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针灸手法几个细节

2010-05-04 21:18 楼主
“要看一位医生针灸水平怎么样,就要看他取穴是否精简,手法是否纯熟圆润”恩师就是这样教导我的。
“百穴易得,针术难求”不少的医书上只给出下针穴位,手法的甚少,针法历代是不传之术,也因为手法是身传临教,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东西。《针灸大成》里面所讲到到的针刺手法也是能算是一个方向。
真正是内涵是没法写出来的。就好像做菜一样,程序给你了,但能否做出一首美味的菜,就看自己的悟性了,“师父领入门,修行在个人” 学中医更加如此。医者 :意也。多想想吧。
站在高处远望,思考会更好。(在这我多言一名:望,不是看风景,而是看天地运转之气,阴阳之道,尽在这里面)
我直接杀入主题吧,就拿现在很多人在义论的“烧山火”“透天凉”来说吧,我在网上自到不少有关对这两个手法的作了很深透切的议论。但是我还是觉得应该把我的对这个手法的认识也作深一步的婵述。尽是个人观点,请各位网友点评:
我把一个针灸分成三个部分,并作计分。
一:下针前(为1分)二:手法(2分)出针后:(1)。
这整个针灸过程只有4分。我为什么要这样分呢,因为这样我感觉要踏踏实实做好每一步,力求能争取稳拿每一分。是医生都应该有这样的心态去做。
1 下针前:
《针灸大成-神针八法》开头一段是可以概括了下针前的应用“心无内慕,如待贵宾,心为神也,医者心,病者心,与针随上下”。心:指的是医者心,患者心,如何做到心无内慕??这就是下针前的一个重点。我的方法是“放松”(没有思考的放松)我的做法:患者取针灸体位,闭目,鼻子深吸气,嘴巴呼气,慢慢放松全身,慢慢放松太阳穴,不要思考,放松感觉紧张的地方“朋友,你们也可以试试,现在就去感受一下,多做几次,找感觉.也可以看看有关催眠的书,就知道这个原理了。
医者患者都做到心无内慕,当然能随针上下。
值得一提的时《针灸大成-八法神针》里面有一个很好的无痛下针方法。“左捻九而右捻六,此乃无痛下针方法”意思说,左手按在穴位上,向左按转九圈,右按转六圈。这个方法,非常不错,我在临床上都是这样用。
2 行针
接下来谈谈,我对上乘心法:烧山火和透天凉的认识。
好了现在到这里先,我有时间再打,先把上面的慢慢学好,一定要稳拿这一分先。针灸不可心不在焉的。
在我打下一次时,大家可以看看,我之前发过的<<清朝之前的针灸医案>>里面有一本无极针法.是很难得的一本书,可惜大家没有重视.很遗憾.很心痛.
临床上用烧山火和透天凉与《针灸大成》为指导方向,并注重一些细节上,以透天凉为例: 试问有没有被吓着的经历,是否还能对那当时的感觉记忆犹新,如果没有那就试想打屁股针时的感觉,当进针时,全身如触电一样,顿时有清凉感,紧接着可能会发热,当针深入时,感觉就不明显了,其中原理我就不进行细说,但由此推论并总结:针刺角度为45度并逆经。
其次紧提慢按: 钩鱼的朋友都知道,鱼标沉下去,并有一定深度时,就证明鱼上钩了。迅速甩杆(当然也只有钩小鱼的时候才会甩杆)。紧提慢按就是这种意境,慢慢插下去,快速提起来。而两者的幅度不同,如鱼标沉下去不比甩杆的幅度大吧,具体怎么样,要结合实际自己惦量,由于进针的幅度比退针的幅度小,所以由地部开始,才能渐退到天部。
捻提: 在捻针同时加上提针为捻提,用阴法(拇指向后)一提一捻。提到尽头放松而手不离针,又向前插并微微向前捻;提捻幅度要比插捻的幅度大。将上述方法终合:食指,中指固定,拇指向内向上捻,尽处,拇指向前向下捻。紧提慢按,用阴数。而无论是提插还是捻转均要从小幅度开始,切记勿急功求进。
烧山火则与透天凉反之:食指,中指固定,拇指向前向下捻,尽处,拇指向后向上捻。紧按慢提,用阳数。而两者不同的是烧山火注重捻插,透天凉注重捻提。
更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一周期的快慢问题。如何产生针下气如脉动?如何感觉针下的气血流动?这个我也说不出,只能意会,指导方向都为:心静:针时,两者能与针上下,手稳:运针有规律。周期的快慢问题,我通常以呼吸频率,秒针频率,心跳频率与针下感来指导。如在秒针上来说,在一秒钟内完成一个捻提与捻插,这个频率同秒针一样有规律,运针一定要柔和,圆润。手法好的人,针灸是一种享受。这个周期的快慢非常重要,即使针法再怎么不好,周期也要有规律,特此再次强调。
上面的是针法,那下面的就是想法了,做事是脖子以下去干的,那控制下面的就是脖子以上的了。
我所推崇的《无极针法》不知道有多少个人看了没有。如果看了的话,那再重看重点的,没看的话,那就从后面看回来。
有个很好的动作值得我们去做,流传了几千年,现在还在有人在用-咒语,有点迷信的说法,是不是这样呢,请听下会分解。
