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黄帝内经》运用【阴阳五行】计算地球自转公转运动

2015-01-14 12:11 楼主
第四十八章、《素问•本病论篇第七十三》球坐标经纬网、经纬度
的概念的记载说明了中国古人才是地球概念的“球祖”鼻祖
一、 原文内容提要
原文中重要的文字记载是球坐标系“经纬”,这里的记载,使我继续去研究,我肯定地认为,球坐标系经纬网、经纬度就是中国人首先创造、首先发明、首先使用——这才能够证明“地球是球”“天球是球”“天体是球”的必要条件。这样地球仪、地图册的三大要素在中国古人这里就完成了。
二、具体的计算法则讲解:
原文:“黄帝问曰:天元九窒,余已知之,愿闻气交,何名失守?岐伯曰:谓其上下升降,迁正退位,各有经论,上下各有不前,故名失守也。是故气交失易位,气交乃变,变易非常,即四时失序,万化不安,变民病也。
帝曰:升降不前,愿闻其故,气交有变,何以明知?岐伯曰:昭乎哉问,明乎道矣!气交有变,是为天地机,但欲降而不得降者,地窒刑之。又有五运太过,而先天而至者,即交不前,但欲升而不得其升,中运抑之,但欲降而不得起降,中运抑之。于是有升之不前,降之不下者,有降之不下,升而至天者,有升降俱不前,作如此之分别,即气交之变。变之有异,常各各不同,灾有微甚者也。
帝曰:愿闻气交遇会胜抑之由,变成民病,轻重何如?岐伯曰:胜相会,抑伏使然。是故辰戍之岁,木气升之,主逢天柱,胜而不前;又遇庚戍,金运先天,中运胜之,忽然不前。木运升天,金乃抑之,生而不前,即清生风少,肃杀于春,露霜复降,草木乃萎。民病瘟疫早发,咽嗌乃干,四支满,肢节皆肿;久而化郁,即大风催拉,折陨鸣紊。民病卒中偏痹,手足不仁。
是故巳亥之岁,君火升天,主窒天蓬,胜之不前;又厥阴未迁正,则少阴未得升天,水运以至其中者,君火欲升,而中水运抑之,升之不前,即清寒复作,冷生旦暮。民病伏阳,而内生烦热,心神惊悸,寒热间作;日久成郁,即暴热乃至,赤风肿翳,化疫。温疬暖作,赤气彰而化火疫。皆烦而躁渴,渴甚,治之以泄之可止。
是故子午之岁,太阴升天,主窒天冲,胜之不前;又或遇壬子,木运先天而至者,中木运抑之也。升之不前,即风埃四起,时举埃昏,雨湿不化。民病风厥涎潮,偏痹不随,胀满;久而伏郁,即黄埃化疫也。民病夭亡,脸肢府黄疸满闭。湿令弗布,雨化乃微。
是故丑未之年,少阳升天,主窒天蓬,胜之不前;又或遇太阴未迁正者,即少阴未升天也,水运以至者,升天不前,即寒雰反布,凛冽如冬,水复涸,冰再结,暄暖乍作,冰复布之,寒暄不时。民病伏阳在内,烦热生中,心神惊骇,寒热见争;以久成郁,即暴热乃生,赤风肿翳,化成疫疬,乃化作伏热内烦,痹而生厥,其则血溢。

是故寅申之年,阳明升天,主窒天英,胜之不前;又或遇戊申戊寅,火运先天而至;金欲升天,火运抑之,升之不前,即时雨不降,西风数举,咸卤燥生。民病上热,()嗽,血溢;久而化郁,即白埃翳雾,清生杀气。民病胁满,悲伤,寒鼽嚏,嗌干,手坼皮肤燥。
是故卯酉之年,太阳升天,主窒天芮,胜之不前;又遇阳明未迁正者,即太阳未升天也,土运以至,水欲升天,土运抑之,升之不前,即湿而热蒸,寒生两间。民病注下,食不及化;久而成郁,冷来客热,冰雹卒至。民病厥逆则哕,热生于内,气痹于外,足胫痠疼,反生心悸,燠热,暴烦而复厥。
黄帝曰:升之不前,余已尽知其旨,愿闻降之不下,可得明乎?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是之谓天地微旨,可以尽陈斯道。所谓升已必降也,至天三年,次岁必降,降而入地,始为左间也。如此升降往来,命之六纪也。”
我把原文的“所谓升已必降也,至天三年,次岁必降,降而入地,始为左间也。如此升降往来,命之六纪也”这段文字,加上横线,是为了让大家重视这里的文字。这里告诉我们,“升降”的法则,是天——地各三年,这是用地支的“二进制”来计算的。中国古人的12地支,既是计算经纬网、经纬度、时辰、12月等等的等分工具,在这里又是把地球的公转轨道等分为六、把一个圆周等分为6,上180度为天,下180度为地,然后把上下180度各等分为3步,各为60度,这样来计算地球的升降运动、月球的升降运动。这是相对的运动,不用轨道法则,进行规定,是没有办法计算的。正是中国古人运用了赤道、黄道、黑道、白道等轨道学概念,来区别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区别月球的自转公转运动。
