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谈论中医学(之一)1.1

2014-06-15 20:15 楼主
父子谈论中医学(之一)马培武马飞第一论 明确中医的科学性质非常重要我的父亲名叫马培武,湖北天门人。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位敢于打破陈规,勇于创新,脚踏实地做学问的中医老先生。我叫马飞,是新疆阿克苏市第一师医院的神经外科医生。父亲每次来我这里,总是喜欢跟我谈论一些与中医科学有关的问题。今天他老人家来了,免不了今晚父子二人又会是一次长谈。于是我有意给父亲找出了一道难题。晚上,我先跟父亲讲: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医学的研究对象是同一的人。以发生学观点来分析,西医是从生物学的角度,系统的研究了人体生命科学。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包括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及人类本身等。因此,生物学是西医基础理论及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纲领。历代生物医学家在从事对人体生命科学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过程中,在生物学概念的指导下,确定了自身科学具体的研究领域与发展方向。所以,他们在认识人体结构上,研究整理了《人体解剖学》;在认识人体脏器结构组织的生理功能上,研究整理了《生理学》;在认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方面,他们研究整理了《病理学》、《传染病学》、《内科学》等一系列基础理论教材。这充分证明,西医是一门具有生物科学性质的人体生物医学。据我所知,在整个中医界,上至相关政府部门的领导和所有科研院校的权威专家;下至基层中医师和普通中医学者,大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弄清楚中医究竟是何种性质的医学。敢问父亲,您研究中医的科学性质已有二十余年了,能否告诉我,中医是一门具有何种科学性质的医学?父亲回答道:中医是一门既历史悠久,又独树一帜,具有现代环境科学性质的人体环境医学。我很惊讶地问:环境科学是一个全新的大学科呢,您是怎样将中医理论与环境科学联系到一块的?父亲讲道:在《生态学》中,“环境(environment)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环境总是针对某一特定主体或中心而言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离开了这个主体或中心也就无所谓环境,因此环境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在环境科学中,人类是主体,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①。”在《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的“病因”理论,正是以人为主体,专注于研究来自人体外部的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劳逸、外伤等一系列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体致病的环境因素,这完全符合以上所述的环境科学范畴。我说:这只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一个方面,还有其它理论又怎样理解呢?父亲说:《生态学》告诉我们:“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分类系统。一般可按环境的主体、环境的性质、环境的范围等进行分类。按环境的主体分,目前有两种体系,一种是以人为主体,其他的生命物质和非生命物质都被视为环境要素。这类环境称为人类环境。(电脑查阅:我们把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因素称为环境要素。环境要素包括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两大类,通常情况下是指自然环境要素。它包括水、大气、岩石、生物、阳光和土壤等。各种环境因素之间相互联系,彼此作用,并可因此而发生演变。)在环境科学中,多数学者都采用这种分类方法。另一种是以生物为主体,生物体以外的所有自然条件成为环境,这是一般生态学书刊上所采用的分类方法。按环境的性质可将环境分成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被人类破坏后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3类。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可将环境分为宇宙环境(或称星际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②。”“内环境(innerenvironment)指生物体内组织或细胞间的环境。对生物体的生长和繁育具有直接的影响③。”在《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中医对人体内在生命科学的探索与系统研究的基础理论,完全符合“内环境”的范畴。你看,古代中医学家将人体内在环境中的脏器结构组织(藏象)划分为特定的主体;而将热气血津液(精气血津液)和经络系统(经络)划分为特定主体以外的内在环境要素。因此,中医对人体生命科学的系统研究,是特别注重于人体的内环境研究。我们从藏象理论来看,它系统介绍了各脏器结构组织的生理功能。也论述了各脏器结构组织与热气血津液之间,与经络系统之间的联系。从热气血津液理论来看,它同样介绍了各自的生理功能以及与各脏器结构组织之间,与经络系统之间的联系。从经络系统理论来看,它论述了各经络的起点走向和生理功能以及与各脏器结构组织之间,与热气血津液之间的联系。