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之要”解

2014-10-04 12:32 楼主
由于《灵枢》还有一篇《小针解》,拿来与《九针十二原》相互对照,即可以认定:

1,在《灵枢》编辑成书之前,曾经有一篇讲述“小针之要……”的文章,还有一篇为之逐句注解的《小针解》。

2,在被编入《灵枢》之前,这篇讲述“小针之要……”的文章即以开头的两个字“小针”为标题,此所以才会有《小针解》。

3,在《灵枢》成书之前,《小针》这篇文章就曾被人逐句注解,说明它是早期针医学界的重要文献,且深受业内人士推崇。

4,除了《小针解》被编入《灵枢》,还有一篇零散的注解《针解篇》被编入《素问》,由此不难看出,《小针》作者当初在针医界的威望极高,且与《内经》创作团队有直接的学术传承,而师徒关系的可能性最大,是以《小针》作者的身份,亦足堪《内经》诸作者之宗师。


明确了以上背景,再来看《小针》的文字,则即便不能领会其本意,起码也能理解一点针医在起步阶段的艰辛。

“要”,当然是要领、纲要的意思,故“小针之要”就是针刺治病的理论纲要,也可以理解为针刺医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法则。

但是“小针”与“微针”并不是一回事。盖前文说的“微针”乃相对于“砭石”而言,是泛指质地优良性能优异的金属针具,而“小针”的“小”却只能相对于“大”而言。我们知道古代的“九针”都是金属针,故而在《内经》作者,“微针”就是九针的统称,即如《素问@异法方宜论》所言:“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然而我们再看“九针”之中,赫然有“大针”、“长针”之名,由此可知,此“小针”绝不是“九针”的意思,当然亦不能等同于“微针”。

不过,有一点可疑,作为针医学的重要术语,“小针”这个概念非常模糊,而且这两个字只是在文章开头一带而过,此后包括《小针》在内的整部《内经》,再没有给出任何说明,因此,“小针”的式样就成了千古之谜。那么,假使有某位学者,分外天资聪颖、过目成诵,通读《小针》之后,即能掌握针刺原理,并且对各种技法和全部腧穴都烂熟于心,即便如此,他也还是不可能实施于临床。因为,他不知道“小针”的式样,无从获得操作器具,所以归其还是白搭。也就是说,无论任何人,都不可能通过《小针》掌握针刺治疗的要领。比如《小针解》的作者,其本意肯定是想要逐句解说《小针》一文,然而却于“小针之要”视而不见,直接从“易陈而难入”开始解说,其原因即在于他也不知道“小针”是个什么样子,所以没法解释。

实际上,“小针”概念的模糊并非术语表达有误,而是《小针》作者矛盾心态的表现——他想以学术讲座(或公开讲演,或发表文章)的方式宣传和推广针刺医学,同时又不想让听众和读者轻易掌握针刺技术,所以在涉及关键问题时,总要刻意使用含糊其辞语焉不详的模糊术语。

盖工匠行当自古就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传内不传外”(后来又进一步演变为“传子不传女”)。这项规定的目的,显然是对工艺和技术要严格保密。于是我们看到,古代的工匠师傅对技术非常保守,不肯轻易传授,特别是关键性技术,更是秘而不宣,宁肯烂在肚里,带进坟墓,也绝不让外人知晓(请参见干将铸剑的故事)。

实际上,即使是古代的师徒之间,徒弟既已行过拜师大礼,师傅本有义务传授手艺或技术,然而也只是传授些基础性的东西,真正关键性的诀窍,仍是轻易不传(请参见纪昌学箭的故事)。

那么,可想而知,古代的工匠师傅发表学术演讲或者教授一般的徒弟,凡涉及技术、工艺之处,必然会虚以应对,不可能一是一、二是二,毫无保留,交待得特别清楚。

现在我们知道,对技术和工艺保密其实是人类共同的心理,外国工匠亦是如此。所以现代人特意为工匠行当制定了一套《专利法》,以确保其拥有一定程度的技术和工艺垄断权,名曰“知识产权保护”。