原文中的“辰戍之岁、巳亥之岁、子午之岁、丑未之年、寅申之年、卯酉之年”的升降运动就是如此。这里实际上就是用地支计算的地球公转运动的12年中的每一年,而不是计算月球的绕地球公转的运动。结合六气中的六步法则“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的六步法则,实际上,就是把地球公转运动的回归周期等分为6个时间段、6个“单位时间”,就是今天的角速度的60.875度的计算法则。“客气”的次序为什么会变化为“厥阴、少阴、少阳、太阴、阳明、太阳”?我个人的意见是:这与我国所在的北半球的实际气候是相吻合的,因为“客气”的本质是计算地球的公转轨道上每一年的上下半年的气候变化,北半球、南半球上下半年的气候是相反的。中国古人由于这时没有0度、180度的等分表述法则,就用天地法则,平衡的升降法则来表述。
辰戍之年中,“木气升之,主逢天柱”——天柱是金星的别名,这里就是木位为东,金位为西,二者是180度的对称轴,这是说二者是相反的两个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是方向相反、大小相等——这是本质上的“地转偏向力”——由于这时没有这些概念,就用了二者在方向上的相反来说明,可是在理解的时候、计算的时候,大家没有从科学的角度去计算,心中想着的、眼中盯着的是“封建”“迷信”“唯心主义”“伪科学”“机械主义”然后“废除之”。
其他的巳亥之岁,“君火升天,主窒天蓬”——天蓬是水星的别名,也是如此,都是用力学轴上的180度的相反的力,来表明方向的相反。

子午之年也是如此,“太阴升天,主窒天冲”——天冲为木星的别名,二者也是180度上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具体的计算,举例说明一下:如果地支是子与午之年份,太阴湿土从在泉之右间——这里的“右间”就是在泉的右边——这时是面对上为司天、下为位在泉,左为东,右为西而言的,上升为司天之左间——这里的左间,是人已经旋转了180度的情况下的“左间”——就是人站在司天位,面向在泉,上下位颠倒了180度来描述的——不注意这种情况,就会出错。为什么要颠倒180度,这就是为了说明运动轨迹的左右运动的不同,其结论也是不同的。若遇到木运过胜,土气受木克制,故止而不前。
假如遇壬子之年份,木运太过,其气先天时而来至,中运木运克制土,使土气窒滞而不能向前运行而升为司天,这样,就会出现:风沙飞扬,天昏地暗,却没有雨水下降。百姓易病生中风(中脑)、流涎如潮、半身不遂、胀满。土气被木抑制太久,就会湿邪突然暴发流行而发生疫病。湿邪大流行就会导致百姓突然死亡。死亡之时眼脸、四肢皮肤都发生黄疽,六腑胀满闭塞。在气候上,湿令未能布化,导致降水很少。60年中才有一个壬子之年,从1984年的甲子年计算,要在2032年才是壬子年,大家不妨去看一看《万年历》:这一年的立春节在阳历的2032年的2月4号,而按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编码2032年——壬子年的正月初一(正月朔日)在阳历的2月11日,相差7天,这就是说,按阳历的365.25天计算,2032年的1月1日开始计算主运、主气的五步、六步;而阴历的五步、六步“客气客运”却是从2月11日计算——这是用月球绕地球12周的实际的朔望周期来衡量地球绕日公转周期的不同。这样2032年,阳历的计算就是1月1日到2月29日为厥阴风木,3月1日到4月30日为少阴君火,5月1日到6月30日为少阳相火,7月1日到8月31日为太阴湿土,9月1日到10月31日阳明燥金,11月1日到12月31日为太阳寒水。这样的运行次序,就是客运的六步六气法则。五运、五行时则读者推算一下如何?
