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真髓

2014-07-10 21:42 楼主
看了《针灸真髓》,发现人家日本人写的书丝毫没有隐讳什么,和盘托出,看起来过瘾。国内这样的书太少了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4-07-11 08:52 2楼
和盘托出的是什么?

可否分享下?
2014-07-11 09:48 3楼
大家有什么样的好书也可推荐
2014-07-11 12:46 4楼
请介绍一下,谢谢
2014-07-11 15:25 5楼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临床使用率非常高,很多人甚至单用此穴保健,为何人们如此热爱“足三里”?其地位之显赫的理论根据在经典中是如何体现的呢?
《难经》“合主逆气而泄”,逆气是指气逆于上,泄指气泄于下,有双向调节作用。
阴经合穴五行属水,对应地之五味的咸味,咸软,经云“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泻为阴”,就五味来说,咸味既非阳又非阴而居中,性平。如果是六味,咸为阳,淡为阴,咸淡相配还是咸味,为阴中之至阴。咸软,既非散也非收,而是软坚以散结。例如,海水咸而不易结冰,正是此理。阴经合穴性平,从阴精收藏与化气的角度来说,与其它任何穴相配都有辅助及缓冲之力,应该是双向的。
阳经合穴五行属性为土,外应天之湿气,这里土有两层含义,从五方来讲,东南西北为四方,土居中央,性平。天之五方生五气,土之湿气不论是时间上居中,空间位置上也是居中。土居中央有营养作用,对于脏腑形骸及其所藏都是后天之本。双向调节人体气机,典型穴位足三里,调理脾胃气机升降。
阴阳经合穴协同作用,阴经合穴五行属水,内应咸味,软坚散结,主精的化气与收藏,应先天之本。阳经合穴五行属土,外合湿气,为阳气之至阴,四方阳气都要以中央土为根,又人之土为脾胃,后天之本,水谷精微之源。两者相配伍为先后天之根本,从穴位性质和归经来看,阳经足三里为后天之本当之无愧,阳中之土,与之相对应的应为阴中之水,为肾经的合穴阴谷,而与足三里相比较,阴谷的使用率似乎很低,这是由于前面讲过了,腧穴的属性与药物不同,尽管阴阳五行属性一致,但是由于位置不同,其作用也各异。五脏藏精在里,经脉上的腧穴在表,腧穴的擅长是调神气,因此从理论上来说,阴谷穴确实功用显赫,但由于位置在外,很难影响五脏藏精。这样足三里作为第一常用之穴当之无愧。
2014-07-11 23:29 6楼
一针足三里治愈涌泉疽

彭某 男 12岁 广州人
主症:患孩出生后,就发现右足心涌泉穴处有一溃洞,不停的流出黄色液体,其味秽臭。中医认为是“先天性涌泉疽”,西医认为“先天性梅毒”。曾内服及外敷中药,注射治梅毒的“606”,并投以花柳药物。十二年来在外国某医院如此治不间断,效不曾见,故从学步起始,便用足跟走路,前脚掌不敢着地。一九五五年回国治疗。
检查:来诊时,患孩瘦骨如柴,面目黧黑,六脉微细,重按无力。舌红前段无苔,舌根略黄腻。
辨证:此得之先天胎元不足,胎中湿热内盛,阴毒深窜肾脉,循经下注,发于涌泉而成此痼疾。
治法:补土制水,扶阳抑阴。
治疗过程:取足三里穴扎一针,施以强刺激,用先泻后补法,行泻六六补九九之数,不留针。
翌日:黄水止,溃洞平,足掌亦能着地走路。十二年之痛楚,一针立效。其家长感慨地说:“祖国针灸术,妙乎其神也。”
2014-07-11 23:31 7楼
谢谢你的分享,,,,
2014-07-13 06:21 8楼
解释不错,继续发表你的见解。
2014-07-22 18:18 9楼
这本书给我一个礼物就是灸膏肓治胃泛酸。只是泽田膏肓在下面一点,相当于神堂的位置。
2014-07-23 16:20 10楼
什么狗屁真髓!小鬼子摸索出来一点小诀窍就自称真髓,你也就奉若神灵了。解放初期小鬼子和韩国都争着在国际上注册针灸专利权呢,后来在以邱茂良教授为代表的老一代针灸老前辈的据理力争下才得以完胜,不然你的教科书就成了日本针灸学或者韩国针灸学了。祖国医学博大精深取之不完用之不尽,没理由对鬼子的东西趋之若鹜!
2014-07-23 23:37 11楼
针灸源于中国,但中国政府向世界推荐针灸,而且很多外国来华学习针灸。这就是说针灸也属于全世界的,
既然属于全世界的,外国人可以视为自己的,那也就可以对针灸品头论足的。也要发言权的。

就像高铁一样,当时技术是外国的,可现在我们绝对很大的发言权。
⬅ 读经典法 老茶馆 也谈中医药核心价值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