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卫气血津液学说是中医理论证概念的核心【三】

2012-08-24 11:30 楼主
营卫气血津液学说是中医理论证概念的核心【三】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晋中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兼副教授(退休)郝守玉
《伤寒论》六经病是仲景继承《内经》六经,发展成为一个辨证论治纲领的创举,《伤寒论》是汤方

辨证体系的鼻祖,是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历代医家都尊它为方书之准绳。开创了系统方证学,对祖国医学

的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中医学辨证论治方法的真正开创者。所以只有对六经病有了比较全面的认

识,认识到其真正的核心纲领,才能更深入地领悟《伤寒论》六经病辨证施治的精神实质。也就真正懂得

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精髓。
正确理解伤寒论的六经,是解读伤寒论的前提,是学习经方的基础。是理解辨证论治中医学基础理论

的关键。有许多学者认为张仲景是根据《素问·热论》关于“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四日太阴

,五日少阴,六日厥阴”以及“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等论述,创立了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其实,

《伤寒论》和《内经》属于两个不同的医学流派、理论体系。虽然两个理论体系有一定的联系,但是也有

很大的区别。
因《伤寒论》序文中有“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

论”这一内容,故历代诸多医家认为《伤寒论》的理论来源于内经,但历来医家以内经释伤寒,越解越难

明。晋代皇甫谧指出:仲景论广《汤液经》而成《伤寒论》。陶弘景在《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曰:昔南

阳张机依此诸方,撰为《伤寒论》一部。近代伤寒大家胡希恕先生经过毕生实践及研究后明确提出《伤寒

论》属于经方一脉,而《内经》属于针灸家言,二者源流不同。《伤寒论》并不是沿用了《内经》的理论

,同样《伤寒论》的六经也不是来源于《内经》的六经。
伤寒属于经方一脉,属于经方的辨证论治体系。“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

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

,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观《伤寒论》的辨证体系属于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六经八

纲辨证体系,而《内经》则属于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理论体系。绝不能因为《伤寒论》中的六经之名同《内

经》六经之名相同而认为《伤寒论》之六经即为《内经》之六经。
《伤寒论》是由《汤液经》论广而成,故直接吸收和借鉴了《汤液经》。《伊尹汤液经》见于《汉书

。文艺志》,晋。黄埔谧于所著《针灸甲乙经》的序言中,谓“仲景论广汤液为十卷,用之多验”。可见

仲景著作基本是取材于《伊尹汤液经》。谓论广者,当不外以其个人的学识经验,或间有博采发挥之处,

后人以用之多验,因有方剂之祖之称。伤寒论在古代朴素的辨证法、二分法、阴阳观等哲学理论的指导下

创立了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八纲辨证方法。在八纲的基础上,发展为六经的辨证方法体系。三阳经

证多为表症、热症、实症,三阴经证多为里症、寒症、虚症。《伤寒论》以六经分篇,其实六经即来自八

纲。八纲是指表、里、阴、阳、寒、热、虚、实而言。
胡希恕先生认为,表指体表,即由皮肤、肌肉、筋骨等所组成的机体外在躯壳,则谓为表。若病邪集

中反应于此体部时,即称为表证;里:指人体的极里即由食管、小肠、大肠等所组成的消化管道,则谓为

里。若病邪集中反应于此体部是,即称为里证;半表半里:指表之内,里之外,即胸腹两大腔间,为诸脏

器所在之地,则谓为半表半里。若病邪集中反应于此体部时,即称为半表半里证。总之,表、里、半表半

里三者,为固定的病位反应,即是说,不论什么病,就其病位的反应来说,或为表,或为里,或为半表半

里,虽亦有时其中二者或三者同时出现,但绝不出三者之外。
这里必须指出:这里所说的病位,是指病邪反应的病位,不要误认为是病变所在的病位。就是说,即

使病变在里,但病邪集中反应于表位,即称之为表证,亦或称之为邪在表或病在表。反之,虽病变、病灶

在表,但病邪集中反应于里位,即称之为里证,亦或称之为邪在里或病在里。余则同此,不再赘述。
我们认为胡希恕先生所说的表里病位,实质是指伤寒论中脈证相参下的营卫气血津液的开阖枢气化状

