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复兴的希望

2010-04-10 19:39 楼主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中西医学的生命认识观
第一章 现代医学的生命认识观
第一节现代医学注重于对生命现象的描述
一、现代医学对生命现象的描述
二、现代医学研究并没有让人们清楚认识生命本质和生命现象的运行机制
第二节 核心概念的缺乏使得现代医学面临众多的疑问
一、缺乏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健康处于一种不完整而又具有内在矛盾的状态
二、西医理论体系对疾病的认识是注重生命现象的物质基础,这就埋下了医患纠纷的隐患
三、生命本质认识是清晰认识死亡的基础,否则就可能带来伦理和法律问题
四、缺乏对生命本质的认识,现代医学只能采用统计学对治疗疗效进行判断,从而使得自身理论陷入迷茫之中
第三节 原子论思想促使西方关注生命物质而不是生命本质
一、西方通过原子论思想来认识世界,但是现今西方认识世界的方式也将出现突破
二、西方医学的发展史也是以原子论为核心,关注于生命物质的研究,这种认识方式也面临新的突破
第二章中医学将传统文化中对世界本原的认识引入医学领域,形成了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第一节 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认识世界的核心
一、中国传统文化通过阴阳五行学说认识世界和世界的运行规律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是在表示事物的内部结构、外界关系和运行变化规律
三、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是在表述事物的运行机制
四、面临西方文化的挑战,我们需要重新审视阴阳五行学说
第二节 古代医家将对世界本原的认识引入医学领域,形成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一、“阴、阳、气、血”是中医认识生命本质的核心
二、中医学中,健康和疾病是以阴阳是否失衡作为判断标准
三、恢复失衡的阴阳是中医养生保健和临床治疗的核心
四、中国严谨传统思维认为生物变异是疾病产生的重要基础,这使得统计学不可能在中医学中应用
第三节 中国传统道器并称的认识观使得中医对人体解剖的认识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
一、历史上的解剖记载说明中医的发展过程中有解剖学基础
二、道器并称的认识观使得中国早期的原子论思想雏形失去了存在发展基础
三、中医理论是以道为基础认识生命的学问
第三章 中西医结合过程中需要遵从有限性原则
第一节 有限性思维原则指导着中医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西医在无限思想指导下重视对命物质基础的研究
一、西方无限性思维方式促进了研究人员对生命物质基础的研究
二、无限性思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使得我们不得不采用有限性思想认识世界
第三节 有限性思想有助于生理参数的阴阳划分
一、生理参数具有极限范围,这是认识生理产物阴阳属性的基础
二、在空间上,器官功能和储备的阴阳关系表现为阴阳之间的对立
三、器官的功能和储备在时间上表现为阴阳间的相互转换
四、在时间和空间并存的情况下,器官功能和储备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
第二部分 中西医结合中对生命本质
第四章 生命现象运行的原动力:气与能量
第一节 能量守恒定律是推动生命运行的核心定律
一、西方近现代物理的研究使得西方人逐渐认识到能量的存在,并建立热力学定律和质能转换方程
二、能量是不同于传统西方哲学中物质概念的物质,兼有形而之上和形而之下的双重属性
三、热力学两大定律是宇宙演化过程中的重要规律
四、生命现象中也同样存在能量代谢谢过程,并遵循热力学定律
第二节 质量守恒定律是生命现象中的核心规律
一、化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质里守恒定律的存在
二、细胞中的能量代谢谢过程
三、质量守恒定律是细胞分裂和多细胞生命生长发育的基础
四、质量守恒定律、热力定律和质能转化方程体现了有限性思想,属于形而之上的概念
第三节 生命现象中的气等同于能量代谢谢
一、“气”字字形演化过程和先秦文献中“气”的含义
二、气的概念存在由从形而之下转变为形而之上的过程,可以等同于能量和能量代谢谢过程
第四章 认识生命本质
第一节 细胞中生命本质是遗传信息指导下的能量代谢谢过程
一、蛋白酶的自我更新过程是生命体内的生化反应同生命体外生化反应之间的本质区别
二、遗传信息输出过程是细胞内蛋白质进行更新的核心过程
三、细胞水平的生命本质就是遗传信息指导下的能量代谢谢过程
四、细胞中的能量代谢谢过程、遗传信息输出过程同中医学中阴阳之间的关系
