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爱心救治显真情

2010-04-22 12:53 楼主
本报记者郑访江通讯员何应学苏宝锋

4月14日,原本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日子,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噩梦,让这一天永远地成了人们心中最痛苦的记忆。青海省玉树县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就在这之后,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也因此经历了最不平凡的几天。

4月15日晚,医院就做好了充分的救治准备,并为每位患者准备了鲜花、睡衣、干净的床铺和生活用品,并悬挂了欢迎标语,努力营造宾至如归的温馨气氛。

4月16日凌晨,首批6位伤员运至该院。凌晨4时,第二批20名患者顺利到达。这一夜,该院院长李应东携领导班子成员亲临现场指挥、协调,妥善安置伤员救治。

积极救治凸显中医特色

该院共接收了26名伤员,16名家属。伤员中一半有骨折,其中危重伤员3人,重症伤员9人。

地震中的绝大多数伤病员都是骨伤科患者,特别是房屋垮塌导致的闭合性骨折、软组织挫伤的患者众多,医院在准备必要手术的同时,大量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等中医传统治疗技术,及时有效地缓解了伤病员的痛苦,减少了并发症。积极采用中医药的防治感染、针灸镇痛、推拿调理、中药内服外熏、心理辅导等治疗手段对伤病员进行积极、有效的处理。医院还于4月16日制订了地震伤员针灸治疗方案,分3个小组实施针灸治疗。4月18日上午,医院还专门邀请甘肃省名中医、主任医师、中医骨伤名师宋贵杰教授现场进行技术指导。为了让每一位伤病员早日康复,该院根据“药食同源”理论,辨证施膳,为26位伤病员辨证制定了26个药膳食疗方,供在临床救治中参考使用。

地震灾区的人们精神受到严重创伤,心理危机干预是震后刻不容缓的事情。4月18日,该院成立了震后心理干预小组,制订了心理危机干预方案,设计了地震伤员心理状况调查问卷。及时对地震伤员予以全方位、多角度的心理干预。中医舒神开心法、定情安神法、情志相胜法、以理遣情法、移情调志法、抑情顺理法等干预方法在心理危机干预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另外,经医院组织的有关专家反复论证,迅速启动了《地震伤的中医骨伤救治临床研究》、《地震伤早期针灸、按摩等中医药技术康复治疗对策》、《以中医药为主对地震伤员早期心理干预研究》、《地震伤的中医辨证护理临床观察》4项科研攻关课题,并积极争取到省科技厅专项经费5万元。

爱意浓浓尽显天使风采

伤员送来时浑身都是血、土,头发纠结在一起,一股股异味扑面而来,但医院的护士们没有一个人嫌弃,帮他们更换衣裤,洗头、擦身、剪指甲、刮胡子等,很快就处理得干干净净,微笑的天使们很快得到了伤员们的信任。

“你们在生活上为我们考虑得如此周到,真是我没想到的。”4月17日凌晨,因在地震中造成骨折的藏族伤员丹巴姆入住病区后不久,就对护理他的护士们竖起大拇指;伤员李水全的儿子也在打给青海家人的电话中激动地说,“兰州的护士真好,给每个伤员都洗头、洗脚,还擦了身,换了新衣服。”4岁的尕洛和6岁的朴措格兰格外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注,医护人员自发买来衣物、食品、玩具、儿童读物,给孩子们讲故事,买来蛋糕亲手喂他们吃。小格兰正在上小学一年级,会说汉语,看到医生和护士对他都那么亲切,他主动要求学写汉字,和护士阿姨做游戏。

地震伤员江永巴中因盆骨骨折,加之亲人在地震中丧生,她无法从悲痛、惊恐中解脱出来,女儿出生5天了也没有一滴奶水。这种情况使医护人员万分焦急,4月17日晚她们决定向病区征集临时“妈妈”,让出生5天的江永巴中之女吃上母乳。消息传出后,病区18床的产妇韦女士当即表示自已奶水充足愿意哺乳。终于有母乳可以喂养了,看着躺在韦女士怀中贪婪地吮吸乳汁的婴儿,医护人员备感欣慰。

领导关怀凝聚生命重托

4月19日下午,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洛桑灵智多杰、朱志良,秘书长张开勋,省卫生厅厅长刘维忠等领导多次到医院指导转运伤员救治工作,看望慰问灾区伤病员和医护人员,对医院救治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让全体医护人员深受鼓舞。

随后,甘肃中医学院党委书记叶小平、院长李金田等一行赴医院看望慰问转运伤员,详细询问伤员的病情和生活情况,为每位伤员发放了500元慰问金,鼓励他们积极配合治疗、安心养伤、早日康复。

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全体医护人员以高度的责任感、无私的奉献精神、饱满的精神和昂扬的斗志,切实履行了白衣天使的神圣使命!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医院电梯又慢又挤 患者盼能有专门疏导人员 老茶馆 世界中联脉象研究专委会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