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的轨道属性、经纬网属性

2012-11-04 12:39 楼主
关于“其生五,其气三”,理解有很多种,各家辩论如下:

1)是认为“其,指天之阴阳。五,指金、木、水、火、土,五行”。“其气三:指阴阳之气各有三,即三阴三阳”。又,王冰:“谓天气、地气、运气”。

2)是认为:“五,指五行之气。三,指三阴三阳。《素问·天元纪大论》:‘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张景岳:‘人生虽本乎阴阳,而禀分五行,其生五也,阴阳衰盛太少有三,其气三也。’”

3)其实,《素问·六节脏象论篇第九》有这样的记载:

“天以六六为节,地以九九制会。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

甲六复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故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藏,故形藏四,神藏五,合为九藏以应之也”。

由于文中并没有明确阐释“三”“五”的具体含义,所以,

有专家在这里又是这样说的:

“其,指阴阳。本篇曰:‘生之本,本于阴阳。’由于矛盾双方运动的结果,化生出自然的五行;阴阳运动变化的作用,表现为三阴三阳的气化功能”。对于“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是这样说的:“由于三阴三阳的气化作用,形成了天之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地之六气(木、君火、相火、土、金、水),人之六气(人体三阴、三阳之气)”。

我个人的意见是:结合下文的“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来理解,可以看出:

“五”、“三”,本身是“数字”的“数”(shù),结合《内经》全书来看,“五”指“五行”,“三”指“三阴三阳”,固然不错,但这正是“以偏概全”造成的理解失误。这是以“五”、“三”两个数字,泛指与“数术”有关的数字,更指“数术”。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此,讲“其气三”仅指“三阴三阳”,显然是不全面的。这是忽略了古人运用的一种修辞手法:“举备”。即:“举一而全备”。“以偏概全”,“以一概全”,举一反三,达到触类旁通之效果,使人很快联想到与“三”、“五”有关的一系列数字,及其数字技术。“知其要者,一言以蔽之;不知其要者,流散无穷”。《素问·阴阳离合论篇第六》载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这就是说,阴阳学说包罗万象,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然而,其根本的要领在于“阴阳”。《素问·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扩展为“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万般规律,不逃阴阳五行之理。就是由于这是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规律,是目前人类尚不能控制和左右的自然力量和规律。这是目前太阳系中最大的力量决定的。

“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的“数”,读“shù”,当然是指“数理”,指“数字规律”,也许更为恰当,更为合适。因为前面“其生五,其气三”,就是讲的“数字”,讲的是“天数”、“气数”、“至数”,即“数字规律”。由于这些数字规律涉及经纬网和经纬度的相关计算,角度、角速度、位移的计算法则,自转时间公转时间周期的计算法则。这样,3000年来,大家忽略了,哲学家不知道这是经纬网和经纬度;物理学家也不知道这是经纬网经纬度,这是由于这是古代文字的原因造成的——解读这些文字需要精通医古文和中国古代汉语、中国古代历史、中国古代数学、中国古代天文学等等。

全句的含义是:病人如果在数理上凌犯了阴阳五行规律,就会导致发病。因此,阴阳五行学说是生命的根本规律。《周易》说:“极数知来之谓占”,说的是预测学(术)是通过数字的推算而判知未来。这也是由于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决定的,不是人为的,这是可以精确计算的。

一门科学,只有当它用数字表示的时候,才能被最后称为科学。研究生命及预测生命历程,最终要确定在生命历程的时间段或具体时间上是否有病灾、凶灾、死灾、伤灾等种种情况,这才有价值,而且要进行防范和化解,最后化险为夷,化坏为吉,转危为安,方为上策,实为上策。这实际上是一种象与数之间的一种运算和转换法则

《周易》说:“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譽譽者,莫大乎蓍龟”。天下之事,有好有坏,而好坏的信息,是靠正确的方法来预测而得的。对好坏信息结果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应期”,又叫“应验之时期”“报应之时期”,即定准吉事到来或凶事发生的具体时间,这个时间,叫做“应期”。“预报且应时而到之时期”。定应期是一切信息预测的最后阶段,也是关系到信息预测成功与失败的关键所在。这是中国古人把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进行了相关的科学的计算得到的科学的结论。

