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温肾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52例

2014-01-27 09:41 楼主
邱仁斌张培钦

关键词结肠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健脾温肾;口服;灌肠;中医药疗法

1995~1999年,笔者运用健脾温肾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52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52例中男31例,女21例;年龄20~60岁,其中20~30岁10例,31~45岁31例,46~60岁11例;病程1年以内者4例,1~3年者18例,4~6年者22例,6年以上者8例。?

1.2诊断依据52例病人均有持续或反复发作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或伴食欲不振、疲乏等症状。全部病例均经纤维结肠镜确认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排除肠结核、结肠癌、慢性阿米巴痢疾等其他疾病。?

2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中药口服及中药保留灌肠,内外合治。?

2.1中药口服以健脾温肾为立法原则药物组成:党参20g黄芪20g苍术15g广木香10g肉豆蔻10g制附子10g败酱草20g骨碎补15g白花蛇舌草20g炙甘草6g加减运用:湿重者去败酱草、白花蛇舌草,加厚朴10g,枳实10g;肾阳不振者加锁阳15g;纳呆者加炒谷芽、麦芽各15g:脓血便者加白头翁15g,仙鹤草15g.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2次分服。?

2.2中药保留灌肠以苦参50g,薏苡仁30g,白及30g,水煎取汁100~150ml,加入珍珠粉2g制成混悬剂备用。保留灌肠每晚1次,灌肠时注意插管深度随病变部位调整。药温以35~38℃为宜,取臀高头低位,灌肠后左右交替卧位,药液灌入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压力增大损伤肠粘膜。?

以上治疗,15天为1疗程;间歇5天行下一疗程,连用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自拟)近期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纤维结肠镜检查粘膜病变恢复正常或遗留瘢痕,随访1年无复发者;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结肠镜检查粘膜仅有轻度炎性改变者;好转:临床症状、体征减轻,结肠镜检查粘膜病变程度有所减轻;无效:症状体征及结肠镜检查均无变化或加重者。?

3.2治疗结果近期治愈29例,显效9例,好转8例,无效6例,近期治愈率55.8%,总有效率88.5%.?

4典型病例

患者,男,41岁。患者近4年来经常腹痛、腹泻,便中带有血性粘液,痛以左下腹为著,经服中西药物疗效不佳。大便常规红细胞(+++)、脓细胞(+++),纤维结肠镜可见结肠粘膜水肿、充血,弥漫分布形状不规则的溃疡,诊断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见其面容憔悴,形体清瘦,畏寒肢冷,腹痛隐隐,按之痛减;舌淡有浅细裂纹、苔薄白微黄、脉虚细。证为脾肾两虚,治以健脾温肾,佐以清肠之品。予上方加锁阳15g,白头翁15g.每日1剂,并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1个疗程后,症状消失,大便检查正常。再用药2个疗程巩固治疗,作纤维结肠检查粘膜病变恢复正常,随访1年未复发。?

5体会

5.1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泄泻”范围。脾主一身之运化,肾寓一身之真阳,在治则上虽有多种,而脾运化无力非温其肾阳不可。方中党参补中益气,黄芪补气升阳,苍术功专燥湿健脾,木香行气止痛,为治疗肠胃气滞之要药,肉豆蔻温中涩肠用于久泻,制附子功能温中止痛、去而不守,能温中焦暖下元,骨碎补温肾阳,败酱草活血散瘀解毒为消炎排脓之要药,白花蛇舌草为清肠之品。诸药合奏健脾温肾清肠之功,适用于慢性结肠炎脾肾两虚证之治疗。?

5.2采用保留灌肠可使药物直接到达结肠与粘膜相接触,有效成分浓度高,作用强,能迅速吸收而起效。其中苦参燥湿杀虫,薏苡仁健脾渗湿,白及活血止血,珍珠粉收敛生肌,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燥湿,止血生肌之功,可使溃疡面尽快愈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5.3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与感染、过敏、自身免疫功能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酶失调等因素有关,多由精神情绪及饮食因素诱发。中药治疗可以通过扶助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抗菌消炎,促进肠道蠕动、水液吸收及改善植物神经和酶的调节等因素而改善病情,但其确切机制需进一步研究。本病系用健脾温肾法治疗,近期治愈率较高,但应注意预防复发。调节饮食习惯,调整情绪,加强运动增强体质,均有助于结肠炎的治疗与康复。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慢性肠炎治疗 老茶馆 嫖妓引发的温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