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机升降理论

2014-06-17 10:05 楼主
中医传统的“气机升降理论”和“六经气机出入理论”皆源于《黄帝内经》,这两种理论对临床生理、病理、辨证治疗起着极为关键性的指导作用!医家不精于此,好似瞽者摸象,因此有必要详细论解!

在进入正题前,有必要先说明一个问题:到底是“阴升阳降”还是“阳升阴降”!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因此,阴阳是万物的基本属性,而阴阳的升降关系,又是阴阳本身的基本属性。所以,《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无不升降,无不出入。”但阴阳的这种基本属性,目前中医界大多数人无不认为,既然有形为阴,无形为阳,则阳气必上浮为天,阴气必下凝为地。所谓“阳化气,阴成形”,很自然的就会认为阳升阴降!如果有人胆敢说“阴升阳降”,必将执为笑柄,斥为荒诞和无知,继而群起攻讦!

我们都知道,中医是哲学科学,其认识事务,是从其依存、制约、联系、变化、转换与转归的内涵中,作出推理、引申、识别和判断!故虽是清阳为天,浊阴为地,但必须地气上升为云,天气才能下降为雨。“雾出地气”是阴升,“雨出天气”是阳降。《六微旨大论》曰:“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化作矣。”因此,“非出入,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无以生长化收藏。”如此看来,如果阳气只管升,阴气只管降,最后会越离越远,阴阳崩离,非变化生生之道!故此,天为阳,配以阴偶之六气,地为阴,配以阳奇之五行,使阴中隐阳,阴气降已可升之不断,阳中藏阴,阳气升已可降之不绝,升者有度,降者有约。由此,阴升阳降相因,生化之机乃盟!

《天人解.脏腑生成》曰:“己土上行,阴升而化阳。阳升于左则为肝。升于上则为心。戊土下行,阳降而化阴。阴降于右则为肺。降于下则为肾。”这就是阴升阳降,放之四海而皆准!

现在转入正题:阴阳气机升降理论,为临床辨证施治,遣方用药之准绳。

(一)、气机升降与生理病理

1、气机升降的生理

《天人解.脏腑生成》:人与天地相参也。阴阳肇基,爰有祖气。祖气者,人身之太极也。祖气初凝,美恶攸分。清浊纯杂,是不一致。厚薄完缺,亦非同位。后曰之灵蠢寿夭,贵贱贫富,悉于此判。所谓命禀于生初也。祖气之内,含抱阴阳。阴阳之间,是为中气。中者土也。土分戊己,中气左旋则为己土。中气右转则为戊土。戊土为胃,己土为脾。己土上行,阴升而化阳。阳升于左则为肝。升于上则为心。戊土下行,阳降而化阴。阴降于右则为肺。降于下则为肾。肝属木而心属火,肺属金而肾属水,是人之五行也。五行之中,各有阴阳。阴生五藏,阳生六腑。肾为癸水,膀胱为壬水。心为丁火,小肠为丙火。肝为乙木,胆为甲木。肺为辛金,大肠为庚金。五行各一,而火分君相。脏有心主相火之阴,腑有三焦主相火之阳也。只有升降清浊,才能使“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凑里,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在升清降浊的过程中,机体才能不断维持新陈代谢谢和能量转换的动态平衡,升者有度,降者有约,使脏腑功能井然有序。

2、气机升降与病理

气机升降失常,可由内因、外因、饮食劳倦引起。其病理虽然复杂,但归纳起来不过为:升降的不及与太过、升降不调等。

脏腑疾病的形成与转化过程,均为气机升降障碍和失调的过程。因而,也是脏腑疾病辨证和推测其预后与转归的重要依据,能够准确指导临床的立法和遣药。

(二)、气机升降与临床辨证

1、脉象表现:升太过,降不及则寸大尺缓。升不及,降太过则寸弱尺弦。此言大概,具体临床,脉象很复杂,这里不多述。

2、虚实判定:升不及,降太过,多为虚证。升太过,降不及,多属实证。如果升降反作,则虚实错杂!

升不及多精气不足,脏气衰弱,升提无力,倦怠乏力,头晕耳鸣,四肢酸软,形寒怯冷;不升反陷,则腹胀、肛门子宫下坠,下血等。

降而太过,泄泻无度,小便频数等。

升太过多实证,如木火刑金,则咳嗽咯血等。降不及属实证,如肺气不降则胸满喘咳等!

升降反作,清浊相干,多为虚实错杂,上寒下热,上热下寒等。

(三)、气机升降与遣方用药

调理升降,是临床辨证论治的重要法门。遣方用药,重在利用药物的升降浮沉之性。或升提,或沉降,或发散,或收敛,或填补,或通达,或升降并用,或浮沉共施,上实者忌升,下虚者忌降。用以纠正气机升降之偏,达到治疗目的。

额外点窍:左右为阴阳之大升降,主论理。左右之中又各有小升降,为临床。柴胡、大黄,桂枝、苍术,乃调左右小升降的圣药!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人体奥迷----个人中医愚见 老茶馆 彭氏医家---中医营销策略(2):做好每个第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