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胃不和-疾病知识

2014-11-21 14:51 楼主
【概述】
肝胃不和,中医名词。 指肝失疏泄,胃失和降所表现的征候。 主要表现为:脘胁胀闷疼痛,嗳气,嘈杂吞酸,急躁易怒,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临床表现】

①胸胁胃脘胀痛或窜痛—肝失疏泄,肝胃气滞。

②呃逆嗳气,吞酸嘈杂─肝胃气滞,气郁化火,胃失和降。

③烦躁易怒—气郁化火,肝失柔顺。

④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带数—气郁化火之征。

⑤或巅顶疼痛,遇寒则甚,得温痛减—寒邪内犯肝胃,阴寒之气循经上逆。

⑥或形寒肢冷—寒邪入侵肝胃,损伤阳气。

⑦或呕吐涎沫—寒邪内犯肝胃,损伤中阳,水津不化,气机上逆。

⑧或舌淡苔白滑,脉沉弦紧—寒邪内盛之象。
【相关症状】
口酸 口酸:中医认为,口酸多为肝胆之热侵脾所致,这种情况是因为肝胃不和,以致胃酸过多引起。常见人群:多见于胃炎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舌苔黄 舌苔呈黄色。
吐酸 凡酸水由胃中上泛,不咽下而吐出者,则称吐酸。一般地说,吐酸是泛吐酸水的症状,常与胃痛兼见,但亦可单独出现。 吞酸 吞酸,证名。胃内酸水上攻口腔、咽溢,不及吐出而下咽。又称咽酸。
巨胃窦症 脐右偏上出现局限性包块,外观隆起,触之光滑而有弹性、轻压痛,其右下边界较清,此为极度扩张的胃窦,称“巨胃窦症”,乃是急性胃扩张特有的重要体征,可作为临床诊断的有力佐证。
胃酸缺乏 胃酸缺乏,细菌容易在胃内繁殖,可造成慢性胃炎。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也是部队多发病之一,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自纤维内镜广泛应用以来,对本病认识有明显提高。慢性胃炎常有一定程度的萎缩(粘膜丧失功能)和化生,常累及贲门,伴有G细胞丧失和胃泌素分泌减少,也可累及胃体,伴有泌酸腺的丧失,导致胃酸,胃蛋白酶和内源性因子的减少。
嗳气 嗳气,俗称“打饱嗝”、“饱嗝”,是各种消化道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是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多伴有嗳气症状。嗳气,在中医讲,属于“气机上逆”。
口酸伴有口苦烧心 口酸:甚至自己能闻到有酸气,是由于脾胃虚弱或饮食过量,以致饮食停滞的结果,如果口酸还伴有口苦烧心,两肋疼痛,这是肝经有火造成肝胃不和的结果,应泻火。
胃酸过多 胃酸可以帮助消化,但如果胃酸过多反而会伤及胃、十二指肠,甚至将粘膜、肌肉“烧破”,造成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当你吃比较酸的食物时,如梅子、醋等,就会更加刺激胃酸的分泌,这时胃酸便会渗透到已经破损的胃粘膜(溃疡),从而刺激胃肠而发生疼痛。
肝质地硬 肝硬化(liver cirrhosi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肝脏损害,肝脏呈进行性、弥漫性、纤维性病变。具体表现为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三种改变反复交错进行,结果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逐渐被改建,使肝变形、变硬而导致肝硬化。该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后期则出现一系列不同程度的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障碍,直至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死亡。
肝缩小 “肝萎缩”是指B超或CT检测,肝脏体积缩小,属于传统医学的“鼓胀”,现代医学定性为“肝硬化”,肝缩小目前国内外除肝移植外尚无其它有效的治疗方法。20世纪40年代,医学界首次提出暴发性肝衰竭(FHF)的概念,最初称为急性肝萎缩或急性肝坏死。
食指半月甲呈粉红色 食指半月甲呈粉红色时,表示胃、大肠的血液循环不良,食欲自然减退。
孕妇口苦 孕妇口苦指怀孕期间口苦,特别吃了东西以后,口就会觉得更苦。
肝气犯胃 肝气犯胃指由于肝气偏亢,过于疏泄,影响脾胃,以致消化机能紊乱,或称“肝气犯脾”。
胃寒疼痛 胃寒疼痛是胃寒症的临床表现。胃寒症是指阴寒停留于胃腑所表现的症候,多因过食生冷所致。
胃肠感冒 胃肠感冒是指胃肠的不舒服。造成胃肠不适的原因众多,包括细菌、病毒的感染,环境不适应,对饮食过敏,药物反应以及头部伤害(脑震荡)等。
神经性胃痛 有的人当承受较大的精神压力时,胃酸会大量分泌,呈现出胃酸过多状态,引起烧心,打隔,胃痛等症状。另外,胃的工作是受植物神经支配的,当人的精神压力过大时,植物神经系统失去平衡,胃就不能正常工作(分泌胃酸,蠕动等),造成胃部不适,引发胃痛。再有,因为睡眠不足,饮食不周,生活,工作,学习等原因。都可能引起植物神经紊乱,引发胃痛,这就是神经性胃痛。
口粘腻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脾胃不和型,以恶心、纳差、口粘腻、胸闷、腹胀、疲乏无力、便溏、舌胖、苔白或腻、脉弦为主症。
指甲中央部分隆起 中央部分隆起指指甲中间部分隆起,是机体提出警告,呼吸系统有异常,如果凸起特别明显就表明肝脏有毛病。
中指半月甲呈粉红色 中指半月甲呈粉红色则表明你的情绪非常紧张以至引起脑血液循环不畅,肝脏机能不振的迹象
弦脉 弦脉指有弓弦感觉的脉搏,举迎手按不转,弦长端直若丝弦,受病轻重如何认,指在弦上软硬看。
情绪性胃痛 心理性胃痛属于精神功能症,主要因为人的紧张、焦虑等不安情绪反射到胃,导致上腹部疼痛,症状包括胃痉挛、腹胀,通常焦虑解除后就能减缓症状。但令人困扰的是,心理性疼痛有时难有方法可立即减缓症状,而且痛的程度也令人难以忍受。更严重后果是压力会引起胃酸分泌,一旦胃酸分泌过多,就易引发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酸逆流等病症。
左边脸颊长痘 左边脸颊长痘痘可能是肝功能不顺畅,引起了肝火。如肝脏的分泌、解毒或造血等功能出了状况。
肝气郁结 肝气郁结 中医名词。肝有疏泄作用,喜舒畅而恶抑郁。如肝失疏泄或情绪抑郁不舒,均可引起肝气郁结。
间歇性胃痛 胃痛是指仅见于胃肠道与胃液接触部位的慢性溃疡,又称溃疡病,中医称“胃痛”、“心痛”、“胃脘痛”范畴。间歇性胃痛就是胃痛呈间歇性,没有一定的规律。
口淡无味 味觉异常是指有人在进食时,口中有异味感,或不进食口中也觉有异常味道。这常常提示了可能得了某种疾病。在中医中,因脾开窍于口、胃、心、肾等,脏腑之气亦循经上至于口,故口中气味异常,则是上述脏腑功能失常或其他脏腑病变的反映。 口淡是指口中味觉减退,淡而无味,或无法品尝食物的滋味。许多疾病均可引起口淡。
肝功能异常 肝功能异常是当肝脏受到某些致病因素的损害,可以引起肝脏形态结构的破坏(变性、坏死、肝硬化)和肝功能的异常。轻度的损害,通过肝脏的代偿功能,一般不会发生明显的功能异常;如果损害比较严重而且广泛,引起明显的物质代谢谢障碍、解毒功能降低、胆汁的形成和排泄障碍及出血倾向等肝功能异常改变,称为肝功能不全(hepatic insufficiency),即肝功能异常。当发生肝功能异常的时候,针对不同的表现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比如:保肝,降黄,抗病毒,降脂等对症治疗。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

