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资深美女的《中医弱点之五——闭锁的系统》

2013-01-28 12:20 楼主
简评资深美女的《中医弱点之五——闭锁的系统》

这位所谓的资深美女,连篇累牍地在此发表了诸多不满中医的异见,我没能篇篇细读,现仅就这篇号称火的一篇约仔细地看了一下,发现这位网友对中医有如此大的成见,主要是她本人知识结构上的混乱和一知半解,还一个就是对学术研究的马虎和无责任心的学风,所以才会如此地在此夸夸其谈,甚至于可说是胡说八道。由于她用了一些现代哲学和科学的理论,再加上中医的确是存在一些问题,还有是许多人对真正的中医缺乏了解,所以才会如此地忽悠一些人去看这样的贴子,如不及时指出,她还会更加得意放肆地到处胡说下去,祸害无穷,对中医的发展没有好处。
我现在这初略发现的问题有如下几点:
1、根本不懂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她所知的中医五行说是和算命先生的五行术数是一个体系的,这样的说法就是胡说八道。我不否认,在有些民间的游医中存在此类观点,在中医的某些专家中也可能有这样的糊涂认识,但这绝不等于就是中医的五行理论。中医的五行在《内经》中说得很清楚,五行是五行之气,即春、夏、长夏、秋、冬五类不同的天气,其代表是风、热、湿、燥、寒。金木水火土只是五行的一个代表符号,绝不是汉代学术上出现的“五材”论。所以她在谈系统论时,一会儿说中医是个封闭的系统;一会儿又说中医并不孤立绝缘,而是与民间的命理风水一脉相承。
2、她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中医都一古脑儿与科学划开,又将古代科学与现代科学划开,这是她在分析问题时必然会产生主观主义的原由。稍有知识的人都会知道,古代人的一切理性认识与实践都是古代科学文明的结果,怎么能这样武断地说古代哲学和中医与科学无关呢?中医只所以命大,无论多少人反对;无论怎样持续不断地反对,世界上的传统医学唯中医独存,至今虽然发展缺少活力,但仍依然为中国绝大多数人所喜爱,仍在发挥着西医无法替代的作用,甚至在流行病肆虐时,能突显其灵,如非典时期就是这样。
稍有知识都应知道,历史的发展是不可割裂的,今天的中国、世界是由古代中国、世界发展而来,因而一切都是一脉相承的,怎么能如此绝然地划开呢,讲科学概念就只有现代科学,殊不知现代科学许多原理与基本实践都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息息相关。就医学而言,中医中的解剖学、生理学虽然有中医独特的看法,但并非如她所言的那样,是两条永不可相交的路这样的绝对化。就在分析病因这一条来说,西医现在也引进了社会心理学,这不就是现代医学与中医在相交的一个很重要的节点吗。这样武断地说中医不科学,将其与封建迷信划在一类,这不是信可雌黄又是什么。关于中医的现代化的进展,中西医结合的成果等,我这里不想多说,还是希此君自己去了解吧
3、做学问,参加学术研究讨论,一要概念清楚,逻辑严整;二要有较充分的事实依据。学术研究绝不是文艺创作,也不是侃大山,可以想当然地自由发挥。此君在这里大谈中医的这不是,那不好,就有如此风。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3-01-29 11:08 2楼
中医命大是因为在防治疾病中有不可取代的优势
2013-01-29 15:24 3楼
谨回王受仁朋友:
王受仁说:“中医的五行在《内经》中说得很清楚,五行是五行之气,即春、夏、长夏、秋、冬五类不同的天气,其代表是风、热、湿、燥、寒。金木水火土只是五行的一个代表符号,绝不是汉代学术上出现的‘五材’论。”
我们先弄清引文中“五材”是什么?《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记载“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杜预注释为:“金,木,水,火,土也。”不知王受仁引文里的“五材”是不是也指“木,火,土,金,水”?如果是,我们就继续往下说: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曰:“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这里的“五”指五行没问题吧。
《素问.宝命全形论》曰:“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水而达,金得水而缺,水得土而绝。”这里的木火土金水是在说中医的五行吧,是吗?
再看《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 这里的木火土金水也是在说中医的五行吧。
王受仁朋友,上述可是《内经》的原话,是上古圣人黄帝说的哟。朱熹说过“圣人说尽天下后事无穷尽之事理”,你怎么说“中医的五行在《内经》中说得很清楚,五行是五行之气,即春、夏、长夏、秋、冬五类不同的天气,其代表是风、热、湿、燥、寒”呢?你所谓的“五行之气”是中医里的“五季”和“五邪”吧。正如你说的“做学问,参加学术研究讨论,一要概念清楚,逻辑严整;二要有较充分的事实依据”,怎么在你这儿就不讲依据了呢?你在打“专业官腔”,因为“专业官腔”就是所谓的专家们说出一大堆专业术语,令人摸不着头脑,既然摸不着头脑,也就无法反驳他,他马上就占有了有利的专业优势。
王受仁说:“流行病肆虐时,能突显其(中医)灵,如非典时期就是这样。”
先说几句题外话,我写的那五篇小贴子,无非是说出我个人认为的中医的弱点和如何看待的态度,并非中医不能治病,中医能治病的,这没问题,只是中医是一门经验学科。下面用抗御非典的大功臣钟南山先生的话来回答王受仁的这个论点吧。钟南山说:“中医是中华瑰宝,但中医一直沿用是经验医学模式,成为当前中医发展的一大绊脚石,也就是说老祖宗经验说这个药可以治疗这种疾病,那么就一直沿用下来,但治疗方法并没有通过循证医学的认可,也就是说,为什么会有治疗效果及治愈率是多少并不明确。”我的屈文《中医弱点之三——不求验证》也有类似意思。若中医真能“突显其灵”,那么钟南山先生的人格也不允许他这样说中医的,是吧。
王受仁说“殊不知现代科学许多原理与基本实践都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息息相关。”
作为中国历史长河里的精粹——四大发明,一直为我们津津乐道,事实上,四大发明在我们的文化里也就只是四种技术。技术不等于科学,因为它没有理论,不能举一反三,无法普及,技术只是手段。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四大发明出现在封建专制时代,封建社会的官方哲学是儒学,儒学讲的是“尊帝王,信天命”。中国人读书(四书五经),就在承认这个法则,接受这个观念。它不允许人有想法,需要的只是服从。四大发明没有理论,无法普及,完全是因为没有它长大的土壤,今天的TNT、原子弹等其实与我们的四大发明没多大的关系的,哪里是你说的“息息相关”呢。
王受仁开篇就说“由于她用了一些现代哲学和科学的理论,再加上中医的确是存在一些问题,还有是许多人对真正的中医缺乏了解,所以才会如此地忽悠一些人去看这样的贴子,如不及时指出,她还会更加得意放肆地到处胡说下去,祸害无穷,对中医的发展没有好处。”
抽出这段话的两个关键词①“现代哲学和科学理论”、②“中医的确是存在一些问题”。试问,既然“用了一些”①,再加上②,资深美女她是在“得意放肆到处胡说”吗?①②不是她的依据?王受仁朋友,在公共场合说话,结论和论据总得有些微关联吧,她怎么就“忽悠”人了呢!所谓胡说霸道,就是前后不相一致,恰似黄瓜+茄子=禽蛋。
再重申一下:从学术自由的角度而言,把自己的发现公诸于众,这正是最高的学术良心,是学术的价值和尊严所在,因为这不仅是学术的权力,更是学术应对社会承诺的义务。
好了,不多说了,祝王受仁朋友快乐。我们以平静的心态来探讨学术上的争议,相互举出实在的论据,客观上驳倒对方,方为真知灼见,方为学术添进了新鲜血液,方为作了贡献。像“无责任心的学风”、“信可雌黄”这样的词儿还是少用吧,因为这样解决不了问题,也不是一个知识分子该有的风范。
2013-01-29 16:52 4楼
支持 资深 朋友的讨论态度

