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的 阴阳五行是研究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规律的科学

2012-10-31 21:40 楼主
《黄帝内经》中阴阳五行是研究地球自中国古代的《周髀算经》记载:正午时,利用高八尺的标杆所产生的晷影的长短来确定节令的记载——这本质上是用太阳高度角的大小来计算和测量纬度的高低的自然科学技术,结果如下:
1小寒 一丈二尺五寸小五分;
2大寒 一丈一尺五寸一分小四分;
3立春 一丈零五寸二分小三分;
4雨水 九尺五寸二分小二分;
5惊蛰 八尺五寸四分小一分;
6春分 七尺五寸五分;
7清明 六尺五寸五分小五分;
8谷雨 五尺五寸六分小四分;
9立夏 四尺五寸七分小三分;
10小满 三尺五寸八分小二分;
11芒种 二尺五寸九分小一分;
12夏至 一尺六寸;
13小暑 二尺五寸九分小一分;
14大暑 三尺五寸八分小二分;
15立秋 四尺五寸七分小三分;
16处暑 五尺五寸六分小四分;
17白露 六尺五寸五分小五分;
18秋分 七尺五寸五分;
19寒露八尺五寸四分小一分;
20霜降 九尺五寸二分小二分;
21立冬 一丈零五寸二分小三分;
22小雪 一丈一尺五寸一分小四分;
23大雪 一丈二尺五寸小五分;
24冬至 一丈三尺五寸。
据此,可以画出阴阳太极图。我不知道大家会不会画?还有读者会不会计算这里的太阳高度角?以及这里的纬度高度是多少?
我在网上下载了一个图,网上还有另外一些有24节气的太极图,读者去看一下,道理是一样的,就是说,中国古人最晚是在公元前一世纪已经掌握了正午太阳高度角与纬度的计算法则。与王冰整理《内经》的唐代,有相差了近1000年了。因此不可能是王冰造的假,实际上是王冰也不知道,这是计算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理论工具。
在这里我把张介宾记载的昼夜长短的记载录在这里,这是计算公转状态下的昼夜的长短,这样,才能够判断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在公转。这个需要换算为今天的小时才好理解

四季日躔宿度昼夜长短刻数
冬至十一月中,日躔箕四度,出辰初初刻,入申正四刻,昼长四十一刻,夜长五十九刻。(笔者注:这里是昼长为9.84小时,夜长为24-9.84=14.16小时。具体的算法是41x14.4÷60=9.84小时,其他以此类推。请读者自己换算一下好吗?这里的纬度高度应该也是可以计算的。)
小寒十二月节,日躔斗十度,入酉初初刻,后六日日出卯正四刻,昼四十二刻,夜五十八刻。
大寒十二月中,日躔牛三度,后四日昼四十三刻,夜五十七刻,后十一日日入酉初一刻,后十三日日出卯正三刻,昼四十四刻,夜五十六刻。
立春正月节,日躔虚一度,后六日昼四十五刻,夜五十五刻,后十二日日入酉初二刻,后十三日日出卯正二刻,昼四十六刻,夜五十四刻。
雨水正月中,日躔危六度,后六日昼四十七刻,夜五十三刻,后十二日日入酉初三刻,十三日日出卯正一刻,昼四十八刻,夜五十二刻。
惊蛰二月节,日躔室六度,后六日昼四十九刻,夜五十一刻,后十二日日入酉初四刻,十三日出卯正初刻,十四日入酉正初刻,昼五十刻,夜五十刻。(这时是春分:昼夜各12小时)
春分二月中,日躔壁三度,出卯初四刻,后七日昼五十一刻,夜四十九刻,后十五日日入酉正一刻,昼五十二刻,夜四十八刻。(笔者注:这应该是春分昼夜平分以后的公转时候。)
清明三月节,日躔奎九度,出卯初三刻,后七日昼五十三刻,夜四十七刻,后十五日日入酉正二刻,昼五十四刻,夜四十六刻。
谷雨三月中,日躔娄六度,出卯初二刻,后七日昼五十五刻,夜四十五刻。
立夏四月节,日躔胃九度,入酉正三刻,昼五十六刻,夜四十四刻,后三日日出卯初一刻,后十一日昼五十七刻,夜四十三刻。
小满四月中,日躔昴八度,后十日日入酉正四刻,昼五十八刻,夜四十二刻。
芒种五月节,日躔毕十一度,出卯初初刻。
夏至五月中,日躔参九度,出寅正四刻,入戌初初刻,昼五十九刻,夜四十一刻。
小暑六月节,日躔井十三度,出卯初初刻,后七日日入酉正四刻,昼五十八刻,夜四十二刻。
大暑六月中,日躔井二十八度,后六日昼五十七刻,夜四十三刻,后十三日日出卯初一刻。
立秋七月节,日躔柳十度,入酉正三刻,昼五十六刻,夜四十四刻,后十日昼五十五刻,夜四十五刻。
处暑七月中,日躔张五度,出卯初二刻,后二日入酉正二刻,昼五十四刻,夜四十六刻,十一日昼五十三刻,夜四十七刻,十五日日出卯初三刻。
白露八月节,日躔翼二度,后二日日入酉正一刻,昼五十二刻,夜四十八刻,后十日昼五十一刻,夜四十九刻。
秋分八月中,日躔翼十七度,出卯初四刻,后二日日入酉正初刻,三日日出卯正初刻,昼五十刻,夜五十刻,后五日入酉初四刻,后十日昼四十九刻,夜五十一刻。
寒露九月节,日躔轸十三度,后三日日出卯正一刻,昼四十八刻,夜五十二刻,后五日日入酉初三刻,后十日昼四十七刻,夜五十三刻。