然而,用阴历——月球绕地球的公转的朔望周期【中国古人测定为29.5天为1月,这是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一圈、一次的周期,参照物是地球自转周期、角速度、弧度位移和地球公转周期、角速度、弧度位移,就是由于大家不明白地球时间的关联性,造成了连锁错误】连续计算法则则是正月初一到2月29日为厥阴风木,3月初一日到4月30日为少阴君火,5月初一日到6月30日为少阳相火,7月初一日到8月29日为太阴湿土,9月初一日到10月30日为阳明燥金,11月初一日至12月30日为太阳寒水。由于阳历(地球的公转回归周期)与阴历(月球绕地球公转12周计算为12月)的运动周期不同这样,按地球公转周期的实际1月1日计算,与按正月初一(朔日)计算,实际相差41天,就是公转周期的41°,也就是六气中的41度,但是,应该按立春节2月4日为农历不同两年的分界标志为准,则相差35天等于公转35度,这样计算,就是“壬子之年份,木运太过,其气先天时而来至,中运木运克制土,使土气窒滞而不能向前运行而升为司天”的含义。
这里的“天时”,就是固定的的六步24节气,按中国的传统的计算法则,是:
1大寒→2立春→3雨水→4惊蛰→5春分→6清明→7谷雨→8立夏→9小满→10芒种→11夏至→12小暑→13大暑→14立秋→15处暑→16白露→17秋分→18寒露→19霜降→20立冬→21小雪→22大雪→23冬至→24小寒→(1大寒),每4个节气为1步,共计6步六气:为厥阴风木——1到4、少阴君火——5到8、太阴湿土——9到12、少阳相火——13到16、阳明燥金——17到20、太阳寒水——21到24.这里显然是计算地球公转运动的法则,24步、6步法则。本质上是角速度计算法则。逆向则是计算地球自转运动的法则。二者的轨道平面是不同的——自转是赤道轨道平面,公转是黄道轨道平面。月球的自转公转轨道平面——黑道白道轨道平面。
这是中国古人运用【圭表法则】测定和计算的,实际上是用三角函数法则、平面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球坐标系法则测定和计算的。记载在公元前一世纪成书的《周髀算经》中。这时的【天球】,中国古人运用的是【正圆天球】,实际上是由于用的正圆360°的结果。圭表这时也运用了光学投射原理。

司天、在泉,就是为了标定上下、标定南北、标定东西,然后按照六步六位的法则运动。亥之年份之后,就是子午之年,子午之年少阴君火司天,太阴湿土为四之气,由巳亥之年的五之气升至四之气,位于司天之左间。其他年份也如此推算,使用的标准不同,具体的也就不同,东西方的差距也是很大的,中国各个时期的标准也不一致。我的经验是依据立春节来分上下不同的两年是准确可靠的。

原文:“是故丑未之岁,厥阴降地,主窒地晶,胜而不前;又或遇少阴未退位,即厥阴未降下,金运以至中,金运承之,降之未下,抑之变郁,木欲降下,金承之,降而不下,苍埃远见,白气承之,风举埃昏,清燥行杀,霜露复下,肃杀布令。久而不降,抑之化郁,即作风燥相伏,暄而反清,草木萌动,杀霜乃下,蛰虫未见,惧清伤藏。
是故寅申之岁,少阴降地,主窒地玄,胜而不入;又或遇丙申丙寅,水运太过,先天而至,君火欲降,水运承之,降而不下,即彤云才见,黑气反生,暄暖如舒,寒常布雪,凛冽复作,天云惨凄。久而不降,伏而化郁,寒胜复热,赤风化疫。民病面赤、心烦、头痛、目眩也。赤气彰而温病欲作也。
是故卯酉之岁,太阴降地,主窒地苍,胜而不入;又或少阳未退位者,即太阴未得降也;或木运以至,木运承之,降而不下,即黄云见而青霞彰,郁蒸作而大风,雾翳埃胜,折损乃作。久而不降也,伏之化郁,天埃黄气,地布湿蒸。民病四肢不举,昏眩,肢节痛,腹满填臆。
