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尚义

2014-11-01 07:56 楼主
刘尚义,男,国家级名老中医,教授,教学工作近40年,有丰富的临床医疗和教学经验,在中医杂症肾症、脾胃症、外疡疾患等的诊治上,取得了显著疗效,学术成就瞩目。

【主持人】在中国贵阳,有一位被人们称为"传统中医"的医生,深受当地人的喜爱。那么一提到叫"传统中医",可能有的观众朋友就会问了,中医不是都和传统有关系吗?但是这个医生可不一样,他能够从很多传统的东西中悟出中医的道理来,今天的医药名家就让我们走进这位"传统名医"。

【解说】老王一家住在贵阳,平日里夫妻恩爱,儿女孝顺,日子过得和和美美。但没想到在2003年的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肝昏迷把王先生送到了生死的边缘。

【王先生的妻子】他当时是整个昏迷的,他人事不知,东南西北都分不清楚了,我们送他进医院的时候,他整个肚子是很大的、很大,走路看不见前面,大小便都无法控制了,问他也不晓得了,我们一天给他换,换也换不过来了,就用小孩的尿不湿给他垫,当时很多人都说,大概就是两三天的人了,后来醒过来了,我一想,死马当做活马医,不管咋样,只要他有一口气,我们也要好好给他看,给他治疗。

【解说】老王的妻子就是抱着"死马当做活马医"的想法找到了被称作传统中医的刘尚义。虽然他们很信任眼前这位和蔼可亲的大夫,但是老王的妻子心中还是充满了疑问,老王的病还能治好吗?

【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刘尚义】老王,要坚持吃中药,中药效果是很好的。

【解说】有很多像老王这样的病人,在刘尚义门诊的时候都会来找他,因为在他们的眼中,找刘尚义看病好得快;而在贵阳的中医界,许多人则把他称为"传统中医"。

【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刘尚义】中国的文化就是这么博大精深,你把道理想通以后,退回去,退到古代去想,再来看现代的病,我觉得很多东西就迎刃而解了。所以我看病的时候很强调退回去,退就是辨证,再向前就是辨病,我现在结合起来了,通过辨证和辨病,以退为进,我觉得收效很好的。

【主持人】"以退为进"是刘尚义学习古典医籍所领悟出来的道理,其实要说到刘尚义得益于学习古人医术的事情,还要从30多年前说起。那是1966年,刚走出校门的他来到了一个贫困的农村--金沙县,由于当地缺医少药,许多重病人因此失去了生命。一天,一位农民抱着一个生命垂危的孩子来找他看病,经诊断是中毒性肺炎,刚毕业的刘尚义就想起了他曾经看过的清代的一部医书《幼科金镜录》,里边记载了一种治疗这种病的方法,叫烧灯火,于是刘尚义就把这个方法给这个孩子用上了。

【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刘尚义】当时我就上去到那个诊室去了,用捆书的麻绳找了半截,在煤油灯里蘸了一下,就在火上一烧,烧了以后吹熄了有火籽嘛,在他的人中穴,在他的两个地仓承浆夹了一下,燎一下,然后檀中穴,因为他是个男娃娃嘛,按照我们中医古代东西,老阳数是九,就在肚脐眼按顺时针方向给他烧了九下,最后两个劳宫穴,烧了最后的两个涌泉穴烧了,烧了我就没办法了,我刚大学毕业,刚刚去农村,我说你背回去吧,我觉得我心里也没数,因为当时条件很差,在农村,最后大概去半天就回来了,当时我正在洗衣服,洗完衣服大概刚吃完饭以后,病家就敲门了,我一看是那两个人,我想是不是娃娃死了,找我扯皮了,我心里一惊,是那个说,他说刘大夫,这娃娃回阳了,在吃奶了。

【解说】说起中国的传统文化,刘尚义滔滔不绝,他从内心深处洋溢出一种对传统文化的由衷热爱。写毛笔字,在民间有一种说法,秀才难写"凤""非""家",而酷爱书法的刘尚义不仅在写这三个字的时候改变了思路,而且还从中悟出了医学的道理。

【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刘尚义】我把它变了一下,所以说写起来先写这一边,然后再写这边,最后搞这一边,就很自如了,所以跟中医学一样,古代的处方和现代搞的非变不行,不变你把病治不好的,我感觉到古方疗今病,比如像拆旧房盖新屋,要经匠士之手,这样才能把它写的好,搞的好。

【解说】刘尚义在学书法时总结出一个道理,"入时循规蹈矩,出时山花烂漫",这让他悟出了一个"变"的道理,作为一名治疗内科杂病的医生,他每天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病人,所以他在运用古方时,强调"变"是硬道理。比如他在给老王治疗肝腹水时,由于老王身体虚弱,水不能去得太快,于是他就把古方做了些变化。