一些过激言辞确实没有必要
2013-01-30 11:02 5楼
王受仁说:“中医的五行在《内经》中说得很清楚,五行是五行之气,即春、夏、长夏、秋、冬五类不同的天气,其代表是风、热、湿、燥、寒。金木水火土只是五行的一个代表符号,绝不是汉代学术上出现的‘五材’论。”

这是五行的定义吗?
2013-01-30 13:14 6楼
gl0101 说:
王受仁说:“中医的五行在《内经》中说得很清楚,五行是五行之气,即春、夏、长夏、秋、冬五类不同的天气,

“这是五行的定义吗?”不是,五行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方法论。它是一种哲学思想。
2013-01-30 13:58 7楼
资深美女 说:
“这是五行的定义吗?”不是,五行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方法论。它是一种哲学思想。

你这是阴阳五行的定义吗?
2013-01-31 10:53 8楼
资深美女,对不起,我看了您的贴后,有些过于冲动,说了一些无益于学术讨论又伤人的话,这是因为有以下原因:
一、我不是从事中医工作的,只是晚年出于爱好正在痴迷自学的的一位外行人。从我学习后的体会,我完全没有感受到您所说的如此窝囊;如此糟糕。相反,我所认识到的中医,博大精深,理性基础坚实,经验更是无比丰富。所以您如此地数落中医,从根本上否定中医我确有点看不下去,故此一时冲动写出了这篇贴子。
二、您在评价中医中也太武断了,学术讨论怎么这样轻易地下结论呢?
如下:
中医学是在阴阳五行学说指导下产生的学科,阴阳五行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它不像辩证唯物主义那样来源于科学,它没有科学基础,所以它才和现代科学没有共同语言……

