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诊所按的脉是动脉(血管)还是经脈(经)?

2012-09-11 22:56 楼主
切诊是中医四诊之一。特别是切脉,是临床上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
那么切诊所按的脉是动脉(血管)吗?还是经脈(经络)?

附课本上:
(一)切脉

中医对于切诊有着很丰富的实践经验,从最初的“遍诊法”,(即切诊头部、手部、足部的动脉),逐步发展到但寻寸口脉(即手部桡骨动脉,为肺经经脉所过之处),就可以了解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等的病理变化。血脉运行于周身,在内营养脏腑,在外濡润筋骨、肌肉及各个组织器官。当机体发生病变时,脉往往先受到影响,甚至在疾病的症候还未明显出现之前,脉已经有了变化。为什么取寸口脉,就能够诊断出各个脏腑的病变呢?这是因为脉虽由心所主,但必须依赖肺气的的推动,所以有“肺朝百脉”之说。肺既能朝百脉,那么,各组织器官有病,往往也会通过百脉而反应到肺经的动脉上来。这就是古代医家对切脉的认识。

如果不知道切诊的部位,谈脉岂不是空中楼阁?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9-12 09:45 2楼
中醫不是西醫!請記住!
切脈?有切脈的方法!跟動脈靜脈的雞=鴨理論!就是錯誤思想
我們中醫只稱切的脈叫做====宗脈====你要講經絡表示你不是中醫!
還是回去西醫論壇吧
2012-09-12 12:19 3楼
所谓切脉,是指医者用手指触按患者一定部位的脉搏,以体察脉象、了解病情的一种诊病方法。
因此,切脉时,所要求触按的脉自然是指下能感受到搏动的动脉(血管),不会是指下没有搏动感的静脉(血管)或经脉。
通常所切之脉是“寸口脉”,楼主的引文中也明确指出是“手部桡骨动脉”。这里“手腕后桡动脉搏动处”的这个部位,中医称为“寸口”。当然,“寸口”这个部位、指下能感受到的“桡动脉搏动处”,也是经络学说中“手太阴肺经”这条“经脉”循行所过之处。
希望以上个人体会,不至于让楼主增添更多困惑。
2012-09-12 13:24 4楼
哀!你們總是要用中西合併的理論來打擊===中醫===?那是你們的事
我已純正的中醫來教導!愛聽不聽在你們!真想學好中醫?就要完全==中醫思考==方式才學得到
如果混淆學習!多是半桶子!沒用啊!不但害自己!也傷害病人!早慢會出事
記住!好好記住啊
2012-09-12 16:18 5楼
寸口脉是桡动脉

中医经络包括血管

血管内的血液流动依靠气的推动,中医脉诊除了要了解血在血管的充盈程度外还要诊察气的变化
2012-09-13 13:54 6楼
如果寸口脉所指的不是桡动脉,
如果指下触摸按压的不是桡动脉血管的搏动,
那么,请问楼主:您是如何体察脉象的?
也许在此必须明确的一点是:
(1)如何体察脉象,
与(2)如何解读脉象,
这两者不应该混为一谈。
2012-09-13 15:52 7楼
hts0518 说:
如果寸口脉所指的不是桡动脉,
如果指下触摸按压的不是桡动脉血管的搏动,
那么,请问楼主:您是如何体察

内经 本输篇第二
黄帝问於岐伯曰: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络脉之所别处,五输之所留,六腑之所与合,四时之所出入,五脏之所溜处,阔数之度,浅深之状,高下所至。愿闻其解。岐伯曰:请言其次也。肺出於少商,少商者,手大指端内侧也,为井木;溜於鱼际,鱼际者,手鱼也,为荥;注於太渊,太渊,鱼后一寸陷者中也,为腧;行於经渠,经渠,寸口中也,动而不居为经;入於尺泽,尺泽,肘中之动脉也,为合。手太阴经也。


春取络脉诸荥大经分肉之间,甚者深取之,间者浅取之;夏取诸腧孙络肌肉皮肤之上;秋取诸合,余如春法;冬取诸井、诸腧之分,欲深而留之。此四时之序,气之所处,病之所舍,脏之所宜。转筋者,立而取之,可令遂已。痿厥者,张而刺之,可令立快也。
2012-09-13 15:56 8楼
hts0518 说:
如果寸口脉所指的不是桡动脉,
如果指下触摸按压的不是桡动脉血管的搏动,
那么,请问楼主:您是如何体察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八(平脉)。

