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辩难

2012-06-28 23:42 楼主
最近读了清朝无名氏的著作,是对伤寒论的理解,主要是结合临床,分析病机,感觉比那些名家讲的容易理解,可能更容易掌握伤寒论的核心内容,由于我不大喜欢记诵条文,所以就把文章的大意写出来,希望各位同道指正,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一,风寒辩难
大多数的医书讨论风寒,都认为是风送寒邪侵犯人体,入侵浅的在卫分,是风邪,入侵深的在营分,是寒邪;因为卫主皮毛,风性柔软,伤人则浅,故在卫;营主血脉,位置较深,寒邪性质劲急,所伤较深,在营分。
脉象浮紧则为寒,浮呢就是手指轻取就可感觉到,紧呢就是从轻取到沉取,脉象力度不减弱,脉管弹性反而有力,这是伤寒的脉象。脉象浮缓为伤风,缓就是一息四至。
伤寒脉浮紧,要看脉有力无力,有力的则用辛温发表的峻剂,使汗透彻则寒邪自然消散;伤风脉浮缓,要看脉是不是鼓指,若鼓指,则要固表,解表。还有脉虽紧但无力,须从风论治,不能认为凡脉紧都是伤寒;脉缓而有力,须从寒治,别认为缓脉都是伤风。这是诊脉须注意的地方。
有汗是伤风,因风邪伤卫,使卫气不固,疏泄失常,故自汗出;无汗是伤寒,因为营中之血因寒邪而凝滞,故无汗。伤寒适宜发散表邪,伤风适宜固摄表气。伤寒病人冷的厉害,浑身战栗怕寒,即使加厚衣服,近热火,寒势不减;伤风虽然也怕冷,但更怕风,近火烤后会发热。
有汗无汗需要仔细鉴别,因为风伤卫则毛窍开泄,寒伤营则气血通道拥塞。看见有汗而判断为伤风,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见不到发汗,但头角润,掌心润,流清涕,咳嗽等都属于伤风,这是一般人不知道的;看见怕冷而知道是伤寒,这是书上写的,见不到寒邪,然而肌肤鼻窍干燥,面色红,声音重浊等,都是伤寒。
( 待续)。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6-29 07:47 2楼
寒伤营,风伤卫

这个认识在理论上让人感觉很详尽、慎密,而于实际却很难把握,个人觉得有些扯淡,不如干脆辨有汗、无汗实在
2012-06-29 07:56 3楼
太阳伤寒之脉,也是要结合证来考虑,也就是脉证合参.

省疾问病,务在口给是不对的

不顾症状,单凭脉诊也是不对的

比如浮紧脉,在《金匮·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中说: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喎僻不遂。


换句话说,浮紧脉,伴有头痛、头项强痛而恶寒无汗的就是外感麻黄汤证,如果伴有口眼歪斜的就不是外感,而是掉线风了
2012-06-29 09:00 4楼
也就是脉证合参.
是啊,单凭哪一点去诊病,都不能把握病机。
2012-06-29 09:35 5楼
二,太阳伤风有经病府病,如何区分?
伤风在太阳经,则伤在膀胱经所过的地方,例如一日膀胱经病,其症状有头疼,发热,恶风,汗出,颈项强,腰脊强痛等,见到一两个症状,就可判断为太阳经病。
由于过度发汗造成的口渴,饮水过多,从而导致小便不利,再给他水喝,水入即吐的,称为水逆病;水逆的机理是热在上焦,水性寒,水入则寒热相互格据,所以会吐。小便不利,给他水喝,水入不吐的,名叫蓄饮;蓄饮的病机是热在下焦,水到下焦时已经变热,与下焦热邪相合,故不吐。这两种情况属于太阳府病,一个关键症状是小便不利。
2012-06-30 08:34 6楼
首先“ 大多数的医书讨论风寒,都认为是风送寒邪侵犯人体,入侵浅的在卫分,是风邪,入侵深的在营分,是寒邪;因为卫主皮毛,风性柔软,伤人则浅,故在卫;营主血脉,位置较深,寒邪性质劲急,所伤较深,在营分。”第一段话就是错的
2012-06-30 16:54 7楼
神农 说:
首先“ 大多数的医书讨论风寒,都认为是风送寒邪侵犯人体,入侵浅的在卫分,是风邪,入侵深的在营分,是寒

版主能把错误的地方点评一下吗?
2012-06-30 17:51 8楼
三。 今天又读了一段,是太阳伤风是否伤及手经问题。
作者认为,1,手经短,症状轻;2,手经伤风不传经;3,足经长,可以涵盖手经;4,治疗足经,则手经受邪自解。
这里可以看出作者把太阳中风和一般伤风混同起来,显然不合适。风为百病之长,风邪伤人,多夹杂寒、温、热、湿、燥等邪气,在冬天,风夹寒邪,伤及足太阳,则为太阳中风;在其他季节,则首先伤及手太阴,所以才会有鼻塞、咳嗽、流涕、咽痛等症状。手太阴受邪,当然也传经,顺传到阳明,逆传至心包。在治则上也不同,太阳中风以辛温散之,肺部受邪多以辛凉解之。
2012-06-30 22:26 9楼
这个论述其实就是三纲鼎力学说,风寒伤人不在于邪气是风还是寒,也不在于伤卫还是伤营,而在于伤之深与浅而已,伤之浅在皮毛既是伤寒无汗,伤之深既是中风有汗,具体的可以看我发的外感发热那篇帖子
2012-06-30 22:51 10楼
神农 说:
这个论述其实就是三纲鼎力学说,风寒伤人不在于邪气是风还是寒,也不在于伤卫还是伤营,而在于伤之深与浅而

先生的观点完全与传统不一样,所以难以理解。
2012-07-01 00:04 11楼
就是因为传统观点多在原文上进行翻译,而没有反复推敲,所以误人不少,多读原文,查字典,把论中的字义搞清楚,弄明白,意义就不一样了,一定要学会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
⬅ “中医进校园”是件大好事 老茶馆 八廓主六腑命门包络病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