是故辰戍之岁,少阳降地,主窒地玄,胜之不入;又或遇水运太过,先天而至也,水运承之,降而不下,即彤云才见,黑气反生,暄暖欲生,冷气卒至,甚即冰雹也。久而不降,伏之化郁,冷气复热,赤风化疫。民病面赤、心烦、头痛、目眩也。赤气彰而热病欲作也。
是故巳亥之岁,阳明降地,主窒地彤,胜而不入;又或遇太阳未退位,即阳明未得降;即火运以至之,火运承之不下,即天清而肃,赤气乃彰,暄热反作。民病昏倦,夜卧不安,咽干引饮,燠热内烦。大清朝暮,暄还复作;久而不降,伏之化郁,天清薄寒,远生白气。民病掉眩,手足直而不仁,两胁作痛,满目()()。
是故子午之年,太阳降地,主窒地阜胜之,降而不入;又或遇土运太过,先天而至,土运承之,降而不入,即天彰黑气,冥暗凄惨,才施黄埃而布湿,寒化令气,蒸湿复令。久而不降,伏之化郁,民病大厥,四肢重怠,阴痿少力。天布沉阴,蒸湿间作。
帝曰:升降不前,晰知其宗,愿闻迁正,可得明乎?岐伯曰:正司中位,是谓迁正位,司天不得其迁正者,即前司天,以过交司之日,即遇司天太过有余日也,即仍旧治天数,新司天未得迁正也。
原文的计算法则在我加了横线的句子中,我用2012年为例,在给大家算一下,希望大家掌握其中的运算法则。2012年,农历是壬辰年,农历是月球绕地球公转的朔望周期12周(12月)来衡量计算阳历——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回归周期365.25天——中国古人称为“天数”。
正常的衡量计算的法则,应该是2012年的阳历的1月1日,就是公转归回轨道时间(度数)的开始,这一天也是月球公转周期的开始朔日的开始,这一天也是立春节的日子。也就是说这里的1月1日,与正月1日立春节,与正月朔日,这三个时间,是在规定地球自转公转的开始状态,也在规定月球公转的开始状态,只有同时规定了三者的初始状态,才可以用具体的固定的法则进行比较,而具体的比较就是24节气的法则。因为24节气,是用每节气15天=公转15度的法则。共计360度,正好与地球自转的360度轨道周期相吻合。24节气就是固定的机械的恒定的方法“恒法”2012年的时间,就是具体的“天数”——也是地球公转的回归周期数——中国古人称谓“回归”为“归藏”为“天之数=365.25°,“天数”也是“恒定”的。由于中国古人规定了“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曰岁立”,也就是地球自转的时间是以“子时”为开始与结束的分界线(分界点,今天的机械时钟上的6点位,而不是12点位(24点位)天气就是公转的每一年是从天干的甲开始排定公转的方位。2012年,按照中国古人以月球的绕地球12周的公转周期来来就算,就是壬辰年。2021年的立春节在阳历(地球绕太阳公转回归历)2月4号,而2012年的正月初一(朔日)在1月23日(地球绕太阳公转回归历),这样用同样的起点(立春节、正月朔日、平旦)来衡量,则是2011年的辛卯年的“终之气”已经到了2012年的1月22日才结束,就是辛卯年水运太过。六气起止正常的情况应该这样计算:365.25÷6=60.875/气,0.875进行取舍
2012年1月日至2月29日为厥阴风木、3月1日至4月30日为少阴君火,5月1号至6月30日为少阳相火,7月1日到8月31日为太阴湿土,9月1日到10月31日为阳明燥金,11月1日到12月31日为太阳寒水。这是“主气”中六气的六步算法。
按五运五行时的计算法则是:(365.25÷5=73.05/行/运省略0.5)
