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禁的疑问

2013-07-04 19:09 楼主
内经刺禁篇有这样一句话: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膈盲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傍,中有小心。从之有福,逆之有咎。
不知所述为何义?各位大仙怎么理解的?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3-07-05 09:29 2楼
就是说,针刺治疗时要掌握精细的人体解剖结构,避免误刺脏腑、大血管等要害部位造成事故
2013-07-05 11:41 3楼
孙洪彪; 说: 孙洪彪 发表于 2013-7-5 09:29
就是说,针刺治疗时要掌握精细的人体解剖结构,避免误刺脏腑、大血管等要害部位造成事故

谢谢版主,,,,,,,,,,,,,,
2013-07-06 22:16 4楼
赵洪钧《素问•刺禁论》篇中西医结合讲解

一题解:《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刺禁论》就是讨论、论述针刺禁忌的意思。这一篇是《素问》的第五十二篇。

《灵枢•玉版》说:针“能杀生人,不能起死者”,又说:“闚(按:‘窥’的异体)而刺之者,死于家中;入门而刺之者,死于堂上”,中医岂可不重视针刺禁忌。

今《内经》专门讨论针刺禁忌的经文有两篇。即本篇和《灵枢•五禁》。两篇中,本篇尤其重要。其中关于针刺意外的记载非常真实而全面,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此外,涉及针刺禁忌比较多的还有《素问•刺要论》、《素问•刺齐论》和《灵枢•终始》等,但都不如本篇重要。今高等中医院校教材《内经选读》,或者不选此篇。给研究生讲《内经》,一般也不讲这一篇。诸家《内经》注本,对本篇提及的针刺禁忌也常常注释得不够清楚、准确。对本篇重视不足,应该是科班出身的中医,发生针刺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真正读懂此篇,必须结合西医知识。否则,不会理解因而不能避免其中提到的针刺致死和其它严重事故,更不可能掌握如何抢救因违犯禁忌发生的意外。
2013-07-06 22:18 5楼
二、经文中西医结合讲解

以下是本篇正文的中西医结合讲解。

黄帝问曰:愿闻禁数。

“数”在这里做规律、道理讲。这句话可译为:黄帝问道:想听听针刺禁忌的规律和道理。

歧伯对曰: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鬲肓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傍,中有小心。

这段话,不能用西医解剖生理理解。按中医理论也不能完全解通。之所以如此,原因有三。

一是为了便于背诵,句子很整齐,一律四个字一读,不可能说详细;
二是作者的理论水平不高,却受到道家影响;
三是《内经》本身就不统一,不可能完全解通。

或问:水平不高的作者,怎么能写出理论和实践价值都很高的经文呢?答案是:本篇曾经有过很多作者,写这段话的人,只是其中之一。

以下分3个问题讲解。
2013-07-06 22:20 6楼
1、关于“肝生于左,肺藏于右”

这是中西医理论会通中很早就出现,至今还有争论的问题。即为什么西医说肝脏生长在人体的右侧,中医偏说肝生于左。多数人肝脏左叶的一小部分可以过中线,不过,肝生于左完全不是此意。

理解这八个字,必须知道中医之五脏,非血肉之五脏,乃五行之五脏(恽铁樵语)。五行的五方分配是:东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中央土。五脏配五行是:肝木、心火、肺金、肾水、脾土。或问:如此说来,肝生于东,肺生于西,为什么经文说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呢?

原因很简单:《素问•阴阳离合论》说:“圣人南面而立”,即古人是这样定位的。南面而立,左东右西。 木在东故肝生于左,金在西故肺藏于右。

有人异想天开地说:上古人的左右概念,和现在、甚至《内经》时代完全相反。肝生于左,就是现在说的右。他说:人北面而立,再仰面躺倒在地,就是肝生于右,心在南。那么,“肺藏于右”该怎么讲呢?肺脏是两侧都有、基本对称的。古人不是不知道这一点,故有“肺如华盖”之说。因此,无论怎样牵强附会,按实地解剖也不能说肺藏于右。即便拐弯抹角说成肝在左,按解剖生理也解释不清这八个字。故异想天开或想当然地解经,只能把问题弄复杂,越讲越不清楚。
2013-07-06 22:21 7楼
2、关于“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

1963年人卫版《黄帝内经素问》脚注,关于这十六个字的注解,勉强可以接受。后人也没有更好的解释。其中说:“阳气主外,心象火也;阴气主内,肾象水也;营动不已,糟粕水谷,故使也;水谷所归,五味皆入,故为市也。”总之,只有很直观的胃的功能不违背常识,心、肾、脾,都不是解剖生理学上的含义。

