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沪医话-医话-中医衰退的原因初探

2013-04-12 21:57 楼主
2、衰退的原因何在?衰退的原因说法很多,但归根及底是中|医的教育和管理出了问题。
(1)、院校教育:1956年成都、北京、上海、广州四所中医学院成立。第一批教授,都是中医学徒出身,临床经验丰富,在当地有一定知名度的中医。培养的学生出来,很快都成了中医的骨干。以后全国每个省都有一个中医学院,按理说中医的形势应该是一片大好。但是随着西医课程越加越多,中医课程越减越少,现在学生在校学中医的时间只占三分之一。毕业后到医院,大部分没有老中医带,只有到住院部去搞西医。相当一部分教师,是从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一路走来,从教室到教室,成为教授,长于讲课、写书、科研,短于临床。这种情况也有例外。如成都中医学院的曾辅民老师,研究生毕业留校,1989年已是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了。却放下身段,向成都一位有火神称号的民间个体老中医学习临床。他与我无话不谈。对他的这一做法,我很赞成。他问我:“这位老中医病人相当多,每个人开的药都是附片、干姜。是不是他在这里行医几十年,把虚寒病人都集中到他这里了”?我说:“不是,他有一套特殊的诊断方法,把别人认为是阴虚的病,都诊断为阳虚。”几年下来,曾教授也成了著名的火神派大家了。
中医与西医不同,西医理论与临床距离小,照着教材就可以治好病;中医理论与临床距离大,照着教材治病,大多数的病治不好。西医治病,用药变化不大,肺结核用利福平、乙胺丁醇,一用就可以用半年、一年;中医治病,用药变化大,同一个人,主要矛盾解决之后,次要矛盾又上升为主要矛盾,用药不断调整,不断变化。有人把中医治病比喻为鹰抓兔,兔子就是病,鹰就是药,兔子向哪个方向跑,,鹰就向哪个方向追。西医治病比较死,容易学;中医治病,比较活,难掌握。我在临床上见到,一位名中医,治一个冠心病、腔塞性脑梗的病人,凭泻泄日久,断为阳虚,用温阳法,服药3个月,患者血压越来越高;换一个医生,凭脉弦,诊为阴虚阳亢,用平肝养阴药,服药后患者越来越神疲乏力。这两种治法,都说明缺乏驾驭整体的能力。中医临床能力的培养是个艰难的、长期的过程,所以中医有“70(岁)成名,80(岁)归天”的说法。
中医有理论家和临床家的区别,中医药大学培养人才,应瞄准这两个目标,分别培养。临床人才,前两年学理论,后三年,每天保证半天时间跟师临床。可以采取早晚、下午上课的办法。彻底解决毕业生不能治病的问题。总之,中医教育,一定要按中医的发展规律办事。
(2)师承教育:中医几千年来都是师承教育,中医最适合师徒相传。急病、重病,学徒看老师治好过一次,心里就有了底。下次就能自己治。我18岁到20几岁就能治愈脑溢血,肺水肿、肠伤寒、空洞型肺结核大出血,后来整理成论文在《四川中医》和《四川中医函授》发表。只不过改为了中医的病名,《中风真闭假脱证》、《虚喘脱证》、《湿温入营》、《咯血证治》。皆得力于师承。
但自60年代以后中医师承这条线,基本被切断。乡镇卫生院基本上不培养中医学徒。其原因有二:a、院领导的认识问题:院领导一般不是搞中医的,如有个县中医院到80年代还是一个厨师当书记、院长,乡医院是个接生员当院长。认识不到培养人才的重要性。这种现象虽然现在已经改变,但几十年下来造成后继无人的恶果却难于弥补。b、是经费问题:乡镇卫生院的经费一般比较困难,增加一个学徒,即使只发生活费,也被认为是养闲人。中医学院的学生最低只分到县医院。所以当老中医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后,乡镇卫生院出现中医断档的局面。
(3)、政策偏颇:一管就死,这就是中医的现状。有人说:“现在的人不愿意学习中医。”实际情况并非如此,1962年,对学中医曾一度放宽,提出:“学中医自带钱粮,学出来自寻出路。发行医証,准许个体行医。”政策一出,我家乡的小县城立刻有一百多青少年报名学中医,每人拜一名中医为师,集中学习理论,分散学习临床,中医学徒班办得如火如荼。到了1964年搞“四清运动”,又名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批判单干。眼看学习4年,中医学徒班结业后,医院进不了,个体不许搞,前途无望。学员纷纷退学,坚持下来的只有几个人,我也是其中之一。
一放就活。中药在国外很多国家是被当作食品,安全性极高,完全可以降低准入门槛。中医的事情应该由中医来办,而不是西医。
(4)、管理问题:有人说目前的西医管中医是牧师管和尚,确实如此,如果把佛教交予基督新教去管理,用不着多久,佛教就会消失,被基督化.这和中医现在的情况一样.试想建国以来就成立中医部,那时中医比西医多,如果财政拨款中西医一样多,几十年下来,中医的发展会兴旺到不可想象的程度.但在西医管理之下,用于中医的拨款不成比例,中医成为无米之炊,不萎缩才怪.现在限制中医发展的条条仍多,中医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3-04-12 22:17 2楼
冯老师说的是肺腑之言啊!我辈汗颜!
2013-04-23 23:19 3楼
肺腑之言
⬅ 刮痧治疗受刺激抽经一例 老茶馆 旅沪医话-医话-展望中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