①情志不遂,气郁化火

②寒邪入侵肝胃是指因情志不舒,肝失疏泄而引起胃失和降的证候。又称肝气犯胃证,肝胃气滞证。以上原因均可导致扰乱肝胃正常功能,形成肝胃不和证.本证多因情志不舒,肝失疏泄而引起,特殊情况下因寒邪入侵肝胃,扰乱肝胃正常功能所致。以胸胁、胃脘胀痛或窜痛,呃逆、嗳气为审证要点



【实验检查】
纤维胃镜检查、上消化道X线检查、胃液分析等的异常,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诊断要点】
(1)有情志不舒,肝失疏泄或因寒邪入侵肝胃,扰乱肝胃正常功能之病理基础。
(2)若情志不舒,肝失疏泄所致以胸胁、胃脘胀痛或窜痛,呃逆、嗳气为审证要点。
(3)若因寒邪入侵肝胃所致可见形寒肢冷、巅顶疼痛、呕吐涎沫等症状。
本证可分为肝气犯胃和寒邪侵袭肝胃二种类型。肝气犯胃者,肝郁化火,横逆犯胃,肝胃气机不畅,则胃脘胁肋胀问疼痛;气郁化火,胃失和降,则暧气吞酸,呃逆呕吐;肝失条达,心神不宁,则烦躁易怒;舌红苔薄黄,脉弦为肝气郁而化火之象。
寒邪侵袭肝胃者,阴寒之邪循肝经上行,则巅顶疼痛;寒邪犯胃,中阳不足,胃失和降,则呕吐涎沫;阴寒之邪内盛,阳气受损,则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弦为阴寒之象。

诊断与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的肝气犯胃型当与脾胃湿热证相辨别,两者均可出现胃院胀痛,暧气吞酸,呃逆呕吐等症。但本证有肝气郁结、横逆犯胃的临床表现,脾胃湿热证无这一表现。本证的寒邪侵袭肝胃型当与寒邪犯胃证相辨别,两者都有胃寒疼痛、呕吐等表现,但本证有肝寒气郁的临床表现,寒邪犯胃证则无这一症状。
辨证注意点:抓住肝胃同病的临床特征,并注意区分寒热的不同。