中医从环境科学的角度,对人体内在环境的重点研究领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重点研究论述热气血津液之间的生理与病理关系。2、重点研究论述经络与经络之间、经络与穴位之间的生理与病理关系。3、重点研究论述经络系统病变对热气血津液的直接病理影响。4、重点研究论述热气血津液病变对各脏器结构组织的直接病理影响。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人体内在环境的重点研究领域,是研究内在环境要素的热气血津液与经络系统病变对内在环境中所特定主体——各脏器结构组织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中应该指出的是,人体内在环境中所特定的主体——脏器结构组织,不属于中医学的重点研究领域。有关中医对人体外部环境的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劳逸、外伤(病因)等一系列直接或间接导致人体产生疾病的环境因素的系统研究,同样属于中医学的重点研究领域。综合上述,我国古代的中医学家从环境科学的角度,注重了对人体内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综合研究与系统探索。西医则是侧重从生物科学的角度,对人体生命科学的系统研究。可以说,中医是一门具有环境科学性质的人体环境医学,西医是一门具有生物科学性质的人体生物医学。所以,从概念上讲,人体环境医学,是研究人体内在环境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之间联系以及内在环境要素与外部环境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体的科学。因此,《中医基础理论》中的藏象、热气血津液、经络、病因此四大基础理论,正是在人体环境医学概念的指导下,才这样构思形成的。我们也只能从环境科学的角度,寻找到中医对人体生命科学研究的藏象、热气血津液、经络、病因此四大基础理论最初构思形成的这一历史轨迹。如果你不相信,无论你从生物学的角度还是生态学的角度,或是从“唯象中医学④”的角度,以及“人体生命活动信息医学⑤”的角度,去追寻此四大基础理论形成的历史轨迹,都是办不到的。故人体环境医学概念,是中医学理论和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纲领。藏象、热气血津液、经络、病因,这四大基础理论,是整个中医基础教材中的核心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精华部分,我们应该对其进行批判地继承,使之更加发扬光大。因此,明确中医的科学性质,对于促进今天的中医基础理论科研以及中医科学的发展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说:父亲,有人认为,讨论中医学是何种性质的医学,似乎务虚的成分较大。您花费几十年的时间和精力,坚持探索中医的科学性质,弄清楚中医的科学性质是人体环境医学,这对于当今的中医基础理论科研以及中医科学的发展进步,有哪些现实意义呢?父亲讲道:其一,它直接关系到当今指导我国中医基础理论科研与中医临床研究的指导方针是否正确的大问题。由于与中医相关的政府部门领导和全国各高等科研院校的权威专家、教授,他们都不知道中医的科学性质是人体环境医学,更不清楚中西医之间存在着人体环境医学与人体生物医学的根本差异。所以,在指导或从事我国的中医基础理论科研以及中医临床研究过程中,他们从开始到如今,就盲目崇洋迷外,借用人体生物医学科研的检测方法,并且还套用生物医学的理论数据,来验证论述中医¬——人体环境医学理论的科学性,由这样产生出来的研究成果,是出得来,而回不去。它既不能接受中医临床实际的重复检验印证;又不能用它的理论表述去指导中医的临床实践。这就是导致近几十年来,中医科学发展相对(西医)迟缓,中医基础理论研究长期无重大突破的根本原因。只有上层领导和各高等科研院校的权威专家、教授,明确认识到中医的科学性质是人体环境医学,明确认识到中西医存在着环境科学与生物科学之间的学科差异。在此前提下,对过去几十年来,我们一直以西医的检测方法和套用其理论数据,来指导中医基础理论科研的这一指导原则和方针,进行认认真真的深刻反思。反思我们是否在指导中医基础理论科研的方向上、方法上,以及科研成果的鉴定标准上,犯了崇洋迷外的盲目主义错误。我应声赞同道:父亲讲的这一点,的确值得今天的人们去认真反思。去努力扭转目前中医科学发展迟缓,中医基础理论科研长期无重大突破的难堪局面。特别是负责主导中医科学研究的决策者,应对过去的失误承担起责任,并尽早地拿出适合中医——人体环境医学自身发展的正确指导方案,引导中医基础理论科研,促进中医科学发展。父亲讲道:其二,它直接关系到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进行重大理论改革的正确的辨析标准问题。中医要发展,教材必改革,这是每一位中医科学工作者共同的心声。但是,针对目前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所使用的中医基础教材,具体应该怎么改,大家没有一个正确的改革方向;更没有确立一个能辨析哪些传统理论应该取缔,哪样的创新理论,才能编入中医基础教材的辨析标准。特别在过去,由于缺少正确的改革方向和正确的辨析标准,才使得现有的中医基础教材,存在着继承有余,创新不佳的问题。就拿“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七年制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⑥”来说,其中的“阴阳五行”和“藏象”理论中的五脏概念以及“五运六气”等传统理论,早就应该将其取缔,可是人们依然墨守陈规的传承下来了;而“精气血津液”之“精”与“体质”等后来编写的新理论,其中漏洞百出,不堪入目,却不可思议的被人们堂堂正正地编入了教材。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张子维滋阴清火 治疗瞳神紧小 老茶馆 父子谈论中医学(之一)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