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寒”

2013-02-05 10:21 楼主
[原创]说“寒”

中医理论中的“寒”,到底是什么?
综合整个中医理论,我的理解,这个“寒”有三个基本概念。

先说第一个:寒,就是温度,更具体一点,就是相对而言很低的温度。温度的概念,在古代是没有的,所以不能责备古代的医家没有说清楚,但我们应该来完善。
温度就和时间、信息等概念一样,不是实体的存在,看不见摸不着。看日出日落看秒针“嗒嗒”的走,知道时间了;外国人看这篇文章,就是一个个方块字,但我们看到其中的信息了。同样,我们看温度计,知道今天又比昨天冷了,有了温差了,稍微冷一点,就是凉,冷多了,就是寒冷。
中医理念中的寒,也是较低的温差。这种寒,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不是实体的存在。“寒风刺骨”,是借助于风感知的,“春江水暖鸭先知”,是借助于水感知的,所以在中医理念中,这第一个“寒”的本义,是风寒或寒湿。小孩夜里睡觉蹬被子了,受了风寒,睡在尿湿的被窝里了,就是受了寒湿。并没有独立存在的“寒”。

第二个概念是吸热。也就是如何确保正气内存的问题。
举一个例子:雪后初霁,梅花暗香,我搀着老母亲到花园赏雪品梅。小亭内有四张石凳,我把随身带着的厚棉垫防在石凳上,扶老母亲坐下。实际上,石凳和棉垫的温度是一样的,但直接坐在石凳上就会受寒,坐在棉垫上就不会受寒。它们的区别是石凳会很快吸收人体的热量,一直吸到二者的温度相同,而棉垫不会吸收人体的热量。这在物理学上称为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这种受寒是一种表象,人体被吸热后,会出现元气减弱,同样容易感冒,也会被看作受寒了。因此,大一点的小孩出去玩,不要随便坐在地上或台阶上。
人体内的正气和邪气到底是一种什么状况?没有看到有人说过,我来试说一下:人体内的正气是有一定的总量的;而人体内的邪气可以说就象黄山的雾海一样,看不见边际,你说今天排出了不少,只能说好了一点,你想要排完,那是很难很难的。先天条件和后天条件都很好的人,还要三十年大成。所以, 对自身的正气一定要珍惜,能节约的尽量节约,能不耗损的尽量不耗损;对邪气包括寒气,不要操之过急,只能慢慢来,从量变到质变。如何保持正气内存,如何巧妙的清理邪气,可以说奥秘无穷,不可言尽。
第三个概念:寒是一类相同或相似的性质。
中医上把这些性质归为五类:热、温、平、凉、寒,和五味合称为性味。而现代医学则认为这类性质可能不止五类,是人体内复杂的生化反应,其中主要是各种各样的“酶”在起作用。比如说,有些人喝酒千杯不醉,越喝越兴奋,脸红脖子粗甚至大汗淋漓,而有些人哪怕喝一口,就全身发冷,脸上发青。那么,你说这同样的酒,是性热还是性寒呢?只能根据传统的中医理论来说,白酒性热,葡萄酒性温。而西医认为,这和人体内的分解乙醇的“酶”有关,这种“酶”多的,就很快会把乙醇分解成为乙酸,而这种“酶”少或基本没有的,就会产生排异反应,出现全身发冷、脸上发青。因此,对于这种人来说,不管是白酒还是葡萄酒,肯定是性寒了。
更令人吃惊的是有一种苯丙氨酸羟化酶,如果先天缺乏,就称为PKU小孩,会出现代谢谢障碍,主要危害为脑损害。未经治疗患儿在生后数月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智力发育落后,最终将造成中度至极重度智力低下。这种小孩,一般的食物都不能吃,也就是所有食物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性寒。
所以,中医中“寒”性是不能一概而论的。有些“寒”的概念并不是和热对立的,而是“热”的伴侣。比如有的小孩舌赤、大便一粒一粒的,多数人都知道是有内热了,热则寒之,对吗?又对又不对。如果你给小孩喝王老吉下去寒之凉之,就不对;如果你让小孩吃猕猴桃,那就对了。同样是寒性的,作用完全不同,王老吉中没有猕猴桃中最重要的成分。前者是抵消,是消耗能量消耗正气;后者是舒导,是帮助正气发挥作用。
因此,我们面对寒或热的时候,不要动不动驱寒,动不动就是清热,动不动就是解表,动不动就是发汗,这些方法也许不完全错,但不是最好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对内热多数要和而不是战,对寒多数要顺其自然而不是驱排,经方中的小柴胡汤就是以“和”为主旨的。
就中医的基本理论,我分析了“寒”的三个概念,这三个概念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对不同的“寒”应当正确辨证,从而推动中医事业不断完善和发展。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3-02-05 11:04 2楼
第一