“针邪秘要”“孙真人针十三鬼穴”
咒语在古代中运用较广,医学上也均用于一些疑难杂症上,最广的用于癫,痫,狂等精神疾病,民间则是一些人由于水平有限,认识不高在用时也会借助咒语中的神力帮助驱除疾病。当疾病好转时,会误认为神仙显灵,神灵在保护着他帮助他驱除病魔。我有个亲戚在给人治病时,均会念一下咒,然后拿神符在他面前画符咒,毕时对他说:好了,今后无灾无难,福星高照,稳多点,赚多点之类的好话。刚开始我也不以为然,后来我也对病人这样说时, 病人的心态积极了许多,暗淡的神情也能眉开笑容。从而我将一些咒语和好话改进, 以启到触类旁通作用。如果用现代的话来解释在医学中运用的话,我认为是属于心里暗示。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当一看到咒语就认为是不科学,迷信,封建,这人也未免太老套了。吡霜是巨毒的,而只要运用得当也能成救人的药,就看你如何用了。
我对这个咒语认识以及运用简述一下,既然咒语是心里暗示,那么也是意念的一种表现。练气功的朋友都知道,大小周天也在其中。我在针灸运用上有两点可用之处:第一,精力集中在针上,也是《针灸大成》里讲的:咒法非《素问》意,但针工念咒则一心在针上。我们可以通过这点来达到两者随针上下。其二,借助神力,让病人能赶快恢复健康。当你在下针时,请你假装“我是吸天地之精华,收日月之光辉,通万物之神灵。任何病经我手,尽心尽力一针治愈。”怀着这种心态去给病人施针时,会有不可思议的效果。这是一点,接下来是运针时的意念,说白点就是想像,如烧山火,医生针时,要手不离针,而且针一个穴位就用一次。心里 默念咒语(具体是什么话,可参考《针灸大成》或自己组织语言)我常用的是针邪秘要里面的:手提金鞭倒骑牛,唱得黄河水倒流,一口吸尽川江水,运动人身血脉流,南斗六星,北斗七星,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因为我是讲白话的,对我来说,这个很顺口,并配合针灸时用的频率,觉得非常顺畅。
在慢提紧按中,紧按时请想像从针身钻出一条火龙。沿着经络传到病所,传到胸腹部,上下游动,热气传遍全身,打通五脏六腑,奇经八脉。
透天凉则是人体的热气不断在从针孔泄出,有一种人就不要这样做啦,练气功的人。就不要浪费这些阳气,通过想像把阳气往丹田收集,很宝贵的,想求也求不来的。紧提慢按中,紧提时想像如针筒把里面的热气抽出来。实在想不出来还有一个好办法,就是拿针去捅气球,不过这是放血时用是最好的。
上面介绍的,我们医生想像就比较好办,而患者不一定会,而且给他们感觉也不好,所以用第二种方法,
心里暗示:当使用烧山火时,我会告诉病人,等下会有股热气从针处开始传,具体传到那里你要立刻告诉我,这个至关重要。通过我么一说,病人心里就有个回映“热气”“传导”并很“重要”对重要的事,他们会很用身心去做的,会静静在等候,去感觉针下的一举一动。,如果病所在腹,你就可以说,会有股热传到腹部,等等,一般都会循经传导或局部传导。
透天凉道理也是一样,我就不说了,留点你们思考。有一点是重要的,在运用手法时,针不离手,手不离针;大概运针时间是三到十五分钟左右,在针感最明显时出针,或在到达病所时出针。
这是针灸中烧山火的意念,指导规则为:以病因,治法来进行。如果要补的话,就想着补,泻就想着泻,祛邪就要有祛邪的想法。这一点我也不多讲了,自己体会,会比我讲的好上百倍。
出针后:因这个针灸过程都处于放松状态,所以针感在出针后还是会持续一段时间,我都会叫病人还是保持最佳舒服的针灸体位,直到针感消失或减弱时才能走。如果三十分钟后还没有弱下来的话,还有病人要用床位,我就会下逐客令。这是下针后应该做的,如果不这样做,前面所做的都是白费。这也是重要的一点。医嘱问题,应该吃什么,不应该是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等等。
我将针时重点简述一下:放松,手法熟,意念,针后。
学好这几点,一定会对大家有帮助。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5-05 16:32 2楼
烧山火和透天凉是复式手法,结合迎随、捻转、提插、开阖,全补的是烧山火,全泻的透天凉,烧山火是分三部进针,每一步结合慢提紧插顺时捻转大于逆时,透天凉是进针一步到位,分三部退针,紧提慢插逆时捻转大于顺时,每套复式手法须重复几遍才能起到使穴位体温上升或下降的作用。
2010-05-30 14:48 3楼
感谢您的分享~~~~~~~~~~~~
2010-06-11 07:32 4楼
(《金针赋》是一篇专论针法的著作,为明初针灸学家徐凤所写。《金针赋》共分九节,内容以针刺手法为主,简明扼要,便于记诵,对后世影响很大。)

