泣感“激素”医生

2012-12-27 11:39 楼主
关于慎用西药少打吊并的观点;西药多是化学合成它会使伱的身体细胞血液发生异常变化.吊并就是自来水 这么多的外来不明之水打进人的血管?中华民族几千年经历了无数次大温疫,天灾,战乱,饥饿而人群兴旺为什么就是我们有租輩传承的民族医药.中医药他扶正祛邪病好了身体壮了,西药他症状去了身体弱了,抗病力下降抗药性上升.病越耒越怪,西药疗效越来越小.再过30年?

面对当前社会的医疗现状,我不得不由衷地感叹:这个社会疯狂了,人心也变得疯狂了,真的一切向钱看了,很多医生被猪油蒙了心,被金钱牵着鼻子走,当然病人也就被此类医生(起码占医生总量的过半数)忽悠了!

人人要谋生,要立足社会,要养家糊口,但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营造出一种“人人要消炎、要用激素、要输液”的社会氛围,取了某些蒙昧病人的钱财,催眠着他们的头脑和精神,却干着伤害他们身体勾当,造成了一种饮鸩止渴、杀鸡取卵、流毒无穷的恶果!

天理难容,良知难容!

摒弃或者选择性、科学地运用化学药物!

倡导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中医药疗法!

迷途知返吧,广大亲爱的病友们!

“激素”医生

这里的激素是指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泼泥松之类的西药。糖皮质激素作用广泛,主要影响糖代谢谢,还有强大的抗炎作用、抗内毒素作用、抗休克作用、对血液成分的影响等等,可是,它的不良反应也很多,长期大量应用可引起: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诱发或加重感染或使体内潜在病灶扩散,诱发或加重胃、十二肠溃疡,甚至发生出血或穿孔,可发生欣快感、食欲增加、激动、失眠等,个别人可诱发精神病,癫痫发作,可引起青光眼、白内障等,可致胎儿畸形,用皮质激素期间使用疫苗,免疫效果不佳,可致肌肉萎缩、伤口愈合缓慢,儿童发育缓慢,骨质疏松等。

这类药的运用临床有严格的原则,特别是在以下几种情况:

1、严重感染:原则上限于有明显毒血症者,但,一定要与足量、有效抗生素合用。

2、发热:不明原因的发热不能用,以免掩盖真实病情。

3、溃疡病、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病毒感染、充血性心功不全、柯兴病、精神病、癫痫、骨折、妊娠早期、新生儿、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及尚无抗生素控制的感染等慎用或禁用。

激素药最明显的效果是:无论什么原因的发热都可以很快消退,可缓解机体好多病痛。但它不是退热药止痛药。有人就是利用它的立竿见影的效果来治病,无视治疗原则。

激素药最大的缺点是:长期小剂量或短期大剂量使用可致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引起更严重的疾病。如:感冒后经常使用激素引起的症状反复或迁延不愈;风湿病人吃激素药所致的“满月脸”;我国非典期间医院救治病人大剂量使用激素造成的很多股骨头坏死症等。

有这样一群医生,他们对此“激素”运用“自如”。他们多在基层,特别是在农村。每年冬春季节,感冒的人多了,发烧的人多了,他们药柜里的激素药就卖的快了,因为他们凡治疗感冒必用激素,抗感冒药里加上激素,热退了,症状减轻了,患者高兴了,自己的效益也上去了,何乐而不为呢?殊不知(或许他们早知道),如此几次后,患者的病程延长了,周期缩短了,免疫力降低了。有的人一冬天就感冒十几次;有的人感冒一次就迁延一个多月,特别喜欢输液的人更是如此,因为他们所输的液体里的激素含量更大。近几年,随着人们对激素知识了解的增多,有人感冒后就提醒医生不要给自己用激素药,可是,不用激素药患者的病痛就不能很快减轻,患者不高兴,怨这个医生的技术不行而另求“高明”,这就使得有些医生采用“暗中”手段,如:口服一次一包的药里会有3种以上的药片,你根本分不清是什么药;输液瓶里的药是配制好的,加多少激素你更是不知道。
医药卫生明确规定: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 但,现在很多西医先生,哪怕就是一个小感冒,就一股脑的给你送上来,什么飞机、大炮、机关枪;打针、吃药、输水、激素、抗生素就都用上来,越多越好,药多收费挣钱多,只要把临时问题解决了,挣钱了,管它什么三七二十一呢


害怕么?

