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去桂加白术茯苓汤的见解

2015-12-22 22:22 12楼
春腾诊_aazdF 说:
补2所郝万山是去桂枝。

此条各有各的说法。医宗金鉴集注林澜认为:头项强痛,经汗下而不解,微痛,小便不利,心下满,此为水饮内蓄,故加苓 术得小便利,水饮行,腹满减,而表证悉愈。如十枣汤,亦头痛,乃饮热内蓄,表证已解,故虽头痛,只用逐饮,饮去则病自安。
如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皆是饮不去,表不解。
2015-12-23 07:20 13楼
如果下水路不通,则应去桂枝。桂枝虽能入太阳经,但会升发太阳经寒水,假若无汗当发汗之太阳水路不通用之不疑,但今仅小便不通,无太阳表证,则属三阴经之邪,法当用下法,以去上法之桂枝加白术茯苓将三阴经(太阴为主)之留水向下引回膀胱府。(个人见解)
2015-12-23 08:03 14楼
活人活 说:
如果下水路不通,则应去桂枝。桂枝虽能入太阳经,但会升发太阳经寒水,假若无汗当发汗之太阳水路不通用之不

本方加减不同,治法各异。胡老去白芍是从外治关节病。若去桂枝,是从内治胃肠道疾病。
2015-12-23 08:44 15楼
常其柏; 说: 常其柏 发表于 2015-12-23 08:03
本方加减不同,治法各异。胡老去白芍是从外治关节病。若去桂枝,是从内治胃肠道疾病。

所以方还是那个方,但灵活变化起来就可以针对不同形式的疾病变化,体现了中医灵活的治病方法,如苞丁解牛,在疾病面前游刃有余才是大医们的气魄表现。
2015-12-23 11:35 16楼
按老师的见解还是与郝教授说法相似,你的说法;是表解里未和,这个病开始发热汗出,项背强几几,心下满微痛,开始服桂枝汤不解,疑是府实,则用承气类下之,仍然头项强痛。噏噏发热,心下满微痛,这是发汗下之伤脾阳了,脾阳一伤水气内停,则心下满微痛,由于里不和有可能引起表不和,所以你就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水一消表也没了,你认为这个水气病是个太阴病,是吗,你这样直说不就真相大白了,你看伤寒论67条;伤寒若吐若下之,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旋,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疹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152条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蜇蜇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不管那一种法只要适合临床,都可用,老师只有你想的出。
2015-12-23 12:21 17楼
本帖最后由 常其柏 于 2015-12-23 12:29 编辑


网上交流,互学互进。谢谢提示。此条小便不利是认湿证的依据。有人这样讲:学伤寒,以汗字辨风寒,以渴字认燥热,以小便不利认湿气,以能食不能食分六经。
2015-12-23 22:08 18楼
正在学习中,觉得中医比较难学
2015-12-24 12:01 19楼
老师我觉的你的想法是;这个病本身是个太阴水气病,所以服了桂枝汤不愈。由于心下满疑阳明府实。就用下法也不愈,你认为太阴病不可发汗也不可下,所以你认为是桂枝汤去桂枝的发汗,留白芍加茯苓白术主之。这个方就是白芍茯苓白术生姜炙甘草大枣。就有温阳健脾利水的功能,你认为太阴病有津虚腹痛。所以你留了白芍缓急止痛,若有津虚便结的大实痛。你同时还要加大黄,是这样吗,其实你老的知识是渊博的,只是表达含糊。
2015-12-27 20:57 20楼
病在内而治外.其病益甚.故去桂.
⬅ 治疗鼻出血,你有妙招吗? 老茶馆 圆运动导引术,不妨一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