下针十四法 针刺基本手法,窦汉卿《针经指南》中归纳为下针十四法。即动、摇、进、退、搓、盘、弹、捻、循、扪、摄、按、爪、切等法。《金针赋》对此作了总结归纳,把 它连贯起来说:“爪而切之,下针之法;摇而退之,出针之法;动而进之,催针之法;循而摄之,行气之法;搓则去病;弹则补虚;肝腹盘旋,扪为穴闭;重沉豆许 曰按,轻浮豆许曰提;一十四法,针要所备。

调气与运气法 《金针赋》四将能调节控制针刺感应向一定方向扩散传布的针刺方法称为调气、运气法:“调气之法,下针至地之后,复人之分。欲气上行,将针右捻;欲气下行, 将针左捻。气不至者,以手循摄,以爪切掐,以针摇、动、进、捻、搓、弹。直待气到,以龙虎升腾之法,按之在前。使气在后;按之在后,使气在前;运气走 到疼痛之所,以纳气之法,扶针直插,复向下纳,使气不回。”运气下次到疼痛 之所 上指使针刺感应趋向于病痛部,也就上说使“气到病所”。《针经指南》曾提到:“捻针,使气下行到病所 。”近人多称之为“行气法”。主要应用捻针法或指压法,也可配合使用温灸法捻针法虽可促使针感的产生和扩散,但《金针赋》所述以左捻或右捻来控制针感的上 行或下行,则较难掌握。而以手指按前或按后的方法,则是一种较好的使气到病所 的方法。如要使气向上,可用左手拇指紧压穴位下方“闭其下气”,则气得以上行;如要使气向下,可紧压穴位上方“闭其上气”,则气得以下行。运气后再将针直 插按纳,使气不回流,称为“纳气法”。《针灸大成·经络迎随设为问答》:“有病道远者,必先使气直到病所 。”说明针刺时出现“气到病所 ”现象,可以加强治疗效果。

