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法解——四时脉体

2012-07-07 17:44 楼主
天地之气,生长于春夏,收藏于秋冬。人与天地同气也,阳气生长,则脉浮升,阴气收藏,则脉沉降,是以春之脉升,夏之脉浮,秋之脉降,冬之脉沉。
《素问·脉要精微论》: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阴阳有时,与脉为期,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升降浮沉,随时变更,寸脉本浮,而一交秋冬,则见沉意,尺脉本沉,而一交春夏,则见浮机。此气化一定,毫发不爽也。
仲景脉法:春弦、秋浮、冬沉、夏洪。弦者,浮升之象。洪者,浮之极也。浮者,金气方收,微有降意,而未能遽沉。大约春脉沉而微浮,夏则全浮,秋脉浮而微沉,冬则全沉。仲景脉法,原与经义相同耳。


临床有人从问诊听说病人有肝胆疾患,便大言不惭,脉如何弦、如何紧,不知真脏脉见便是死,哪是轻易就有的。
孙洪彪先生提到,在许多医案中可见医者诊某病果然见某脉,这种症与脉的高度相符是否有问题。确实有问题!

首先,如今中医诊治的病人,已经不再像古代一样大病小病、急症慢症都有,而是以西医治疗效果不佳的慢性病或疑难病为主。古代的名医“取效者十常八九”,其所治疗的病人中包括感冒、咳嗽等急性常见疾病。而现代的中医治病,治疗的多是久治不愈的慢性、疑难病症。所以,现在的著名中医,治病有效率必然要低于古代名医!
从这种角度来说,现在的有些中医专家所出版的医学专著,对中医学习者有着一种不自觉的“误导”。因为医著中所列举的实例,多是典型病例、特殊病例,而且多是最终治好的病例。“看其专著,叹为神医;跟其临床,不过如此!”——这也不能苛求专家,因为专著篇幅毕竟有限,所以,自然要精选典型的、治愈的病例。
其次,诊脉与医者及患者心理有极大关系,具体参见附件。
上方细体字部分,乃金伟先生《我的脉学探索》一书中,刘观涛先生所写前言中的一段。在下所想与此颇合,故摘于此。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脉法解——脏腑脉象 老茶馆 脉法解——真脏脉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