寒这个字,古人说的很清楚了:

寒,冻也。——《说文》

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列子·汤问》注

寒,就是温度,更具体一点,就是相对而言很低的温度
这个定义有问题,什么温度是寒?
摄氏十几度?几度?
同样的温度不同的人感觉是不同的,可见,寒,更多的是一种感觉
2013-02-05 11:40 3楼
寒所指的並非溫度,樓主所言為客觀條件以溫度計測得的數字高低定為寒熱,既言寒是一相對觀念,就必須以病者本身描述為依歸,病人有可能在發高燒的情況下說他感覺到很冷,同樣也可能是陽虛到極點卻說他感覺到熱。
這便是水極似火與火極似水的表現,一概以溫度計測量的溫度來指導用藥,我個人認為是相當不智的
2013-02-05 13:12 4楼
gin19762002 说:
寒所指的並非溫度,樓主所言為客觀條件以溫度計測得的數字高低定為寒熱,既言寒是一相對觀念,就必須以病者



赞同
2013-02-05 13:22 5楼
第二个概念是吸热。也就是如何确保正气内存的问题。

这条在中医概念中更是有些解释不通

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

就是说寒邪闭表,更多的时候是引起发热,而不是把热‘吸走’
2013-02-05 21:03 6楼
感谢上面的朋友的回复,看来都是论坛的精英了。很想再听听牙师、李荣伟老师、醫道宗源老师等的看法,还有人参管理员的看法,不必引经据典,谈个人看法最好。中医的前途,在于创新思维。
2013-02-05 23:29 7楼
寒,更多的是一种感觉
2013-02-06 12:28 8楼
【因此,我们面对寒或热的时候,不要动不动驱寒,动不动就是清热,动不动就是解表,动不动就是发汗,这些方法也许不完全错,但不是最好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对内热多数要和而不是战,对寒多数要顺其自然而不是驱排,经方中的小柴胡汤就是以“和”为主旨的。】

*************************************************************************************************
呵呵,學醫前十餘年,受明·張景嶽影響大,走的是“王道”思想,以為是煌煌正統。

這些年,深入經典後,感覺自己用藥,“殺伐心”卻越來越重,走的似乎是“霸道”的路子了。例如《傷寒》,談判的極少,攻伐極多的。

個人感覺,“王道”不可廢;“霸道”不可丟。【王道】,以恩被四海,【霸道】,以威加宇內。不亦是修身齊家之道乎?
2013-02-06 12:37 9楼
至於先生論《寒》的部分,個人部分贊同。

明顯能看到,先生在這些基礎上是下了功夫的。但有些,似乎还尚待理順。期待您的更多思考,謝謝。
2013-02-08 11:49 10楼
谢谢各位老师和朋友,新年后有几个任务,以后再讨论吧!
2015-09-18 13:41 11楼
万绿丛中 说:
感谢上面的朋友的回复,看来都是论坛的精英了。很想再听听牙师、李荣伟老师、醫道宗源老师等的看法,

呵呵,今天才发现,这里还有咱呢。嘻嘻,今日不行了,没有时间,改天咱揣摩揣摩再说。

如果我忘了,您再提醒一下,呵呵,可以吗?
⬅ 体温低为什么还感觉热 老茶馆 痛风3年,医治3年,丢了1个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