【治疗方案及原则】
西医治疗
1、 消除或削弱攻击因子 :
(1)根除Hp:
铋剂为中心:丽珠得乐标准剂量+阿莫西林1.0g(克拉霉素0.5g)+痢特灵0.1g, 均一日两次,疗程一周。
复治病例:PPI标准计量+雷尼替丁枸橼酸铋(RBC)0.35g+阿莫西林1.0g+克拉霉素0.5g(痢特灵0.1g)组成四联疗法,疗程一到二周;或PPI标准计量+雷尼替丁枸橼酸铋(RBC)0.35g+痢特灵0.1g +克拉霉素0.5g,疗程一到二周。
2、 抑酸或抗酸治疗:适用于胃粘膜糜烂或以烧心、泛酸、上腹饥饿痛等症状为主要表现者,根据病情或症状的严重程度,选用抗酸剂、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如氢氧化铝、雷尼替丁或洛赛克。
3、 针对胆汁反流、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原因导致的胃黏膜损伤,可分别给予铝碳酸镁或氢氧化铝凝胶等药物。
4、 保护胃黏膜:适用于有胃黏膜糜烂、出血或症状明显者,药物包括兼有杀菌作用的胶体铋、兼有抗酸和胆盐吸附作用的铝碳酸制剂(达喜0.5tid餐后1小时嚼服)和有黏膜保护作用的硫糖铝(迪先10ml bid) 等。
5、 促进胃动力:适用于腹部饱胀、早饱等症状为主者,可选用吗丁啉或莫沙比利等。吗叮啉10mg tid;莫沙比利5~10mg tid。
6、 抗抑郁治疗:抗抑郁药和镇静药:适用于睡眠差、有明显精神因素者,可配合给予谷维素或舒乐安定等,以减轻精神症状。
7、 内镜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重度异型增生系癌前病变,可考虑行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术。


【中医治疗方案】
疏肝和胃--左金丸合金铃子散
常用中药:吴茱萸、黄连、川楝子、茯苓、玄胡、香附、炙甘草等



【并发症】
肝胃不和证临床除胸胁胀痛,善长太息,急躁易怒,脉弦等肝郁症状外,重在胃失和降,还可见呃逆嗳气,吞酸嘈杂,食纳减少症状。

病程和预后

【预后】
多喝热水,不吃辛辣的食,说话尽量小声,每天作息规律,少吃多餐,切忌暴饮暴食。调情志,使患者心情舒畅,情绪稳定,以减少诱发因素。慎起居,适寒温,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饮食保健】
适宜食物:马铃薯(洋芋、土豆、山药蛋),红薯(甘薯、地瓜、番薯),香菇,山药,栗子,红枣(大枣),鸡肉,兔肉,猪肚(猪胃),牛肚(牛百叶),羊肚(羊胃),牛肉,桂鱼,泥鳅,糯米,扁豆,豇豆,蜂蜜。
不适宜食物:酒,腥,膻,腻,辛辣,生冷,生发类。
食疗方:【陈皮油淋鸡】
配方: 公鸡1只(约1500克),陈皮20克。
制法: 清水1000~1500毫升,加入一半陈皮及姜、葱、花椒、盐少量,把洗净的鸡放入煮至六成熟,捞出。卤汁入锅,烧沸,再入鸡,用文火煮熟,捞出待用。锅内留卤汁少许,放入10~30克冰糖及少许味精、盐收成汁,涂抹在鸡表面上。菜油入锅内,烧熟,另一半陈皮,切丝炸酥。将鸡倒提,用热油反复淋烫至颜色红亮为度,再往鸡的表面抹上麻油,然后切成小块装盘,撒上炸酥的陈皮丝即成。
功效: 理气开胃。
用法: 佐餐食用。
【二绿茶】
配方: 绿萼梅6克,绿茶6克。
制法: 上二味,沸水冲泡5分钟即可。
功效: 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用法: 每日1剂,不拘时温服。
【金橘饮】
配方: 金橘200克,白蔻仁20克,白糖适量。
制法: 金橘加水用中火烧5分钟,再加入白蔻仁、白糖,用小火略煮片刻即可。
功效: 疏肝解郁,调和脾胃。
用法: 每日1剂,或随意食之。
【胡萝卜炒陈皮瘦肉丝】
配方: 胡萝卜200克,陈皮10克,瘦猪肉100克。
制法: 胡萝卜切丝,猪肉切丝后加盐、黄酒拌匀,陈皮浸泡至软切丝。先炒胡萝卜至成熟后出锅,再用油炒肉丝、陈皮3分钟,加人胡萝卜丝、少许盐、黄酒同炒至干,加水少量焖烧3~5分钟,撤入香葱即成。
功效: 宽胸理气。
用法: 佐餐食用。
参考来源:
KKME医学搜索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4-11-21 17:35 2楼
学习了。
⬅ 睾丸炎-疾病知识 老茶馆 肝火犯肺-疾病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