飞经走气四法

飞经走气包括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四法。简称“龙虎龟凤”,均属“通经接气大段之法”。“若关节阻涩,气不过者”,可起“过关过节催运气”的作用。适用于经络气经接气的催气手法,以促使针感通经过关而达病所。

青龙摆尾

《金针赋》:“青龙摆尾,如扶船舵,不进不退,一左一右,慢慢拨动。”针法是:斜向浅刺或先深后浅,针尖刺向病所,然后将针柄缓缓摆动,好像手扶船舵或左或右以正航向一样,以推动经气的远行。本法在《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中称“苍龙摆尾”。

白虎摇头

《金针赋》:“白虎摇头,似手摇铃,退方进圆,兼之左右,摇而振之。”方,指提插;圆,指捻转。针法是:将针捻入,并用中指拨动针体使针左右摇动,再予上提,同时进行摇振,有如用手摇铃一般,可以推动经气。

苍龟探穴

《金针赋》:“苍龟探冷冻,如入土之象,一退三进,钻剔四方。”针法是:将针刺入穴位后,扤退到浅层,然后更换针尖方向,上下左右多向透刺,逐渐加深 ,如龟入土探 穴四方钻剔,有通行经气的作用。

赤凤迎源

《金针赋》:“赤凤迎源,展翅之仪,入针到地,提到天,候针处摇篮,复进其元(指人部、中层),上下左右,四围飞旋。”针法是:先将针刺入深 层得气扯再上提到浅层,候针自摇,再插入中层,然后用提插捻转,结合一捻一放,形如赤凤展翅飞旋,有通行经气的作用。

治病八法 《金针赋》描述了烧山火、透天闵、阳中隐阴、阴中隐 阳、子午捣臼、进气与龙虎交战、留气、抽添等手法,称为治病八法。成为后世补泻手法中的主要内容。由于这此手法的操作步骤较多,所以对其中一些动作规范 化,定出了一定的次数。即分别以九或六作为基数,一般补法用九阳数,泻法用六阴数。如补法用三九二十七,或七七四十九(少阳),或九九八十一(老阳)数。 泻法用三六一十八,或六六三十六(少阴),或八八六十四(老阴)数。“指下玄微,胸中活法,一有未应,反复再施。”

烧山火、透天凉:

烧山火一法,为针刺补法的综合应用。通过手法使阳气入内,可使病人在局部或全身出现有温热感,所 以称作“烧山火”。《素问·针解篇》:“刺 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所 以说烧山火适用于顽麻冷痹等虚寒之证。
《金 针赋》:“透天凉,治肌热骨蒸。先深 后浅,用六阴而三出三入,紧 提 慢 按,徐徐举针,退热之可凭。”《针灸问对》:“一次疾插入地,三次慢按至天,故曰疾按慢提 。”《针灸 大成·三衢杨氏补泻》:“透天闵能除热,三退一进冷冰冰。……凡用针时,进一寸内,行六阴之数……若得气,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退而伸之,退至五分之中,三 入三出,紧提慢按,觉针头沉紧,徐徐举之,则闵气自生,热前不见古人自除。如不效,依前法再施。”针法是:针刺入后直插深层,分伯浅、中、深三层或浅、深 两层操伯。先?后浅,依次在每一层中各紧提慢搂(或捻转)六数,称之为一度。如此反复施术数度,使之能引起凉感。本法也可结合其他补泻手法中的泻法同用, 如在病人吸气时进针插针,在呼气时退针出针,出针时摇大其孔,不扪其穴等。

透天凉一法与烧山火相对,为针刺泻法的综合应用。通过手法使阴气向外,可使病人出现凉感,所 以称伯“透天凉”。《素问·针解篇》:“满而泄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所 以说透天凉适用于肌热骨蒸等热证。

综合来看,烧山火与透天凉两法主要以徐疾法中的三进一退或一进三退和提插法中的紧 按慢提或紧提慢按结合九六数等法组合而成。

三进一退,即分三部(浅、中、深 三层)依次逐步推进,而一次直接退针。三进而一退,体现了徐进疾出的补法原则。一进三退则相反,一次推进到深 层,再分三部依次逐步退针。一进而三退,体现了疾进徐出的泻法原则。

