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模式推广阻力重重 专家:与医院骨干结构有关

2010-04-14 17:55 楼主
目前来看,高州的“另类医改”是取得成功了:全国“两会”上高层领导积极评价,有关部门专门调研总结经验,多家高规格媒体给予报道,更重要的是,医改后高州人民医院所呈现出来的医疗费用低、服务好、医生收入高的公众印象,也就是说,实现了消费者满意、医生受益、政府得益的“三赢”目标。高州人民医院的医改个案由此被称为“高州模式”。

“高州模式”成功的秘诀在哪里?有关部门的调研结论之一是“在于他们办院宗旨指导下的一整套实用、好用、管用的有效运行机制”,并以高州人民医院在多个环节实打实地落实“带电”管理办法为例。与一些公立医院同样到处设“高压线”,但“没有几条带着电,偶尔有条通了电,也是低压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州人民医院通过阳光采购、规范行医、日常暗访制、全方位接受监督等手段,既很好地控制了病患的诊疗费用(2009年人均住院费用5936.2元,是广州地区各大医院的47%),有效降低了群众负担,而近三年间医院住院量增加了43%,门诊量增加了39%,手术量增加了41%,一跃成为广东省内首屈一指的地级医院。

既然如此成功,当然就有大力推广的必要。稍显尴尬的是,尽管早在2006年前广东省卫生厅就出台了《关于开展向高州市人民医院学习的决定》,但“高州模式”却没有走出高州人民医院。“高州模式”在推广中阻力重重,无法落地生根的关键何在?依笔者看,根本原因在于“高州模式”成功的人治前提,即使有“一整套实用、好用、管用的有效机制”,这一机制得以落实并运行也有赖于“强人治院”。

某专家对“高州模式”有着深入研究并多年跟踪,在该专家看来,10多年来该医院有好的领导班子和好的带头人,“如果不是有这样的院长,没有这样的办院理念,高州市人民医院也走不到今天。”专家认为“高州模式”的成功,还和该医院人才骨干的结构有关。“90%都是高州人,90%都是广东省内医学院自己培养的,90%都有在农村劳动、生活的经历”——这同样是“人治模式”的注脚。事实上,高州人民医院的阳光采购、规范行医、日常暗访制、全方位接受监督等措施与其他医院并无二致,只不过该医院“类似于一个企业”,而医院院长类似于大权在握的“董事长”,以上措施能不打折扣地得到落实,对“触线”违纪的医务人员不仅可停发奖金、“一票否决”,更可解聘,由此可见一斑。

“高州模式”的成功有其价值,这就是它指出了新医改成功的一种可能与路径。当然,从深层次看,“高州模式”的成功算不上新医改的真正成功,而是在“强人治院”前提下,在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下遇到极为特殊的情况(地方财政较弱,无法进行财政投入)而市场倒逼的结果。

新医改就这样陷入了纠结:只有机制与制度的力量才能推动所有地区的医改取得根本性成功,但机制、制度在某一地区甚至某一医院的真正落实却取决于“强人”。彻底改变这一尴尬,只能是在更高层面上继续推动并深化改革。

被称为“另类医改”的“高州模式”在推广中无法落地生根的关键何在?依笔者看,根本原因在于“高州模式”成功的人治前提,即使有“一整套实用、好用、管用的有效机制”,这一机制得以落实并运行也有赖于“强人治院”。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专家:医疗保障管理体制谁管并不重要 应理性设计 老茶馆 人体生命六要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