这个图最能够说明太阳高度角与昼夜长短与纬度之间的高低关系
这个图也是正午太阳高度角与纬度高度以及昼夜长短的计算法则。这就是中国古人的圭表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已知的圭表高度8尺,为圭表的一条直角边,测量日影的长度是圭表的另外一条直角边,以此来计算直角的斜边和两个锐角的大小,这两∠的大小,仰角为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俯角则与当地的纬度高度有关,还要要看太阳的直射点直射∠的位置——南北纬23°26分,中国古人称谓赤黄交角——今天叫做南北回归线圈。注意这一本质。很多教科书讲了,但是没有指出本质性的内容。转与公转运动规律的科学,我希望与何祚庥院士讨论 太极.png 太极.png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11-09 09:42 2楼
是不是这个图
2012-11-12 18:38 3楼
txd866 说:
是不是这个图

对的,小子,不错。用正弦余弦定理、比例尺法解《周髀算经》中的24节气日影的长短,另一条直角边为8尺。去算一下,可以,大有造化。
2012-11-12 18:42 4楼
txd866 说:
是不是这个图

13点,应该在14点位,这样就对了。可以。很好,数学怎样?
2012-11-12 18:54 5楼
黄帝内经预测 说:
对的,小子,不错。用正弦余弦定理、比例尺法解《周髀算经》中的24节气日影的长短,另一条直角边为8尺。去

中医古文怎样?努力吧。中医的未来在您的肩上。
2012-11-12 21:59 6楼
1.我是数学的硕士研究生,现博士在读,我很喜欢中医,特别是古中医,尤其是黄帝内经,接触中医已经有十几年了,去年看了黄元御的《四圣心源》,才算是真正入门,以后请你多多指点,


2.上面那个太极图是正本清源话太极这本书里面的,链接如下: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0000932.html


3.网上有道家秘传的黄帝内经,不同世传的版本,应该对你有帮助,链接如下: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5989760.html
2012-11-13 08:22 7楼
人天相应
天人合一
2012-11-20 22:30 8楼
txd866 说:
1.我是数学的硕士研究生,现博士在读,我很喜欢中医,特别是古中医,尤其是黄帝内经,接触中医已经有十几年

兄弟你好,算一算《周髀算经》中的日影长度与太阳高度角的关系,用正余弦定理求之,这是3000年来,中国数学的糊涂账
2012-11-20 22:34 9楼
黄帝内经预测 说:
兄弟你好,算一算《周髀算经》中的日影长度与太阳高度角的关系,用正余弦定理求之,这是3000年来,中国数

我用比例尺法则算了一些。这是中国古人3000年前的计算地球公转的法则,以此,您的博士学位论文就是高水平的,有结果发给我
⬅ 少阴误汗案{许叔微医案} 老茶馆 《金匮要略》矾石小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