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谈论中医学(之一)1.2

2014-06-15 20:19 楼主
那么,出现这些现象的最根本原因在哪里?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全国高等中医药专业教材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的领导和委员,以及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编委会的权威专家、教授,他们都没有明确认识到中医的科学性质是人体环境医学。由于没有明确认识到中医的科学性质是人体环境医学,就不会知道中医——人体环境医学的基本概念是中医学理论和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纲领,也不会知道中医基础理论科研的重点研究领域和中医科学正确的发展方向,更不会知道中医基础理论教材正确的改革方向和正确的辨析标准。倘若他们明确了中医的科学性质是人体环境医学,认识到人体环境医学概念是中医学理论和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纲领,那么,他们就会在指导编写中医基础教材的过程中,能够把握教材改革的正确方向。倘若他们认识到中医对人体生命科学研究的重点研究领域,是限定在人体内环境中的热气血津液与经络系统此两大内在环境要素,以及人体外部环境因素等直接和间接对人体所产生的影响。那么,无论是针对传统中医理论进行吸取其精华,剔去其糟粕;还是针对创新编写的全新理论纳入其中医基础教材,我们就完全可以掌握一个正确的辨析标准。并且有充分的理由和依据来取缔现有教材中的“阴阳五行”和五脏概念以及“五运六气”等传统理论;有充分的理由和依据取缔“精气血津液”之“精”、“体质”等所谓的创新理论。由于时间有限,今天只就取缔五行与五脏概念以及“精”来为你作讲解说明,有关“阴阳学说”、“五运六气”、“体质”以及中医临床应用的各种辩证方法的取缔,将在后来的谈论中给你一一说明。古代医家为了研究人体生命科学,特别是要研究人体内的五脏,所以,它们将五行学说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引入进来,这就产生了古人以五行来类比五脏,以人体内的五脏为中心,建立了流传千古的五脏相关理论这一虚拟模型。从此,人们运用这一虚拟的理论模型,来指导中医临床实践,达数千年之久,后人将其视为经典之作。但是今天,我们已经明确认识到中医的科学性质是人体环境医学;明确认识到五脏只属于人体内环境所特定主体的脏器结构组织中的一部分;还明确认识到特定主体脏器结构组织不属于中医对人体环境科学研究的重点研究领域。因此,以五行来类比五脏所建立起来的五脏概念,它不仅偏离了中医对人体环境科学的研究方向;也完全违背了中医对人体环境科学研究的重点研究领域。故五行类比五脏所建立起来的这一虚拟的理论模型,如今已不符合我们的辨析标准,因为它超出了五脏本身科学、客观的生理功能,给中医科学贴上了“模糊医学”的标签,应该予以取缔。大家若是早日明确以上所述的辨析标准,“中医五脏相关学说研究——从五行到五脏相关⑦”就不值得国家拿出五千万元的专项研究经费,将其列入国家科技部“九七三”规划中医理论基础研究专项“中医基础理论的继承与创新“项目(2005CB523502)。因为,如今研究中医的五脏相关学说,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可言了。中医科学的研究与发展,是要使中医的基础理论客观化、科学化,而非传统理论的虚拟模型化。在1985年以前编辑出版的《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有“气血津液”理论,可是到了1985年以后编辑出版的《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却变成了“精气血津液神”理论。我真的为此感到十分的不解与疑惑,但是到了二十一世纪“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七年制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编委会的权威专家、教授们,他们还是将“精”与气血津液相提并论的编入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中。大家都知道:“气对于人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之一,又是推动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从而起到维系生命的作用⑧。”“血液不仅能濡养滋润全身脏腑组织,还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⑨。”“津液是液态物质,有较强的滋润和濡养作用。布散于体表的津液能滋润皮毛肌肉,渗入体内的津液能濡养脏腑,输注于孔窍的津液能滋润鼻、目、口、耳等官窍,渗注骨、脊、脑的津液能充养骨髓、脊髓和脑髓,流入关节的津液能滋润骨节屈伸等。故若津液不足,失去滋养与濡润作用,则会使皮毛、肌肉、孔窍、关节、脏腑以及骨髓、脊髓、脑髓的生理活动受到影响,脏腑组织的生理结构也可能遭到破坏⑩。”由此见得,气血津液都是构成人体内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环境要素。