前面说到“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复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其含义是:天干与地支组合成六十甲子。六十甲子又每十日为一旬,分成六旬,每一旬以甲为始,故称“甲六”,即甲子旬,甲戍旬,甲申旬,甲午旬,甲辰旬,甲寅旬,共六甲旬,终而复始,始而复终,以定每年之岁运,每月之月码、每日、每时之位置。列表如下

一目了然。这是中国古老的数字计算机的原始编码,也是规定地球自转与公转方向的编序和轨道初始状态的规定。这在宋代以前的书中是有记载的,可以编码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也可以编码月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戍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戍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戍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戍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戍
癸亥



从上表可以看出:

“天有十日”指“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共计十天干,以此纪日,则是十日,又十日为一旬,共计六旬,每旬始于甲,共计六甲,又称甲六。这是纪年之法——轨道编码法。《内经》又称之为“首甲定运”。讲的是首先从甲子开始,确定运程。共计六十,故又称六十甲子或花甲子。这是中国古老的地球自转公转周期轨道的编码表。

这段文字,我在《内经·素问·生死条辨》中作了上面的解释,自己觉得不满意,又查阅《淮南子》一书,记载有“经纬六合”“东西为纬,南北为经”结合《内经》“子午为经,卯酉为纬”以及“余闻天地二甲子,十天干十二地支,上下经纬天地,数有迭移”的记载,这实质上是说的地球与天球的经纬网与经纬度的问题加上中国古人最早使用指南针——地球仪的三大要素就全了——而且至今仍然在使用中国的发明创造“子午线”“本初子午线”等等来确定地球的经纬度——这些都是人为规定的,这是为了描述地球仪和地图册才必需使用的,今天做了改进,没有用10天干了,地支用的很少了——已经用具体的数字替代了中国的等份法则。“卯酉为纬”已经用0度~90度的具体的数字符号取代了中国的天干地支计算法则,中国古代的原始法则完整地保存在《黄帝内经》中,这是中国自然科学的奇迹,中国科技史上的奇迹。可是由于这是古代地球物理学和天体物理学的计算法则,现在没有任何一本教科书指出这一本质——张功耀先生和何祚庥先生都错误地认为“五行”是封建迷信,应该取消,应该废除——实际上科学界已经没有运用中国古代的数字符号和文字符号。已经是在自然地废除了。“五行”、“五运”就是中国古人把圆周360度和自转时间周期(24小时)与公转时间周期365.25天等分为5的计算法则,包括了今天的角速度法则——这些法则都记载在中国的中医古典医籍《内经》中,我希望张功耀先生和何祚庥先生二人能够读到这里——也许二先生会惊出点冷汗或者热汗。二位先生有责任和义务去把这些理论和历史补充到天体物理学史和地球物理学史中,也去补充到中国哲学史中,这才是二位先生的长处和应该去做的工作。3000年的中国历史告诉我们,历代圣贤都有反对和否定“阴阳五行”的,不是他们反对没有道理——而是这些方法保存在中医古籍中——他们读到真实的理论却没有科学解读科学的理论。中医界的同志读到了却没有去研究古代的天体物理学和地球物理学,这样3000年,大家都不知道“阴阳五行”到底为何物?由于现在这种方法仅仅保存在中国历法的运用中——中国人称之为万年历,就是10000年都使用都实用的历法——本质上则是计算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时间、自转公转的角速度、位移的法则,是中国古代的天体物理学与地球物理学的相关科学理论,天体物理学和地球物理学现在已经现代化了,可是这仍然是中国的原创而且今天仍然指导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3000年后的今天测量的地球自转和公转速度与中国古人的测量和计算误差很小或者说没有误差——实践证明了中国古人的测量和计算是科学的。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11-05 19:17 2楼
顶一下
2012-11-05 21:10 3楼
a1131235027 说:
顶一下

这是《内经》中的原文,现在搞不懂了
2012-12-07 21:25 4楼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关于“其生五,其气三”,理解应该是这样的。为什么说三生万物那?也就是说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物种的繁衍都需要阴阳二体及第三种力量的参与。如植物授粉需要风,昆虫等。动物交配需要借助情感,机缘等。地球的公转,自传要依靠相互间引力,我们不知道的力等。也就是说阴阳二气的转化,消长也受到第三种力量的制约和调节。
2012-12-07 22:37 5楼
顶。。
⬅ 六合的新研究 老茶馆 “真火凡火章第十一”选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