【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刘尚义】当时我看这个病人腹很大,肝腹水很厉害,我就给他“下”,按中国传统的话,一个是要治标,急则治其标,就是水的问题,所以现在的话我就标本同治,一个就是要补益正气,就是养肝为主了,在“下”的当中我就变了个东西,就用了大黄,我就把生大黄、熟大黄同时用,我体会生熟大黄用下以后呢,它泻的力量就比较缓,所以说用了生熟大黄,用了以后,它下的就比较缓,通过泻下以后呢,整个腹水全部消了。

【王先生】如果天好的话,我就可以出去转转去。

【解说】在刘尚义的书房里摆满了他多年搜集的宝贝,在他的眼中,这些各种各样的瓶瓶罐罐、书法、绘画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刘尚义深深地领会到它们与医学之间有一种特殊的内在联系。

【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刘尚义】我对中国的国画我也看,我也喜欢研究,我是尽量与中医结合起来的,它有限和无限的东西,这画是带画框的,这是有限,但是它是无限的,诗情画意是无限的东西,以小见大,我晓得这边还有很多山,这边还有很多河,你可以想去,所以我想这画与中医有一定的关系。

【解说】刘尚义常讲的一句话是“进与病谋,退与心谋”,不论遇到什么病,他都是用心来看,正是由于这种执着,刘尚义让许多像老王一样的家庭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幸福和快乐又重新回到了他们的生活中。

【人物档案】刘尚义 1943年出生,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擅长治疗脾胃病、呼吸系统、肝腹水等内科杂病。 2.jpg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4-11-01 08:46 2楼
“宁愿我累一点,也要解决病人的痛苦,医生的职责就是治病救人。”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教授刘尚义说。

刘尚义1942年出生,是贵州大方县人。他于1961年考入贵阳医学院中医系,毕业后在金沙县石场区医院当了四年医生,1972年进入贵阳中医学院,既从医又执教,至今已42年。

为了学好中医,刘尚义曾师从一名“体制外”的老中医。“当时,我就是站在老中医的身后,看他怎么治病开方子,由于老中医不让记方子,我只能趁着上厕所的时候,写下一些经典的方子,晚上回去之后慢慢研读。”刘尚义说。为了记住老师开的各种方子,他裤兜里随时揣着一个小方本,边走路边背诵。

“穷医道精髓、献仁术爱心”是刘尚义挂在嘴边的座右铭,从医几十年,他几乎天天都在和患者打交道。即使已古稀高龄,每周一、三、四的上午,刘尚义仍风雨无阻地在贵阳中医一附院国医堂坐诊,并带三、四名徒弟。

考虑到他的年龄和身体,医院原本对他每次出诊限号50个,但慕名而来的患者人数往往超出限号人数的一两倍。为不耽误病人就诊,刘尚义经常水也顾不上喝,加班加点错过午饭是常事。

2011年元旦,大雪纷飞,刘尚义正与家人团聚,突然接到电话,一名女病人被担架抬到医院,其子女跪在医院,希望刘尚义救他们母亲一命。

他听说后,不顾大雪路滑,立即赶到医院。原来,这位患者被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已住院治疗三个多月,没有效果,目前瘫痪在床,下肢已无知觉,在多方治疗无效后,家人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慕名而来。

刘尚义一边安慰病患家人:“我一定好好研究,尽力救治”,一边俯身诊查,治疗半月后,患者呼吸困难的情况明显改善,肢体能够轻微活动。半年后,患者恢复,自己到诊室复诊,之后再未复发。

为了减轻患者医疗负担,刘尚义尽量少用贵重药物,常用药不超过9味,他开的中药虽价格低廉但药性精准,治疗效果显著。有的病人有时觉得自己病情重,要求下药重一点,刘尚义总是风趣地说:“这叫做四两拨千斤,我们今天开七付,旗(七)开得胜怎么样?”只言片语缓解了病人的情绪,更拉近了和患者的距离。

“即使得了一些绝症,也不要轻言放弃。西医认为不行了,中医说不定可以试一试。”刘尚义说:“生命是宝贵的,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要搏一搏。”

这些年,刘尚义还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医学人才,并通过师带徒的方式,培养出6名硕士、3名博士、2名博士后,他们在各自的领域皆学有所成,有的成为大学中医学科带头人,有的成为贵州省省管专家。

对于如何学好中医,刘尚义认为,中医经典著作是中医之本、中医之源,学习中医首先务必研读经典著作,既要熟读背诵,更要学深学透。对于中医历代各家学说思想,既不轻易否定,也不盲目接受,要将各家之长反复思考揣摩,领悟精髓,用于临床。

日前,刘尚义被评选为第二届“国医大师”,这是中国政府授予中医药人才的最高荣誉。

对于“国医大师”这个荣誉称号,刘尚义说,他只是中医界的一名普通代表,这个荣誉属于整个中医界,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把一生所学传授给年轻人,让中医造福更多人。
⬅ 刘志明 老茶馆 刘祖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