当你牙疼时,他们给你配的一包药里面肯定有激素。他们平时很少卖单包装的药,多是拆开包装零碎配制,一次服一包,你分不清里面是什么药。还笑话我们这些‘傻子’不会卖药。他们这样卖,有人买,有人愿意受骗,因为有人看的只是“效果”好,糊里糊涂,不知道它的严重后果。治牙疼药里面加激素可治疼,因为它降低了机体的反应性,如果是感染性牙疼,此时的激素就会使感染加重,造成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

当你腹痛腹泻时,他们也用激素。当静脉滴注青霉素或先锋霉素时,加用少量激素,美其名曰:“防过敏”。真的过敏时,这些激素药岂能抗过去?反而会使抗生素的用量越来越大,造成细菌的耐药,引起菌群失调。

等等,等等。

当你问他们为什么非用激素不可呢?有人说:“用上它疗效明显,也不知为什么,别人在用,我也用”;有人说:“消炎么。”糊涂!这炎和那炎分不清,激素的消炎作用是对抗无菌性炎症,与细菌感染的炎症完全不是一回事,他们把病理药理没搞清。有人说;“明知不该用也要用,因为不用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病人着急走人,就挣不到钱,只能顾眼前。诊所太多,你不干别人会那样干。”我发现,现在的人生病以后心情大多很急切,无论是急病慢病大病小病。他们不管医学能不能治愈其所患之病,我掏钱你医生就得治好我的病,病了没三天就要换好药、换好医生、换好医院,否则,就骂人,就大闹。

就拿我治的一些“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面瘫”、“跌打扭伤”等等一些病症,病人马上就要发问了: 医生,我今晚是不是就不痛了?明天是不是就好了? 我就会细心地为他她们做解释、打比方:想想我们有时不小心割伤了手指,也需要1-2天才可以恢复好,何况有几个月,有的甚至是好几年、十几年的病症,那起码得讲究次数、讲究疗程,需要一些时间来治疗的呀;还有些沉寒痼疾,形成的时间长,用西医药无效,我就给他们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急,也是急不来的,只要病情治疗得有好转,坚持治疗,一定是可以治好的。(附:本人只做中医药。)

现在这个社会,不管是有钱人还是没钱人,都是急性子,他们完全忘了得病容易好病难的道理,农村有句土语:“得病一斤大斤,去病一分小分”,虽然说的有些土,但却很实在。 我想可能是社会急速发展的节奏让人们的思想、生活节拍变的急躁不稳,或医学水平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健康要求。他们为什么会发脾气?因为他们生病以后就成了“上帝”。他们是对还是错?现在的人们是否变态了?社会是否变态了?总之,无论从微观、宏观上仔细想,社会环境这样子让人不舒服。
最后,好心奉劝各位,为了你和你家人的长久健康,还是远离“激素”、“抗生素”的好!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12-27 20:00 2楼
现在的医疗环境,患者毫无知情权,都是进了医院就被吊水了,还有的患者自己主动要求吊水,难啊
2012-12-27 20:01 3楼
有同感,的确现在的好多医生都是这样。我的一些朋友曾经对我讲起某某医生就怎么高明,他一感冒,吃那医生的药,只要三两天就好,并且他看了其他医都是无效的,只有这个医生能治他的感冒。我心里就有几分肯定了:那是激素惹成的。
2012-12-28 03:36 4楼
无良医生太多了!动匝输液………患者也跟风,咳两声就要点滴几瓶,还点名要进口药,唉!
2012-12-28 09:14 5楼
西药都是些激素,抗生素,止痛药,没有一个是克寒药。西医用它们治老百姓寒症,真是荒唐,真不知道西医如何招摇过市,害人哪!!!!!十人九寒,中药有克寒药,安全有效。

老百姓是医盲,害了自己。领导要是医盲,老百姓遭殃。荒唐荒唐呀。
2012-12-28 16:33 6楼
这些医生真的天理难容啊·!!!
2012-12-28 17:37 7楼
用进口药,,提成高啊!
2012-12-28 22:47 8楼
现在的社会就是这个样子呀,很多人甘愿受害呀!
2012-12-30 22:15 9楼
永远的幺妹

在写这段文字时,幺妹与人世永别已二十多年了,二十多年来幺妹的影子如同野地里一朵小小的花,只要我一低头,她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她又像一缕轻烟于我是那么地缥缈,以至于我总也捉不到她的痕迹!

