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及其类方(一)

2012-09-18 22:20 楼主
一、桂枝汤
《伤寒论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上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伤寒论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伤寒论15条》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伤寒论16条》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伤寒论24条》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伤寒论42条》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伤寒论44条》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伤寒论45条》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伤寒论53条》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伤寒论54条〉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伤寒论56条〉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一云大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伤寒论57条〉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伤寒论91条〉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伤寒论164条〉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伤寒论234条〉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伤寒论240条〉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伤寒论276条〉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伤寒论372条〉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伤寒论387条〉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方见下利中。於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
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久,阳旦证续在耳,可与阳旦汤。

二、桂枝汤加味方
1、桂枝加附子汤
〈伤寒论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甘草(炙,三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2、桂枝加葛根汤
〈伤寒论14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葛根(四两)芍药(二两)生姜(切,三两)甘草(炙,二两)大枣(擘,十二枚)桂枝(去皮,二两)
3、栝蒌桂枝汤
〈金匮要略*痉病〉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栝蒌根二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4、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伤寒论18条〉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伤寒论43条〉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桂枝(去皮,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切,三两)芍药(三两)大枣(擘,十二枚)厚朴(炙,去皮,二两)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5、桂枝加黄芪汤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黄汗之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食已汗出,又身常暮盗汗出者,此劳气也。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若身重,汗出已辄辄者,久久必身?,?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此为黄汗,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桂枝加黄芪汤方: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黄芪二两
〈金匮要略*黄疸病〉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6、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一作目眶痛。]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小品》云:虚羸浮热汗出者,除桂,加白薇、附子各三分,故曰二加龙骨汤。
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龙骨 牡蛎各三两
7、乌头桂枝汤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抵当乌头桂枝汤主之。

三、桂枝汤减芍药方
1、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伤寒论21条〉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促,一作纵。)
桂枝(去皮,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
〈伤寒论22条〉若微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2、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伤寒论112条〉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桂枝(去皮,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牡蛎(熬,五两)蜀漆(洗去腥,三两)龙骨(四两)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火邪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桂枝救逆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牡蛎五两(熬) 龙骨四两 大枣十二枚 蜀漆三两(洗去腥)
3、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
〈金匮要略*水气病〉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方: 桂枝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麻黄二两 细辛二两 附子一枚(炮)。
4、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千金》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 治肺痿吐涎沫。
桂枝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枚 皂荚一枚(去皮子,炙焦)
5、桂枝甘草汤
〈伤寒论64条〉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桂枝(去皮,四两)甘草(炙,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6、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伤寒论118条》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桂枝(去皮,一两)甘草(炙,二两)牡蛎(熬,二两)龙骨(二两)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日三服。

四、桂枝汤减桂枝方
1、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伤寒论28条〉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芍药(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切)白术茯苓(各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五、桂枝汤加桂枝方
1、桂枝加桂汤
《伤寒论117条》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桂枝(去皮,五两)芍药(三两)生姜(切,三两)甘草(炙,二两)大枣(擘,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
《金匮要略*奔豚气病》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贲豚,气从小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

六、桂枝汤加芍药方
1、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
〈伤寒论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桂枝加芍药汤方: 桂枝(去皮,三两)芍药(六两)甘草(炙,二两)大枣(擘,十二枚)生姜(切,三两)
桂枝加大黄汤方: 桂枝(去皮,三两)大黄(二两)芍药(六两)生姜(切,三两)甘草(炙,二两)大枣(擘,十二枚)
2、小建中汤
《伤寒论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瘥者,小柴胡汤主之。
小建中汤方。:桂枝(去皮,三两)甘草(炙,二两)大枣(擘,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切,三两)胶饴(一升)
《伤寒论102条》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要略*黄疸病》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3、黄芪建中汤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4、当归建中汤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千金》当归建中汤 治妇人产后虚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吸吸少气,或苦少腹中急。摩痛引腰背,不能食饮,产后一月,日得服四五剂为善。令人强壮,宜。
当归四两,桂枝三两,芍药六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一日令尽。
若大虚,加饴糖六两,汤成内之於火上煖令饴消。
若去血过多,崩伤内衄不止,加地黄六两,阿胶二两,合八味,汤成内阿胶。
若无当归,以芎?代之;
若无生姜,以干姜代之。
5、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伤寒论62条〉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桂枝(去皮,三两)芍药(四两)甘草(炙,二两)人参(三两)大枣(擘,十二枚)生姜(四两)

