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堆

2014-10-31 19:15 楼主
占堆教授系西藏自治区藏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曾先后担任藏医内科、外科、药剂科等业务工作,学识渊博,藏医药医疗学术水平高,一生致力于藏医药临床医疗和科研工作,医疗与科研成果丰硕。近几年编写出版了多部专著;先后参与了藏医药文献整理研究、藏药新药开发研究、疑难病症的临床研究、藏医外治疗法继承与发展研究等省和国家级项目。
自我院开展藏医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工作以来,占堆教授一直担任藏医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指导教师职责,已指导多名学生完成学业。2005年,根据《北京中医药大学关于选聘研究生指导教师和规定》的相关条件和要求,经评审,聘请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外聘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藏医专业)。现将有关资料整理如下:
姓 名:占堆 性 别:男
民 族:藏族 出生年月:1946年5月生
籍 贯:西藏拉萨 政治面貌:中国共产党员
学 历:大专(1959年门孜康医算院毕业)
现任职称:主任医师(教授)
职 务:西藏自治区藏医院院长兼副书记
学科专长:藏医临床、科研
社会兼职:西藏自治区科协副主席,西藏自治区药学会副会长

主要科研成绩:
多年来,占堆教授以藏医药文献整理研究、藏药新药开发与疑难病症的临床治疗研究为主要工作方向,开展了大量的藏医药医疗、科研与教学工作。其主要成果有:
1999年以来一直承担着西藏藏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职责;2005年来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与西藏藏医学院联合培养藏医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职责。
2000年8月在国际藏医药学术研讨会上发表交流了《藏药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研究》论文;2001年来编著出版了《中华本草·藏药卷》(2002 年,上海科学出版社)、《西藏藏医药》(2003年,西藏人民出版社)等专著,其中《中华本草·藏药卷》获200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学术著作二等奖。
截止到目前主持开展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藏汉英对照藏医药文献目录研究”(2001-2004年,项目经费6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藏药七味铁屑丸治疗肝硬化临床研究”(2001-2004年,项目经费8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藏医外治专科建设”(2002- 2004年,项目经费50万),国家十五公关项目——“藏皮康新药开发研究”(2003-2007年,项目经费80万)等重大项目的申报与建设工作等。
2014年10月3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在京举办第二届国医大师表彰大会,授予占堆等29人“国医大师”荣誉称号,享受省部级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待遇。



出身于藏医世家的占堆入行很早,年仅8岁就随叔叔学习文化和藏医,12岁即能熟练背诵《四部医典》中的三部,正式进入“门孜康”牗自治区藏医院前身牘,开始系统地学习藏医。毕业后,占堆就一直在自治区藏医院工作。

占堆常说,在从医过程中,帮助过我的不仅有众多藏医前辈,还有许多汉族同志。上世纪60年代初,参加工作不久的占堆被医院派到自治区人民医院口腔科进修了近一年时间。当时他仅初通汉语而不会写汉文,口腔科的几位汉族老师就逐字教他书写病例,手把手地教他钻牙、拔牙等基本技术。一年转瞬即逝,占堆不仅掌握了口腔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了解了许多西医知识,使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具创造力。

勤于思考是占堆从医几十年的一大特点。藏医外科的传统治疗器械之一——吸角管,其传统方法是靠医生闭嘴拼命吸气后再用舌头堵住吸孔,还要用手术刀在患处划上十几下。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吸出病人患处的浓血及杂物等。有时浓血可能被吸到嘴里。经过反复思索和尝试,占堆对此进行了改进。他在吸口处套上一个橡皮管,橡皮管另一端连接一个大号空针管,用针管吸气后再用止血钳夹住橡皮管,而且不用再在病人患处划口子。这一方法既简便又卫生,深受广大医生和患者的欢迎,并一直沿用到今。

占堆坚信,只有不断开拓创新,才能更好地使传统藏医发扬光大。为了更好地治疗烫伤,占堆经过多年研究,于1982年研制出了一种新药——紫草油擦剂。这年夏天,医院一位职工2岁多的女儿不慎被开水烫伤,左胳膊全是水泡。经过常规药物治疗后非但无效,感染程度反而更加严重。鉴于情况紧急,占堆果断决定用刚研制出的紫草油再配上其它一些藏药,擦拭在烫伤部位,并采用暴露疗法即不包扎,每天上药两次,一周后伤势明显好转,两周后痊愈。这一成功病例,标志着藏医外科在治疗烫伤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此后,紫草油擦剂在临床中逐渐推广,其治疗方法也不断完善,不仅有暴露疗法,还有包扎法,为广大烫伤患者解除了病痛,在较短的时间内得以康复。