幺妹是母亲生下的第五个闺女,也是我最小的妹妹。

在怀幺妹的时候母亲一直认为是个崽,可当幺妹出生时奶奶很生气地对父亲说:“看你婆娘生了一窝坨闺女,不把你的脊梁骨啃断!”

母亲也叹气地说:“怎么又是一个闺女?!”

“那就给她取名多多吧!”母亲说。

“叫什么多多呀,多难听!我看你们的思想是受了多子多福地影响,叫她云儿吧。”前来看望我母亲的姑姑这样说。从此,云儿便成了幺妹的名字。

幺妹生性乖巧,很讨人喜欢,她的到来并没给家中带来太大的负担。农家孩子没有吃零食地习惯,一天三餐大人吃什么,她就吃什么,哥哥姐姐穿小的衣裳便顺理成章地成了她的衣服,所以在不知不觉中幺妹就长到了八九岁。

幺妹很聪颖,哥姐们读过的课本她经常拿过来看,时间久了居然也能识得不少。十岁那年,幺妹哭着闹着非要上学不可,没辙,母亲只好拿旧衣裳拆下来的一块布给她缝了一个书包,幺妹就欢天喜地上学去了。在学校里,幺妹成了班里的大个子生,不过老师很喜欢她,不知因为她学习成绩好,还是懂事的缘故。老师让她担任班里的干部,她回家后一字不提,因为幺妹腼腆,班里评奖时发给她的奖品、奖状她回家后也悄悄地收藏起来……

幺妹十一岁那年,正月初七。一大早幺妹就发起了高烧,身上烫得像火罐,母亲想背起幺妹去看医生,这时嫂子来了,她一进门就嚷嚷:“妈,去把我的棉被装上套!”那时大哥刚和嫂子结婚,母亲很娇惯嫂子,只要是嫂子提出的要求,母亲一准会办。于是母亲二话不说就同嫂子一起走了。母亲本想去嫂子那里一会便把事情做完了,立即回来给幺妹看病,谁知,嫂子那里的活很多,母亲一干就是一天。父亲是个心粗的人,又或许是家中的孩子多,孩子们生病是司空见惯的缘故吧,平时孩子们生病他从不放在心上,一大早便干农活去了。

中午时分,初春的太阳暖洋洋地照着大地,门前晒着过年没有吃完的汤圆面,贪吃的小麻雀不停地飞来啄食,还把黑白相杂的粪便拉到里面,奶奶把正在昏睡中的幺妹叫醒,让她坐在汤圆面旁趋赶小麻雀,幺妹很听话地服从了。幺妹坐在那里,身上一点气力都没有,她连眼皮都抬不起来,身子在不停地颤抖,手中那根只有指头粗庹把长的竹竿儿咋就那么沉呢?幺妹她拿不动啊,她只好把竹竿斜靠在自己的身上,迷迷胡胡似在云雾之中,不知过了多久,幺妹实在支撑不住了,自己又慢慢爬到了床上……

直到撑灯时分,母亲才慌慌张张地从嫂子那儿回来,一摸幺妹的脑门,烫得厉害!母亲有些乱了方寸,连连喊:“云啊,云儿啊……!”好久,幺妹才艰难地应了一声“妈”就又昏过去了。母亲埋怨父亲不管孩子,父亲没有争辩,就急急忙忙地去请医生去了。一会儿邻村的汪姓的民医给请来了,他量了一下幺妹的体温:“四十一度多呀!”汪医生的话里并没有过多的惊讶,可能是见过的病人多的缘故吧!接下来幺妹被注射了一支针剂,汪医生放下几包用白纸包好的药,安慰我父母亲说:“一会儿就没事的。”说完走了。

半个钟头过去了,幺妹的身体依然烫得像火罐,并且四肢开始抽搐。父亲又让我和三叔去请一个姓袁的医生来,平时人们都认为袁比汪的医术高一筹。在去请袁医生的途中,我嫌三叔走路太慢,三叔平时走路总是风风火火的,那一晚我总觉得三叔走路不慌不忙。又一个钟头过去了,袁医生终于来到了幺妹的病床前,可是幺妹的心脏却早已停止了跳动,母亲呼天恸地的哀嚎,可再也不能唤醒永远沉睡的幺妹了……