紧按慢提在《医学入门》中狣“慢提急按”。紧与慢 是指在啎握的基础上,上下提插时用力的轻或重和动作的快或慢。紧,指较快较重;乙,指较缓较轻。既紧按,相对的就有慢提,这样一快一慢及一重一轻的一插一 提就形成了紧 按慢提这一连续动作。紧提慢按(急提慢按)则与此相反。既紧提就有慢按,形成了一快一慢及一重一轻的一提一插的紧提慢按法。根据《难经》的记载,补法须 “从卫取气”“推而内(纳)之”,所以采用以按纳为主的紧按法。泻法须“从荣(营)置气”“动面伸之”所以采用以抽提为主的紧提法。

应用烧山火或透天凉法,以选用肌肉比较丰厚处的穴位为宜,头面、胸壁、肢端等肌肉浅薄处的穴位不宜使用。当得气感应强时,手法也不宜太重,重复次数不要太多。经过数度操作而始终未引起温热或凉感的,更不可强为其难。
阳中隐阴、阴中隐阳

阳中隐阴(阳中之阴)为先补后泻法。《金针赋》:“阳中之阴,先寒后热。浅而深,以九六之法,则先补后泻也。”《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凡用针之 时,先运入五分,乃行九阳之数,如觉微热,便运一寸之内,却行六阴之数,以得气,此乃阳中隐阴,可治先寒后热之证,先补后泻也。”针法是:视穴位的可刺深 度,分浅(五分)、深(一寸)两层操作。先在浅层行补法—紧按慢提九数,再进入深层行泻法—紧 提慢 按六数。

阴中隐阳(阴中之 阳)与阳中隐阴对称,为先泻后补法。《金针赋》:“阴中之阳,先热后寒。深 而浅,以六九之方,则先泻后补也。”《针灸大成·三衢 杨氏补泻》:“凡用针之时,先运一寸,乃行六阴之数,如觉微凉,即退至一分之中,却行九阳之数,以得气,此乃阴中隐阳,可治先热后寒之证,先泻后补也。” 针法操作顺序与阳中隐阴相反,进针后先在深层行泻法—紧提慢按六数,再退到浅层行补法—紧按慢提九数。

阳中隐阴和阴中隐阳两法主要由徐疾法和提插法,亦可用捻转法组合而成,均属补泻兼施法,适用于虚实夹杂之证。

子午捣臼、龙虎交战:子午捣臼是一种捻转提插相结合的针刺手法。子午,指左右捻转;捣臼,指上下提插。《金针赋》:“子午捣臼,水蛊膈气。落穴之后,调气 均匀,针行上下,九入六出,左右转之,千遭自平。”针法是:进针得气后,先紧按慢提九数,再紧提慢按六数,同时结合左右捻转,反复施行。本法导引阴阳之 气,补泻兼施,又有消肿利水伯用,可用于水肿,气胀等证。

龙虎交战则通过左右反复交替捻转以镇痛。龙,指左转,虎,指右转;左转 右转两法反复交替进行称“交战”。《金针赋》:“龙虎交战,左撚九而右撚六,是亦住痛之针。”针法是:进针后先以左转为主,即大指向前用力捻转九数;再以 右转为主,即大指向后用力捻转六数;如此反复施行多次,也可分浅、中、深 三层重复进行。《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龙虎交战手法,三部俱一补一泻。……凡用针时,先行左龙则左拈,凡得九数,阳奇零也。却行右虎则右拈,凡得 六数,阴偶对也。乃先龙后虎而战之,以得气补之,故阳中隐阴,阴中隐阳,左捻九而右捻六,是亦住痛之针,乃得返复之道,号曰龙虎交战,以得邪尽,方知其 所,此乃进退阴阳也。”
子午捣臼与龙虎交战两法均以捻转为主。左转为“子”为“龙”(阳),右转为“午”为“虎”(阴)。《医学入门》:“从子至午,左行为补;从午至子,右行为泻。”左转用九阳数,右转用六阴数。

