重脉象,该如何理解?毕竟与教材有区别。望看过而有识之前辈指教。
问2
浮中按沉两脉迥然不同,虽说脉以沉按为本,但主诉首要症状不是按沉所表现,病人看病当然希望药到症除,然中医所求脉症并治,此时是先治脉还是先治症?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3-30 23:20 2楼
学习一月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证明兄台确实学得不错。
2010-03-31 08:37 3楼
回复 1# 灰医


乐趣的是试开中药还是有一些取得效果。
1 k9 v2 V. Q5 Z1 L百草居
有点恐怖
2010-03-31 12:15 4楼


哈哈~看先生如何下手?自学估计还得先给自己、家人看起啊!
2010-03-31 19:49 5楼
回复 3# sunping98


常见中药还是一贯有卖,我们这边很多迷信的拜神求方,然后拿方到店买药,所以对中药还是有点认识,而中医理论除了上学听了不负责任的老师念了几天课本外是再无深究。说自学一月也是实话也是有牵强之处,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没人回答我问题解我疑惑。
2010-03-31 20:30 6楼
我也困惑 如何入门
2010-04-01 17:14 7楼
第一条问得不清楚,难以领会先生所问什么?
第二条关于脉与症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是脉症相对,如外感当有浮脉,内伤当有沉脉。但有时也不同一,当此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或舍症从脉,或舍脉从症。也就是说,高明医者并不全部拘泥于症脉同一,而是全力捕捉出疾病的实质,再根据其实的实质看其与脉相关,还是与症相关,如果与脉同一,则舍症从脉。如果与症相关,则舍脉从症。所以,学习脉,与学习症,都是一种技术,也就是目,但在目之上还有纲,也就是疾病的本质,这才是最关健的东西。纲举目张,一切疑难就迎刃而解了。
2010-04-01 19:02 8楼
谢谢东楚龙野虎先生,先生乃藏龙亦是卧虎,望能多多请教
2010-04-02 11:47 9楼
一开始看到楼上的回帖吓我一跳。不知什么时候楼上竟然能回这么有技术含量的帖子了。甚至说解答了我心中存在的很多的疑惑。
接着鼠标网上一滑,再看到东楚先生的帖子,我直接崩倒。
2010-04-02 12:17 10楼
我学的是中西医虽然毕业十年余,但苦于都是用西医中医都快忘光了,希望各位前辈指点一下怎样把中医学好,在此我先谢谢各位前辈了。
2010-04-02 13:06 11楼
李氏的著作,以前我曾花了些功夫研究了一下,他确实以脉象论数脉。他认为一手寸、关、尺三部,在同一根血管的不同部位,因此从搏动次数而言,应该是一样的。而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同部位搏动不一样,是因为不同部位的脉象不一样。这个仅是一家之言,中医学里因为每个人的临床经验不一样,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看法,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所以才会有各家学说这样的研究方向。
就我个人而言,确实碰到过左寸脉滑数有力而左尺基本摸不到的脉象,这种现象简单以至数而论数迟,确实不太妥当,所以个人认为李氏所论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要指下很好地体会到是“脉流薄疾”的脉象,但至数又不快,我现在还没这个能力,只能感觉某部脉确实快于其他脉。但是这并不影响体会有力还是无力,一般而论,数脉还是有力属实,无力属虚。
⬅ 从如何才能“发汗去病”谈起 老茶馆 脉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