翌日,正月初八。呼啸的北风裹着冰冷的雪花,吹打在我的脸上,像刀子割似地疼痛,我跟随在用杨树做的小木匣子后面,为幺妹送葬。我捧着过年时给幺妹买的唯一一件新衣裳,泪水止不住地奔涌,那件新衣裳是幺妹天天盼,盼了一年才买来的呀,过年才穿了三天就舍不得再穿了……,我把衣裳放进火堆里,跳跃的火苗多像幺妹的笑脸啊。

哦,那一年幺妹才十一岁,十一岁是一个多么短暂的人生啊!十一年的人生里没有大是大非,只有小草般自生自灭的穷苦生活,却让她过早地从这个世界消逝了。幺妹留下来的一张半寸黑白相片在后来的岁月中也没能保存下来,我不免愧疚!许多年来只有我空空地悲切和思念……。我的这种愧疚和思念不知在冥冥中的幺妹明白吗?

我同事说;他17岁表弟感冒,到乡医院,给青霉素一针打死了。表弟爸爸拿刀到医院。心痛呀。不知道西医还要害死多少人呀!!!!!!
2013-01-12 14:57 10楼
医误,人误;大于天啊!【吴氏医案医话)作者论坛讲师;吴生雄


我诊所对面的邻居老来得子,娇宠过分: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飞了;要星星恨不能搭天梯上九霄,吃海鲜痛不能学“水猫”(潜水员)钻海底;殊不知温室里的花草,得不到日月天地之精华是永远也长不大的;人得五谷之精气才能长久,整日这精粉、那营养品、大鱼大肉的不生病才怪;去繁就简、仅举一例、可见一斑:
那小孩甚是“金贵儿”不叫蚂蚁夹一下比如一些鸡子尿湿柴的小事:稍微流一下清涕或轻咳几声或吃油腻过多拉一下肚子或那顿饭吃的不香,就赶紧找儿科专家或儿科专科门诊或老医生、老专家看病;一去没二事儿 ,不管三七二十一、输水、输水再输水。
我不禁要问:病人不懂,病人无知! 你们干医生的难道也不懂,也无知吗?

这就是医误,人(病人)误啊!

一日小孩玩耍,腿上碰了个小窟窿,对孩子父母来说这才算作小毛病,搁不住上别处,来我处一再要求输液消炎,完毕结账19元;小孩爸爸说:你用的药太差了,我们在别处输一次70多元都得输几天,你这样用药得输多少天!第二天转别处输去了。
时之日久,小孩阳气被戕害!弱不经风,脸色惨白。每个月好不了几天就发病,打起了“拉锯战”周而复始,恶性循环。
终于病入膏肓。
这要从小孩的一次咳嗽说起,又一次咳嗽了几天在一专家处输了几天水,病不轻反重开始高烧,带来我处我瞧后说这是风寒束肺,久之入里化热,吃点中药很快就好了!
“西医那么先进都不中,你们中医棍棍棒棒,枝枝叶叶的能治病吗?”孩子妈妈说完头也不回的找更高级的专家去了。就这样每调一处,抗生素的档次就高一层,或者抗生素二联三联的用。
又输了两周水,孩子面黄、身黄,为医者不明其理,闭着眼照输不误,直输的孩子干呕恶心、吃不下饭;才想起做个肝功能一看转氨酶5000多。
主治医看了化验单后说5000多不可能,加个小数点500多还差不多,是不是化验室搞错了。继续输液,直到一天晚上孩子喷射性呕吐几次后,昏迷不醒,急租车转院去省会医院治疗。省医院确诊为:重症药物性肝损伤。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期,不收;孩子父母跪地苦苦哀求,签下协议:死马当成活马医
孩子九死一生,阎王殿前走一遭,好不容易捡回一条命儿;然其父母不吸取教训,出院后不到3个月重蹈覆辙,又走上了漫长的输液之路。
唉!愚民政策之误人哉!人误哉!
⬅ 芍药若干历史问题考究 老茶馆 麦芽糖可以多吃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