五、细胞中的能量代谢谢过程、遗传信息输出过程同中医学中阴阳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多细胞个体的生命本质是伴随干细胞在分裂分化过中的能量代谢谢过程
一、多细胞生命体将单细胞生命体的能量代谢谢过程进行了延伸
二、干细胞的研究是近年来生物学研究的新突破
三、干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是发育成为成熟生命个体的途径
四、干细胞分裂分化过程是成熟个体中体细胞更新和组织损伤修复的途径
五、干细胞分裂分化平衡的打破是疾病产生的基础
六、在多细胞个体中,能量代谢谢过程寓于干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之中
七、多细胞生命体内阴阳的物质基础
第三节 多细胞生命现象的基础仍是以单细胞生命现象
一、细胞分裂分化过程有遗传信息的表达
二、细胞分裂的有限性受到遗传信息的限制
三、细胞分化过程同遗传信息输出有密切的联系。
第四节 临床医学中的核心问题
一、健康的概念
二、疾病和死亡的概念
三、医疗目的
第三部分 生命现象的运行机制
第五章 五行学说和脏腑理论:阐述生命运行机制的纬线
第一节 传统语言使得解剖器官转变为脏腑理论
第二节 能量代谢谢过程是对解剖器官进行五行划分的基础
一、中医脏腑表里划分是以脏腑在能量代谢谢中的位置为基础
二、中医的气机运行方式需要补充和完善,这样我们才能明确脏腑心的生理功能
第三节 干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是脏腑五行相生的生理基础
一、人体中的干细胞系统是中医学中肾精的物质基础
二、干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是脏腑五行相生的生理基础
第四节 细胞中阴阳五行学说的物质基础
一、现代医学对亚细胞结构的认识
二、细胞中的能量代谢谢过程是细胞内五行相克过程的基础
三、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是细胞内五行相生的生理基础
第六章 脏腑理论的现代生物学基础
第一节 脏腑肾:生命现象的源头
一、脏腑肾在完成气机“出”的过程中形成与膀胱相表里的生理关系
二、脏腑肾的生理功能包括了肾藏精,主水液,主纳气
三、脏腑肾的生理特性包括主闭藏、主守位和主一身阴阳
四、肾精、肾气、肾阴和肾阳是描述脏腑肾生理功能的概念
五、DNA的结构特点决定了脏腑肾必然与冬气相通
六、脏腑肾其它相关概念
第二节 脏腑心:生命现象的调控中枢
一、神经内分泌系统和细胞内信号传导系统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二、脏腑心在完成对能量物质的调控过程中形成与小肠相表里的关系
三、脏腑心的生理功能包括了主血脉和主藏神两大生理功能
四、脏腑心的生理特性包括心为阳脏,主通明且心气易降
五、心气、心阴和心阳是描述脏腑心生理功能的概念
六、脏腑心调控能力的增强是脏腑心与夏气相通的生理基础
七、与脏腑心相关的其它概念
第三节 脏腑肝:气机生发之地
一、脏腑肝在完成能量转换过程中形成与胆相表里的生理联系
二、脏腑肝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主疏泄和主藏血
三、脏腑肝的生理特性包括喜条达而恶抑郁,为刚脏
四、肝精、肝气、肝阴、肝阳是描述脏腑肝生理功能的概念
五、干细胞分裂分化过程是脏腑肝与春气相同的生理基础
六、与脏腑肝相关的其它概念
第四节 脏腑肺:气机的肃降之地
一、气机“降”的生理学含义是物质的降解过程
二、能量物质的氧化降解过程是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生理学基础
三、脏腑肺的生理功能包括了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等方面
四、脏腑肺的生理功能包括了肺为华盖和肺为娇脏两个方面。
五、肺精、肺气、肺阴、肺阳是描述脏腑肺生理功能的概念
六、物质的降解过程是脏腑肺与秋气相通的生理基础
七、脏腑肺其余生理功能包括: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在液为涕。
第五节 脏腑脾:生命现象的后天之本
一、气机“入”的生理学基础包括了能量物质、遗传信息和干细胞等基础物质进入生命系统的生理过程
二、胰腺是脏腑脾的解剖学基础
三、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建立了脏腑脾胃相表里的生理关系
四、脏腑脾的生理功能包括主运化,主生血和统血
五、脏腑脾的生理特性包括脾气易升和喜燥恶湿
六、脾精、脾气、脾阴和脾阳是描述脏腑脾生理功能的概念
七:细胞中的膜相结构是脏腑脾主时的生理基础
八、脏腑脾的其它相关概念
第六节 中医六腑的生理学本质
一、脏腑胃:食廪之官,五味出焉
二、脏腑胆: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三、脏腑小肠: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四、脏腑大肠: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五、脏腑膀胱: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第七节 机体组织和细胞功能的五行划分
