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灿晖:白塞氏病案

2012-07-02 13:48 楼主
张某某,女,46岁,干部。初诊日期:1988年3月5日。

主诉:口腔破溃,前阴溃疡反复发作7年。

现病史:1981年患腹股沟淋巴结核,经服中药告愈。之后不久,又患白塞氏病,时常口腔破溃,前阴溃疡,低热。1987年11月发现右眼视力下降,西医诊断为中心性视网膜炎。现症见咽喉肿痛,舌体有溃破点疼痛,发热倦怠,腹胀不适,大便尚调,月经先期,量少色红,舌质偏红,苔薄黄微腻,脉沉细略数。检查:体温38?2℃,咽部充血发红,扁桃体双侧均Ⅱ°肿大,口腔颊部及舌上有小溃烂点如米粒大。

辨证:湿热蕴毒,阴液亏虚。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益气滋养阴液。

方药:细生地12克、生甘草8克、黄连4克、黄芩10克、法半夏10克、干姜2克、太子参10克、生苡仁15克、飞滑石(包)15克、滁菊花12克、桑叶10克、芦根20克。14剂,水煎服。

此外,用薄荷12克煎汤频频漱口治疗口腔溃疡;用苦参、黄柏、地肤子各15克煎汤先熏后洗,治疗阴部溃疡疼痛瘙痒。

二诊:1988年3月19日。

咽喉疼痛及口腔破溃已瘥,白带减少,但前阴轻度溃疡稍痛,右眼视力下降,巩膜发红,舌质转淡,边缘齿痕较深,苔薄黄微腻,脉象沉细。仍仿上法出入。

方药:细生地12克、生甘草8克、黄连4克、黄芩10克、法半夏10克、太子参10克、茯苓10克、青蒿10克、滁菊花12克、桑叶10克、炒赤白芍各10克、红花6克、黄柏12克、谷精草10克。14剂。
外用方同上。

三诊:1988年4月5日。

晚间低热减轻,右眼视力正常,但左眼视物模糊。近感小便有热烫感,舌质略淡,苔薄黄微腻,脉濡数。湿热未清,仍宜清化。
方药:细生地12克、生甘草8克、黄连4克、黄芩10克、法半夏10克、滁菊花12克、炒赤白芍各10克、红花6克、黄柏12克、谷精草10克、细木通4克、淡竹叶10克、芦根30克。7剂。
外用方同上。

四诊:1988年4月12日。

低热消失,口腔破溃已愈,小便热烫感蠲除,视力已趋正常,惟感乏力,纳差,腹胀不适,舌淡苔白薄,脉象沉弱。正气亏虚,湿热余邪未尽,治拟益气养阴,健脾利湿。

方药:太子参10克、生甘草5克、法半夏10克、黄连3克、细生地12克、谷精草12克、茯苓12克、白术9克、陈皮9克、炒苡仁9克。

守方连进10剂后,诸症悉除,已正常上班。



[评析]本例患者以眼、口腔病损为主,阴部损害较轻。其低热之因固然与湿热壅阻有关,但与气阴耗伤亦不无关联,所以组方时自始至终以黄芩、生甘草、菊花、谷精草、黄连为主,兼用太子参益气养阴。在上述基本方的基础上,低热加青蒿清退虚热,小便热烫加滑石、木通、淡竹叶淡渗清泄火腑,舌边齿痕有紫气配赤芍活血化瘀。鉴于患者有纳差、乏力、腹部不适、欲作呕恶等症状,提示中焦脾胃亏虚,故在苦寒清热利湿的同时,配用了半夏、陈皮、干姜、薏苡仁、茯苓等健脾和胃之品,意在复中焦运化之职,又防苦寒败胃伤阴之弊。总之,治疗用药立足缓图,随证变通,药证相符,故收满意疗效。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王灿晖:变应性亚败血症案 老茶馆 王灿晖:心肌梗塞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