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革命与医学革命(2) “中西医结合”失败的原因

2014-02-24 14:36 楼主
中医学发展到“阴阳医学“这个历史阶段中,形成了七大学派。前六大学派均是围绕着《内经》和《伤寒》展开学术创新的学派。唯有“汇通学派”是将西医科学纳入其中进行变革的学派。就汇通医学变革性质而言,应属一种“改良医学”。“改良”一词仿效 “康梁变法”之“政治改良”。 前清曾推行“政治改良”。受改良主义思想影响的中医界,与其同步推行了“医学改良”,创立了“汇通医学”。当时“政治改良”没有成功,而“医学改良”取得了成效。但历经百年历史演变之后才发现,它仍处在“失败”之中。
“汇通医学”改良失败的原因非常复杂。它本身就是东西方文化碰撞与交织的产物,又处在东西方文化交替与变革的动荡时期。还处在国际国内连绵不断的战争年代。百年之中,战争动荡及时代动乱长达六七十年。
建国后,建立健全了国家中医医疗体制和中医高等教育体制。国家将“汇通医学”提升为“中西医结合医学”。“结合医学”属“汇通医学”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其指导思想和学术主张并无改变。仅改变的一点是“汇通医学”原属民间自发,层面较低,规模很小。而发展到“结合医学”阶段,改成了国家行为。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经费,人力、物力筹建充实现代中医机构,并全面系统展开了中医药科学研究工作。
“中西汇通”,“中西医结合” 之所以百年未能成功,追究其原因,可分为基本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三个方面。

1、“结合医学”失败的基本原因
百年以来,由于我国科学技术落后,文化教育水平低下,这是客观历史造成的。也就是说,整个20世纪,我国尚无能力完成这一伟大事业。我们一直都处在学习阶段。学习科学,学习西医。客观上并不具备反思“科学存在”的水平,更没有参与西医“否定之否定”的能力。我们不知道西医是什么?不知道科学是什么?甚至不知道中医自己是什么?那么,就更不知道三者的内涵、性质是什么?三者的外延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我们什么都不知道,又拿“什么”和“什么”去“汇通”,去“结合”?
我们用排除法,假设中医和西医都是正确的。那么,二者之间必然存有可以兼容的交融点,可以结合的切入点。结合事业一定会成功的。然而,我们经过一个世纪的努力,实践证明了二者不能结合。 那就说明二者其中必有一个是缪误的。如果说西医是近代科学的骄子,真理的化身。那么从猴子到人类,数千万年都在验证和使用着“错误的中医”。这有悖常理。如果说中医没有错,那么,错误必在西医!在短短300年里,却经历过无数次修补和无数次推翻,始终处于修补和推翻的“进行时态”的西医必然是谬误的。这一逻辑推论,任何人,任何国家都否定不了。
就在那极端盲目的时代,极端盲目的条件下,我们盲目地将一个谬误---西医,硬往一个永恒真理—中医上结合,只能搞出一场又一场笑话!