说上举脚注勉强可以接受,是因为从中医看,也有明显不尽人意的地方。

比如,心表、肾里、脾使之说——尤其是“脾为之使”,不见于今《内经》其他篇章。经文讲脏腑功能涉及“使”字的,只有《素问•灵兰秘典论》。其中说:“膻中者,臣使之官”。故“脾为之使”不但和《灵兰秘典》矛盾,也和脾主运化之说矛盾。脚注中,把营动不已,糟粕水谷说成“使”,显然很牵强。

再如,脚注解“肾治于里”是把肾作为阴气的代表。如此说来,肾应该最阴——至阴。然而,《内经》对脾肾二者何为至阴,说法不一。肾为至阴的说法是有的。如《素问•水热穴论》说:“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可是,《素问•金匱真言论》却说:“阴中之至阴,脾也。”
2013-07-06 22:22 8楼
3、关于“鬲肓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傍,中有小心。”

这十六个字,诸家众说纷纭。“小心”之说,在今《内经》中仅此一见。它在“七节之傍”,似乎确有所指。我认为它出自道家,不考。“父母”之说也不见于《内经》它篇,也应该出自道家。“鬲”有确切含义,西医所谓横膈、纵膈就是从此来。鬲肓之上,就是胸中。故最好把父母理解为心肺。

鬲肓很容易使人联想到“病入膏肓”这个著名的成语。

鬲肓和膏肓都有古人的通行解释。我认为,膏肓应该是鬲肓之误,因为膏字的古义从来不是解剖部位。不过,膏肓已经使用了二千多年,也不必再改过来。
2013-07-06 22:23 9楼
从之有福,逆之有咎。

“咎”在这里做灾祸讲,故与福相对。“有”在此作“为”、“是”讲。也可以理解为有无之有。此句可译为:遵守针刺禁忌是福,违犯它是祸。
2013-07-06 23:02 10楼
《素问•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黄帝问曰:愿闻禁数。
歧伯对曰: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鬲肓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傍,中有小心。从之有福,逆之有咎。


汇释

1、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卷第十九•知针石》:

⑴“黄帝曰:愿闻禁数。歧伯曰:藏有要害,不可不察。”杨注:“五脏之气所在,须知针之为害至要,故欲察而视之。”

⑵“肝升于左。”杨注:“肝者为木在春,故气生左。”

⑶“肺藏于右。”杨注:“肺者为金在秋,故气藏右也。肝为少阳,阳长之始,故曰生也。肺为少阴,阴藏之初,故曰藏也。”

⑷“心部于表。”杨注:“心者为火在夏,居于太阳,最上,故为表。

⑸“肾治于里。”杨注:“肾者为水在冬,居于太阴,最下,故为里也。心为五脏部主,故得称部。肾间动气,内理五脏,故曰里也。”

⑹“脾为之使。”杨注:“脾者为土,王四季。脾行谷气以资四脏,故为之使也。”

⑺“胃为之市。”杨注:“胃为脾腑也。胃贮五谷,授气与脾,以资四脏,故为市也。”

⑻“鬲肓之上,中有父母。”杨注:“心下鬲上谓肓。心为阳,父也;肺为阴,母也。肺主于气,心主于血,共营卫于身,故为父母也。”

⑼“七节之傍,中有志心。”杨注:“脊有三七二十一节,肾在下七节之傍。肾神曰志,五脏之灵皆名为神,神之所以任物,得名为心,故志心者,肾之神也。”

⑽“顺之有福,逆之有咎。” 杨注:“人之上顺血气,下顺志心,有长生之福;逆之,有入死地之祸也。”
2013-07-06 23:23 11楼
2、王冰注:

⑴“肝生于左。”王冰注:“肝象木,旺于春,春阳发生,故生于左也。”

⑵“肺藏于右。”王冰注:“肺象金,旺于秋,秋阴收杀,故藏于右也。”

⑶“心部于表。”王冰注:“阳气主外,心象火也。”

⑷“肾治于里。”王冰注:“阴气主内,肾象水也。”

⑸“脾为之使。”王冰注:“营动不已,糟粕水谷,故使者也。”

⑹“胃为之市。”王冰注:“水谷所归,五味皆入,如市杂,故为市也。”

⑺“鬲肓之上,中有父母。”王冰注:“鬲肓之上,气海居中,气者生之原,生者命之主,故气海为人之父母也。”

⑻“七节之旁,中有小心。”王冰注:“小心,谓真心神灵之宫室。”

⑼“从之有福,逆之有咎。”王冰注:“从,谓随顺也。八者人之所以生,形之所以成,故从之则福延,逆之则咎之。”
⬅ 颈椎病 老茶馆 浅议中西医如何互补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