古代的医生,包括巫医,从工作性质的技术含量上说,就属于工匠之类,故《内经》一律以“工”称呼医生,所以他们对医疗技术也必然抱有同样的心理。

然而《小针》作者还不是一般的工匠,作为针医创始人,他拥有针刺疗法这门新技术的全部知识产权,而针具的具体形制,又是这门技术中最主要的发明,因此,他在讲述针具时肯定会慎之又慎。只不过,既要推广普及针刺医学,就得大力宣传金属针具的神奇疗效,那就必须谈到金属针具的使用,而为了防止外人模仿,于是就生造了一个含含糊糊莫可究诘的“小针”概念。

盖针具的材质、式样、种类以及操作使用,非泛泛之言所能说明,必亲眼目睹实物和实际操作过程,否则永远也闹不清。然而若要针医先师展示针具实物并当场操作演示,除了必须履行一套繁杂的拜师手续,还要经历严格的长期考察,看你到底有没有那个缘分,够不够那个材料。用《内经》的术语,拜师入门之前就叫“非其人毋传”,拜师入门并考察合格之后,就叫“得其人乃传”(请参见孙膑、庞涓拜师鬼谷子学兵法的故事)。

因此,委身投靠,拜师入门,视师如父,实乃古代工匠有可能传授技艺的唯一途径,而招纳更多的门徒,以扩大针医的组织规模,发展壮大针医的势力,实乃《小针》作者开办针医讲座发布针医讲义的唯一目的。我们阅读《小针》和《十二原》,务必明白作者的矛盾心理,才能理解他为什么主动热情地讲授针医知识,却每每讲授到关键技法时又总是兜圈子、绕弯子,尽说些含含糊糊语焉不详的半截子话。

然而古人在技术保密方面还不至于采取无中生有的欺诈手段。所以,类似“小针”这种含混不清的名词,只不过是令人难以捉摸而无法效仿而已,却并非凭空虚拟的伪概念。实际上,在《小针》作者看来,真正具有通经脉、调血气作用的只是九针中的鑱针、锋针、毫针这些形体短小、纤细之针,故把此类针具含糊笼统地称作“小针”,其实就是指针医日常所用之针;而九针中的大针、长针、铍针等等又粗又长甚至有钩有刃的异形针具只能用于某些特殊病情的对症治疗,却不能用于通经脉、调血气,故而也不能作为日常所用。因此,所谓“小针之要”,其实就是针医日常用以治疗常见疾病的要领,当然也就相当于针刺治病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

我们再看现代的针灸医师日常所用,无非毫针、三棱针、梅花针三种类型,其实这些就属于形体或短小或纤细的“小针”,而既粗且长或者形如刀剑一样的异型针具则极为罕见。这就说明:虽然“小针”原本是一个没有具体形象的模糊概念,但由于它是针医日常治疗的必备工具,而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反倒是历代因袭,没有失传;而“大针”、“长针”、“铍针”等等大型针具,尽管《灵枢》有长短和样式的文字介绍,终因临床适应症的专一和独特,而历代鲜有应用者,反倒是失传了。

其实到了《小针》作者晚年的时候,他就已经意识到,临床所用针具的具体式样,单靠“小针”这个概念的模糊性,根本无法保密。另外,总想着技术保密,日夜提防他人仿制,无异作茧自缚,非常不利于针医事业的长足发展。所以痛下决心,干脆放弃保密,索性把针具的名称和样式公布开来,于是才改用《九针十二原》这么醒目的标题,而替换掉了语义含糊的《小针》标题。毫无疑问,现在《九针十二原》中介绍“九针”的一段文字是后续的,在《小针》原文中是没有的,这由《小针解》没有这一段的注解便可以证明。

然而我们仍须对《小针》作者的开诚布公保持清醒的头脑:无论如何,工匠不是科学家,而只要是工匠,靠手艺谋生,他就不可能毫无保留,把自己的全部手艺与技术细节和盘托出,其中必然隐瞒了最关键的部分,以留作技术垄断的资本。现在的小学生搞个微不足道的小发明,还要申请专利,便足以证明。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请言其道”解 老茶馆 讲一讲我自学针灸的过程式(心路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