2、“中西医结合”失败的主要原因
“中西医结合”卫生方针是1950年8月建国后第一次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确定的中医发展方针。时间过去了六十三载。“中西医结合”事业尚未成功。追究其主要原因,让人大吃一惊。只要看看六十三年后的今天,中国中医界热衷于弘扬传统文化,广大群众积极响应,复古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就不难理解“中西医结合”事业一向所处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和心理背景。
我们在研究中医现代发展史时有所发现,“中西医结合”事业未能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归纳起来有三各方面:一是国家;二是生源;三是教师。
中西医结合的最终目的是创建划时代的新医学。所谓划时代,就是跨越以往的医学旧时代,过渡到医学新时代。从汇通医学到中西医结合就是这个过渡时期的过渡医学。这个过渡时期所需的时间就会很长,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跨越时代。 一门新学科的形成不仅需要长期的学术积累,而且需要长期等待。等待相关学科的发展与突破,尤其等待本学科“划时代人才”涌现,为新学科突破“关键点”。而这类“划时代人才”纯属自然天成,时代造就。既不能用常规培养硕士、博士的教学方式来栽培;又不能用评审院士、大师的摊派指标方式来选拔;更无法用塑造英雄、劳模的国家行为来塑造。然而,这一点国家并没有意识到。当时求成心切,投资巨额,未待“关键点”突破,就扩大规模建立中医高等教育机构,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和人才闲置。 我认为现在仍有必要调整压缩编制,亡羊补牢。
中医高等教育学生生源定位高中毕业生,并纳入普通高等院校“理科”招生计划之中。定位“理科生”可算英明。但定位高中毕业,受教育程度偏低。高中毕业生世界观尚未形成,认知能力与意识形态均处萌芽阶段。既不适宜同时接受东西方两种文化教育,更不适宜接受尚未取得突破的“结合医学”学习。难道让他们在学习中突破? 现在看来,招生规模应当缩小,生源受教育层次应当提高,最低程度应从西医五年制本科毕业生中招取,还可从西医学硕士、博士中选拔中医生源。甚至可以扩大到其它理工科毕业生中选拔中医生源。情况会大不一样。
第三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教师。原先国家确定新建中医高等教育师资从西医专家中抽取,后来退为从民间中医地方名医中选拔。从而将大批连现代小学程度都没有的地方名医,选拔为现代中医高等教育师资。客观的说,这批地方名医在继承传统医学方面可算有智有才,但面临着东西方文化交织和东西方医学变革的复杂局面,实在显得高智低能。他们的文化程度太低,知识结构单一;通文科不通理科;懂中医不懂西医,更不懂科学;成了“只能承前,不会启后”的一代名医。
“中西医结合”事业最大的失误就是选拔了这样一大批的地方名医。他们没有文化,不懂科学,这是历史造成的。然而,历史不单单造就了他们的没有文化和不懂科学那么简单。历史还造就了他们可能成为中医历史变革过程中一股“逆流”,一股“顽固势力”。国家为其投入数十年,希望他们创建“新医学”。他们耗资数十年,全身披满荣誉,挂满从“教授”到“大师”的头衔,却为国家“搬运”了一个“走向回归”的《周易》。
这还其次,更突出的业绩还在后面。他们不能实事求是,面对自己文化程度太低,没有能力完成国家交付的事业的事实。而是睁着眼睛说瞎话,明明是自己不愿“结合”,却硬要说中医与西医不能结合。就这样长期误导中医现代教育和现代学子,将中医高等教育误导成仿古“师承”教育。他们一直误导中医未来发展方向,甚至影响到了欧美国家对传统医学的研究方向。当今中医复古热潮的掀起,与他们难脱干系。复古派骨干人员就是他们的学生和师承弟子,就是受到他们的纵涌和支持。
建国初,中国的科学文化落后、教育条件低劣,思想意识守旧。这确实是中国的历史时代和战争动乱造成的。然而直至21世纪的今天,在伟大的“科教兴国”的战略旗帜下,一个科学强盛的中国正在崛起。没有想到的是,中医界竟然有如此众多的人,饱受国家现代教育,戴满国家现代学衔,手捧现代人民俸禄,他们的社会存在,却决定不了他们的社会意识。他们不顾国家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不思创建新中医,救患者于水火。却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名,手捧《易经》甲骨之残简,故弄“阴阳八卦”之玄虚,狂热宣扬“巫卜”文化,将千年沉积的历史残渣和文化糟粕一并掀起。那么,“中西医结合事业”到了他们手里,结果也就可想而知。

3、“中西医结合”失败的次要原因
除以上基本原因和主要原因之外,还有其它原因。就是国家中医机构中,选入有部分西医专家,后来又加入了大量的西医和中医高等院校毕业生投入中医科研。他们同样受着知识结构的局限。先天的知识缺陷造就了他们自以为是,只信科学,不屑中医。一登场就采用“科学简化法”将“中医学”简化为“植物学”。也就是大家悉知的“弃医存药”思想。他们照搬西方18世纪植物药理学的成熟方法,“翻译”出了一个“中药药理学”。
数十年来,中国在植物药理方面取得了卓著的成就。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植物科学家。遗憾的是,国家本意是让他们创出一门划时代的新医学,他们却搬回来了一个西方古老的“植物学”。
同期的还存有少数人坚持前清改良医学思想的“衷中参西学派”。该派学术思想仅仅局限在疾病治疗上。发挥两门医学各自优势,创出了前所未有的临床业绩。然而,他们没有发现西医科学属过渡性理论,含有诸多的漏洞和谬误。更没有能力修正西医科学理论,用修正后的西医科学理论,改造中医理论。仅仅在临床技术面层做了一点尝试。
这样一来,中医古典理论原封未动,中医学科原有缺陷和先天不足也就原封未动;西医理论原封未动,西医误区、盲区、缺陷和漏洞更是原封未动。这种改良,虽然也能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医临床疗效的提高,然而学科理论和学科结构并没有任何改善。
中医在学科结构上存在严重的缺陷,中医界始终熟视无睹。中医最大的缺陷就是将一个永恒真理,直接用到医学面层和技术面层。从而造成了医学理论无法更新,技术面层无重复规律可循;不仅现代人学不会,古代人同样举步维艰。导致中医高端技术不仅无法普及,甚至无法传承。所以才造成了中医百年只能出一人之弊端。这一点,改良后的“汇通医学”不仅丝毫没有改善,反而造成了更大的尴尬。
西医的误区、盲区、缺陷和漏洞早已被中医界所熟识。不仅我们熟识无睹,而且一直将其视为标准。中医界数十年来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却一直只是在竭力证明自己也是正确的。其结果将自己原先正确的东西,并入了西医的误区和盲区之中,将中医这门整体医学,创满了新的漏洞。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中医革命与医学革命(1) 当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老茶馆 中医革命与医学革命(3) 一百年何足论成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