进气、留气与抽添法:进气法主要是在深层施行补法。《金针赋》:“进气之决:腰背肘膝痛,浑身走注疼。刺九分,行九补,卧针五七吸,待气上行。”针法是:进针后刺入深层(九分)施行补法,如紧按慢提九数,然后留针片刻。

留气法由徐疾和提插法组合而成。《金针赋》:“留气之决:痃瘕癖癥,针刺七分,用纯阳,然后乃直插针,气来深刺,提针再停。”针法是:进针后刺入中层(七 分),施行补法,如紧按慢提九数,然后将针直插至深层,再提针回原处,使气留针下而消积聚。《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留气法能破气,伸九提六。留气 运针先七分,纯阳得气十分深,伸时用九提时六,癥瘕消溶气块匀。凡用针之时,先运入七分之中,行纯阳之数,若得气,便深刺一寸中,微伸提这,却退至原处; 若未得气,依前法再行,可治癥瘕气块之疾。”

抽添法:抽,指上提法;添,指按纳。本法操作时要浅、深、上下提插搜寻,一提再提, 一按再按,所 以用“抽添”为名。《金针赋》:“抽添之诀,瘫痪疮癞。取其要穴,使九阳得气,提 按搜寻,大耍运气周遍,扶针直插,复向下纳,回阳倒阴。”针法是进针后先提插或捻转九数以促使行气,再向周围伯多向提插,然后再向下直刺按纳。《针灸问 对》:“抽添即提按出纳之状。抽者,提而数拔也;添者,按而数推也。”


《金针赋》:


观 夫针道,捷法最奇,须要明于补泻,方可起于倾危。先分病之上下,次定穴之高低。头有病而足取之,左有病而右取之。男子之气,早在上而晚在下,取之必明其 理;女子之气,早在下而晚在上,用之必识其时。午前为早属阳,午后为晚属阴,男女上下,凭腰分之。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 阴升阳降,出入之机。逆之者为泻、为迎,顺之者为补、为随。春夏刺浅者以瘦,秋冬刺深者以肥。更观元气厚薄,浅深之刺犹宜。

原 夫补泻之法,妙在呼吸手指。男子者,大指进前左转,呼之为补,退后右转,吸之为泻,提针为热,插针为寒:女子者,大指退后右转,吸之为补,进前呼之为泻, 插针为热,提针为寒。左与右各异,胸与背不同,午前者如此,午后者反之。是故爪而切之,下针之法;摇而退之,出针之法;动而进之,催针之法;循而摄之,行 气之法。搓而去病,弹则补虚,肚腹盘旋,扪为穴闭。重沉豆许曰按,轻浮豆许曰提,一十四法,针要所备。补者一退三飞,真气自归;泻者一飞三退,邪气自避。 补则补其不足,泻则泻其有余。有余者为肿为痛曰实,不足者为痒为麻曰虚。气速效速,气迟效迟,死生贵贱,针下皆知。贱者硬而贵者脆,生者涩而死者虚,候之 不至,必死无疑。

且 夫下针之先,须爪按重而切之,次令咳嗽一声,随咳下针。凡补者呼气,初针刺至皮内,乃曰天才;少停进针,刺入肉内,是曰人才;又停进针,刺至筋骨之间,名 曰地才,此为极处,就当补之。再停良久,却须退针至人之分,待气沉紧,倒针朝病,进退往来,飞经走气,尽在其中矣。凡泻者吸气,初针至天,少停进针,直至 于地,得气泻之,再停良久,即须退针,复至于人,待气沉紧,倒针朝病,法同前矣。其或晕针者,神气虚也,以针补之,口鼻气回,热汤与之,略停少顷,依前再 施。

及 夫调气之法,下针至地之后,复人之分,欲气上行,将针右捻;欲气下行,将针左捻;欲补先呼后吸,欲泻先吸后呼。气不至者,以手循摄,以爪切掐,以针摇动, 进捻搓弹,直待气至。以龙虎升腾之法,按之在前,使气在后,按之在后,使气在前。运气走至疼痛之所,以纳气之法,扶针直插,复向下纳,使气不回。若关节阻 涩,气不过者,以龙虎龟凤通经接气,大段之法,驱而运之,仍以循摄爪切,无不应矣,此通仙之妙。