态变化,在人体表里大致轮廓场所的划分归类,从而形成的各种证态。所以各种证态概念的核心,还是营卫气血津液学说。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8-24 22:08 2楼
温病派另立辩证体系,实属不必
2012-08-26 10:13 3楼
回复2楼:温病派的营卫气血、三焦脏腑辨证应该与六经八钢辨证取得一致,但是如何取得一致却是长期以来未能解决的难题,你对此有何看法?
2012-08-26 15:13 4楼
从六经八钢辨证入手,是治疗疾病最简单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
2012-08-28 10:42 5楼
叶苗先生写的,《内经》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这一点自由基是如何体现的呢?
我认为阳气与自由基在人体系统中,层次相差太大,不能比较。更不能结合在一起,阳气是人体系统的宏观层次,自由基是人体系统的微观层次。
2012-08-28 15:45 6楼
叶苗先生写的,《内经》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这一点自由基是如何体现的呢?
我认为阳气与自由基在人体系统中,层次相差太大,阳气是人体系统的宏观层次,自由基是人体系统的微观层次。阳气不是自由基。
2012-09-02 00:34 7楼
哲学的“气”认为“气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的”。这当然是没错的,古人懒得去追寻什么分子、原子、质子,就干脆以一“气”论之。
这个概念进入医学后,中医的“气”就变成了“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在功能上的体现也不再仅仅指“卫”,卫气只是它的一种,之外还有脾气、肾气等脏腑之气,甚至还有了“营气”之说。在病理上,但凡功能性病变,就说是“气虚”,如消化吸收功能不好即“脾气虚”。
这个时候,人们根本就不在乎“气”物质的一面,而是看重它功能的一面。但不在乎归不在乎,总不能前后自相矛盾。于是就把前面卫气营血的“气”改名为“津液”,从此气液分家,中医就此走入了漫漫长夜,人们不再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总喜欢搞些虚无缥缈的东西。
再后来到了叶天士,他就完全错了。因为他没看透卫气营血的“气”根本就不是后来从哲学引进来的“气”,而是指“津液”。如温病书上所说,“卫和气以躯体脏腑生理功能活动为主,营与血是营养全身的物质,故卫、气属阳,营、血属阴。”纯属一派胡言——气是卫的本体,怎么属阳;营是血的功能,怎么属阴?
所以说,叶天士的卫气营血辨证一步错、步步错,纯属一派胡言。
2012-09-02 00:36 8楼
三焦为何物?三焦本非“物”。《难经》上说,三焦“有名而无形”。意思就是,这世上本没有三焦,只是人们觉得田间有沟渠,我们人体内的水液代谢谢也应该有通道。但他又搞不清这个通道到底是什么,于是就烦了,懒得搞了,就直接给它取了个“三焦”的名字。
三焦辨证就是一堆废话
后世呢,不但不“拨乱反正”,反而发展延伸,搞得三焦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到吴鞠通,基本就不成样子了,三焦不再指水液代谢谢的通道,而沦为温病辨证的手段了。而且这手段并不高明,就是一堆废话。
吴鞠通这人,本来蛮不错的。他心知肚明《伤寒》是真知灼见,但却并未拘泥于此,发现《伤寒》空缺(失佚或本就空缺),就仿《伤寒》逐条叙证形式著《温病条辨》,而且还搞了“自辨”以防后人像注解《伤寒》一样“妄注”他的《温病条辨》。所以,《温病条辨》本为补缺而来,它也的确为《伤寒》补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证。但问题在于他并不满足,他还想搞个东西出来盖过张仲景,于是三焦辨证就此出炉。他以为他的三焦概括全身,无懈可击。哈!本来就属“虚无”的一堆废话,别人当然没法攻击了。
2012-09-11 12:43 9楼
不苟同先生这篇博文的意见,提出这样的观点供先生思考

1:首先明白六经的真正含义才是正确理解伤寒理论的最基础内容。

2:自仲景伤寒论出,无人真正明白仲景理论伤寒的真正含义,于是开始导果为因,出现经方症候群总结而失去理论基础。

3:后世医家因导果为因永远也不能理解仲景讲六经的本意,于是穿凿附会越高越复杂,导致后世认为仲景之说与内经无关。
⬅ 中国中医药报:“中医骨科”别离中医越来越远 老茶馆 天文历法与针经《灵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