中医学跟现代科学之间,好像两条铁轨,看似隔得很近,却永远无法相交。

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没有科学基础,它不是来源于科学

说中医学体系完全是一个独立的整体,与外界彻底隔绝也是不对的,无开放性只是针对它和现代科学来说的。那些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的其它学科与中医学却是相通的,比如民间还流传着的生辰八字、算命阴阳、龙脉风水等,它们和中医学哲学思想都是阴阳五行,所以它们和中医学之间是相通的。

您自己读读这些话有没有道理?这样轻率地下结论,那我们如何来看待历史的现在与过去;传统与创新;文明进步的发展性与阶段性;怎样去继承我们国家丰富又久远的传统文化等等。
其次更何况中医在中国的地位历久磨难,但总不垮,而且在许多方面与现代科技正在接轨,如针灸与外科学的结合;西医中一些实验室的手段,人体参数的应用;还有许多中西医结合较好的案例;中药材现代制药技术的应用;大量中成药的出现;还有青蒿素的主要发明者屠呦呦获拉斯克奖临床研究奖;还有中医的养生学在世界的流行等等。我这里只是挂一漏万说了一点而已,因我孤陋寡闻,知道并不多。
当然,中医的确存在问题,其弱点也多,这都与中医界保守人士太多,传统劣根性太深,但这都不是中医的致命问题。

五行问题
不错,《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记载“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此五材就是指的金木水火土。《尚书•洪范》对五行还有更为详尽的解释,如:“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上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这些都说的都五材之说。但是中医中的五行就不全是如此,在《内经》中也不是如此,您所引用的几段,其实质内容并非全是五材的内容。其中心内容还是“气”。
关于这方面,我曾专门为此写了一篇文章,即《我对中医五行文化的一点研究》,在网上已发,现我摘抄其中部分相关肉容,看是否在理。