况 夫出针之法,病势既退,针气微松,病未退者,针气如根,推之不动,转之不移,此为邪气吸拔其针,乃真气未至,不可出之;出之者其病即复,再须补泻,停以待 之,直候微松,方可出针豆许,摇而停之。补者吸之去疾,其穴急扪;泻者呼之去徐,其穴不闭。欲令腠密,然后吸气,故曰:下针贵迟,太急伤血;出针贵缓,太 急伤气。己上总要,于斯尽矣。

考 夫治病,其法有八:一曰烧山火,治顽麻冷痹,先浅后深,凡九阳而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热至,紧闭插针,除寒之有准。二曰透天凉,治肌热骨蒸,先深后浅,用 六阴而三出三入,紧提慢按,徐徐举针,退热之可凭。皆细细搓之,去病准绳。三曰阳中隐阴,先寒后热,浅而深,以九六之法,则先补后泻也。四曰阴中隐阳,先 热后寒,深而浅,以六九之方,则先泻后补也。补者直须热至,泻者务待寒侵,犹如搓线,慢慢转针,法浅则用浅,法深则用深,二者不可兼而紊之也。五曰子午捣 臼,水蛊膈气,落穴之后,调气均匀,针行上下,九入六出,左右转之,十遭自平。六曰进气之诀,腰背肘膝痛,浑身走注疼,刺九分,行九补,卧针五七吸,待气 上下,亦可龙虎交战,左捻九而右捻六,是亦住痛之针。七曰留气之诀,玄

癖症瘕,刺七分,用纯阳,然后乃直插针,气来深刺,提针再停。八曰抽添之诀,瘫痪疮癞,取其要穴,使九阳得气,提按搜寻,大要运气周遍,扶针直插,复向下纳,回阳倒阴,指下玄微,胸中活法,一有未应,反复再施。

若 夫过关过节催运气,以飞经走气,其法有四:一曰青龙摆尾,如扶船舵,不进不退,一左一右,慢慢拨动。二曰白虎摇头 ,似手摇铃,退方进圆,兼之左右,摇而振之。三曰苍龟探穴 ,如入土之象,一退三进,钻剔四方。四曰赤凤迎源,展翅之仪,入针至地,提针至天,候针自摇,复进其原,上下左右,四围飞旋,病在上吸而退之,病在下呼而 进之。

至 夫久患偏枯,通经接气之法,有定息寸数。手足三阳,上九而下十四,过经四寸;手足三阴,上七而下十二,过经五寸,在乎摇动出纳,呼吸同法。驱运气血,顷刻 周流,上下接通,可使寒者暖而热者凉,痛者止而胀者消。若开渠之决水,立时见功,何倾危之不起哉?虽然,病有三因,皆从气血,针分八法,不离阴阳。盖经脉 昼夜之循环,呼吸往来之不息,和则身体康健,否则疾病竟生。譬如天下国家地方,山海田园,江河溪谷,值岁时风雨均调,则水道疏利,民安物阜。其或一方一 所,风雨不均,遭以旱涝,使水道涌竭不通,灾忧遂至。人之气血,受病三因,亦犹方所之于旱涝也。盖针砭所以通经脉,均气血,蠲邪扶正,故曰捷法最奇者哉。

嗟 夫!轩崎古远,卢扁久亡,此道幽深,非一言而可尽,斯文细密,在久习而能通。岂世上之常辞,庸流之泛术,得之者若科之及第,而悦于心;用之者如射之发中, 而应于目。述自先圣,传之后学,用针之士,有志于斯,果能洞造玄微,而尽其精妙,则世之伏枕之ㄜ,有缘者遇针,其病皆随手而愈矣。
2010-06-13 22:10 5楼
每一个字都须得仔细方可得会要领
⬅ 针灸补和泻学说 老茶馆 少林针法十八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