计算从2012年1月1日开始到3月13号,为公转73天,公转73度,为木运,从3月14号开始顺加73天,到5月27日,则是火运,从5月28开始顺加73天,到8月7号结束为土运,从8月8号开始顺加73天,则是10月19日为金运,10月20日顺加73至21月31日,为水运结束,就是一个地球公转1个回归周期。这是“主运”之“五运、五气”的计算法则。当然由于有0.5度的误差,可前可后1天都是可以的。由于这里的1天等于公转的1度,等于地球自转的360度24小时等于古代的100刻。所以,自转公转的交司时刻就是可以换算的,具体在《素问•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中。
由于地球公转的回归周期1年365.25天是固定不变的、恒定的,所以就称此为主气、主运。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中国古人已经用12月来计算和衡量地球的公转周期。但是,“月”又是怎样的一个长短周期呢?为什么可以用12月来衡量地球的公转运动呢?这就是中国古人的太阴历——月球绕地球公转的朔望周期,中国古人测得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29.5天,月球的自转周期为不足28天。当月球绕地球公转的朔望周期完成12周(12月)时,则是29.5天x12=354天,这样,与地球公转的回归周期365.25天相差11.25天,这样,就可以把地球的公转周期等分为12月来计算和衡量365.25÷12=30.4375°(天、日)这样,取大小月31天、30天的办法,就可以解决0.4375度的不足。也可以区别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实际周期29.5天。当把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29.5天,也按大30小29月、平月28天的方法来计算时,就是月球在地球公转回归1周年的“时间尺长度”上运动了、公转了12周,计算为12个朔望月。由于用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354天是可以连续的计算,而且12周(12月)大家也是可以观察记录的,所以,就能很好地理解和比较地球公转的公转回归周期的长短,因此中国古人把这个周期叫做“阴历”——太阴历,把用这个周期计算的每一年的轨道时间、角度、角速度、位移称为|客气、客运”。为了说明这一问题,仍然以今年2012年的农历(阴历、月球绕地球公转12周的朔望周期计算为1年)。
壬辰年从正月初一(朔日)的六气和五运的算法是这样的:
客气六步六气——公转运动的六期、六相法则:正月朔日到2月29,为厥阴风木,3月1日到4月30日为少阴君火,5月1日到6月29为少阳相火,7月1日至8月29日为太阴湿土,9月1日到10月29日为阳明燥金,11月1日到12月29为太阳寒水。注意今年闰四月的含义——这是人为加的、补的1月,月球并没有绕地球转动这一周(闰月是这个含义,与闰年加1天在阳历的2月最后1天不同,这1天是公转4年累计6小时的结果——就是365.25天的尾数0.25天=6小时,这是地球公转的时候实际上是完成了0.25度的、地球自转6小时也是完成了的。而闰月的这一个月月球并没有实际运动这一周29天)
这样壬辰年的客气六步时间上就应该是:
公转运动的六时期、六时相法则:正月朔日到2月29,为厥阴风木,3月1日到4月30日为少阴君火,闰四月到5月30日为少阳相火,6月1日到7月30日为太阴湿土,8月1日到9月30日为阳明燥金,10月1日到11月30日为太阳寒水,12月1日到29日则是人为的多处的29天(29度、日)这是为了与阴历癸巳阳历2013年相顺接——连续计算下去。永无止境
