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三阳三阴发热的不同特点

2013-09-26 16:20 楼主
一般来说,在三阳病中,太阳病必发热,而少阳、阳明病不一定发热,但少阳、阳明病不发热则已,一旦发热,则比太阳还凶,会直奔39℃、40℃去,往往发则高烧壮热不退,尤其是阳明病,更是如此。但三阳病的发热也是有明显区别的:太阳病发热,一般是发热程度与恶寒程度成正比,就是发热越多恶寒越重、发热越少恶寒越轻;少阳病发热则开始不大恶寒了,发热多而恶寒少,或是往来寒热:一会发热恶热、一会又发热恶寒;阳明病发热就干脆不恶寒了,反恶热,发热还怕热喜凉。
三阴病一般都不发热,即使发热,也通常是低烧,38℃左右、38℃以下的机会为多,通常不会高到39℃去,而且最主要的特征是恶寒怕冷,发热不多但恶寒甚剧。少阴病的发热,发烧不高,但也冷得直哆嗦,紧裹着被子不愿松开,希望再多盖几床被子更好;厥阴病发烧表面上看比少阴病没那么恶寒,但也挺怕冷,而且手足四肢厥冷(由手指头、脚趾头开始冷起,可延伸到膝、大腿、肘、肩,虽然头上、身上在发烧,但这些地方摸上去通常是冰凉的);太阴病发烧,除了会有少阴的恶寒或厥阴的厥冷外,更主要的是下利、呕吐、或是上吐下泻,同时尿也多而清白甚至清冷,一般来说还口和不渴或渴而不想喝水,全身乏力脱力、象虚脱一般。
这就是三阳三阴病发热的区别,都是单一个病的情况,要是有合病、并病之类,情况就会复杂些,但不外乎是几个单病情况的合并和共振(相互促进或抵消),只要观察细致、小心辨证,是不难分辨清楚的。所以临床辨证一定要细致,不能粗心大意。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3-09-26 16:32 2楼
总结的太好了,非常感谢!
2013-09-26 21:39 3楼
总结的精炼,通俗易懂,很希望再看到先生这样的精帖
2013-09-27 11:40 4楼
如此精炼的总结非常难得,很值得收藏!

谢谢楼主分享。
2013-09-27 14:32 5楼
本帖最后由 cooleye 于 2013-9-27 14:34 编辑

总结的很好!
阳病发高热,阴病发低热。
太阳病发热,属表热,必有恶寒,怕风,头项强痛提纲占其一,热在表位,以头部发热感知最明显,针灸治疗:督脉太阳经穴位为主很快可以退热,例如:后溪、风府,大椎
阳明病发热,属里热,不恶寒,身体灼热乃至四肢,可发高热而不退,胃家实提纲辅助以辩证,针灸治疗:督脉阳明经为主退热迅速,大椎、合谷、曲池、手足三里
少阳病发热,属半表半里,有寒有热,有口苦咽干目眩不欲饮食之类辅以辩证,针灸治疗督脉少阳经:大椎、液门、外关、风池。
其余类推,辩证得当,针刺30分钟内热可退
2013-09-30 16:51 6楼
很好的文章交流,期待更多的好文
⬅ 外科疮疡临证指南(二)疮疡的治法 老茶馆 治‘青年痤疮’经验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