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中医逸事

2014-01-08 20:13 楼主
毛泽东与中医逸事

毛泽东对中医的关怀和倡导是有着划时代意义的。

如:建国初年对卫生部打压中医的及时纠正
关于中医药是一个伟大宝库的论断的提出;
对中医药政策的制定;
号召西医学习中医;

毛主席还非常赞赏中医的带徒方法,一边言传医学理论,一边身教临床看病,带一个,出师一个,所谓“名师出高徒”不是一句空话。

12 月26日是伟人诞辰112周年纪念日,为了缅怀伟人,追思伟人的风范和对祖国医学事业关怀之拳拳,也为了在今日这个中医极为艰难困苦的时段里能多一些光明亮色,特将多方收集到的关于毛主席与中医的相关资料,汇编、整理成文,以示深切怀念。



一、挽救中医药于危亡

建国之初,卫生部打压中医,如:
医院不吸收中医参加工作;
公费医疗不报销中药费;
对中医进修只讲授简单西医知识,并以此改造中医;
不设中医医院和中医病床;
限制和取缔某些确有疗效的中成药、鲜草药;
中华医学会不吸收中医会员;
对中医的考试条件苛刻等等。

当时卫生部副部长王斌在东北卫生部报告中,公然说:“中医是封建医,应随封建社会之消灭而消灭;中医在农民面前只起到安慰的作用。”的奇谈怪论。当时中医数量大为减少,很多中医药工作者哀叹中医药快完了,看不到一丝光明前途。以至发展到1953年全国中医都要学西医,以便成为西医之下手――即以西医理论来改造中医也。

就在这关键时刻,为毛泽东和周恩来所察,毛主席于1954年卫生部歧视中医的做法提出了严肃的批评,王氏最终被撤职。

毛主席指出,这一状况如不加以彻底改变,不但将使人民保健事业受到重大损失,长此以往,我国这一部分文化遗产就有散失的危险,这是绝对不能容许的。今后,要大力号召和组织西医学习中医,整理祖国医学。



二、毛主席对中西医药的理解

1954年时,毛泽东对他的保健医生徐涛说:

“西医能治病、能开刀,割阑尾炎,吃阿斯匹林都很好。但你们也要好好学习中医。把国外的医学学好,也把传统的医学学好。”

“我看中医少说也有二千多年历史,西医有多少年?就算一百多年,那一千九百多年老百姓怎么过?还不是靠中医中药,应该说中医中药是有功的。中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中医中药要用现代科学知识去整理、研究提高,取长补短,要发展中国的新医学派。
阴阳五行为什么不能拿现代术语表达?一代人搞不清,两代人行不行?十代人行不行?”

“……后来他父亲病死了,鲁迅对中医很有看法,不信中医。他的这个观点不太对。他找的是庸医,不要受这个影响。”


“现在欧美人都喜欢中国饭菜,又好吃又能减少心血管病。我看中国有两样东西对世界是有贡献的,一个是中医中药,一个是中国饭菜。”

“中国是东方国家,习惯上吃得素一些,……吃得素一些对健康有好处。西方人食物里脂肪多,越往西越多,他们得心脏病的也比中国人多。”



二、为孔老夫子诊病

一次,主席对身边的医护人员谈起孔老夫子的故事。

“孔老夫子吃饭很讲究,……这些都很合乎卫生嘛!不过孔老夫子有病啊!”
“你应该给他诊诊病,我看他有胃病。”

――“你怎么看出来?”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东西搞得那么精细,不是消化不好吗?再说,他喜欢吃姜。你们西医讲不讲究姜的作用?”
“中医讲究的比较多。”
“姜性温,孔老夫子有胃寒,用姜去暖胃寒,老百姓不是喝姜糖水嘛,去寒发汗治感冒。我看他有胃下垂。”

――“你怎么又给诊断出一个病了?”
他不紧不慢地笑着说:“他胃不好,又忙着周游列国,吃了饭就坐车子颠簸,还不得胃下垂?”

――“看来你是很注意饮食卫生的。”我也笑了。


“茶可以益思、明目、少卧、轻身,这些可是你们的药学祖师爷李时珍说的。”




三、叶天士是很高明的

毛主席有一次和《中华医学杂志》总编辑谈叶天士,他说:

“鲁迅在《父亲的病》这篇文章,对清代名医叶天士用梧桐落叶做药引不以为然。其实,正是以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中医的懂得人的疾病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叶天士把人体的病变和体质、环境联系起来,这是很高明的,这种认识即使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也是很先进的。中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生活习惯和各地人民的体质,都有很大差别,不能以一概全。而中医正是重视这种差别,才派生出各种学派,各家学说。
各个学派的不断发展,汇成了中医这个整体的渊渊巨流,这对现代科学也有可以借鉴之处,所以中国对世界有大贡献的,我看中医的一项。”



四、一个县长不知道药王姓什么?

1958年8月5日,毛主席在河北安国视察。车开进安国大街,经过药王庙,毛主席问:“这庙里的药王姓什么?”焦家驹(安国县长)说不知道。毛主席有些不满意。

“一个县长不知道药王姓什么?”

