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中医与当时社会思潮的关系

2012-12-03 11:51 楼主
谈中医不能仅止于中医!有不解者认为只能一门心思看这个别的不能弄,否则就是杂了——实际你明白中医的道理讲整体那么中医自己也应该处于社会的一个部分。
从古到今中医作为一个应用学科都受到当时整个社会风潮的影响。最早的《黄帝内经》里面的道家乃至神仙家思想,天人合一这一套就是当时秦汉思潮的反应。可惜我接触的中医都眼光太短,只认为是中医自己的发明。想一想经络,时辰这一类的说法其实就是先秦到汉代阴阳五行家的东西,然后《白虎通义》等等这些东西都对中医有重大影响。
还有张仲景的传“经方”,因为东汉儒家经学特别兴盛,所以医学也搞这套——到南朝陶弘景也是。都是儒道结合。唐代孙思邈更是大家和杂家,其《千金方》十分驳杂,其本人的思想也是唐朝的那种三教合一的思想,还有印度的东西。
宋代讲“仁义”所以治病都是大温大补,爱用麝香、硫磺一类的药。以至流弊很厉害,所以刘完素用苦寒来拯救之!张元素李东垣等人崇尚内经自然是传统的思想,但却搞出了脏腑辩证这套。朱丹溪更是出名的理学家,他提出“阳有余阴不足”完全是承袭了宋元理学的说教,这个是反复被人提过的。简单说就是“静为动根”这样的思想,静比动根本、重要,所以静主阴,阴就比阳更为可贵。后面,薛己,张景岳这些人更是推崇温补,理论上特别张贯通理学、道学、易学这类东西,从而建构了很庞大的形而上学体系,同时也和晚命社会风气比较开放有关。到喻嘉言,张璐,缪希雍这些人更是独出己意,想怎么办就怎么办,真正有独立自由的精神了。但清代就禁锢多多了,乾嘉考据说网罗了文人,使医家也严谨、尚古,徐灵胎,张志聪等人都是,所以看起来中医并不能外于社会呀!到近代则是西方强势入侵,融通中西又成为选择,张锡纯,唐容川就是代表。现在对西方实证科学仍然占主导,但已经发现系统、整体看问题的优点了……
这样总结,一方面使我们更容易理解历史医家的主张的来源;另方面使我们多参悟相关的知识,从而把中医弄得更出色,更厉害。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12-04 10:07 2楼
明代的温补、命门这些学说倾向和当时的社会整体道教盛行大有关系!
2012-12-07 09:05 3楼
中医,武术这些中国传统的文化瑰宝都需要破除术的束缚——完整说应该是“医道”“武道”这样来说——我们看东洋日本就这样,其实它无非继承的我国唐代的做法!实际这样是对的,不只是术,你只掌握死的招法那绝对是达不到高层次的。
2012-12-07 09:13 4楼
道家对中医影响最大

道家一度炼丹成风,药死一批,后代就不炼丹了~!
2012-12-07 09:51 5楼
牙混混 说:
道家对中医影响最大

道家一度炼丹成风,药死一批,后代就不炼丹了~!

但西方炼金术更盛行!牛顿都迷恋占星和炼金。其实现在科学看里面有化学的成分。而且道家对中草药这块贡献太大了,陶弘景,葛洪,孙思邈,刘完素都是道士,比如他们前面三个都主张过炼丹的,但肘后方也好,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也好,到现在都值得学习,抛弃不得。
2012-12-07 10:03 6楼
道家有个【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

他们有没有【六腑用药法要】我想看看这样的书~~
2012-12-08 12:56 7楼
静为本体,动则其用,其用者阴阳也!--而朱丹溪的理解有对也有错,理学害人也害医。用“执着己身,永无是处;离于己身,亦属非是”去评判当能知其个中然。(也可以用其他)有些话我说出来了,爱听也好,不爱听也好,反对也好,肯定也好,都随它。
2012-12-09 09:46 8楼
牙混混 说:
道家有个【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

他们有没有【六腑用药法要】我想看看这样的书~~

实际辅行诀和千金方都是按脏腑来安排线索治病的。辅行诀就是补肺补肝,然后泄肺泄肝这些;千金方更是以脏腑为原则。但都比较模糊。系统、鲜明的就是易水学派了,《医学启源》是代表。
2012-12-09 10:01 9楼
比如辅行诀里的大补肝汤:桂枝干姜 五味子 旋复花 代赭石 竹叶 大枣。千金方也有补肝汤:甘草 桂心 山茱萸(各一两(《千金翼》作乌头) 细辛 桃仁(《千金翼》作蕤仁) 柏子仁 茯苓 防风(各二两) 大枣(二十四枚)
上九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五升,去滓,分三服。
都治跟肝气有关的病。我们看异同,都是有补有泄,配伍思想和后代不同。尤其是五味子和细辛这样的药。细辛在传统中医讲在疏通肝气方面是一绝……因此传统的方剂有学习参考的必要。我虽然讲这些并不是说自己掌握和吃的多透,兴趣而已,呵呵。
2012-12-09 10:05 10楼
我们是新生代 说:
静为本体,动则其用,其用者阴阳也!--而朱丹溪的理解有对也有错,理学害人也害医。用“执着己

你看来是专业搞医的!是的,朱丹溪的学术和临床思想对错兼有。他绝对是大家,所谓杂病找丹溪,其医学是现在操作性最强的可以说,我觉得。他说人常阴虚绝对有对的地方,尤其是针对当时局方动辄温燥,更是振聋发聩。朱和前辈刘完素不同的地方是苦寒兼润,而不是光推崇苦寒,这是我的感觉。
2012-12-09 10:08 11楼
他的一些方剂现在都是经典的!如大补阴丸,虎潜丸等,都是龟板,地黄这些,但绝对不能否定。该用就用,明清温补弄得一点寒凉都不用也绝对不全面。我开始搞医也是畏知母黄柏如仇敌,似乎跟毒药一样。但许多时候一用就管用,正是救人的妙药。无非不能长期、无条件地用而已……
⬅ 智力低下通过外治法治疗可以不断得到提升 老茶馆 直肠脱垂验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