客运五步五行时则为354÷5=70.8度(日、度)/行/运,但是人为补充了29天(29度之后),就是为了使五步五运五行的角速度等于73.05度,也可以满足360度÷5=72度/行/运的法则。大家去推算一下,就知道了。也是无限循环和迭移的
但是中国古人却找到了相互比较的比较点:这就是24节气法,由于24节气法也是固定的360 度周期法——72物候法、四时之序法。
主要是以立春节来进行比较——作为计算地球自转公转、月球公转的初始状态。经过中国人的长期观测和计算,中国的立春节在阳历的2月4号左右,并以此来划分——阴历的轨道起点。这样由于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回归周期是规定的天数365.25天,月球绕地球12周12月的时间数354天也是固定的,当按24节气进行固定的比较时,这二者是与24节气的规定的24步、六步、五步等等都是有重叠和错位的情况——“数有迭移”这是由于24节气是360度的圆周法,这也是“天时”法“四时”法则,有些书中,又称为正五行法则:就是360度÷5=72度,按五行依次排列,形成一个等差数列。
这样,由于2012年的立春节在阳历的2月4号,在阴历的正月13日,实际上这一天,月球处在上玄月的13日,即将是15的望日,而不是在中国古人规定的正月初一为朔日的轨道状态,如果以地球不动来衡量,相差13日。按月球每天公转运行12度计算,为156度,按月球每天运动13度计算则相差169度。从这里的计算也可以看出,望日——满月时,月球实际上在地球的西边180度轴上——相对于平旦为晨曦、为东。但是往往我们在观看月球运动时,在夏秋之季节月球在夜晚却是从地球的东边升起,这不是中国古人搞错了吗?问题就在这里。中国古人没有搞错,这是由于我们今天的方位的规定是“早上起来,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这与中国古人的规定是面对南面前面(上面)是南、后面(下面)是北、左面是东、右面是西是相一致的。但是与今天的地图册、地球仪却相差180度,也就是与今天的地球自转公转为自西向东转颠倒了180度,这与中国古人的以北斗七星为参照物又是一致的。这样大家没有仔细去思考这一问题造成的。由于中国古人在测定四季四时时,是以遥远的“天球”的北极星位为参照物规定地球的公转方向为今天的顺时针左东→上南→右西→下北,月球绕地球公转的方向则是“西升东落”而成反时针方向运动——我们实际看到的是月球“东升西落”这是由于古今地图差异180度的错觉。所以《内经》中的升降运动,就是把地球——月球——太阳的轨道初始状态看成是不动的,地球自转公转的轨道在做“升降运动”,月球也在轨道上作升降运动。文中子午对举、卯酉对举、寅申对举、巳亥对举、丑未对举、辰戍对举,是为什么?这是简单的“二进制”。这是由于子午、卯酉、丑未、辰戍、巳亥、寅申,在计算地球自转时,是经纬网中的经纬度,这是等分的法则,时间也是等分的法则。当作为圆周的轨道运动时,这相互对举的地支,实际上都在180度数字轴上。这些数字轴在计算地球、月球的公转运动时又可以标定具体的轨道角度、时间、位移,同样可以标定数字轴——因此,历代有“对冲”“相冲”的说法和记载,就是180度数字轴上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力——这个力就是地转偏向力——通过指南针发现的——中国古人不叫“地转偏向力”而是叫做“胜”、“克”、“反克”。《淮南子》记载“其对为冲”,就是这个含义。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67《黄帝内经》中的【等差数列】概念 老茶馆 69《黄帝内经》运用【阴阳五行】计算地球自转公转运动 ➡