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法

2014-07-10 20:25 楼主
本帖最后由 徐明之 于 2014-7-10 20:42 编辑

北宋大学者大经学家,宋仁宗老师程颐谈读经之法,我多年用之,觉好,不敢独享,特录出

下面略有文字本是谈读儒家经学之话,量其意至医家经学而稍动之,括号中内容为在下所按

程子言:凡看文字,须先晓其义(古文字与白话文不同,须通训诂,后能知字义),然后可以求其意(注意前一个义,后一个意)。未有不晓文义而见意者也

程子言:学者须将经中所问处作自己问,圣人答处作今日之耳闻,自然有得,虽圣人复生,不过以此教人,若能于经中深求玩味,将来涵养成甚生气质

程子言:凡看经书,且须熟读玩味。须将圣人言语切己对照,不可只作一场话说

程子言:经书只剩读着,便自意足。(畅读经书原文),学者须是玩味,若以言语解者,意便不足。(注家只可参考,不可掉入盲从,反弃经书原文)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4-07-10 22:19 2楼
做学问难度太大

学医,不妨寻现成的来用,以效来验证

效字当头,不讲理亦可
2014-07-10 23:56 3楼
白术 说:
做学问难度太大

学医,不妨寻现成的来用,以效来验证

有道理。中医本身就很朴素。
2014-07-11 01:09 4楼
楼主的这个帖子让我想到摇头晃脑背诵四书五经的学童,呵呵。
2014-07-11 01:30 5楼
这是深层次的东西,当你通晓前辈的以后,才能说这个。除非天生大才。
2014-07-11 06:17 6楼
白术; 说: 白术 发表于 2014-7-10 22:19
做学问难度太大

学医,不妨寻现成的来用,以效来验证

有些方法得效看似于理不通,无理可讲,实则理必在中,人暂不察也
2014-07-11 06:38 7楼
泥瓦匠; 说: 泥瓦匠 发表于 2014-7-11 01:09
楼主的这个帖子让我想到摇头晃脑背诵四书五经的学童,呵呵。

呵呵,在遍地科学中医的浩荡队伍里,实也不差我一人,先生认为呢?
2014-07-11 06:39 8楼
刘军; 说: 刘军 发表于 2014-7-11 01:30
这是深层次的东西,当你通晓前辈的以后,才能说这个。除非天生大才。

给先生的消息盼复
2014-07-11 08:17 9楼
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主流读法认为,是肝木乘脾土,故先实脾防变

按此,心火可乘肺金 先实金?肺金可乘肝木 先实木? 脾土可乘肾水 先实水? 肾水可乘心火 先实火?

理论上是顺畅的,实际应用中真正的可行性有多少?至少我有限的见识范围内应用的并不多


换个思路来读,仲景就是临床上发现,肝病的很容易影响到脾胃功能,如果脾胃功能不旺的,防护脾胃可以增加治疗肝病的疗效,所以总结为 见到肝病很容易影响脾胃,一定要建运脾胃,脾胃功能旺盛的就不用补了仅此而已 仅此而已
2014-07-11 09:04 10楼
莫非是论金匮中开头一段?尤怡认为此段是整理者将眉批整入正文,我意可从,现用手机上不方便,下午用电脑发来给你
2014-07-11 11:10 11楼
白术; 说: 白术 发表于 2014-7-11 08:17
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主流读法认为,是肝木乘脾土,故先实脾防变

道在言外,然必本于其言。譬如言“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其余除太阳外皆有类似条文,那么我们就能知到言外之意乃六经俱有中风,尽管不像太阳那样详细叙病脉证,并出方治。此即道在言外也,全在读书人领会
⬅ 中医临床实用文章辑录------十. 单用牡蛎止泻治亡阴证 老茶馆 针灸真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