占堆年轻时曾患过过敏性紫癫,久治不愈。后来,他经过悉心钻研,研制出专门治疗该病的一种新药,敷用后仅3天就痊愈了。占堆风趣地对同事说,这真是因祸得福,我在自己身上试验成功了,就可以直接应用在临床上了。这种新药为众多的紫癫患者带来了福音。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次,急诊室接收了一位患者,鼻血不止。五官科医生用了各种办法,都无济于事,患者随时都有可能因失血过多而产生危险。占堆赶到现场,根据他以前学过的西医知识,用后鼻孔填充法止住了鼻血,使患者转危为安。

1996年,占堆担任自治区藏医院院长,成为业务管理“一肩挑”的领导干部。岗位变了,但他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没有变。他把医疗质量看成是医院的生命,提出“质量第一、服务第一、患者第一”,建立健全了以院长为主任的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院内感染管理委员公,严格实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责任制。

占堆注重以人才兴院。近10年来,由医院选送到医药院校接受学历教育并获得大专学历的医务人员有22人,还有3人在攻读研究生课程。另外,医院每年还选派一定数量的医务人员到区内外医院进修深造。占堆还注重以科技强院。他带领有关人员大力开展对传统藏医的现代研究,完成了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中华本草·藏药卷》的编纂出版工作,还开展了30项省级以上研究课题;组织院内科研人员进行藏成药药剂型的改革研究,成功研制出十味龙胆花、十味蒂达胶囊等4种新药,并获得国家新药证书,投产后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为充分发挥藏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医院先后设立了心脑血管专科、胃肠病专科、肝病专科、骨伤专科,临床疗效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医院还引进了西医产科、外科专业人才,拓展了业务范围。另外,医院自筹资金,购置了一批现代化医疗设备,以满足患者的多样化需求。

2004年,占堆被评为“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优秀院长”。他还连续当选为第六、七、八届自治区人大代表。

40多年从医的漫长岁月,弹指一挥间。如今占堆已近花甲之年,但他依然保持着一颗火热的心,依然忘我地工作。

“重振宇妥雄风,争创世界一流”是他的座右铭,也是他漫漫从医路的真实写照。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4-10-31 19:17 2楼
新华网拉萨4月7日电(记者尕玛多吉)西藏自治区藏医院院长占堆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藏医药是中国最为完整、最有影响的民族医药之一。如今,在雪域高原上传承了2000多年的藏医药迎来了发展史上的黄金期。
祖传三代从医的西藏自治区藏医院院长占堆说,藏医药起源于西藏,是藏族人民在高海拔、空气稀薄、缺氧的自然环境中,通过长期丰富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博采祖国中医学、古印度医学和古阿拉伯医学之长,逐步积累、完善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的传统医学体系。

“但是,直到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前,藏医药的发展还是十分缓慢的。”占堆说,旧西藏,作为藏医药的发祥地,西藏仅有三所规模极小的官办藏医药机构,没有一张病床,从业人员不足百名,其中拉萨的两所藏医机构每天接诊人数仅二三十人,民间藏医数量十分有限。就藏药产业而言,改革开放前,只有自治区藏医院制剂室一家藏药生产部门,其年产量只有35.7吨,藏药生产技术人员不足50人。

西藏和平解放后,国家和自治区政府非常重视藏医药的发展,逐步建立健全了藏医药机构,大力培养藏医药人才,加强藏医药的科研。

从旧西藏拉萨的两所医疗机构“门孜康”和“药王山利众医学院”化身而来的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和藏药生产为一体的、专业学科较为齐全的“三级甲等藏医医院”,年门诊量26万人次,年住院3400余人次。

与此同时,上世纪八十年代,西藏各地藏医院也相继成立;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中期,西藏县一级藏医院或县藏医科陆续建立。

“传统的藏医药不仅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而且得到了发扬光大。”占堆说,几十年来,政府加大了藏医药科研的投入,先后拨款1000多万元用于藏医药科研基础建设,设备配套,并配备了相应的科研专职人才。藏医药科研工作成果丰硕,先后研制国家级创新药物5个品种,获得了国家新药生产批件,并已由区内藏药生产企业生产,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和平解放前,西藏没有专门的藏医教育机构,1989年西藏正式建立了西藏藏医学院。截至目前,学院为全国培养了1200名藏医药大中专毕业生,目前在校生总数1194人,已有54名硕士研究生和2名博士生毕业。

今年63岁的占堆从医近50载,有丰富的临床和管理经验,是中国西藏藏医药学会会长,著名藏医药专家。

他告诉记者,包括他自己家里已是三代从医了,医术虽是祖传,但以他今天在医药方面取得的成就是祖宗们不敢想象的,藏医药今天的发展已不可同日而语。

据了解,目前藏医药已作为西藏特色支柱产业之一,初步形成以骨干企业为龙头、科研开发为依托、传统产品和新产品为支撑、资源保护利用为基础的藏药产品群体,并逐步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据统计,2007年,西藏藏药产值达到6.6亿元,销售收入4.5亿元,上缴税费0.56亿元。
⬅ 针灸哮喘立效 老茶馆 阮士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