据何新考证,这是上古时期由黄帝所创的十月历,按七十二日为一季,而划分为五季的,每季有不同的气候、物候和农事,还包括政务活动等,很明显是春夏长夏秋冬五季。但是这种历法至汉代就已失传,历法由五季变为春夏秋冬四季了。后来在五行文化中又为什么变成为五季了呢?由于当时的天文气象有六气的说法,即;风、热(暑)、湿、火、燥、寒。运气学上叫做: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太阴湿土、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其中的暑和火都是热,君火和相火都为火,所以六气的说法,也可归纳成五气,即金、木、水、火、土五气,配合四时,在夏秋之交加上一个季夏或,叫长夏,就成五季了;配合四方,再加上一个中央就变成了五方。由此可知,《管子》的五行,实为五气。
邹衍,为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学宫学者之一,他精于阴阳,熟悉阴阳消息变化,创造了终始五德和大九洲学说,为阴阳五行文化的代表。他有许多著述,但都不存,后人只是根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等一些零星的资料中了解到他。《吕氏春秋•应同》中一段话:“凡帝王 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黄帝之时,天先见大螾大蝼。黄帝曰:‘土气胜!’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及禹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禹曰:‘木气胜!’木气胜,故其色尚青,其事则木。及汤之时,天先见金刃生于水。汤曰,‘金气胜!’金气胜,故其色尚白,其事则金。及文王之时,天先见火,赤鸟衔丹书集于周社。文王曰;‘火气胜!’火气胜,故其色尚赤,其事则火。代火者必将水,天且先见水气胜。水气胜,故其色尚黑,其事则水。”这段话有学者考证,认为很可能是邹衍的佚文,又说至少体现了邹衍的学说精神。由此可见,邹衍的五行文化中,气也是最主要的物质内容。
汉代大儒董仲舒,应该是先秦至秦汉中五行文化的最大集成者。其代表作为《春秋繁露》,在一些显著的章节中集中体现了他的五行文化的观点,如《五行对》、《五行之义》、《五行相生》、《五行相胜》、《治水五行》、《治乱五行》、《五行变数》、《五行五事》等等,既于五行为五气,我们仅从下面几条引文中就可清晰地看出他的观点。如他说:“是故木居東方而主春氣,火居南方而主夏氣,金居西方而主秋氣,水居北方而主冬氣。”又说:“甘者,五味之本也;土者,五行之主也。五行之主土氣也,猶五味之有甘肥也,不得不成。”在《五行相生》一节中,开宗明义就是这样概括说的:“天地之氣,合而為一,分為陰陽,判為四時,列為五行。”其义很明显是说五行就是从天地之气的阴阳变化,四时的确立中,产生出来的,五行就五气。
《黄帝内经》就更是如此,因为气,阴阳之气是本书的哲学基础,五行作为中医的理论基础,同样是以气为根本的,所以五行与阴阳是出于气的一家的,因此在《素问•天元纪大论篇》中才有这样的说法:“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五行作一种可运化之气与阴阳气一样,是天地之道的根本。
在《黄帝内经》中,又有中国所特有的“运气学”作为中医的基础理论之一,它是以探寻天文气象和相关的地理气象活动来研究人的病理、病机和病因关系的,以此作为治疗疾患的重要参考因素。在该著作中,其中有七大篇是该学说的主要代表。据《内经》文献研究者的考证,似乎许多学者都一致认为,这七篇是唐朝医学家王冰后来加上去的。即使是这样,只要我们细读《内经》,你就就会发现,这七篇内容与整个《内经》是十分协调的,并不显得拼凑多余。因为运气学说在原《内经》的篇章中早就有体现。如在《金匮真言论篇》、《阴阳应象大论篇》、《六节脏象论篇》等中就十分明显。
运气学说的主要内容为“五运六气”。所谓五运,按五行即土、金、水、木、火五运。按天干纪年,甲已年为土运;乙庚年为金运;丙辛年为水运;丁壬年为木运;戊癸年为火运。其名叫运,其实质仍是气,即土运为湿气;金运为燥气;水运为寒气;木运为风气;火运为热气。这一点在《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篇》也明确地告知我们:“五气运行,各终朞日”,又说“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气是真正的物性内容。
所谓“六气”,即为风、热、暑、湿、燥、寒。与五运稍不同的就是六气多了一气,这是因为热和暑均为火,如在六气的三阴三阳关系上就可分辨出来,热为君火,暑为相火。另外,在《素问•天元纪大论篇》中一段话也可见出。如说:“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这一点学者王琦在《运气学说的研究与考察》一书中第三章第一节说得更明白,他说:“暑热同类,文中言热,暑亦在内。可见六气为五行在天之气,五行为六气在地之质,两者是二位一体,不可分割的。”这种气,《内经》说:“在天为气,在地成形”。王琦说“在天之气”,“在地之质”。形也好,质也好,都应还不是具体的物,如具体的金木水火土,而是一种类似于金木水火土功能的物质属性。而且这种五运六气也并非是一些哲人玄想出来的,而是有当时古人所观察到的天文历象作为客观依据的。如《素问•五运行大论篇》中所引用的当时的天文学著作《太始天元册》一段话中说:“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已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氏、昴、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等等。这丹、黅、苍、素、玄五气就是五运之气,它们出现位置都是以古人所观察到的二十八宿星作为参考系来描述
总之,五行文化中的金木水火土,绝对不是这五种具体的物材,而是指中国大陆中原一带春、夏、长夏、秋、冬五季的气象活动的代称。金木水火土只是古人所选择来代用的一种符号,是宇宙万物概括出来的物质属性的代名词。就如《素问•天元纪大论篇》中所说:“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然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金木者,生成之终始也。”这里所说天地是万物的上下;左右也应是万物的阴阳道路;水火也应是万物的阴阳征兆;而金木则是万物的生成终始。这就是说最后生成的金木是指万物生成的代表,绝对不等于万物就只是金木。
2013-01-31 11:54 9楼
我也说两句。一个师父派几个徒弟前往北京,要求他们回来后说说路上的所见所闻,几个徒弟为了取得老师的欢心,一路上都非常认真地观察,仔细地记录。其中有两个徒弟坐了一辆大巴,一个坐车之右,一个坐车之左分别向窗外观看并做着记录。一个徒弟条件好开了一辆宝马车,虽走着高速但为了做好记录,开的也不算快。一个徒弟条件更好,做事比较张扬,嫌高铁不算快,直接坐了飞机前往,很快也就回来了。一个徒弟为了更仔细地观察记录,虽没步行,但也只骑了一头毛驴。一个徒弟赶得时间不凑巧,正好碰了个雨雪天。……
他们回来后分别向老师作了汇报,你说他们谁说的对呢?
目的相同,着眼点儿、立足点儿不同,其结果?
2013-01-31 12:47 10楼
其实哦,争论这些确实木有太必要。

如现在的数学、物理、化学是现代科技的基础学科一样,易经、阴阳、五行也是古代的基础学科,蕴含“道”义,所以摆摊子算命、看风水、医学等都拿来说理,只是医学应用这些工具更有成就而已。
2013-01-31 14:37 11楼
王受仁 说:
资深美女,对不起,我看了您的贴后,有些过于冲动,说了一些无益于学术讨论又伤人的话,这是因为有以下原

“资深美女,对不……”。没事,不用客气。要深入学术内核,需要一些相关基础、恒心、质疑心。你中医文化的爱好态度,我表示尊重。另,你的五行并非“木火土金水”而实指“五季”或“气”,表示你的学术观点,我们各持己见,好吗?
⬅ 气滞带脉----腰围痛 老茶馆 穴位的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