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门探源1

2013-01-03 17:35 楼主
作者:张敬文 鲁兆麟“命门”一词,首见于《内经》,指眼睛或睛明穴。其后,《难经》阐述了肾命三焦系统的思想,对于命门的部位、功用等都作了原则性的论述及阐发,为后世医家命门学说的形成及发展奠定了基本的理论基础。因此,一般认为命门学说最早见于《难经》,后经历代医家的发展,特别是明代温补医家的充实和完善,命门学说在理法方药诸方面得以日渐成熟,并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近年来,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命门学说加以研究,或试图探究命门学说形成演变的机理、过程,或试图认识命门的物质实体,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但对于命门学说的起源,目前还研究甚少,认识尚不统一。而从发生学的角度探讨命门学说形成的原理,对于揭示命门学说的实质,正确理解其内涵,指导现代临床和科学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1 对当前两种观点的质疑作为医家命门学说的奠基之作,《难经•三十六难》提出:“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诸精神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故知肾有一也”;在《难经•八难》中又有:“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故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茎叶枯也”。综合以上《难经》条文,可以得出《难经》“命门学说”主要有以下内涵:(1)命门“藏精系胞”主生殖;(2)元气为人身之根本,命门“系元气”以激发、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和脏腑功能活动;(3)命门“舍精神”而调节全身脏腑经络,为“五脏六腑之根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关于《难经》命门学说的发生学原理,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难》《内》深受哲学界水火之争的影响,其中《内经》是主火论,其时代背景为周王朝属火德;《难经》是主水论,其时代背景为秦王朝属水德,故而产生了由《内经》眼目命门说向《难经》肾命说的转移” 。第二种观点认为《难经》命门学说起源于“水生万物说”。其理由是《管子•水地》篇曾明确提出“水为万物本原”的思想,并据此认为命门学说的发生,是古代水生万物说之直接结果 。对第一种观点,邢玉瑞已经从历史的角度进行了反驳。除此之外,笔者认为第一种观点还忽视了这样一种事实,即忽视了《内经》中一直贯穿的是整体观念,一直强调的是阴阳一体和水火相济的观点,《内经》所提出的“心为君主之官”恰是强调“心居正位”以保持形神统一、阴平阳秘,心合于道以使水火既济以利养生的内涵,而不能据此认为《内经》是“主火论”,《难经》是“主水论”。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水为阴,火为阳”“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有:“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和于阴阳,调于四时”。《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有:“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第一种观点显然是把《内经》“心为主论”混同于“主火论”,而忽视了其“阴阳一体”“水火相济”“形神统一”之固有内涵。对于第二种观点,笔者以为也有值得商榷之处:首先,在《管子》中,不仅有“水生万物”的说法,更有“道”为宇宙本原的思想。《管子•内业》即云:“凡道无根无茎,无叶无荣,万物以生,万物以成,命之曰道。天主正,地主平,人主安静。”“不见其形,不闻其声,而序其成,谓之道。”而从《内》《难》内容也可以看出,“道一气本原说”的影响远比“水本原说”的影响要大得多。其次,先秦时期人们重水德尚另有说法。在《老子》第八章中有:“上善似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在《老子》第六十六章有:“江海之所以能为百浴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为百浴王。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由此可见,人们之所以重水德,是因为“水善利万物”之性与“道”相近,但水毕竟还不等同于宇宙本原的“道”,其仅是组成五行中之一行。其三,若仅从古人“重水德”的时代背景出发难以推出上述《难经》中命门学说的后两项主要内涵,难以对“气者,人之根本也”进行合理解释。因此,第二种观点也还有不尽完善之处,要探寻命门学说的真正起源还需做进一步的研究。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抗癌记【七】我治癌症的首选中药 老茶馆 命门探源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