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黄帝内经》如何运用阴阳五行计算地球自转公转运动?

2015-01-12 11:39 楼主
原文“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人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这段原文,我与范俊德副教授在《黄帝内经•素问•生死条辨》中做了一些说明,但是不够深入,今天再一次说明。原文中“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中的“少阳、太阳、少阴、太阴”,汉代人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是这样记载的:“春者,少阳之选也;夏者,太阳之选也;秋者,少阴之选也;冬者,太阴之选也。”说的是四季,这就是四季与“少阳、太阳、少阴、太阴”的对应和匹配关系,这也是地球的公转气候。由于在《内经》中出现,很多时候,自然就是用中医学术语来解释的,也可以是指人体的经络,同 样是成立的,少阳——指的是足少阳胆经与肝经互为表里;太阳——指的是手太阳小肠经与心互为表里;太阴——指的是手太阴肺经而不是足太阴脾经;少阴——指的是足少阴肾经而不是手少阴心经。结合下文,理解为地球公转运动的四季更替更准确,下文把“四时阴阳”和“阴阳四时”作了2次强调,在写作时又颠倒了二者的顺序,就是为了强调阴阳的含义的2分法、4分法则与后面的6分法则的不同,这里的阴阳=365.25度/2=182.625度的含义,可是大家没有重视。“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互文见义,说的是春夏秋冬养阴阳,这里就有自转之阴阳——指每一天的天气变化情况,白昼与黑夜相距180度角度,时间上相差12小时,线速度以赤道计算相差4万里,同时又完成公转运动0.5度,时间半天,公转完成位移为258/2=129万公里以及公转状态下的白昼和黑夜的长短变化;也有公转之阴阳——指的季节性气候变化——中国古人以5天为标志分为72物候,实际上就是5度X73.05=365.25度=365.25日=73.05度X5。本质上是说,养生既要重视季节变化(地球公转阴阳),又要重视每一天的具体昼夜天气变化(地球自转阴阳)。这是由于自转中有公转,公转中有自转,二者同时存在,割裂了二者的联系,肯定是错误的养生法则。我在《黄帝内经•素问•生死条辨》已经指出,希望大家重视,历代中医大家都仅仅认识到某一个正确的方面。由于这些算法散见与中国古代的各大经典中,需要自己去换算,大家没有去计算,也不知道中国古人的计算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法——今天用的仍然是这种方法,只是作了细微的改进和概念上的国际化——没有使用中国古代的相同含义的相关的术语或者把相关术语作了规范。主要是后世有了0度的概念之后,取代了“中”的概念,也取代了“子午为经”“卯酉为纬”的中国古老的等份经纬度、等份地球自转与公转角速度的概念,用具体的5度——中国古代叫“候”——区别于5天等等,15度,30度,45度,60度等等——中国古人也使用这些概念,这些都记录在原始的《内经》文献中,《内经》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值得我们去整理并加以提高。可是哲学家读不懂了,迁怒于《内经》,上演人为的取消《内经》的闹剧,实在是可笑与可耻的一件事情。
原文:“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原文的含义是说遵从阴阳之道就能够生存,违背了阴阳之道就会死亡。遵从了阴阳之道就会身体正常,违背了阴阳之道就会身体正气混乱。违反正常的状态叫做逆乱,这又叫做内格。因此,圣人不是仅仅治疗既发病,而是主张防治在疾病没有发生之前。这好像一个国家,不要到了乱子发生后才去平定,而是要防犯于动乱发生之前。治病防病的道理与治乱防乱的道理是一样的,相同的、相通的。这一条原文集中体现了《内经》“未病先防”的思想。这也正是研究预测学的意义和价值所在。“防患于未然”。孔子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且不可再生。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十分宝贵!因此,在古人看来,预测生命的未来意义十分重大,必须准确把握。这里的阴阳有地球自转阴阳、地球公转阴阳的不同,因为计算的起点和终点的不同,实际上就是昼半球、夜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的不同,还有地球自转、公转轨道运动方向的不同,就必需分别顺转与逆转——这是一者动,另一者不动的法则。
这里的“顺与逆”的含义理解很重要,在中国古代的《内经》中“顺”是指的中国所处的北半球的公转气候为公转轨道运动的方向的具体定位:东南西北为顺时针方向,上为南,下为北,左为东,右为西。这是地球仪或者地图册的定位体系。地球自转则与之相逆,现在全世界规定为面北为上,面南为下,这样,就把地图册和地球仪颠倒了180度,把中国的现代的智慧的科学家与哲学家给找不到正确的方向——于是说要废除——其实本民族的科学知识已经读不懂了——这是中国“圣人们”的最大悲哀!认识不到其科学价值,自己也会消亡的,不用人为地去刻意取消和废除——这正是少数中国科学家和哲学家的悲哀!不论地球仪、地区图册怎样改,但是北极星是改变不了的,面对北极星的运动地球自转始终是逆时针运动。这就是中国古人强调顺逆的本质。也是《周易》中“易,逆数也”的本质,3000年来,没有一个中国学者认识到,被西方学者认识到了,然后颠倒180°,把中国人给懵了。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强调了防病于未然的重要性。这种未病先防的思想和当今“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是一致的。
“春三月……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黄道轨道——地球公转轨道91.3125度;这里换算为地球公转的线速度为94000万公里/4=23500万公里,还要注意这里的“春三月”用中国古人的太阴历,就是我们现在的【农历、阴历法则】,计算为29.5x3=88.5天,这是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实际周期。正是中国古人计算和测定了月球的公转周期,这样就可以与地球公转周期相比较。
自转轨道系统线速度以赤道计算完成4万公里x91.3125=365.25万公里。0°到90°,【12时辰制】中的三个时辰,【24小时周期制】中的6个小时,中国古代100刻钟的25刻,同时公转0.25度
“夏三月……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黄道轨道——地球公转轨道91.3125度;这里换算为地球公转的线速度为94000万公里/4=23500万公里,
自转轨道系统线速度以赤道计算完成4万公里x91.3125=365.25万公里。90°到180°,【12时辰制】中的三个时辰,【24小时周期制】中的6个小时,中国古代100刻钟的25刻,同时公转0.25度,累计为0.5°=50刻
月球绕地球公转3圈次周期实际为29.5x3=88.5天
“秋三月……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黄道轨道——地球公转轨道91.3125度;这里换算为地球公转的线速度为94000万公里/4=23500万公里,
自转轨道系统线速度以赤道计算完成4万公里x91.3125=365.25万公里。180°到270°;【12时辰制】中的三个时辰;【24小时周期制】中的6个小时;中国古代100刻钟的25刻,同时公转0.25度,累计为0.75°=75刻
月球绕地球公转3圈次周期实际为29.5x3=88.5天