一、“五行互藏之妙”是进行人体组织五行划分的理论基础
二、对生命物质的关注使得现代医学对组织结构研究非常详细,并以此基础上研究各种组织的生理功能
三、各种组织在人体能量代谢谢过程中的功能是组织进行五行划分的基础
四、按照细胞在能量代谢谢过程的作用,各种细胞也可以进行五行划分
第七章 中医六经学说:阐述生命运行机制的主线
第一节 中医六经形成的思维基础和划分
一、《周易》的思维为我们建立了六经形成的思维基础
二、能量代谢谢过程、干细胞分裂分化过程和蛋白质合成过程的拆分是中医六经形成的生理基础
第二节 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
一、太阳为开:代谢谢产物的释放和能量的利用过程
二、阳明为合:能量物质的输入过程
三、少阳为枢:物质能量之间的相互转换过程
四、总结:三阳经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能量代谢谢过程
第三节 太阴为开,厥阴为合,少阴为枢
一、太阴为开:蛋白质和体细胞最终进入生命系统的过程
二、厥阴为合: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和干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
三、少阴为枢:遗传信息和干细胞储存和动员过程
四、总结:三阴经的本质在细胞中是遗传信息输出过程;在人体中是干细胞分裂分化过程。
第八章 中医学中重要概念的生理基础
第一节 中医血的概念描述了干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
一、“血”的最初概念是指血液,其含义泛化后成为描述多细胞生命本质的概念之一
二、中医学中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血等同于血液,广义血等同于干细胞分裂分化过程
三、五脏功能构成了血化生的整个过程
四、狭义血的循行是指血液循环,广义血液循行包括干细胞的动员、迁徙、增殖、分化以及体细胞死亡等整个干细胞分裂分化过程
五、狭义的血瘀同凝血相关,广义的血瘀涉及到干细胞分裂分化过程出现障碍
六、血旺和血虚是中医学中描述干细胞分裂分化过程异常的概念
第二节 中医痰、湿、水的生理学本质
一、中医学中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二者需要有共同生理基础
二、现代医学中的炎性反应是广义痰和狭义痰的共同生理基础
三、“脾为生痰之源”和“肺为储痰之器”分别论述了炎性反应的两个生理过程
四、浆液性炎症是中医学饮的概念基础
五、能量代谢谢过程是水湿形成的生理基础,能量物质是水湿形成的物质基础
第四部分 系统生物学理论和中西医结合理论的前景与应用
第九章 二进制数学与大脑生理功能机制
第一节 《周易》是二进制数学形成的基础
第二节 二进制数学是神经系统信号生成、传递和处理的基础
一、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是一种二进制信号
二、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是二进制信号调制的过程
第三节 二进制式的信号传递过程是细胞中信号传递过程的基础
第四节 系统生物学的发展需要吸收中医学中二进制的思维方式
第十章 疾病产生的天时、地利与人和
第一节 现代西医学对病因的认识和存在的缺陷
一、现代医学对疾病病因的研究
二、现代医学病因研究存在的缺陷
第二节 系统生物学需要重新认识致病因素
一、物理因素:导致疾病产生的基础
二、细胞中代谢谢通路的改变:疾病产生演化的重要方式
三、生物因素致病:疾病产生的最后结果
第三节 中医学中的六淫和七情:疾病产生的人和
一、六淫的本质是指六种气象条件,它们是致病的核心
二、内伤七情是通过改变遗传信息输出和干细胞分裂分化过程建立了疾病形成的基础
三、不内外因素:调控人体的能量代谢谢过程而致病
第四节 中医学中的环境因素:疾病产生的地利
第五节 中医学中的五运六气学说:疾病产生的天时
一、传统阴阳认识观使中国古人选择了天干地支计时方式
二、原子论思想使得西方最终选择了单纯的数字计时
三、天干地支计时方式比单纯数字计时方式具有更多的含义
四、中医是在认识时间的基础上认识生命
第十一章 系统生物学与现代医学中的重大临床问题
第一节 面临感染,我们无需再恐惧
第二节 面临肿瘤,我们仍可以笑对
第三节 面临糖尿病,我们需要保持阴阳平衡
第四节 中医学为现代医学难题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作者邮箱:xds0762_cn@tom.com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常用中药饮片掺假与识别 老茶馆 论慢性肾衰关乎少阳病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