2=标题= 平脉大法第一。

论曰,夫脉者,医之大业也,既不深究其道何以为医者哉,是以古之哲医,
寤寐俯仰不与常人同域造次必於医,颠沛必於医,故能感於鬼神,
通於天地可以济众,可以依凭,若与常人混其波澜,则庶事堕坏,
使夫物类将何仰焉由是言之,学者必当屏弃俗情,
凝心於此则和鹊之功因兹可得而致也,经曰,诊脉之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
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均,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
(脉经云过此非也),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馀不足,六腑强弱,
形之盛衰,可以此叁伍诀生死之分也。

又曰,平脉者,皆於平旦勿食勿语消息体气,设有所作亦如食顷,师亦如之,既定,
先诊寸口,初重指切骨,定毕便渐举指,令指不厚不薄,与皮毛相得如三菽之重,
於轻重之间,随人强弱肥瘦,以意消息进退举按之宜称其浮沉诸类应於四时五行,
与人五脏相应,不尔者以其轻重相薄,寻状论寒暑得失。

凡人禀形,气有中适,有躁静,各各不同,气脉潮动,亦各随其性韵,
故一呼而脉再至,一吸而脉再至,呼吸定息之间复一至,合为五至,
此为平和中适者也,春秋日夜正等,无馀分时也,其馀日则其呼而脉至多,
吸而脉至少,或吸而脉至多,呼而脉至少,此则不同,如冬夏日夜长短之异也,
凡气脉呼吸法,昼夜变通效四时,然於呼吸定息应五至之限,无有亏僻,
犹晷刻与四时有长短,而岁功日数无遗也,若人有蠃有壮,其呼吸虽相压遏,
而昼夜息度随其漏刻,是谓呼吸象昼夜,变通效四时。

夫诊脉,当以意先自消息,压取病人呼吸以自同,而后察其脉数,计於定息之限,
五至者为平,人若有盈缩,寻状论病源之所宜也。

问曰,何谓三部脉,答曰,寸关尺也,凡人修短不同,其形各异,
有尺寸分三关之法,从肘腕中棋文至掌鱼际后丈,却而十分之而入取九分,是为尺,
从鱼际后文却还度取十分之一,则是寸,寸十分之而入取九分之中,则寸口也,
此处其骨自高,故云阴得尺内一寸,阳得寸内九分,从寸口入却行六分为关分,
从关分又入行六分为尺分。

又曰,从鱼际至高骨欲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从寸口至尺名曰尺泽,故曰尺寸,
寸后尺前名曰关,阳出阴入以关为界,如天地人为三界,寸主射上焦头及皮毛,
竟手上部,关主射中焦腹及腰中部,尺主射下焦小腹至足下部,此为三部法,
象三才天地人,头腹足为三元也,夫十二经皆有动脉,
独取寸口以诀五脏六腑死吉凶之候者,何谓也,然寸口者,脉之大会,
手太阴之动脉也,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
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於其身漏水下百刻,
荣卫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亦二十五度为一周,胙寺也故五十度而复会於手太阴。
太阴者寸口也,即五脏六腑之所终始,故法取於寸口,人有三百六十脉,
法三百六十日也。
2012-09-14 14:39 9楼
丌山乙丁 说: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八(平脉)。

2=标题= 平脉大法第一。

楼主否定了在寸口的“脉”是桡动脉,
更进一步否定指下感受到的是“桡动脉的搏动”,
然而,在寸口这个部位,确实有一条管状物体每分每秒在搏动,
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组织器官与体征,
楼主罗列了一大段又一大段的古代文献,
却又无法明确具体说明:这个客观存在的组织器官与体征到底是什么?
指下感受的搏动又到底是什么在搏动?
我认为这个“如何体察脉象”的基本问题必须清楚明确。
至于“如何解读脉象”,各家各派的观点不尽相同,差异有时很大,
要充分掌握,绝不是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
因此,在这方面的进一步讨论,恕我无法奉陪,敬请楼主体谅。
2012-09-16 19:35 10楼
这个问题涉及到经络(或经脉)的实质是什么,真相永远只有一个,现代人必须面对这个一时还回答不上来的问题。
学中医确实离不开古典,但是对现代思维避而不谈,把思想局限在和古人一样,显然会让中医走向死胡同。
2012-09-23 20:08 11楼
hts0518 说:
楼主否定了在寸口的“脉”是桡动脉,
更进一步否定指下感受到的是“桡动脉的搏动”,
然而,在寸口这个

“在寸口这个部位,确实有一条管状物体每分每秒在搏动,
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组织器官与体征”,
说得对,但这条“管状物”不是桡动脉 是在桡动脉(血管)上 外覆“筋膜” 是个“双套管结构” 外层中是“氺”
桡动脉的搏动和这双套管“管状物”的搏动是不一致的。

如何证明?用针 或 灸 胃经 心包经试试
⬅ 秋天刮治失眠的方法 老茶馆 从五行四时旺衰论治银屑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