“冬三月……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黄道轨道——地球公转轨道91.3125度。这是地球公转轨道上的角度、角速度、时间、位移、轨道周期的计算法则。这里换算为公转的线速度为94000万公里/4=23500万公里,
地球自转轨道系统线速度以赤道计算完成4万公里x91.3125=365.25万公里。270°到360°,【12时辰制】中的三个时辰,【24小时周期制】中的6个小时,中国古代100刻钟的25刻,同时公转0.25度,累计为1°=100刻
月球绕地球公转3圈次周期实际为29.5x3=88.5天。这样月球绕地球公转12次、圈,实际周期为88.5天x4=354天。与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回归周期365.25天,【角速度】是不一致的。这样中国古人在公元前一世纪时候,就采用【阴阳合历】法则,具体记载在《周髀算经》中。《内经》中的【五运六气】法则,本质上,就是计算地球自转公转周期与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的比较法则的文字记载。3000年来,大家都会算,都会用,与地球自转公转运动、月球公转运动也是相吻合的,但是大家不知道这是地球自转公转运动周期、月球自转公转周期以及具体原理、方法,实在是十分奇怪的科学事件。

四季共完成公转94000万公里的线速度,自转则以赤道计算完成4万公里x365.25=1461万公里。一回归年中地球自转完成的总的角度为360x365.25=131490°,下面的计算法则也可以如此计算,我就不重复了,希望读者自己算一下,好吗?我觉得重点是要用牛顿力学原理进行相关换算,也许更有力学价值。
正是顺应四时的不同情况而变化调养精神,以达到防病于未然。这是公转的气候,针对的是中国的所在地北半球——南半球季节是相反的,虽然同样是四季。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6《黄帝内经》如何运用阴阳五行计算地球自转公转运动? 老茶馆 8《黄帝内经》如何运用阴阳五行计算地球自转公转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