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及其类方(二)

2012-09-18 22:22 楼主
九、含桂枝的方剂
1、柴胡桂枝干姜汤
〈伤寒论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柴胡(半斤)桂枝(去皮,三两)干姜(二两)栝蒌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熬,二两)甘草(炙,二两)
〈金匮要略*疟病〉柴胡桂姜汤方: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服一剂如神效。
2、桂枝人参汤
〈伤寒论163条〉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桂枝(别切,四两)甘草(炙,四两)白术(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
3、桂桂生姜枳实汤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
桂桂生姜枳实汤方:桂枝 生姜各三两 枳实五枚
4、枳实薤白桂枝汤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枳实薤白桂枝汤方: 枳实四枚 厚朴四两 薤白半升 桂枝一两 栝蒌一枚(捣)
5、天雄散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天雄散方: 天雄三两(炮) 白术八两 桂枝六两 龙骨三两
6、木防己汤、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
木防己汤方: 木防己三两 石膏十二枚如鸡子大 桂枝二两 人参四两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方: 木防己 桂枝各二两 人参 茯苓各四两 芒硝三合
7、防己茯苓汤
〈金匮要略*水气病〉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所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
防己茯苓汤方: 防己三两 黄芪三两 桂枝三两 茯苓六两 甘草二两
8、防己地黄汤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防己地黄汤
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
防己一钱 桂枝三钱 防风三钱 甘草二钱
上四味,以酒一杯,渍之一宿,绞取汁;生地黄二斤,?咀,蒸之如斗米饭久,以铜器盛其汁;更绞地黄汁和,分再服。
9、肾气丸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崔氏八味丸 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
干地黄八两 山茱萸 薯蓣各四两 泽泻 茯苓 牡丹皮各三两 桂枝 附子(炮)各一两
上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
10、炙甘草汤
原文《伤寒论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甘草(炙,四两)生姜(切,三两)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去皮,三两)阿胶(二两)麦门冬(去心,半升)麻仁(半升)大枣(擘,三十枚)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千金翼》炙甘草汤一云复脉汤。 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外台》炙甘草汤 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
11、黄连汤
《伤寒论*173条》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黄连三两 甘草(炙)三两 干姜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人参二两 半夏(洗)半升 大枣(擘)十二枚
12、《古今录验》续命汤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古今录验》续命汤
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姚云:与大续命同,兼治妇人产后去血者,及老人小儿。
麻黄 桂枝 当归 人参 石膏 干姜 甘草各三两 芎?一两 杏仁四十枚
上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汗,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
13、桃仁承气汤
〈伤寒论106条〉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仁承气汤。
桃仁承气汤方:桃仁五十个(去皮尖) 大黄四两 桂枝二两 甘草二两(炙) 芒硝二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四味,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14、桂枝附子汤
《伤寒论174条》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一云脐下心下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桂枝附子汤方: 桂枝(去皮,四两)附子(炮,去皮,破,三枚)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甘草(炙,二两)
去桂加白术汤方: 附子(炮,去皮,破,三枚)白术(四两)生姜(切,三两)甘草(炙,二两)大枣(擘,十二枚)
15、甘草附子汤
《伤寒论175条》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甘草(炙,二两)附子(炮,去皮,破,二枚)白术(二两)桂枝(去皮,四两)
16、风引汤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风引汤 除热瘫痫。
大黄 干姜 龙骨各四两 桂枝三两 甘草 牡蛎各二两 寒水石 滑石 赤石脂 白石脂 紫石英 石膏各六两
上十二味,杵,粗筛,以韦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 煮三沸,温服一升。
治大人风引,少小惊痫**,日数十发,医所不疗,除热方。
巢氏云,脚气宜风引汤。
17、半夏散及汤
《伤寒论313条》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半夏(洗)桂枝(去皮)甘草(炙)
18、白虎加桂枝汤
〈金匮要略*疟病〉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白虎加桂枝汤方: 知母六两 甘草二两(炙) 石膏一斤 粳米二合 桂枝(去皮)三两
上剉,每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汗出愈。
19、竹皮大丸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
竹皮大丸方: 生竹茹二分 石膏二分 桂枝一分 甘草七分 白薇一分
上五味,末之,枣肉和丸弹子大,以饮服一丸,日三夜二服。有热者倍白薇,烦喘者加柏实一分。
20、竹叶汤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
竹叶汤方: 竹叶一把 葛根三两 防风 桔梗 桂枝 人参 甘草各一两 附子一枚(炮) 大枣十五枚 生姜五两
上十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温覆使汗出。
颈项强,用大附子一枚,破之如豆大,煎药扬去沫。
呕者加半夏半升洗。
21、厚朴七物汤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
厚朴七物汤方:厚朴半斤 甘草 大黄各三两 大枣十枚 枳实五枚 桂枝二两 生姜五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八合,日三服。呕者加半夏五合,下利去大黄,寒多者加生姜至半斤。
22、侯氏黑散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侯氏黑散
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外台》治风癫。
菊花四十分 白术十分 细辛三分 茯苓三分 牡蛎三分 桔梗八分 防风十分 人参三分 矾石三分 黄芩三分 当归三分 干姜三分 芎?三分 桂枝三分
上十四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一服,初服二十日,温酒调服,禁一切鱼肉大蒜,常宜冷食,六十日止,即药积在腹中不下也,热食即下矣,冷食自能助药力。
23、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伤寒论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柴胡四两 龙骨一两半 黄芩一两半 生姜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桂枝一两半(去皮) 茯苓一两半 半夏二合半 大黄二两 牡蛎一两半 大枣六枚(劈) 铅丹一两半
上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纳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二沸,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夜一服。
24、乌梅丸
《伤寒论338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炮,去皮,六两)蜀椒(出汗,四两)桂枝(去皮,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
25、土瓜根散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
土瓜根散方:?肿亦主之。
土瓜根 芍药 桂枝 ?虫各三分
上四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十、苓桂剂
1、苓桂术甘汤
〈伤寒论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茯苓(四两)桂枝(去皮,三两)白术甘草(炙,各二两)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2、茯苓甘草汤(苓桂姜甘汤)
〈伤寒论73条〉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茯苓(二两)桂枝(去皮,二两)甘草(炙,一两)生姜(切,三两)
〈伤寒论356条〉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茯苓甘草汤。
3、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伤寒论65条〉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茯苓(半斤)桂枝(去皮,四两)甘草(炙,二两)大枣(擘,十五枚)
〈金匮要略*奔豚气病〉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贲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茯苓半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 桂枝四两
4、茯苓桂枝五味子甘草汤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 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子甘草汤,治其气冲。
桂苓五味甘草汤方: 茯苓四两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五味子半升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5、茯苓泽泻汤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
茯苓泽泻汤方:[《外台》云:治消渴脉绝,胃反吐食之,有小麦一升。] 茯苓半斤 泽泻四两 甘草二两 桂枝二两 白术三两 生姜四两
6、五苓散
《伤寒论71条》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猪苓(去皮,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去皮,半两)
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伤寒论72条》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伤寒论73条》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伤寒论74条》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伤寒论141条》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瘥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用前第六方)白散亦可服。
《伤寒论156条》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一方云,忍之一日乃愈。
《伤寒论244条》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伤寒论386条》
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
假令瘦人, 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
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7、茵陈五苓散
〈金匮要略*黄疸〉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一本云茵陈汤及五苓散并主之。]
茵陈五苓散方: 茵陈蒿末十分 五苓散五分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桂枝汤及其类方(一) 老茶馆 敷法治泄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