毛主席无论走到哪里,总对哪里的文化古迹有很浓厚的兴趣。颇有古人“每事问”之风。

(注:“药王庙”,据《安国县志》,安国药王庙所供奉主神是东汉初邳彤。邳彤,《后汉书》有传,为光武帝云台二十八将之一。药王庙始建于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明嘉靖年间重修,药王庙还供奉有秦越人张仲景、华陀、孙思邈、张子和、朱丹溪、刘河间、李东垣、李时珍和王肯堂等名医塑像。)



五、“什么长生不老药?连秦始皇都找不到”

1961年9月22日,……当毛主席知道来访的蒙哥马利在参观医院时,曾经对医生说:“
你们中医中药很神奇,应该发明一种药,让你们的毛主席长生不老。”时,他对熊向晖、浦寿昌说:
“什么长生不老药?连秦始皇都找不到,没有那么回事,根本不可能。这位元帅是好意,我要告诉他,我随时准备见马克思。没有我,中国照样前进,地球照样转。”



六、对中医药的身体力行

(一)
毛主席不仅关心中医事业,自己对中医治疗也是身体力行。名老中医刘惠民、章次公、赵炳南生前都为毛泽东看过病、把过脉、开过方。

小方治感冒
山东名老中医刘惠民,是一位善开小方的名医。他曾多次到京、沪、杭、广州等地为毛主席和中央领导人看过病,且所处方多不用贵重药。
1956年他去青岛给主席治好了感冒,药费才一毛多。主席赞扬说:“近三十年没吃中药了,这药很好。”
59年冬,主席再次找他去看感冒,他还是用几毛钱的小方把病给治好了。

刘老处方不拘一格。据病情而定。古时方不限,多喜用民间小方。如治感冒方:

(1)生姜15克(捣)生萝卜30克带须葱头5个紫苏叶9克
水煎,趁热顿服。服后片刻,再喝热米汤一碗,取微汗。

(2)午时茶2块生姜1块煎服法同上。

(3)紫苏叶12克薄荷9克淡豆豉12克带须葱头5克生姜3片大枣3枚
煎服发同上。

刘老小方,是建立在辩证准确之上,这样用药才能恰当,做到少而精。然而这又是一般医生所不易做到的。


(二)

选定中医治白内障
1975年,毛泽东患老年白内障,中医传统方法中有一种“金针拨障法”失传已久,那时该方法已由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继承下来并有所发展、改进,唐由之是主要负责专家。

毛泽东对治疗自己的疾病向来不大积极,但眼疾使嗜书如命的他不能看书,这才决定治疗,在中、西医治疗的两者之间,毛泽东选择了中医主导的治疗方式,请唐由之治。

唐由之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有一天晚上,他请示毛泽东可不可以做手术?毛泽东问,都准备好了吗?唐由之答,准备好了。毛泽东又问,音乐也准备好了吗?这一问把唐由之问住了,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想过这一点。多亏了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张玉凤,立即找来弹词开篇《满江红》唱片,毛泽东大手一挥,做。这一极富感染力的动作,给唐由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回忆起来仍恍若昨日。
整个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手术后不久,毛泽东睡着了。次早,睡在毛泽东卧室外的唐由之听到屋里有动静,就走进屋内,这时毛泽东听到脚步声就问,谁来了。工作人员说,是唐由之来了。毛泽东听了自言自语地喃喃道:由之,由之。接着念了一首诗。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由于毛泽东的湘音很重,唐由之听不懂,在看不见的情况下,主席用铅笔把这首诗摸索着写下来,签上自己的名字送给唐由之。还说,这诗里有你由之的名字呢。
(这首诗是鲁迅在当年为追悼杨杏佛写的)

七、我的保健原则

“……不要使人养尊处优,……更不能小病大养。保健不是保命,不要搞什么补养药品,我是从来不信这些的。主要是革命乐观、心胸开朗、锻炼身体。

我的原则是:
遇事不怒,基本吃素,多多散步,劳逸适度。”



八、“当医生的,更应读读曹操的诗”

1954年,一次散步时,毛主席对他的保健医生谈到:

“当医生的,更应读读曹操的诗。……你看曹操的诗气魄雄伟,给人鼓舞,真男子气,是大手笔。
人会变老,老不服老,‘老骥伏枥’那四句讲得多好呀!要老当益壮嘛!
在医学上讲‘生理年龄’老了,‘心理年龄’要年轻才好。《龟虽寿》也是一首好诗
。你当医生的更应该读读。”



九、《矛盾论》对中医的影响

毛泽东对中医的影响是深远的。
名老中医李聪甫曾经深有体会的说到:“在这方面,我认为有必要提出医家必读之书,那就是自然辩证法,而且应该着重读毛主席的《矛盾论》。解放以后,我始终把这本书置诸座右,百读不厌,深得其惠。
为什么?因为唯物辩证法就是中医基本理论的精髓,能够学习和运用它,很多问题能迎刃而解。”

无独有偶,一位深山老中医也曾这样认为:“学中医不一定要学易学,但一定要读通弄懂哲学,老毛的《矛盾论》唯物辩证法也是很好的。”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4-01-08 21:29 2楼
一代伟人神裁华夏,尽管有些非议,那也是下面的歪嘴和尚唸歪了经,好帖!
2014-11-27 10:53 3楼
谢谢分享
⬅ 中药中的外来药 老茶馆 六不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