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起点学中医》学习笔记02——第二讲 中医思想之谜——阴阳五行【阴阳五行】

2014-07-24 15:36 楼主
第二讲中医思想之谜——阴阳五行


一、体验阴阳五行

认识事物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头脑去分析,去推理;一种是用心去感知,去体悟。

(一)体验阴阳

用心来体会文字,来体验阴阳。必须有一个先决条件,叫做心静。

阳动阴静,阳上阴下,阳刚阴柔。

只有心静下来,意念空虚安祥,神思才会敏捷。

阴阳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身边。

阴阳不是刻板干巴的思想,而是形象优美的画面不是晦涩费解的概念,而是生动有趣的意境。

这种将心灵体验与美的意境相结合的方式,就是中国古人用的探寻大道的路。

当我们在图片上、视频上看到漓江的美景,对“画中游”的诗句,是在理解;

当我们置身于漓江的竹筏上,赏心悦目时,对“画中游”的诗句,是在体验。

让心灵充实的方法,其实很简单:用心去体验真、善、美。


(二)细说阴阳

内经: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阴水阳火,直接让水火接触,则水火不容,所以,阴阳有对立制约关系。

水火不直接接触,而是水在锅里,火在锅下,则水逐渐变温,所以阴水阳火可以相互配合相互为用,实现“气化”过程。

对立互根是从静止的角度来评价事物关系,消长转化则深刻提示了阴阳时刻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三)体验五行

阴阳的确可以帮我们把世界看得更加清晰,但是仅靠这一思想,得来的认识有时太过模糊,容易混淆。

五行所讲的木、火、土、金、水,可以单纯地理解为五种物质,但这样理解太过肤浅,也无法指导我们认识世界。

还是要用体验的方法来感受五行,可以发现五行只是用五类来取象的方法。

(湿与水,同类而不同性。水有形,湿无形。水为湿之聚,湿为水之化。水化为湿,藏于土中,才具备化生万物的能力。)

(四)细说五行

五行之间,除了生克关系,还有制化关系。

相生:木、火、土、金、水;相克:木、土、水、火、金。

制化:金、木、火三者为例,金克木,木自断枝叶点燃生火,木生火,金怕火烧,火克金。金出于对火的畏惧,不敢对木克制太过。这样,木通过生火来威慑金,从而保持了金木之间相对平衡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制化”。即:生子以制所有胜。



阴阳五行思想,是在古人以观察、体验和思辨作为主要方法来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发展出的哲学思想。

阴阳五行思想最有价值的地方,不是为我们规定了不同属性的物质之间,必然存在的某些规律。而是提示我们,事物往往并不仅仅是像我们表面看到的,只是一件独立的现象;它的背后,往往隐藏着纷繁复杂的各种关系。

阴阳五行就是帮助我们认识各种关系,发现真理所在的一把钥匙。




二、阴阳五行与中医学
(一)阴阳五行与人体

1. 阴阳

中医学对人体的认识,实际上就是阴阳五行的思想在人体上的应用。

以阴阳为总纲来认识人体的结构,则人体可有上下内外之别,是为大体;

用阴阳的思想来认识人体的生理过程,则更可以启迪智慧,洞悉自然。

用火温水来化气的例子,来看看人体的生理过程:

人体的各个脏腑组织要实现各自的功能,要一个相对恒定的温度,就是我们的正常体温。

体温就是锅下燃着的火,人体器官就是锅里的水。微火燃起,水渐温热,锅里有蒸汽漂出,这就是人体内的“气化”。

通过“气化”,人体内各个脏腑的功能才能正常运转。

通过“气化”,吃进去的饮食物被转变为“水谷精微”和糟粕,水谷精微供养人体,糟粕被传导排出体外。

水谷精微和吸入的清气,为我们身体补充进锅里的水和锅下的火,以维持生命的延续。



2. 五行

中医学理论中的人体,实际上就是以五脏为核心,不断向外延伸扩展出的一个整体。

人体:五行-->五脏-->五腑-->五官-->形体-->情志

自然界:五行-->五味-->五色-->五化-->五气-->五方-->五季 (五化:生长化收藏)




(二)阴阳五行与疾病

1. 阴阳与疾病

阴阳之间存对立统一关系,既对立又互根,正常状态下,阴阳会处于一个动态的调节过程中。

阴阳的量相对平衡稳定,表现在人体,就是健康。一旦这个平衡被打乱,疾病就发生了。

阴阳失去平衡,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阳偏盛,阳胜则热。

阴偏盛,阴胜则寒。

阳偏衰,阳虚生外寒。

阴偏衰,阴虚生内热。

阴阳失调的四种形式,还可以用火下烧锅水的例子来分析解释。

全身范围内可以出现的阴阳的偏盛偏衰,局部的某个脏腑也可以出现阴阳的偏盛偏衰。

当疾病的发生不是全身性的,而是集中在某一些特定的部位时,需要对病位进行明确的区分。

此时,如果单纯地依靠阴阳理论,就有所欠缺了。

阴阳理论区分事物,能把握大的方向,即疾病的寒热虚实,但还是过于笼统模糊。

这时,五行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对疾病的位置进行更加明确的把握。



2. 五行与疾病

阴阳主要是通过是否平衡,来从整体下判断疾病的性质;

五行则可以更加明确的判断疾病的位置,有利于了解疾病下一步的发展动向,从而提前有所防范。

以五脏为中心的中医解剖、生理体系,为我们辨认疾病的病位打下了基础。



病案2:咳嗽引起的肺金问题,因“子盗母气”,连累到脾土也出现问题。

病案3:同是咳嗽引起的肺金问题,因“母病及子”,连累到肾水也出现问题,又因金弱木侮之,出现肝木问题。

五行理论对中医诊治疾病的指导意义,还有一个方面,就是预测疾病的传变。

预测的依据,主要还是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注重体验,是中医学理论的一大特色。但是,绝对没有排斥逻辑推理的意思。

体验理注重的是一种直觉的感受,而逻辑推理则更强调理性的推断。

二者都是在思想层面上完成的,体验理侧重于心,逻辑推理偏重于脑。

二者各有千秋,无法相互替代。



---------
九天木个人对阴阳的理解:(这部分理解是从《中基》的阅读中理解整理的,随后也会发布《中基》的学习笔记)

1. 阳升阴降

阳火热上升运动,阴水寒下降安静。
2. 阴升阳降
看中医书还会看到“阴升阳降,氤氲交感,万物化生”的说法。这又怎么理解呢?

这要从阴阳双方互藏对方的真阴真阳来推断,互藏真阴真阳,大家可以看看八卦图。

阳主升,阳中藏有真阴,阳降是阳中真阴降,带动阳本体降;

阴主降,阴中藏有真阳,阴升是阴中真阳升,带动阴本体升。

3. 总结

阳升阴降,这肯定是主要的规律。而阴升阳降则是互藏的真阳升真阴降。

一句话,阳升阴降;因为互藏的缘故,真阳升真阴降,变成了阴升阳降。

有诗为证:阳升阴降是铁律,阴升阳降因互藏。(PS: 这个诗是九天木个人随写)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4-07-24 20:45 2楼
期待更多
⬅ 《零起点学中医》学习笔记01——第一讲 初识中医【中医理论、中医临床、学习方法】 老茶馆 疾病的四步中医治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