它们是人体各脏器结构组织功能运动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质。无论是五脏,还是六腑,如果因气血津液的供给不足或异常变化,均会直接影响到脏器结构组织产生其病理变化。可是,“精”为何物?请看教材中有关精的概念论述:“中医学的精有多种含义。精的本始含义,是指具有繁衍后代作用的生殖之精,此为狭义之精,是中医学‘精’概念产生的始基。从精华、精微之意的角度出发,人体之内的气血津液、髓以及水谷精微等一切精微物质,均属于精的广义范畴,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⑪。”分析以上的概念表述,“精的本始含义,是指具有繁衍后代作用的生殖之精。”然而,无论男女,这种生殖之精都是在达到一定限度的年龄段后,此种物质才得以生成。大家若是将这种生殖之精,视为人体内环境中又一种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环境要素,那就必须在理论上,表述它对人体各脏器结构组织有哪些具体的功能作用。可是,我们并没发现它对人体内各脏器结构组织的功能运动,有何种不可缺少的作用可言;另外,无论男女,当这种生殖之精还没产生的年龄段里,也没发现人体各脏器结构组织的功能运动有何不同。所以,这样的狭义之精,是中医学“精”概念产生的始基之说,根本就不具备与气血津液相提并论的同等条件与诸多方面的支持,我们没有必要将它并列于气血津液之中。“从精华、精微之意的角度出发,人体之内的气血津液、髓以及水谷精微等一切精微物质,均属于精的广义范畴,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我们理解这种广义之精,它既没有独特的生理功能,又没有具体而系统的病理认识,广义之精与人体内在环境要素的标准来衡量,就更缺乏与气血津液相提并论最起码的条件。因为它根本就不是一种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环境要素。若将这种广义之精的新作理论用于临床实践,它对指导中医的临床实践应用,毫无意义可言。气血津液各自具有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环境要素;各自具有系统的生理与病理论述。不仅如此,各自在中医临床诊断、辩证分析与论治以及中药学、方剂学等诸多方面得到支持。以中药学来说,它们各自发生病变后,均有一系列药物作对症论治的支持。有关气物质在人体中发生病变,其中调治的系列药物有补气、行气、降气、下气、破气等五大类别的药物支持;血的系列药物有补血生血、活血、散瘀、破血、止血等类别的药物支持;津液的系列药物有生津补液、燥湿、利湿、峻下逐水、化痰、敛汗、发汗、缩小便、止泻等类别的药物支持。然而,精在诸多方面的支持何在?所以,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的编辑整理,关乎中医事业的发展进步与后继人才的培养,并肩负着党和政府的重托,非同儿戏。像这样的创新理论编入《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之中,它象征着中医界上层建筑领域的学术腐败或黔驴技穷,实在让人失望。因此,全国高等中医药专业教材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的领导和委员,以及国家级规划教材编委会的权威专家、教授,一定要明确中医的科学性质是人体环境医学的重要性。只有明确认识到中医的科学性质,你才能知道中医科学重点的研究认识领域;你才能看到中医科学正确的发展方向。我说:父亲,听了您这番讲述,明确中医的科学性质,对指导中医科学研究的发展进步,促进中医基础教材改革,的确非常重要。今夜已深,父亲保重身体,早点休息,改日再次与您交谈。此篇写于2014年3月参考文献①李博主编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000年重印)•11②李博主编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000年重印)•12③李博主编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000年重印)•12④钱学森 梁宝林等编•论人体科学•北京人民军区出版社•1988•299⑤邓铁涛•学术探讨与临证•序•新中医•1999第31卷(5)•11⑥曹洪欣主编•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北京•2004年8月第一版⑦邓铁涛 郑洪•中医五脏相关学说研究——从五行到五脏相关•(电脑内)⑧曹洪欣主编•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北京•2004年8月第一版•92⑨曹洪欣主编•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北京•2004年8月第一版•100⑩曹洪欣主编•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北京•2004年8月第一版•103⑪曹洪欣主编•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北京•2004年8月第一版•86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父子谈论中医学(之一)1.1 老茶馆 已婚的练功者,补伤耗之元气的药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