七、桂枝汤合方
1、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
〈伤寒论23条〉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去皮,一两十六铢)芍药生姜(切)甘草(炙)麻黄(去节,各一两)大枣(擘,四枚)杏仁(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二十四枚)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本云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将息如上法。(臣亿等谨按桂枝汤方,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麻黄汤方,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今以算法约之,二汤各取三分之一,即得桂枝一两十六铢,芍药、生姜、甘草各一两,大枣四枚,杏仁二十三个零三分枚之一,收之得二十四个,合方,详此方乃三分之一,非各半也,宜云合半汤。
〈伤寒论25条〉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2、桂枝二越婢一汤
〈伤寒论27条〉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更*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桂枝二越婢一汤方:桂枝(去皮) 芍药 甘草各十八铢 生姜一两三钱(切) 大枣四枚(劈) 麻黄十八铢(去节) 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
3、柴胡桂枝汤
〈伤寒论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方十二。
桂枝(去皮)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甘草(炙,一两)半夏(洗,二合半)芍药(一两半)大枣(擘,六枚)生姜(切,一两半)柴胡(四两)
〈唐本伤寒论〉发汗多,亡阳谵语者,不可下,与柴胡桂枝汤,和其荣卫,以通津液后自愈。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外台》柴胡桂枝汤方 治心腹卒中痛者。

八、含有桂枝、芍药药对的方剂
1、桂枝芍药知母汤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桂枝芍药知母汤方:桂枝四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麻黄二两 生姜五两 白术五两 知母四两 防风四两 附子二枚(炮)
2、桂枝茯苓丸
《金匮要略*妇女妊娠病》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桂枝茯苓丸方:桂枝 茯苓 牡丹(去心) 桃仁(去皮尖,熬) 芍药各等分
3、黄芪芍桂苦酒汤
《金匮要略*水气病》问曰:黄汗之为病,身体肿(一作重),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药汁,脉自沉,何从得为之?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芪芍桂酒汤主之。
黄芪芍桂苦酒汤方:黄芪五两 芍药三两 桂枝三两
右三味,以苦酒一升,水七升,相和,煮取三升,温服一升,当心烦,服至六七日乃解。若心烦不止者,以苦酒阻故也。
4、黄芪桂枝五物汤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黄芪桂枝五物汤方:黄芪三两 芍药三两 桂枝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
5、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伤寒论351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当归(三两)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细辛(三两)甘草(炙,二两)通草(二两)大枣(擘,二十五枚。一法,十二枚)
〈伤寒论352条〉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6、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
《伤寒论*31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葛根(四两)麻黄(去节,三两)桂枝(去皮,二两)生姜(切,三两)甘草(炙,二两)芍药(二两)大枣(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诸汤皆仿此。
《伤寒论*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金匮要略*痉病》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伤寒论*33条》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7、温经汤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温经汤方: 吴茱萸三两 当归二两 芎穹二两 芍药二两 人参二两 桂枝二两 阿胶二两 生姜二两 牡丹(去心)二两 甘草二两 半夏半升 麦门冬一升(去心) 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
8、麻黄升麻汤
《伤寒论357条》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麻黄(去节)二两半, 升麻一两一分 当归一两一分 知母十八铢 黄芩十八铢 萎蕤(一作菖蒲)十八铢, 芍药六铢 天门冬(去心)六铢, 桂枝(去皮)六铢, 茯苓六铢 甘草(炙)六铢, 石膏(碎,绵裹)六铢, 白术六铢 干姜六铢
上十四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相去如炊三斗米顷,令尽,汗出愈。
9、小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汤
《伤寒论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洗,半升)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若渴,去半夏,加栝蒌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且荛花不治利。麻黄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臣亿等谨按小青龙汤,大要治水。又按本草,荛花下十二水。若水去,利则止也。又按千金,形肿者,应内麻黄。乃内杏仁者,以麻黄发其阳故也。以此证之,岂非仲景意也。)
《伤寒论41条》伤寒,心下有水气,咳有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葶苈大枣泻肺汤方:
葶苈(熬令黄色,捣丸如弹丸大) 大枣十二枚
上先以水三升,煮枣取二升,去枣,内葶苈,煮取一升,顿服。
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方见上,三日一剂,可至三四剂,此先服小青龙汤一剂乃进。小青龙方见咳嗽门中。](十五)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肺胀,咳而上气,烦燥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5-04-05 23:21 2楼
洋洋大观,领教了。
⬅ 麻黄汤及其类方 老茶馆 桂枝汤及其类方(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